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新
(江蘇省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 213300)
例1(2020年江蘇卷第5題)中歐班列在歐亞大陸開辟了“生命之路”,為國際抗疫貢獻了中國力量.某運送防疫物資的班列由40節(jié)質量相等的車廂組成,在車頭牽引下,列車沿平直軌道勻加速行駛時,第2節(jié)對第3節(jié)車廂的牽引力為F.若每節(jié)車廂所受摩擦力、空氣阻力均相等,則倒數(shù)第3節(jié)對倒數(shù)第2節(jié)車廂的牽引力為( ).
命題立意本題的題干中,以今年疫情為背景,陳述我國利用中歐班列為其他國家運送物資的真實故事,體現(xiàn)了大國擔當,滲透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考察的知識點是牛頓定律,但是研究對象是多個物體,本題的難點是研究對象的選?。?/p>
試題簡析設每節(jié)車廂質量為m,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力、空氣阻力)大小均為f;把40節(jié)車廂分成兩個部分來看,前2節(jié)為一部分,后面38節(jié)看成另一個部分,如圖1,對后面38節(jié)車廂列牛頓第二定律:
F-38f=38ma
(1)
把最后2節(jié)車廂作為一個整體,如圖2,設倒數(shù)第3節(jié)對倒數(shù)第2節(jié)車廂的牽引力為F',對這兩節(jié)車廂列牛頓第二定律:
F′-2f=2ma
(2)
解(1)(2)兩式可求得答案為C.
在老師看來非常容易的事情,學生做起來卻比較難,難就難在為什么取后38節(jié)車廂為研究對象?取第3節(jié)車廂為研究對象不行嗎?為什么又要取最后兩節(jié)車廂為研究對象?取第39節(jié)車廂為研究對象不行嗎?還有沒有更基本的解決方法?
對于這類連接體問題,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然后找到解決連接體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和基本方法,做到融會貫通,那么這些連接體問題做起來就會輕松不少.
例2質量分別為m、2m的甲、乙兩個木塊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做加速度為a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如圖3所示,求甲對乙的作用力大?。?/p>
試題簡析取甲、乙整體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3ma
(3)
單獨對乙列牛頓第二定律:
F甲乙=2ma
(4)
變式1若兩個木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其他條件不變,求甲對乙的作用力大小.
仍然取甲、乙整體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3μmg=3ma
(5)
單獨對乙列牛頓第二定律:
F甲乙-2μmg=2ma
(6)
規(guī)律總結1甲、乙之間作用力大小與接觸面有無摩擦無關.
變式2 在變式1的情景下,若甲木塊質量為m保持不變,乙木塊的質量換成3m或0.5m,其他條件不變,那么甲對乙的作用力分別為多大?
例3如圖4所示,有A、B兩物體,質量分別為mA、mB,用不可伸長的輕繩連接后放在光滑的斜面上,對B施加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使A、B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勻加速運動,求輕繩上的拉力大?。?/p>
試題簡析:對A、B整體:
F-(mA+mB)gsinθ=(mA+mB)a
(7)
對A:F繩-mAgsinθ=mAa
(8)
變式3如圖5所示,有六個完全相同的物體,質量均為m,置于粗糙程度處處相同的斜面上,對物體6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六個物體一起沿著斜面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求物體3對物體2的作用力大小.
試題簡析題中要求物體3對物體2的作用力大小,可以將3與2接觸處設為分界線,將1、2看成質量為2m的一個整體,將3~6四個物體看成質量為4m的另一個整體,先對6個整體:
F-6mgsinθ-6μmgcosθ=6ma
(9)
再對1、2整體:
F32-2mgsinθ-2μmgcosθ=2ma
(10)
結合前面幾個例題以及變式,我們可以很快得出任意相鄰兩個物塊之間的作用力大小(沒有約分是為了看起來更直觀)如表1所示: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