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元版《黃氏補千家注紀年杜工部詩史》考論

        2021-04-06 06:58:22由墨林
        杜甫研究學刊 2021年1期

        由墨林

        《黃氏補千家注紀年杜工部詩史》(以下簡稱《黃氏補注杜詩》)是南宋黃希、黃鶴父子注釋杜詩之作。作為宋代“千家注杜”學術(shù)盛況的優(yōu)秀代表,《黃氏補注杜詩》對后世仇兆鰲等杜詩注家有深遠的影響,在杜詩學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1970年,明魯荒王朱檀墓出土了一部元刻《黃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珍貴難得,引起學界關(guān)注。自1983 年王學泰《評杜甫詩集的“黃氏補注”》發(fā)表開始,學界有關(guān)宋代杜詩編年、注釋、辨?zhèn)?、校勘等研究中多論及《黃氏補注杜詩》的獨特價值,而對于此書版本的考察,僅有房新寧、李川《〈黃氏補千家注紀年杜工部詩史〉的版本流傳》、王欣悅《宋代杜詩“集千家注”三種考》、丁延峰《存世〈杜集〉宋刻本輯錄》等幾篇文章論及?!饵S氏補注杜詩》于宋、元、清三代皆有刻印,宋刻本與清刻本版本體系較為清楚,但元代刻本著錄情況非常復雜。雖然前述文章對《黃氏補注杜詩》元刻本的考察已有涉及,但因時間和資料限制,研究者著錄版本、厘定年代時,或因版本缺漏,或以元入宋,或同一部書前后兩見,對于元代刻本的認識尚不足,本文即為解決此問題而作。

        一、已佚宋版《黃氏補注杜詩》與元版《黃氏補注杜詩》的關(guān)系

        宋代確有《黃氏補注杜詩》的刊刻,但如今已佚。中國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藏有一部《黃氏補千家集注紀年杜工部詩史》,無《年譜辨疑》一卷,著錄為“卷一配另一宋刻本”。羅振?!渡票緯婁洝?、袁克文《寒云手寫所藏宋本提要二十九種》、張元濟《寶禮堂宋本書錄》等以此書為宋版,皆誤。此書與明魯荒王朱檀墓中出土的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詹光祖月崖書堂刻本屬于同版。前人誤作宋刊,是書賈為求善價,以元本充宋本,將書中卷三十二末半頁裁去,以至佚去重要版本信息“武夷詹光祖至元丁亥重刊于月崖書堂”一行。而丁延峰《存世〈杜集〉宋刻本輯錄》一文亦指出,臺灣“故宮博物院”所藏著錄為宋寶慶二年(1226)的《黃氏補千家注紀年杜工部詩史》,與朱檀墓出土的元刻本行款、字跡完全一致,且卷三十二末頁亦被裁去。李致忠《昌平集》又提到,國圖所藏詹光祖刻《資治通鑒綱目》卷五十九末頁亦被裁去,導致刻書信息丟失,亦是此例。宋版《黃氏補注杜詩》雖不存,但據(jù)著錄,此書在宋代至少刊刻過兩次。

        其一,《黃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三十六卷,外集二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后附趙希弁《附志》著錄此書,稱其書成于嘉定中(1208-1224),與黃鶴自序中稱此書成書于嘉定九年(1216)相符。洪業(yè)《杜詩引得》、張忠綱《杜甫大辭典》等皆以為趙希弁所稱“詩二十九首”即王洙《杜工部集記》所云“別錄賦筆雜著二十九篇”,是本當為初刻。其二,《黃氏補注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三十六卷?!短斓摿宅槙俊肪砣洠?/p>

        前載宋吳元集錄傳、序、碑、銘、詩、記,鶴自訂甫《年譜辨疑》,并《集注杜詩姓氏》,有董居誼、吳文序?!申柺喜乇?,未詳其人,內(nèi)有紅筆校正處,頗為精核。藏印“松陽氏書記”,白文,傳首。

        此宋本較第一部少《外集》兩卷,多吳元集錄傳、序、碑、銘、詩、記,多黃鶴《年譜辨疑》,多卷前《集注杜詩姓氏》以及董居誼、吳文序?!短斓摿宅槙俊分浀倪@部宋刻《黃氏補注杜詩》,已于清嘉慶二年(1797)與天祿琳瑯所存宋元善本俱毀于宮火。元至元二十四年刻本保存了董居誼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清明日之序與吳文同年仲夏之跋,董序具言黃鶴持書索序之事,知此書約刊于寶慶二年。此宋本卷數(shù)與書前所載之傳、序等皆與今三部元本極為相似,很可能是元代諸版之底本。又,這部已佚宋版《黃氏補注杜詩》曾被抄入《四庫全書》中。四庫館臣擅改文獻多招詬病,此書也未能幸免,如《四庫全書》本《黃氏補注杜詩》卷十頁十五詩題《短歌行》被改為《長歌行》,此書前文之序跋、目錄亦被刪去,僅存正文部分。雖原書面目已改,但宋本已佚,今可憑《四庫全書》本,窺知其所據(jù)宋版之內(nèi)容與體式,是為一幸。

        二、《黃氏補注杜詩》的三個元代版本

        元刻《黃氏補注杜詩》今存以下三個版本:其一,元前至元十九年(1282)建刊殘本;其二,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福建詹光祖月崖堂刊本;其三,未詳年月的元刊本。

        (一)《黃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三十七卷,元前至元十九年(1282)建刊本,臺灣“國家圖書館”藏(索書號:402.42 09524)。

        此書框高19.2 厘米,寬13.2 厘米,半頁11 行19字,小字雙行,行25字;細黑口,雙黑魚尾,左右雙邊,書前傳、序、碑、銘部分版框四周雙邊與左右雙邊不等。此書三十七卷,存目錄、卷四至卷七、卷十三至卷十五、卷二十至二十三、《年譜辯疑》一卷,共計十三卷。其中卷二十、《年譜辨疑》缺首頁。據(jù)目錄,此書卷二十五之末四首詩較其他兩個元刻本別為卷二十六,其后卷數(shù)遂遞增一數(shù)。書前有宋寶元二年(1039)王洙序、孫僅序、宋皇祐四年(1052)王安石序、宋元祐五年(1090)胡宗愈序、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魯訔序、王彥輔序、鄭卬序、孫何序、歐陽修序、鄭卬跋等。書中“補注”二字以白文標出。目錄后有木記五行:“書肆所刊詩集甚多,而工部詩史尚缺。本堂因得公廩善本,詳加校正。歲在辛巳之春,令工繡梓,文成乃壬午之菊節(jié),因書以記歲月云?!?/p>

        《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與《杜詩引得》皆著錄此書。丁延峰《古文獻叢考》與陳伯海、朱易安《唐詩書目總錄》等書以其避諱情況以及牌記中“文成乃壬午之菊節(jié)”之語,將刊刻時間定為宋嘉定十五年(1222)。傅增湘在《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中經(jīng)過考證,認為此書當刻于元前至元十九年(1282)。筆者所見這部《黃氏補注杜詩》殘帙之書影,發(fā)現(xiàn)書中避宋諱不嚴:如卷六《鹽井》“君子慎止足”,卷七《贈蜀僧閭丘師兄》“始與道侶敦”,卷十四《贈司空王公思禮》“塞望勢敦迫”,卷十四《別李益》“肅穆古制敦”,“慎”“敦”二字皆不避諱,確如傅增湘所言不似宋刻,因此此書的刊刻時間當以元前至元十九年(1282)為是。

        此書鈐有藏書印“食舊德齋藏書”(朱文方?。?、“寶應(yīng)劉氏岳云字佛卿”(白文方?。ⅰ皣⒅醒雸D書館收藏”(朱文長方?。ⅰ皠⑹稀保ㄖ煳拈L方?。ⅰ皷|宮書府”(朱文方?。?、“寶應(yīng)劉氏食舊德齋藏書之記”(朱文方印)。其中“東宮書府”為明內(nèi)府印,“食舊德齋”為清末民初寶應(yīng)藏書家劉啟瑞藏書樓名。根據(jù)鈐印,知此書經(jīng)明內(nèi)府,清末民國間劉岳云、劉啟瑞父子遞藏,后入藏臺灣“國家圖書館”。

        綜合來看,至元十九年本《黃氏補注杜詩》刻印精美,較其他兩個元刻本,開版大氣,此書目錄皆一題一行,“卷之某”字樣上所刻花紋,為元版書之多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書目錄頁中,卷一第一首詩題《奉贈韋左丞丈三十韻》,“三十韻”是“二十二韻”之誤;卷一已佚,未知正文是否亦作“三十韻”。

        (二)《黃氏補注杜詩》三十六卷,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詹光祖月崖書堂刻本,山東省博物館、中國國家圖書館、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

        此書框高19.7厘米,寬13厘米,半頁11行19字,小字雙行,行25字;細黑口,雙黑魚尾,卷一為四周雙邊,其余為左右雙邊。書前有董居誼、吳文序?;蛞蚓硪话媸脚c其他卷不同,故國圖在最初著錄時誤為“卷一補另一宋刻本”。其行款、字跡與至元十九年建刻本極為相似,但目錄頁中,“卷之某”字樣上并無花紋,且存在兩個題目刻在一行的情況;小注中“補注”二字和征引他人注文時“某曰”字樣,多以圈內(nèi)黑底白字陰文標出,至元十九年建刻本以及另一部元刊本則用圈內(nèi)黑字陽文標識,只有“補注”二字用圈內(nèi)黑底白字陰文標出。此版《黃氏補注杜詩》今存世三部,分藏于山東省博物館、中國國家圖書館、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

        1、山東省博物館藏魯荒王朱檀墓出土本

        此本卷三十二末刻有“武夷詹光祖至元丁亥重刊于月崖書堂”一行。至元丁亥即至元二十四年(1287)。據(jù)《建寧府志》《崇安縣志》《武夷山志》等書,詹光祖為福建崇安人,南宋理宗景定(1260-1264)間曾任紫陽書院山長,入元后繼續(xù)從事講學和刻書。此本較趙希弁《附志》著錄本,少外集兩卷,多宋吳元集錄傳、序、碑、銘、詩、記,黃鶴《年譜辨疑》,并《集注杜詩姓氏》,董居誼、吳文序,與《天祿琳瑯書目》所著錄的宋版一致,其底本或與毀于嘉慶宮火的那部宋本《黃氏補注杜詩》同版?!吨腥A再造善本》據(jù)朱檀墓出土本《黃氏補注杜詩》影印該書,《中華再造善本總目提要》據(jù)“宋始祖諱玄、太祖諱匡與筐、仁宗諱貞與徵、欽宗諱完、孝宗諱慎、光宗諱敦,皆缺末筆,避諱字止于光宗”得出“此元刻本所依據(jù)的本子大致刊印在南宋光宗朝,即一一九〇至一一九四年間”結(jié)論,此說尚待商榷。黃鶴《補注杜詩工部年譜辨疑后序》稱此書完成于南宋寧宗嘉定九年(1216),在光宗朝時還未完成,此書所據(jù)底本應(yīng)刊于光宗朝以后,況且此書為元代刊刻,避宋諱不嚴亦可理解。

        2、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

        國圖藏本《黃氏補注杜詩》較魯荒王墓出土本,缺《年譜辨疑》一卷?!吨袊偶票緯俊贰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羅振?!渡票緯婁洝?、袁克文《寒云手寫所藏宋本提要二十九種》、張元濟《寶禮堂宋本書錄》等均著錄為宋本,實誤。杜澤遜《文獻學概要》著錄此書為潘宗周寶禮堂故物,一向被定為宋刻本,但魯王墓中出土本與此本系同版,因此誤定為宋本,乃卷三十二末頁后刻書記佚去之故。

        據(jù)藏印,此書明末曾為毛晉所有,清代及民國年間,經(jīng)浦祺、袁廷梼、曾協(xié)均、完顏景賢、袁克文、潘宗周等數(shù)位藏書家遞藏,新中國成立后由潘氏后人捐獻,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3、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

        是書現(xiàn)存三十一卷,18冊,缺卷八至卷十二,卷十八頁十三、十四頁補空白頁,卷二十四頁二十四抄配,卷三十二頁四、頁二十四補空白頁。前有董居誼序、吳文跋,卷末有“五峰許曾”跋。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沈氏研易樓善本圖錄》(以下簡稱《沈氏研易樓善本圖錄》)舊據(jù)卷首董序、吳跋作宋寶慶二年(1226)建刊本。這種判斷結(jié)果,亦是卷三十二末頁“武夷詹光祖至元丁亥重刊于月崖書堂”佚去之故。對比沈氏捐贈本之書影與山東省博物館之藏本之書影,二者為同版。

        據(jù)《沈氏研易樓善本圖錄》及臺灣“故宮博物院”善本古籍資料庫著錄,書中鈐有“浙西項氏篤壽萬卷堂圖籍印”(朱文長印)、“合淝李氏望云草堂珍藏金石書畫之章”(朱文方印)、“汲古堂”(白文方?。?、“長山鄭氏圖書”(白文方?。?、“研易樓”(朱文方印)、“沈仲濤讀書印”(白文方印)、“山陰沈仲濤珍藏秘籍”(朱文方印)、“古檇李少溪主人項篤壽□友齋□印”(朱文方印)。是書曾為明代藏書家項篤壽、清代李鴻章等人舊藏,民國時期被浙江藏書家沈仲濤收藏,沈氏后來將此書帶去臺灣,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其后人捐贈給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三)《黃氏補注杜詩》三十六卷,元未知年月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索書號:06087)。

        國圖藏此部未詳具體刊刻時間的元刻《黃氏補注杜詩》(以下簡稱“元X年本”),現(xiàn)存卷一至卷二十九、卷三十二至卷三十六卷、《年譜辯疑》一卷,凡三十五卷,佚卷三十、卷三十一;《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此書版式與前文所提到的元前至元十九年、元至元二十四年刻本相似,為半頁11 行19 字,注文小字雙行25 字,細黑口,雙魚尾,多為四周雙邊,但也有左右雙邊現(xiàn)象。此外,目錄頁據(jù)題目字數(shù),多見一行數(shù)題,與至元二十四年本同。詩中注釋時,“補注”二字以圈內(nèi)黑底白字標出,“某曰”字外鐫圓圈,與元前至元十九年版款式同,且該書目錄頁、卷一第一首詩皆題《奉贈韋左丞丈三十韻》,“三十韻”亦為“二十二韻”之誤,與至元十九年刻本一致。卷一《奉贈韋左丞丈三十韻》上題“二十二韻,此誤”字。書中別處亦有批點,如《哀江頭》“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一句上有“衱,音笈”批注。

        此書卷中鈐有藏書印“武林高瑞南家藏書畫印”(朱文方印)。高瑞南即高濂,字深甫,號瑞南道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嘉靖至萬歷間戲曲作家、藏書家,藏書處名妙賞樓,又名山滿樓??几咤ァ蹲裆斯{》卷七《起居安樂箋》“高子書齋說”一則,述其書房陳設(shè)格局:“右列書架一,上置《周易古占》……《黃鶴補注》《杜詩說海》……”明清兩代皆多以《黃鶴補注》代指《黃氏補注杜詩》一書,高濂提到的這部《黃鶴補注》,疑即國圖今藏的這部未詳年月的元刻本《黃氏補注杜詩》。

        三、《黃氏補注杜詩》的三個元刻本之關(guān)系

        《黃氏補注杜詩》一書現(xiàn)存有三個元刻本,共計五部,分藏于大陸與臺灣兩地,具體情況見表一:

        現(xiàn)存的五部書中,唯明山東省博物館藏魯荒王朱檀墓中出土的元至元二十四年刻本為全本。今以臺灣“國家圖書館”所藏至元十九年本、山東圖書館藏元至元二十四年刻本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元刻本對比,發(fā)現(xiàn)此三者在體例與內(nèi)容上關(guān)聯(lián)甚多,其中淵源值得探究。

        表一:元刻《黃氏補注杜詩》版本、卷數(shù)存佚及館藏地

        三個元刻本在體例、行款上多有相似之處,行格較密,皆有明顯的元代建陽坊刻本風貌,其版心細黑口等版刻特征又有宋本遺風,與前人著錄之宋寶慶二年(1226)本版式類似。三者目錄頁差別較大,元前至元十九年刻本刊刻精美,版式體例也頗為用心,目錄“卷之某”字上皆有元版書多見的花紋裝飾,詩題排列多一題一行,幾乎無兩個題目一行的情況。其他兩個元刻本目錄頁中并無圖案裝飾,且空間利用充分,多有兩個題目刻在一行的情況。尤其是元X年本,多卷前后版式不同,如卷三版式左右雙邊或單邊不一。

        三個元刻本內(nèi)容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元至元十九年刻本為圖省工省力,較其他兩個元刻本多用異體俗字。如卷首《黃氏補注辨疑杜工部年譜》末,“為一譜以繼于後”“繼帥者李國楨”兩句,“繼”皆作簡體,而另兩個元刻本作繁體“繼”;又如《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詩“四極我得制”句下,黃希引《漢書·禮樂志》,“禮”字用簡體,其余兩個元刻本均作繁體“禮”;此外,此本還多有“無”簡寫作“無”,“與”簡寫作“與”的情況。

        其二,元至元二十四年刻本與元X 年刻本內(nèi)容上更為相近。《送從弟亞赴安西判官》詩,至元十九年刻本“適遠非歷試”一句,其余兩部元刻本俱作“適遠非虛試”;又《喜晴》詩,至元十九年刻本“顧慚昧所適”一句,其他兩部元刻本俱作“顧慚昧所失”;又《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偽王洙注“見云山分五嶺”,至元十九年刻本“嶺”字下為六字空白,其余兩部元刻本,空白處皆作“風壤帶三苗注”六字。又如卷二十,至元二十四年本與元X 年本《晚出左掖》詩“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句,至元二十四年本中黃希注:“故事,宰相午后六刻乃出,杜甫奏,今太平無事,巳時即還第,軍國機務(wù)皆決于私家。……”至元十九年刻本此卷缺失,不可核查,元X年刻本注文亦為“……杜甫奏,今太平無事……”。注文中的“杜甫”當為“林甫”,即李林甫,作“杜甫”非是。清代《四庫全書》據(jù)宋版抄錄的《黃氏補注杜詩》亦沿襲此錯,可見自宋版始,經(jīng)元代數(shù)次刻印,此處錯誤一直沒有改正。

        其三,元至元二十四年刻本相對其余兩個元刻本內(nèi)容做了一些修訂。例如卷首王安石《子美畫像》一文中,元至元十九年本中“不忍四海寒颼颼”一句,元X年刻本同,句旁有手書“赤子”二字;至元二十四年本于“?!迸c“寒”二字間以小字擠刻“赤子”二字,作“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此本雖增加了“赤子”二字,但沒有重新排布頁面字數(shù)。再如目錄頁中,元前至元十九年本卷一第一首詩作《奉贈韋左丞丈三十韻》,“三十”二字正是“二十二”之誤。元X年刻本目錄與正文中,卷一第一首詩也作“三十韻”,對此處錯誤并未改正。而至元二十四年刻本目錄頁已改作《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正文亦改作《奉贈韋左丞丈廿二韻》,已經(jīng)對前兩個元刻本中“三十”之誤作了修正。

        當然,元至元二十四年本中也存在有別于其他二本的問題?!杜f唐書》卷九《本紀第九·玄宗下》:“(天寶)三載正月丙辰朔,改年為載。”《舊唐書》卷十《本紀第十·肅宗》:“(至德三載二月)改至德三載為乾元元年?!碧拼蕴鞂毴d(744)正月到至德三載(758)二月,年份皆以“載”稱。元至元二十四年刻本中,涉及此間年月,多以“年”代“載”,如《瘦馬行》《雨過蘇端》二詩注中就各有三處稱“年”的情況,所見其余兩個元刻本此處則多作“載”字。

        總之,目前所見三個元版《黃氏補注杜詩》之間關(guān)聯(lián)錯綜復雜,其間是否有直接的遞嬗關(guān)系尚不明確。但現(xiàn)有研究表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刻本《黃氏補注杜詩》雖不是現(xiàn)存最早版本,但今宋本已不復得見,因其刊刻時間較早、保存完整、刊印精良,故仍不失為現(xiàn)存幾種《黃氏補注杜詩》中最好的版本。此本對研究黃氏父子注釋杜詩情況、宋代杜詩注本的發(fā)展情況,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余論

        目前可見的三個版本的《黃氏補注杜詩》皆為福建地區(qū)刊印。且不論那部暫不可考刊刻時間的元X 年刻本,僅在元前至元十九年(1282)到至元二十四年(1287)五年之間,福建地區(qū)就至少兩次翻刻三十六卷本《黃氏補注杜詩》。宋元時期,福建坊刻以盈利為主,此書卷帙相對繁多,投資較大,而此書在當?shù)囟虝r間內(nèi)多次翻刻,可見需求市場很大,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其一,元時福建建陽及周邊地區(qū)刻書業(yè)繁盛。福建刻書業(yè)極盛于兩宋,宋人祝穆《方輿勝覽》記載:“麻沙、崇化兩坊產(chǎn)書,號為圖書之府?!鳖櫷堃舱J為:“建陽書林之業(yè)自宋迄明六百年間,獨居其盛?!庇绕淠纤我詠恚祆渫砟暝诮柦Y(jié)廬講學著述,當?shù)匚幕諊鷿夂?,刻書業(yè)興盛,以致具有“小鄒魯”之稱,清人葉德輝《書林清話》“建安余氏等刻書”條評價:“夫宋刻書之盛,首推閩中,而閩中尤以建安為最?!痹踔韺W家熊禾為建陽同文書院作序,“文公之文,如日麗天;書坊之書,猶水行地”,也描繪建陽刻書業(yè)之繁盛。當時福建書坊,僅劉姓就有10家,余姓7家,書坊分布從建安府治(今建甌)到建陽縣麻沙、崇化一帶,其中元至元二十四年刊刻《黃氏補注杜詩》的詹光祖月崖書堂就位于崇化。

        其二,元時文人和朝廷對于杜甫和杜詩推崇。有宋一代,學者對杜詩的整理和注釋蔚然成風,形成“千家注杜”的壯觀局面,宗杜風氣盛行。由宋入元,雖然經(jīng)歷了政權(quán)鼎革,但是元代詩壇仍以“尊唐”“尊杜”為主流。如宋元之際的詩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老杜為唐詩之冠。黃、陳為宋詩之冠。黃、陳學老杜者也。”又評陳與義《清明》詩:“古今詩人當以老杜、山谷、后山、簡齋四家為一祖三宗,余可配饗者有數(shù)焉?!睂Χ鸥Φ脑妼W成就極大肯定。又如元代中后期文壇盟主虞集:“學杜,間及六朝?!庇菁瘜Χ鸥O為推崇,其《新刊杜工部詩類序》盛贊:“子美特起,遂為詩家之宗。曠達之高,感慨之極,情性之至,志節(jié)之大,當時諸人,蓋莫之備焉。”《元史》記載,后至元三年(1337)四月丁酉,朝廷“謚杜甫為文貞”。這種元代政府倡導尊崇杜甫的行為,既是社會尊杜、崇杜的反映,又推動了社會尊杜、崇杜的進程。

        在此種“尊杜”的普遍社會心理下,對杜詩文本的旺盛的需求,“利愈厚而業(yè)者眾”,也必然推動杜集的頻繁刊印。元至大元年(1308)云衢會文堂刊行的《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至正八年(1348)詹氏建陽書院刻印的《千家注分類杜工部集》、潘屏山圭山書院(即慶余堂)刊行的《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集》等也是這一時期杜集刊印的重要產(chǎn)物。

        注釋:

        ①⑧[17]丁延峰:《古籍文獻叢考》,黃山書社2012 年版,第58頁、第62頁、第58頁。

        ②(宋)晁公武:《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卷五下,南宋淳祐九年(1249)至十年(1250)黎安朝刻,宋元遞修本,第4a-4b頁。

        ③張忠綱主編:《杜甫大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第557頁。

        ④[11](清)于敏中、彭元瑞:《天祿琳瑯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64頁。按,《中華再造善本總目提要》認為是《天祿琳瑯書目》將此書誤定為宋刻,實為元刊(見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編纂出版委員會:《中華再造善本總目提要》,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版,第1185頁)。即《天祿琳瑯書目》著錄本與魯荒王墓出土本同版,然天祿琳瑯原藏之書俱毀于嘉慶宮火,今已不可見,無從考之,故本文仍以《天祿琳瑯書目》著錄之為宋本。

        ⑤據(jù)臺灣“國家圖書館”網(wǎng)站及其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集部卷著錄為1342年,其年為壬午年,年號“至正”,接后“至元”年號,誤。見臺灣“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1999年版,第70頁。

        ⑥《“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及《“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均著錄為存“目錄一卷、卷四至卷七、卷十三、卷二十一至二十三、目錄一卷,存凡九卷”,誤,見臺灣《“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1999 年版,第70 頁;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1986年版,第882頁。

        ⑦見洪業(yè):《杜詩引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第20頁。

        ⑨陳伯海、朱易安:《唐詩書目總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412頁。

        ⑩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曾將此書歸為宋刊,但又指出:“此本劉文興送來一閱,刊印雖精,而氣味殊薄,且宋諱不避,恐為元初所覆也?!蹦阎ァ⒏翟鱿妗恫貓@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又論此書:“為懿文太子朱標舊藏,今歸劉君啟瑞,亦內(nèi)閣文庫佚書也。此書號為宋刊,而氣息孱薄,宋諱不避,當是元代覆刻。宋元及元明易代之際,刊書往往有不署紀年僅志干支者,此書署壬午菊節(jié),當是至元十九年刊。若是明初刊,當是建文四年(1402),則無由鈐‘東宮書府’印矣?!币姼翟鱿妫骸恫貓@群書經(jīng)眼錄》,中華書局1983 年版,第1030 頁;莫友芝、傅增湘:《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84頁。

        [12]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編纂出版委員會:《中華再造善本總目提要》,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版,第1185頁。

        [13]杜澤遜:《文獻學概要》(修訂本),中華書局2008 年版,第367頁。

        [14]黃丕烈、王國維、袁克文等:《宋版書考錄》,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第164-166頁。

        [15]羅振常:《善本書所見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版,第133頁。

        [16]“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 年版,第1014 頁?!皣⒐蕦m博物院”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沈氏研易樓善本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年版,第79頁。

        [18]北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版,第2028頁。

        [19](明)高濂:《遵生八箋》,甘肅文化出版社2004 年版,第196頁。

        [20](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一一《建寧府·土產(chǎn)》,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181頁。

        [21]潘承弼、顧廷龍編:《明代版本圖錄初編》卷八《書林》,上海開明書店1941年版,第1頁。

        [22](清)葉德輝著,漆永祥點校:《書林清話》,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第65頁。

        [23](明)馮繼科等纂修:《(嘉靖)建陽縣志》卷五,明嘉靖刻本,第17b頁。

        [24]李瑞良編:《中國出版編年史》(增訂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4頁。

        [25](元)方回選評,(清)紀昀刊誤,諸偉奇、胡益民點校:《瀛奎律髓》,黃山書社1994年版,第691頁。

        [26](明)胡應(yīng)麟:《詩藪·外編》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29頁。

        [27](元)虞集著:《虞集全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年版,第488頁。

        [28](明)宋濂等撰,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元史·本紀第三十九·順帝二》,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839頁。另,元代對杜甫的推崇??蓞⒌阅骸睹稍獣r代的杜甫記憶——以至元三年追謚杜甫為中心》,《中華文史論叢》2017年第2期,第223-260、398-399頁。

        亚洲欧美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精品51麻豆cm传媒| 精品国产亚洲亚洲国产| 小池里奈第一部av在线观看|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熟妇的荡欲色综合亚洲|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亚洲av无人区二区| 国产99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黄网站三级三级三级|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在线| av免费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在线|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男女视频网站免费精品播放| 午夜被窝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婷婷丁香激情| 日本熟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91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国产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日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品精品久久久久中文| 成熟的女人毛茸茸色视频| 欧美黑寡妇特a级做爰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3|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黑丝美女啪啪啪| 男女车车的车车网站w98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小视频| 国成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偷窥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久久性大片日本| 成人国产激情自拍视频|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丰满熟女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