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
淄博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yī)院胸心外科,山東淄博 255120
現階段,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理念和膳食行為習慣也發(fā)生了的巨大改變, 受此影響導致糖尿病疾病的人數不斷增加, 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他生活作用受損,一直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容易累及身體其他重要器官,如腎、心臟、血管等,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對待疾病需要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和早干預,幫助患者遠離疾病的困擾[1]。 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存在并發(fā)癥較多、 圍術期血糖控制不佳以及預后差等特點, 易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為此, 需要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來該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標,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該研究對該院2018 年3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80 例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和行為轉變護理方法, 對比兩組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對象為80 例該院收治的胸外科糖尿病患者。 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 觀察組:男性26 例,女性14 例;年齡31~78歲,平均年齡為(47.74±3.27)歲。 對照組:男性27 例,女性13 例;年齡32~78 歲,平均年齡為(47.14±3.89)歲。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口頭健康教育, 發(fā)放健康教育知識手冊和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等方式進行,還有心理護理,依據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不斷關心、鼓勵和支持患者,幫助患者不斷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觀察組:患者接受行為轉變理論護理模式,主要包括5 個階段:①意向前階段:護理人員收集有關胸外科糖尿病的專輯錄像讓患者進行觀看, 或者根據患者的受教育水平以及知識理解能力采用分階段集體授課方式讓患者了解和認識胸外科糖尿病知識, 以及相應的并發(fā)癥處理、康復措施等,讓患者對該疾病有正確的認知,對患者產生的疑問,護理人員要耐心解答,不斷解決患者心中的疑惑。 ②意向階段:主要任務在于幫助患者轉變不良行為, 讓其了解不良行為對疾病康復的危害性,主動進行改進。 可采用病友交流會的方法,讓健康出院的患者來為住院患者講解自身的治療經歷,引起共鳴,讓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 還可督促患者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做筆記的好習慣,同時進行總結,開展有獎競答活動,加深患者對胸外科糖尿病的認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2]。 ③準備階段: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全面性的評估與分析, 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訂針對性的護理計劃。 指導患者保持規(guī)律性的運動,依據科學有效的運動計劃進行有氧運動,合理調整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以患者的舒適度為準;嚴格叮囑患者按照醫(yī)囑服用藥物,切勿擅自停藥,同時也要指導患者進行血糖自我監(jiān)測,詳細記錄每日的血糖變化, 并根據其結果不斷調整護理計劃;對患者的生活方式加以干預,督促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心情舒暢,及時和護理人員進行溝通,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加強控制患者的飲食,少食多餐,食用綠色的新鮮水果、蔬菜,通過飲食能夠保持良好的體重狀態(tài),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 ④行動階段:此階段要不斷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讓患者能夠有效應對行為轉變過程中遇到的障礙, 同時也可鼓勵患者家屬參與進來, 多耐心陪伴和督促患者完成健康行為轉變, 護理人員對血糖控制達標患者要給予鼓勵和表揚,不斷強化健康行為意識。 ⑤維持階段:保證患者能夠維持健康行為方式, 為此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鼓勵和支持,營造良好的康復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加深患者健康行為意識,減少外部危險行為的誘惑。
①采用該院自制的健康行為量表對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健康行為依從性進行評估, 分為好 (80 分以上),中(60~80 分),差(60 分以下),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健康行為依從性越高??傄缽穆?(好+中)/總例數×100.00%。
②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反饋表對兩組護理方法進行評價,總分值為100 分,其中80 分以上表示非常滿意,60~80 分表示滿意,60 分以下表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00%。
③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變化,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睡前血糖以及血糖達標時間,并進行分析比較。
該次研究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健康行為依從性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依從性比較[n(%)]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方法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經過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血糖變化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比較(±s)
表3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比較(±s)
組別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 血糖(mmol/L)睡前血糖(mmol/L)血糖達標時間(d)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8.23±2.17 6.14±2.09 4.387<0.001 8.78±2.13 6.05±0.56 7.840<0.001 7.67±2.74 6.19±1.87 2.823 0.006 7.67±2.45 3.07±1.21 10.647<0.001
糖尿病是一種對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的慢性疾病,與生活方式不合理、遺傳因素以及精神方面等存在密切聯系,若患者血糖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別是妊娠期產婦,妊娠不良結局發(fā)生率高。 肺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以及氣胸等是胸外科較為常見的疾病,手術過程十分復雜,術后感染發(fā)生概率較高,若合并糖尿病,無疑加大了手術治療難度和術后護理難度[4]。 現階段,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中老年群體合并癥較多,身體素質差,患有糖尿病合并癥的概率較大,且患者受知識、心理等多方面的影響,對該疾病的知識掌握不充分,容易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也易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需要一定的護理方法加強干預[5]。
常規(guī)護理方法主要以用藥指導、 口頭健康教育為主,護理方法較為單一,故而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較差。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應用行為轉變干預護理模式,與常規(guī)護理方法不同,該護理模式針對患者的個人具體情況,給予綜合性護理措施,能夠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6]。 該次研究中的第一、二階段,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胸外科合并糖尿病的相關信息,讓患者多途徑了解糖尿病的趨勢和危害性, 以及不良行為產生的危害性,不斷改善患者對該疾病的認知,不斷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督促患者產生改變行為的意向,進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第三階段,引導患者找尋自我生活過程中存在的不良生活習慣, 并明確不良生活習慣所帶來的的危害, 督促患者從自身行為上開始作出決定,進行改變,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膳食文化,從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第四、五階段,護理人員積極實施健康行為的引導, 不斷加強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 同時也要明確指出環(huán)境中不良行為的誘惑,提供家庭支持以及院內幫助,鼓勵患者堅持,不斷抵抗環(huán)境中不良行為的誘惑, 同時也要不斷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7-8]。 該次的研究結果表明,同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健康行為依從性較高,護理滿意度高,且患者的血糖也得到有效改善(P<0.05)。充分表明該護理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行為依從性,有利于縮短患者住院治療時間,便于降低患者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從而促使護理滿意度不斷提高,讓患者不斷意識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綜上所述,將行為轉變的護理模式應用于胸外科糖尿病患者護理過程中,對于提高患者健康行為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以及控制患者的血糖變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