胡有紅
計算題可以較好地考查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推理與信息加工處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因此在生物高考試題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此類題目的解答主要分三個步驟:尋找原理→理清關系→準確計算。只要將這三個步驟牢記于心,融會貫通,便能拿到解決計算題的“通關密鑰”。
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綜合計算
【例1】科研人員用茶樹離體葉片測定了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指單位時間、單位面積葉片通過氣孔的氣體量)的變化,結果如圖1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4 min時,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來自外界環(huán)境和線粒體
B. 16 min時產生ATP的場所為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C.與8 min時相比,4 min時葉綠體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較高
D. 0—4 min內,葉肉細胞凈光合速率下降可能由暗反應速率下降所致
【答案】B
【解析】實驗開始4 min時,凈光合速率大于0,說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需要的CO2一部分來自線粒體,一部分來自細胞外,A正確;16 min時,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同時進行,產生ATP的場所為葉綠體類囊體、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B錯誤;4—8 min期間,氣孔導度下降,導致CO2供應減少,葉肉細胞凈光合速率下降,但4 min時凈光合速率大于8 min時的凈光合速率,所以4 min時葉綠體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較高,C正確;在最初的0—4 min內,葉肉細胞凈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氣孔導度的下降,減少了CO2的供應,D正確。
【解題歸納】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綜合計算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考查形式包括曲線圖、柱形圖、裝置圖、流程圖、過程圖等??忌枵莆照嬲夂献饔门c表觀光合作用的含義、關系及表示方法??偣夂纤俾视址Q真正光合速率,表示方法有O2產生速率、CO2固定(或消耗)速率、有機物產生(或制造、生成)速率;凈光合速率又稱表觀光合速率,表示方法有O2釋放速率、CO2吸收速率、有機物積累速率;呼吸速率表示方法有黑暗中O2吸收速率、黑暗中CO2釋放速率、有機物消耗速率??偣夂纤俾?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吸收CO2的同時,還進行細胞呼吸釋放CO2,所以測定的CO2的吸收量并不是真正光合速率,而是凈光合速率。一晝夜有機物的積累量(用CO2量表示)=白天從外界吸收的CO2量-晚上細胞呼吸釋放的CO2量=凈光合速率×光照時間-呼吸速率×黑暗時間。
DNA結構和復制的數量計算
【例2】某含15N標記的雙鏈DNA分子含有400個堿基,腺嘌呤與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堿基的30%;其中的一條鏈上腺嘌呤有20個,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該DNA分子中的堿基排列方式共有2004種
B.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2次,需要游離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420個
C.該DNA分子中4種堿基的比例為A∶T∶G∶C= 1∶2∶3∶4
D.該DNA分子在14N的培養(yǎng)基連續(xù)復制2次,含15N標記的DNA分子占25%
【答案】B
【解析】該雙鏈DNA分子含有400個堿基,即200對堿基,因為堿基的數量有所限定,所以堿基的排列方式少于2004種,A錯誤;該DNA分子中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為400×(1-30%)×=140個,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兩次,需要游離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22-1)×140=420個,B正確;該DNA分子中,A+T之和占全部堿基的30%,所以A+T=400×30%=120個,則G+C=400-120=280個,又因為雙鏈DNA分子中A=T,G=C,所以4種堿基的比例為A∶T∶G∶C=3∶3∶7∶7,C錯誤;含15N標記的雙鏈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養(yǎng)基中連續(xù)復制2次,共產生4個雙鏈DNA分子,其中含15N標記的DNA分子有2個,占總數的50%,D錯誤。
【解題歸納】解決DNA分子中有關堿基比例的計算問題有以下三個步驟:首先,看清題中已知的和所求的堿基比例占的是整個DNA分子堿基的比例,還是占DNA分子一條鏈上堿基的比例。其次,畫一個DNA分子模式圖,并在圖中標出已知的和所求的堿基。最后,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及其規(guī)律進行計算,尤其要掌握雙鏈DNA分子中,非互補堿基之和占全部堿基比例的50%。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除DNA末端的兩個脫氧核糖外,其余每個脫氧核糖都連接著2個磷酸,每個DNA片段中,游離的磷酸基團有2個;②區(qū)別“DNA復制了n次”和“第n次復制”,前者包括所有的復制,后者只包括第n次的復制;③看清堿基的單位是“對”還是“個”;④在DNA復制過程中,無論復制了幾次,含有親代脫氧核苷酸單鏈的DNA分子只有兩個;⑤注意看清試題中問的是“DNA分子數”還是“鏈數”,是“含”還是“只含”等關鍵詞,以免粗心錯答。
遺傳概率的計算
【例3】圖2是某單基因遺傳病相關的系譜圖,圖3是對該家系中1—4號個體進行相關基因檢測(先以某種限制酶切割樣品DNA,再進行電泳)得到的電泳結果圖(電泳時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移動速率不同),已知編號a對應的樣品來自4號個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根據圖2可確定該病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Ⅱ5一定是雜合子,Ⅲ8與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
C.結合圖2和圖3分析,可知致病基因內部存在相關限制酶的1個切點
D.Ⅲ9與該病基因攜帶者結婚,生一個正常男孩的概率為
【答案】B
【解析】1號和2號都正常但所生女兒4號患病,說明該病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根據系譜圖推導出5號的基因型為Aa,8號的基因型及概率為AA或Aa,因此兩者相同的概率為;根據編號a對應的樣品來自4號個體,且有兩個條帶,說明致病基因內部存在相關限制酶的1個切點;9號的基因型及概率同樣為AA或Aa,他與一個攜帶者(Aa)結婚,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為×=,所以生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為1-=,生一個正常男孩的概率為×=。
【解題歸納】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是遺傳學的核心內容,為歷年高考中的最后一題,主要集中考查學生對遺傳學兩大定律的理解和應用。試題常借助新的情境和信息,如“從性遺傳”“遺傳致死”等,突出考查學生的科學思維。考生在深刻理解遺傳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應明確遺傳規(guī)律常見的考查方向和考查角度,建立解答各類遺傳題的思維模式??忌柚攸c掌握遺傳概率計算的4個核心技術:顯隱性判斷、位置判斷、基因型推斷和乘法定理。并靈活運用9∶3∶3∶1的變形,區(qū)別患病男孩與男孩患病,區(qū)別患病、患一種病與只患一種病的概念。
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例4】囊鼠的體毛深色(D)對淺色(d)為顯性,若毛色與環(huán)境差異大則易被天敵捕食。調查不同區(qū)域囊鼠深色表現型頻率,檢測并計算基因頻率,結果如圖4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深色囊鼠與淺色囊鼠在不同區(qū)域的分布現狀受自然選擇影響
B.與淺色巖P區(qū)相比,深色熔巖床區(qū)囊鼠的雜合體頻率低
C.淺色巖Q區(qū)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為DD,Dd
D.與淺色巖Q區(qū)相比,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隱性純合體頻率更高
【答案】ACD
【解析】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深色囊鼠與淺色囊鼠在不同區(qū)域的分布現狀受自然選擇的影響,A正確;在淺色巖P區(qū),D基因的頻率為0.1,則d基因的頻率為0.9,深色表現型頻率為0.18,則淺色表現型頻率為0.82,設雜合體頻率為x,那么x+0.82=0.9,可算出x=0.16,同理可得在深色熔巖床區(qū)雜合體頻率為0.50,B錯誤;已知淺色巖Q區(qū)D基因的頻率為0.3,若該區(qū)深色囊鼠的基因型均為Dd,則D基因的頻率為0.25,不足0.3,故淺色巖Q區(qū)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為DD,Dd,C正確;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隱性純合體頻率為1-0.18=0.82,淺色巖Q區(qū)囊鼠的隱性純合體頻率為1-0.50=0.50,即與淺色巖Q區(qū)相比,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隱性純合體頻率更高,D正確。
【解題歸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型頻率改變,基因頻率不一定改變,一對等位基因的基因頻率之和等于1,即P(A)+P(a)=1,算出其中一個基因的頻率后,用1-(減),即可得到另一個基因的頻率。一對等位基因的各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即P(AA)+P(Aa)+P(aa)=1。要看清題干,區(qū)別自交與自由交配對基因頻率或基因型頻率的影響;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時和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時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相關計算
【例5】下表是某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田鼠種群攝食植物后能量流動的情況,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項目 攝食量 糞便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
能量[J/(hm2·a)] 1.05×1010 3.50×109 4.55×109
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有35%用于其生長發(fā)育和繁殖
B.田鼠糞便量屬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以田鼠為食的天敵最多可獲得的能量為 1.4×109 J/(hm2·a)
D.田鼠的上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至少為 3.5×1010 J/(hm2·a)
【答案】B
【解析】田鼠的同化量=攝食量-糞便量=1.05×1010 J/(hm2·a)-3.50×109 J/(hm2·a)=7.0×109 J/(hm2·a),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7.0×109 J/(hm2·a)-4.55×109 J/(hm2·a)=2.45×109 J/(hm2·a),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100%=2.45×109 J/(hm2·a)÷ [7.0×109 J/(hm2·a)]×100%=35%,A正確;田鼠糞便中的能量屬于其上一營養(yǎng)級生物(即生產者)同化能量中流入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B錯誤;以田鼠為食的天敵最多獲得的能量=7.0×109 J/(hm2·a)×20%=1.4×109 J/(hm2·a),C正確;田鼠的上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至少為[7.0×109 J/(hm2·a)]÷20%=3.5×1010 J/(hm2·a),D正確。
【解題歸納】進行具體能量流動計算時切記 “順推”(由生產者“植物”往下推)與“逆推”(由高營養(yǎng)級往低營養(yǎng)級推)的計算,前者用“乘法”,后者用“除法”。能量傳遞效率=下一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上一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100%,在解決有關能量傳遞的計算問題時,要確定相關的食物鏈,理清生物在營養(yǎng)級上的差別。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間的傳遞效率一般為10%—20%,解題時注意題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字眼,從而確定使用10%還是20%來解題。
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動物同化的能量,但尿液中尿素所含的能量屬于動物同化量的一部分。還需要區(qū)別能量傳遞效率和能量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