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燕 孫海挺
籃球選修課對女大學生肌肉適能的影響研究
陳雪燕 孫海挺
(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 266071)
【目的】將體適能訓練與籃球選修課相結(jié)合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實驗研究,旨在探討籃球運動對女大學生肌肉適能各項指標的影響?!痉椒ā吭谇鄭u大學2019級公共籃球選修課中,通過咨詢的方式篩選出符合實驗要求的女大學生共80人。實驗干預時間共持續(xù)16周,每次干預課時間為90min,每周進行3次干預(1次體育課+2次課外活動)。實驗組(40人)每周進行1次融入體適能練習的籃球課,2次課外有體適能計劃的籃球活動干預,對照組(40人)每周進行1次常規(guī)籃球選修課,2次課后常規(guī)的籃球活動?!窘Y(jié)果】(1)在教學實驗開始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仰臥起坐、握力、立定跳遠項目的測試成績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2)實驗后,實驗組女生在仰臥起坐、握力、立定跳遠項目的成績與實驗前相比均有較大提高,差異非常顯著(P<0.01);(3)對照組女生的握力測試成績與實驗前相比有所提高,差異顯著(P<0.05);仰臥起坐、立定跳遠項目的成績與實驗前相比變化不明顯,不具備顯著性差異;(4)實驗后實驗組女生在仰臥起坐、握力、立定跳遠項目的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p<0.05)?!窘Y(jié)論】加入體適能訓練內(nèi)容的籃球選修課對改善女大學生肌肉適能的效果優(yōu)于普通籃球選修課。
籃球;選修課;女大學生;肌肉適能
網(wǎng)絡的發(fā)達和電子設備的普及,極大地改變了我國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有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在閑暇時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上網(wǎng),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1]。這與我國大學生體質(zhì)與健康調(diào)研報告結(jié)果不謀而合:我國近些年來學生體質(zhì)出現(xiàn)明顯下滑趨勢,身體素質(zhì)呈現(xiàn)斷崖式下降,肥胖率持續(xù)上升[2],肺活量、肌肉力量和耐力等體質(zhì)指標測試不及格比例偏高[3]。尤其是女大學生,普遍存在缺乏體育運動、久坐、晚睡、飲食不規(guī)律等現(xiàn)象,身體素質(zhì)的下降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這導致她們的BMI指數(shù)異常率高于男生[4]。而缺乏體育鍛煉是造成我國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呈現(xiàn)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更可惜的是,部分女大學生為了追求“好身材”,而通過濫用藥物、盲目節(jié)食等手段進行控制體重,導致出現(xiàn)記憶力衰退、焦慮、失眠、月經(jīng)失調(diào)等情況,造成了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在國際上普遍認為健康體適能與普通人群的健康有著密切聯(lián)系。健康體適能是一項評價人體健康狀態(tài)的指標之一,主要反映個人身體成分組成比例、心肺功能、柔韌素質(zh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素質(zhì)的水平。對于普通大學生而言,一個良好的健康體適能是保障其具有高效的學習效率、日常生活的正常進行、具有優(yōu)良身體健康狀態(tài)的體現(xiàn)。大學體育課承擔著提高學生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任,對于普通高職院校的女大學生來說,學校的公共體育選修課是她們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途徑,通過體育選修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運動技能,還能為日后從事體育運動鍛煉促進健康體適能的發(fā)展來打下基礎。本研究將體適能訓練與籃球選修課相結(jié)合開展實驗研究,探討籃球運動對女大學生肌肉適能各項指標的影響。
在青島大學2019級公共籃球選修課中,通過咨詢的方式篩選出符合實驗要求的女大學生共80人,將80名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個組40人(見表1)。篩選的標準如下:通過咨詢篩選出對籃球運動感興趣和積極性較高,但平常并無體育鍛煉的習慣;且身體健全和無專業(yè)運動經(jīng)歷;無心血管疾病既往史和排除存在運動障礙。
表1 實驗對象基本情況(平均值±標準差)
1.2.1實驗法
1.2.1.1干預計劃
實驗干預時間共持續(xù)16周,每次干預課時間為90min,每周進行3次干預(1次體育課+2次課外活動)。實驗組每周進行1次融入體適能練習的籃球課,2次課外有體適能計劃的籃球活動干預,對照組每周進行1次常規(guī)籃球選修課,2次課后常規(guī)的籃球活動,實驗均為同一個教師進行授課及課外活動指導。
1.2.1.2干預課程
對照組學生按照常規(guī)的籃球公共選修課程大綱開展教學。實驗組學生在籃球公共選修課大綱的基礎上加入肌肉適能的訓練內(nèi)容(見表2)。
表2 干預課程結(jié)構(gòu)
1.2.1.3肌肉適能干預內(nèi)容
肌肉適能的干預訓練分為基礎、提高、強化三個階段。其中,1-4周為適應訓練,運動強度中等偏下,以簡單動作為主,學習和適應體適能練習動作的要領;5-10周為提高訓練,運動強度為中等,以提高體能為主;11-16周為強化訓練,運動強度中等偏上,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為主。
表3 肌肉適能干預內(nèi)容
1.2.1.4指標測定
肌肉適能:測試指標包含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測試項目為(1)立定跳遠,主要反映下肢肌肉力量,(2)握力主要反映上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測試項目為仰臥起坐,主要反映腰腹耐力。
1.2.2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將實驗前后測試的肌肉勢能指標數(shù)據(jù)用Excel處理,用SPSS 23.0軟件作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的變化,作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變化,設置以P<0.05代表顯著性差異,P<0.01代表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4 實驗前兩組學生肌肉適能測試結(jié)果(平均值±標準差)
通過表4可以看出,在教學實驗開始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仰臥起坐、握力、立定跳遠項目的測試成績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兩個班學生的肌肉適能處于同一水平。
表5表明,實驗后實驗組女生在仰臥起坐、握力、立定跳遠項目的成績與實驗前相比均有較大提高,差異非常顯著(P<0.01)。
表5 實驗組學生肌肉適能的測試結(jié)果(平均值±標準差)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表6表明,實驗后對照組女生的握力測試成績與實驗前相比有所提高,差異顯著(P<0.05);仰臥起坐、立定跳遠項目的成績與實驗前相比變化不明顯,不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
表6 對照組學生肌肉適能的測試結(jié)果(平均值±標準差)
表7表明,實驗后實驗組女生在仰臥起坐、握力、立定跳遠項目的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性非常顯著(p<0.05)。
表7 實驗后兩組學生肌肉適能比較結(jié)果(平均值±標準差)
本研究將體適能訓練與籃球選修課相結(jié)合開展實驗研究,旨在探討籃球運動對女大學生肌肉適能各項指標的影響。
肌肉力量是指骨骼肌收縮時依靠肌肉緊張來克服和對抗阻力的能力,通常以對抗和克服最大阻力的重量或做功功率表示。人體的肌肉可分為快肌和慢肌兩種類型,快肌主導瞬間爆發(fā)類的運動,更偏向于力量的大??;慢肌主導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更偏向于肌肉耐力的發(fā)展。立定跳遠項目反映的是下肢爆發(fā)力,實驗組經(jīng)過16周的體適能課程訓練后,成績提高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且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體適能干預的內(nèi)容有關(guān),籃球運動中伴隨著大量的跑動、跳躍、急停急起等動作,在練習過程中需要調(diào)動全身大部分肌肉群的參與,再加上每次干預課體適能訓練內(nèi)容中有針對性的安排了深蹲跳、弓步交換跳、單腿硬拉等下肢抗阻練習,充分鍛煉了下肢肌肉群,從而使學生的下肢肌肉力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Myers(2014)等對24名沒有運動經(jīng)驗的女大學生進行為期5周的循環(huán)力量訓練,發(fā)現(xiàn)試驗后他們的肌肉力量得到顯著性的提高(P<0.01)[5],這是因為抗組訓練的刺激會加速機體蛋白質(zhì)的合成,提高肌肉組織的新陳代謝能力,促進肌肉的合成,肌肉維度增大的同時伴隨著肌肉力量的提升[6]。齊魯艷(2018)的實驗研究結(jié)果與前人相似:進行抗阻練習既能使原有的肌纖維變粗,肌肉的橫截面積增加,還能促進骨骼肌細胞體積、數(shù)量增加,從而提高肌肉力量[7]。
握力測試反映的是小臂和手部的肌肉力量,是上肢力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握力成績在實驗前后有了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的學生握力成績與對照組相比提高更明顯,組間比較差異具非常顯著性(p<0.0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籃球運動在完成運球、傳接球、投籃等動作時,需要頻繁地用到手指和小臂肌肉群控制球的方向和路徑,反復練習的過程使手指和小臂肌肉群達到了鍛煉效果。實驗組學生在額外的體適能練習中增加了跪姿手指俯臥撐、抓握彈力帶提拉、啞鈴彎舉等強化上肢力量的訓練動作,進一步提升了實驗組學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因此實驗組學生的握力測試成績比對照組提升更明顯。
1min仰臥起坐測試主要反映腰腹部肌肉的耐力。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學生的1min仰臥起坐肌耐力在實驗前后有顯著性變化(P<0.01),對照組學生在實驗前后肌肉耐力測試的變化不大(P>0.05)。究其原因,是因為對照組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以技能教學為主,以相應的技術(shù)練習為輔,雖然參與的運動時間雖然較長,但是運動強度較小,因此運動鍛煉的效果不佳。張旭(2015)對60名女大學生進行為期一年不同強度的運動干預實驗,發(fā)現(xiàn)中小強度運動對改善女大學生的體質(zhì)效果不明顯,運動強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時運動效果最好[8]。從運動的形式來看,對照組的常規(guī)籃球課屬于“有氧運動”,實驗組加入體適能干預的籃球課屬于“有氧運動+抗組訓練”的運動形式。實驗研究表明,有氧運動結(jié)合抗阻力訓練的運動形式在增加受試者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效果方面要遠遠優(yōu)于單一的有氧運動[7]。龐可人(2020)的研究結(jié)果與前人相似:為期12周的有氧耐力運動結(jié)合抗阻力訓練干預對肌力與肌耐力適能的提升具有明顯的影響[9]。因此建議在籃球選修課中增加體適能練習,合理的安排心率保持在120-160次/分的中高強度運動有助于學生的健康體適能的發(fā)展。
加入體適能訓練內(nèi)容的籃球選修課對改善女大學生肌肉適能的效果優(yōu)于普通籃球選修課。
[1]曹盛民,解欣,于明.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現(xiàn)狀調(diào)查[J].教育與職業(yè),2013(4):46-47.
[2]張洋,何玲.新世紀我國青少年體質(zhì)健康發(fā)展研究:中國青少年體質(zhì)健康狀況動態(tài)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國民體質(zhì)健康監(jiān)測數(shù)據(jù)[J].中國青年研究,2016.
[3]王祥全.我國大學生人口身體素質(zhì)研究[D].吉林大學,2018.
[4]尹小儉,杜建強,季瀏,等.中國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變化趨勢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9):79-84.
[5]Myers TR, Schneider MG, et al. A whole - body aerobic resistance training circuit improves aerobic fitness and muscle strength in sedentary young females[J].Strength Cond Res,2014,12(5):112-119.
[6]王亞立.美國健康體適能課程模式在我國普通高校的實驗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0(1):104-108.
[7]齊魯艷.有氧訓練結(jié)合抗阻訓練對女大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的實驗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8.
[8]張旭.健美操訓練強度差異對身體形態(tài)與機能的影響[J].湖北體育科技, 2015(7):596-597.
[9]龐可人.有氧耐力運動結(jié)合抗阻力訓練干預對健康體適能相關(guān)要素的影響[D]. 沈陽師范大學, 2019.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Basketball Electives on the Muscle Fitnes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HEN Xueyan, etal.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Shandong, China)
陳雪燕(1964—),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