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
我站在博物館里,屏息凝神,面前靜靜臥著一方云錦。
隔著玻璃癡癡凝望———這塊云錦呈大紅色,鮮亮奪目,前襟上用金線繡著鸞鳳,袖口是水波樣的金紋,華美璀璨,是暗紅富麗的云。
這該是一位姑娘的喜服吧,我這樣想著,仿佛看到一位要出嫁的姑娘穿著它,大紅的嫁衣如火,閃耀著云錦特有的瑰麗色澤,她眸盈秋水,頰映紅云,無限嬌羞歡喜。我抬眸看向鄰近的展柜,那是一件藍底黑飾、仙鶴繡紋的長袍,料想應是某位文官珍貴的朝服;也有碧綠色棕邊的閨秀衣裙,一朵芙蓉宛然于裙擺上亭亭而立。
我不由得思緒翩飛。云錦,如云似錦,織出的成品也真像云朵般又輕又軟,柔亮而鮮艷。古人穿著它,定是欣悅的,矯首正姿接受他人艷羨的目光吧?
云錦的背后,五千年泱泱華夏風韻緩緩展開。
云錦的制作對工藝和細節(jié)的要求極高,兩個心靈手巧的熟練織工一起工作,每天只能織不到十厘米,有時大幅的成品甚至要幾年才能完成,果然是慢工出細活?。‰y怪巧奪天工。
云錦的背后,不知有多少汗水。其實萬事萬物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站在博物館里,一陣歡喜,又一陣感慨。這方展廳幾乎無人涉足,我一個人像是誤入藏寶洞的迷途旅人。展柜里的一方方云錦靜守孤單歲月,它們或微笑,或沉睡,或許會暗自嘆息吧———在快節(jié)奏的今天,人們的服裝大多簡潔合體,誰會眷戀那些色澤過于鮮亮、圖案繁瑣的云錦呢?誰肯一擲千金買一件不實用的衣服呢?它們不是時代的寵兒,或許只能一直沉睡在博物館里供人欣賞了。
展柜里的云錦依舊散發(fā)著古老的光輝,暈染開中華服飾文化的源遠流長,道的是榮枯隨緣,遇合盡興。
帶著沉甸甸的思緒,我轉身準備離開,迎面遇到一群進館參觀的學生?!巴?,好漂亮!”“太美了!”“聽說云錦被大設計師做成衣服登上了巴黎時裝周的T臺,老外們都看呆了!”聽著他們此起彼伏的贊嘆。我不禁笑了,步出博物館,藍天透亮如玉,云朵綿白似雪,薪火并沒有熄滅。云錦沒有就此湮沒在歷史中,像流星般黯淡下去,它已經迎來了熠熠生光的時刻。
從此,我心里住進了一方云錦,繡滿華麗的文化符號。
教師點評
一方云錦,積淀著千年的藝術,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小作者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開篇著力描寫云錦的美麗以及在博物館里空自沉睡的無奈、孤寂、落寞,引發(fā)讀者的擔憂、共鳴。結尾借參觀的學生及其話語,點明云錦已在新時代找到了它的欣賞者和歸宿,并通過環(huán)境描寫、側面烘托,暗示了云錦光明的未來。
(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