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瓊湘 鄒成林
摘要: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利于優(yōu)化玉米產業(yè)結構,有效解決口糧和飼料爭地矛盾。文章通過查詢相關文獻資料,結合實地調研,概括近幾年廣西糧飼兼用型玉米研究進展情況,分析廣西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具有的優(yōu)勢以及面臨的困難,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廣西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的建議,為廣西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糧飼兼用;研究進展;前景分析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3-4374( 2021) 06-0075-05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Analysis of Grain and Forage Concurrent Maize in Guangxi
Lin Qiong-xiang1, Zou Cheng-lin2*( I.Bureau of' Industry Information and Commerce of Du' an Yao Autonomous County, Hechi, Guangxi 530700. China: 2.Maize Research Insi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Guangxi 530007. China)
Abstract: Grain and forage concurrent maize had high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whichadjust and optimize the ma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ffective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ationand forage. By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comhining with field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rain and forage conurrent maize in Cuangxi in recent years, analyzes theadvantages and difficulties of developing grain and forage concurrent maize industry in Guangxi, and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and forage concurrent maize in Guangxicomh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ancl forageconcurrent maize industry in Guangxi.
Keywords: maize, grain and forage con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prospect analysis
糧飼兼用型玉米是介于普通玉米與專用飼料玉米間的一種中間型玉米,具有較高玉米籽粒產量,同時籽粒在成熟時整個植株仍保持青綠,莖葉綠色成分較高,葉片繁茂,可獲得大量的秸稈,供畜禽用。[1.2]優(yōu)質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可充分利用光熱和土地資源,提高效益和土地資源利用率,糧、草、飼功能兼?zhèn)?,飼用營養(yǎng)成分豐富,效能和價值遠遠高于普通玉米和專用青貯玉米。[3]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是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和優(yōu)化農業(yè)生產結構、加快農業(yè)發(fā)展方式轉變、推動種養(yǎng)關系調整的重要舉措[4],既能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又能實現飼料有效性供給。[5]
目前,國內非常重視對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的選育。在新疆、內蒙古、寧夏、山東和河南等地已經選育出很多適合當地種植的優(yōu)良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如“中單321”[6]、“農大108”[7]、“豫玉29號”[8]、“中原單32號”[9]、“屯玉168”[10]、“魯單9088”[11]、“大京九23”、“新玉44”[12]和“偉科702”[13]等都是優(yōu)質的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它們的選育和大面積種植推廣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楊強軍[14]、梁萬琪[15]、郭慶瑞[16]、賽里克·都曼[17]、王靜[18]和劉曉[19]等分別在甘肅、內蒙古、山西、新疆和河南等地開展了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的對比試驗,相關研究為當地選擇適宜的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提供了參考依據。有學者針對糧飼兼用型玉米的特殊性,在種植密度[20.21]、施肥水平[22.23]、耕作措施[24]和病蟲害防治[25.26]等方面開展了較多研究,為種植糧飼兼用型玉米提供了栽培技術和防治病蟲害等方面的指導。
廣西從2016年開始實施“糧改飼”項目,為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提供了難得的發(fā)展機遇。本文通過查詢相關文獻資料,結合實地調研,掌握了廣西近年來糧飼兼用型玉米研究進展情況,進而分析廣西在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方面具有的優(yōu)勢以及面臨的困難,并結合廣西實際情況提出了相關建議,為廣西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提供參考。
1 廣西糧飼兼用型玉米研究進展
1.1選育的品種及產量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農村廳2015-2021年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公告統(tǒng)計(見表1),廣西選育并審定的玉米品種數量整體上呈不斷增加趨勢,并于2021年增加了青貯玉米品種類型的審定,有11個通過審定,其中“兆玉215”“桂單658”“桂單673”“桂單166”“慶紅509”“油玉909”前期已通過普通玉米品種審定,這6個品種適合作為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在廣西種植。隨著廣西青貯玉米品種審定T作的不斷改進,適用于糧飼兼用型玉米的品種數量和質量將會不斷增加和提高。除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適用于糧飼兼用型的玉米品種外,研究人員通過相關試驗及調研,也確定了一些適合廣西地區(qū)種植的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如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廣西玉米創(chuàng)新團隊近年來通過試驗篩選出適宜全區(qū)種植的糧飼兼用玉米有“桂單162”“油玉909”“青青500”“鉆卡巴巴”“桂單166”“正大808”“正大719”。[27]鐘昌松等[28]通過實地走訪調研,認為“桂單0810”“亞航670”“桂單818”“油玉909”“中原單32”正大808”“正大1689”“迪卡008”等品種也適用于作為糧飼兼用型玉米。玉米產量方面,鐘呂松等通過調研,確定了近幾年廣西玉米全株生物產量第一季單產為52.5 -67.5t/hm2,第二季單產為49.5 -64.5t/hm2,第三季單產為22.5 -43 .5t/hm2,鄒成林等[29]試驗得出在南寧玉米全株生物產量春季單產為49.1 _72.6t/hm2,普通玉米籽粒產量3875_4595kg/hm2。由此可見,無論玉米籽粒還是全株生物單產與東北和黃淮海相比均有較大差距[30]。
1.2 糧飼兼用型玉米適應性研究
陳桂蘭等[31]嗵過對14個玉米品種的物候期、農藝性狀和發(fā)病情況進行調查,通過測定其生物產量,篩選出“桂青貯1號”“正大999”“華優(yōu)168”“柳青貯4號”“柳玉青3號”“綠青飼4324”等6個適合在桂中地區(qū)推廣種植的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楊秀政等[32]對百色凌云8個糧飼兼用玉米開展篩選試驗,結果顯示,“青青500”“青青009”“南美1號”等3個品種表現較好,適合在當地種植。鄒成林等[29]對28個廣西玉米品種和組合進行籽粒產量、全株生物產量及青貯玉米品質指標測定,通過比較篩選出適合粒用品種為“桂單203”,適合作青貯玉米品種為“桂單658”和“GU1743”,并認為糧飼兼用型玉米應根據當地實際需求進行選擇。黃華莉等[33]對9個飼用青貯玉米品種進行春播和夏播的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耀青5號”品種表現為植株高大,且其風干物質含量和生物產量較高,可在廣西推廣種植。黃曉等[34]對引進的9個普通玉米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正大808”和“鉆卡巴巴”兩個品種鮮物質產量和籽粒產量較高,可作為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在玉林地區(qū)推廣種植。
1.3 糧飼兼用型玉米栽培技術研究
韋金安等[35]以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桂單166”為材料,對秋玉米主要經濟性狀、田間抗性、生物產量、鮮穗比例和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探討了都安地區(qū)糧飼兼用型玉米獲得最高生物產量的不同施肥時期,研究結果認為玉米生物產量隨著追肥時期往前而提高,而鮮穗比例隨著追肥時期往后而提高。李明灌等[36]同樣以“桂單166”為材料,探討其在河池當地糧飼兼用玉米獲得最高生物產量的最佳合理密度,結果表明,其每667m2種植4500株時生物產量最高,每667m2種植5500株時鮮穗比例最高。
2 廣西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的優(yōu)勢
2.1 環(huán)境氣候地理優(yōu)勢
廣西地處亞熱帶,常年氣候濕潤,氣溫較高.雨量充沛,從南到北光熱資源均可滿足玉米生長需要,玉米生產條件優(yōu)越[37],十分適合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地理上,廣西背靠大西南,東鄰粵港澳大灣區(qū),南向東南亞,交通便利,為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優(yōu)越的經貿條件。
2.2 政府政策支持優(yōu)勢
廣西壯族白治區(qū)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wěn)步推進“糧改飼”項目試點。在廣西農業(yè)農村廳統(tǒng)籌部署下,各項目嚴格按照《自治區(qū)農業(yè)農村廳關于下達2019年糧改飼工作任務的通知》(桂農廳發(fā)[2019]9號)、《自治區(qū)農業(yè)廳關于做好糧改飼實施工作的通知》(桂農業(yè)發(fā)[2018]30號)開展相關工作,各試點縣根據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在各部門密切配合下,“糧改飼”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全區(qū)種植結構得到明顯改善、助推了產業(yè)扶貧,并總結出“都安模式”和“龍州模式”等經驗做法。在“糧改飼”項目全力持續(xù)推動下,糧飼兼用型玉米因其獨有的優(yōu)勢必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2.3 熱帶種質優(yōu)勢
廣西玉米種質大多屬于熱帶種質,遺傳變異基礎好,擁有適應性廣、抗逆抗病性強、根系發(fā)達、葉片濃綠、持綠期長和籽粒品質優(yōu)等遺傳特性,采用熱帶玉米種質×溫帶玉米高配合力種質的雜種優(yōu)勢模式,是創(chuàng)新選育西南山地高產優(yōu)質糧飼兼用型玉米新品種的一條有效新途徑,熱帶玉米種質是培育山地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的骨干優(yōu)勢群。[38]廣西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選育的“桂青貯1號”正是利用這種模式選育的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其具有植株高大、持綠性好和生物產量高等優(yōu)點,是目前西北部分省區(qū)的對照品種。今后育種過程中若能很好地解決熱帶種質玉米秸稈品質問題,尤其是能降低酸性和中性洗滌纖維含量,則能充分發(fā)揮全區(qū)種質優(yōu)勢,選育出優(yōu)良的糧飼兼用型玉米新品種。
2.4 科技優(yōu)勢
為促進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廣西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廣西玉米創(chuàng)新團隊和廣西玉米產業(yè)先鋒隊等充分發(fā)揮其人才科技優(yōu)勢,連同當地人民政府、農業(yè)農村局、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和種植大戶等開展了引進、示范篩選和推廣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的T作。廣西玉米創(chuàng)新團隊在張述寬首席專家的指導下,積極籌劃,不斷試驗探索,制定了《廣西玉米良種攻關聯合體青貯玉米新品種區(qū)域試驗實施方案》,并及時實施,使廣西首批青貯玉米品種在2021年通過了審定,結束了廣西青貯玉米品種無審定標準的歷史。同時,廣西科學技術廳近幾年開始對糧飼兼用型玉米項目進行立項資助,鼓勵其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帶動了糧飼兼用型玉米相關試驗的實施。隨著人才和科研力量的不斷壯大,相關項目的大力支持,科技在促進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的發(fā)展中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 廣西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面臨的問題
3.1 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有待加強
與普通玉米品種的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相比,廣西糧飼兼用型玉米還處于起步階段。品種方面,2021年審定了11個廣西青貯玉米品種,其中6個品種可以作為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使用。一方面可供選擇的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數量不多,還需要加大品種選育力度;另一方面由于廣西各地區(qū)、縣生態(tài)環(huán)境復雜且差異較大,不同品種在各縣的適應性不同,因此審定的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還需進行比較試驗,以確定是否適宜當地區(qū)域氣候。糧飼兼用型玉米不僅重視籽粒產量,而且要考慮秸稈的生物產量和品質指標[39],栽培技術方面與普通玉米存在一定差異。種植密度、施肥水平、種植方式、地膜覆蓋、不同播期、收獲時期和光照水分等因素均會對糧飼兼用型玉米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這些研究均未開展或僅開展了極少部分。在前期實施“糧改飼”項目中,種植的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就是因其質量參差不齊,加上農戶對種植栽培技術不熟悉、不重視以及受白然條件因素影響,產量低,品質不高。
3.2 規(guī)模較小、機械化不足
受廣西地理環(huán)境條件限制和傳統(tǒng)耕作方式影響,廣西玉米普遍種植規(guī)模較小,同時缺乏機收的玉米品種和相應的耕作技術,機械化程度較低,導致生產成本偏高,效益未能充分體現。糧飼兼用型玉米既收獲籽粒,又收獲秸稈,因此對機械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收貯加工條件不足
玉米籽粒和秸稈集中收獲期較短,大部分玉米晾曬場所和儲存設施簡陋,加上廣西氣候高溫多雨,若不能及時收貯加工,玉米籽粒和秸稈就容易發(fā)霉變質,導致品質降低,因此糧飼兼用型玉米對收貯加工具有較高的要求。目前,廣西缺乏收購玉米的養(yǎng)殖場和收貯企業(yè),在進行規(guī)模收貯時,受限于機械、存儲場地和資金,往往不能對玉米籽粒和秸稈進行及時收購,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降低了經濟效益。
3.4 群眾意識不足
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部分群眾沒有認識到種植糧飼兼用型玉米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依然堅持僅收獲玉米籽粒,對無法處理的秸稈進行焚燒,既降低了經濟效益,又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的發(fā)展。
4 廣西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的建議
4.1 加強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
作物的產量、品質受基因型的影響很大,通過選育高產優(yōu)質的糧飼兼用品種,配以合理的栽培技術,發(fā)揮基因型與環(huán)境的互作效應,對糧飼兼用玉米高產和飼用品質改良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40]刪因此,要發(fā)揮全區(qū)豐富種質資源的優(yōu)勢,加大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選育力度,加強對已選育出的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栽培技術研究,讓良種配良法使糧飼兼用型玉米發(fā)揮最大的種植效益。
4.2 開展試驗示范、推廣宣傳和技術培訓工作
種植糧飼兼用型玉米不同于普通玉米,在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方面存在一定差異。要讓群眾普遍接受,需與當地政府和農業(yè)部門開展多點大面積的試驗示范,特別是對一些優(yōu)良的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和精簡易學且見效快的栽培技術方法要加大推廣宣傳力度,必要時要對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技術人員和種植大戶進行針對性的集中技術培訓。通過上述工作,讓群眾切身感受到種植糧飼兼用型玉米帶來的經濟效益,從而讓更多人主動參與進來。
4.3 鼓勵扶植玉米加工企業(yè),普及機械化
政府應鼓勵扶持一批有實力的玉米加工企業(yè),提高其玉米加工和收貯能力,解決糧飼兼用玉米規(guī)?;N植后所面臨的后續(xù)產業(yè)鏈不完整問題。同時,為降低糧飼兼用玉米生產成本,實現規(guī)模效益,廣西應制定相關措施以實現玉米生產機械化,如在農戶購買農機時給予一定補助,并對應用農機進行相應培訓,努力推進糧飼兼用玉米生產規(guī)模化和機械化,促進糧飼兼用玉米生產向現代化轉變。
4.4 與鄉(xiāng)村振興和生態(tài)修復相結合
糧飼兼用玉米產業(yè)應與鄉(xiāng)村振興和生態(tài)修復相結合。目前很多縣市大力發(fā)展畜牧產業(yè),助推鄉(xiāng)村振興。如都安縣實施的“貸牛還牛”項目,畜牧產業(yè)快速發(fā)展,需要足夠的飼料支撐,但都安人多地少,一味發(fā)展牧草等飼料作物會產生人畜爭地的問題。糧飼兼用玉米則能有效緩解口糧與飼料間的矛盾。糧飼兼用玉米還可充分發(fā)揮“玉米秸稈一養(yǎng)牛一糞肥還地”模式作用,產生良性循環(huán)優(yōu)勢,讓生態(tài)和經濟雙收,農戶在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實現當地的生態(tài)修復。
4.5 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
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應特別重視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多渠道引進優(yōu)良的糧飼兼用型玉米種質資源,結合本地優(yōu)良品種進行改良和創(chuàng)新。同時,注重從種質資源中挖掘優(yōu)異品質、抗逆和抗病蟲害等重要基因,為今后研究和選育優(yōu)良的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打下種質和理論基礎。
5 結語
糧飼兼用型玉米能有效解決廣西口糧與飼料爭地矛盾,經濟效益高,發(fā)展前景廣闊,在廣西“糧改飼”項目中能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全區(qū)糧飼兼用型玉米相關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政府若能高度重視和支持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的發(fā)展,通過政府政策帶動,大力推廣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種植,結合先進栽培技術方法,將能充分發(fā)掘糧飼兼用型玉米增產潛力。在此基礎上,應加大推廣宣傳力度,扶持相關加工企業(yè),擴大種植規(guī)模和普及機械化,讓糧飼兼用型玉米與鄉(xiāng)村振興和生態(tài)修復相結合。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會進一步促進廣西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yè)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薛吉全,馬國勝,路海東.重視飼用玉米發(fā)展促進農業(yè)結構調整[J].玉米科學,2004,12( S2):122-124.
[2]李海元,王洪楷,遲艷,等.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前景廣闊[J]吉林畜牧獸醫(yī),2004(9): 55.
[3]邵青,孔令杰,董斌.糧飼兼用型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1(8):221-222.
[4]朱志旅,唐慧芬,蘇寶銘,等.廣西糧改飼項目實施情況調研報告[J].廣西畜牧獸醫(yī),2020,36(2): 53-56.
[5]張明君,李玲玲,謝軍紅,等.耕作方式與施肥對旱農區(qū)糧飼兼用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質積累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8,36(I): 179-185.
[6]吳景鋒,田志國,劉新芝,等.糧飼兼用玉米良種中單321的選育及應用[J].中國種業(yè),2000 (2): 20-22.
[7]段民孝.從農大108和鄭單958中得到的玉米育種啟示[J].玉米科學,2005,13(4): 49-52.
[8]徐東春,周文偉,李應權,等.高產、多抗、糧飼兼用型玉米雜交種豫玉29號的選百[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0(3):10-11.
[9]唐秀芝,張維強,任繼明,等.糧飼兼用玉米中原單32號的育成與推廣[J].核農學報,2001,15(6): 360-364.
[10]張志剛,郝躍春,郭偉,等.糧飼兼用型玉米屯玉168的選育及栽培制種技術[J].中國種業(yè),2019(8):61-63.
[11]劉良柏,孟昭東,李文才,等.糧飼兼用型玉米新品種魯單9088的優(yōu)勢與利用研究[J]種子科技,2020,38(2): 5-6,10.
[12]胡文斌,孫偉,王俊健.糧飼兼用玉米新品種新玉44的選育報告[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1(6):90.
[13]陳海見,潘科峰,張俊威.優(yōu)質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偉科702[J].中國種業(yè),2017(9):81-82.
[14]楊強軍,陳雙胡.糧飼兼用型玉米新品種引選試驗報告[J].畜牧獸醫(yī)雜志,2018,37(5): 13-16.
[15]梁萬琪,姚振興,孫麗,等.內蒙古科爾沁糧飼兼用青貯玉米品種對比試驗[J].中國農技推廣,2020,36(6): 27-29.
[16]郭慶瑞,王夢飛,郭鳳琴,等.山西高寒冷涼區(qū)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的綜合評價[J].作物雜志,2019(4): 61-68.
[17]賽里克·都曼,沙吾列·沙比汗,麥利亞·依爾斯別克,等.天山南坡牧區(qū)糧飼兼用玉米品比試驗結果初報[J].草業(yè)與畜牧,2015(4):40-43.
[18]王靜,楊美麗,王志紅,等.糧飼通用型青貯玉米品種篩選與評價[J].農學學報,2019,9(8): 10-13.
[19]劉曉,王博,朱曉艷,等.21個糧飼兼用型青貯玉米在河南的品種比較試驗[J].草業(yè)學報,2019,28(8):49-60.
[20]李萬華,鄧力華,沈祖秀,等.糧飼兼用型玉米新品種科玉1108適宜密度研究[J].作物研究,2019,33(6): 531-533.
[21]程宏,史海萍,魏榮業(yè),等.糧飼兼用玉米新品種正科育l號種植密度研究[J]山西農業(yè)科學,2020,48(8): 1231-1233.
[22]宋桂云,楊恒山,徐壽軍,等.氮肥運籌對科爾沁地區(qū)糧飼兼用玉米金山10產量、干物質及氮素積累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7,23(2):289-296.
[23]沈吉成,李玲玲,謝軍紅,等.培肥模式對隴中旱農區(qū)糧飼兼用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8 .27(9): 1305-1312.
[24]張立健.耕作措施對不同品種糧飼兼用玉米生長發(fā)育及飼用品質的影響[D].蘭州:甘肅農業(yè)大學,2014.
[25]劉文超.糧飼兼用型玉米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8(5): 49.
[26]祖英治.糧飼兼用型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生原因與防治方法[J-現代畜牧科技,2019(9): 57-58.
[27]費永紅,岑慶宋,鐘維,等.廣西百色市4縣(區(qū))青貯玉米產業(yè)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南方農業(yè),2019,13( 27):115-117.
[28]鐘昌松,梁慶平,鄒成林,等.廣西青貯玉米產業(yè)現狀與發(fā)展前景探討[J].廣西農學報,2020,35(4): 59-64.
[29]鄒成林,鄭德波,何雪銀,等.廣西農業(yè)科學院玉米品種展示試驗總結[J].中國種業(yè),2019(5):67-71.
[30]鄒成林,鄭德波,譚華,等.廣西玉米生產現狀及發(fā)展對策探究[J].南方農業(yè),2019,13(8):139-141.
[31]陳桂蘭,陽康春,韋冠睦,等.14個青貯玉米品種(系)田間表現評價[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7,48(2): 266-271.
[32]楊秀政,陸宗林,勞冬梅,等.2017年優(yōu)良糧飼兼用玉米品種篩選試驗總結分析[J]南方農業(yè),2018,12(5):144-146.
[33]黃華莉,吳嬌穎,黃文麗,等.廣西飼用青貯玉米品種比較試驗[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8,39(7): 60-64.
[34]黃曉,李蘭青,鄧鵬,等.優(yōu)良糧飼兼用玉米品種在玉林市的引種試驗[J].現代農業(yè)科技,2020(15): 44-45.
[35]韋金安,黃澤棟,李明灌,等.都安縣秋季糧飼通用玉米不同施肥期試驗效果[J].中國農技推廣,2021,37(5): 65-67.
[36]李明灌,楊為芳,譚素寧,等.糧飼通用型玉米品種桂單166不同種植密度試驗[J].農業(yè)科技通訊,2020(5):43-45.
[37]時成俏.廣西玉米生產發(fā)展歷程、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種業(yè),2019(4): 24-29.
[38]陳文俊,鄭陽,楊華,等.熱帶玉米種質在西南山地糧飼兼用型玉米創(chuàng)新研究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19): 64-65.
[39]陳亮亮.種植密度和施氮量對糧飼兼用玉米產量和飼用品質的影響[D].蘭州:甘肅農業(yè)大學,2013.
[40]謝軍紅.旱作糧飼兼用玉米產量和飼用品質的補灌效應[D].蘭州: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
收稿日期:2021-10-10 修回日期:2021-10-15
基金項目:廣西科技計劃項目“糧飼兼用型玉米新品種示范及其青貯飼料精簡制備方法研發(fā)”(桂科AD20297117);廣西農業(yè)科學院基本科研業(yè)務專項“玉米抗逆育種研究”(桂農科2021YTO15)。
第一作者簡介:林瓊湘,女,1980年生,農藝師,主要從事科技“三引”工作。
通訊作者:鄒成林,男,1982年生,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玉米遺傳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