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負盛名的孟達天池是青海省避暑、療養(yǎng)和旅游勝地,在青海全省和甘肅中南部地區(qū)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我和孟達天池也算有緣,曾經去過三次,每次都有過寫作的沖動,但因為在青海熟知它的人太多、寫它的文章太多,擔心青海讀者不滿意,所以一直沒有付諸行動。近日,表哥給我發(fā)了一組“破巖松樹”的照片,要我寫一篇散文,使我聯(lián)想起孟達天池的松樹,撩起了我寫寫孟達天池的念頭。既可了卻自己的心愿,又可向表哥交差。
第一次去孟達天池,是在1990年。那時我就在孟達天池所在的循化縣清水鄉(xiāng)工作。不過,那時孟達天池屬于孟達鄉(xiāng),后因積石峽水電站蓄水,大量群眾搬走,2006年8月撤銷孟達鄉(xiāng),并入清水鄉(xiāng)。1990年6月,我所在的中學校長韓福林為緩解中考前師生心理壓力,組織師生去孟達天池野營。他是孟達鄉(xiāng)人,是在天池的山根下長大的撒拉族漢子,對天池非常熟悉。他提醒大家多穿衣服、帶上棉衣。在清水鄉(xiāng)政府工作的撒拉族朋友馬明文主動借給我一件軍大衣。我抱著軍大衣就跟著大伙坐車去了孟達天池。車,是當老板的學生家長免費提供的。三輛敞篷卡車,拉著四五十名男女師生,一路歡笑、一路歌唱,沒感到擁擠、沒感到顛簸、沒感到險峻,不知不覺地到達了山底下。下車后,師生們歡呼雀躍,像野兔歸山,像小鳥入林。我跟著學生們一路小跑、一路歡笑、一路唱歌,像登山比賽一樣,很快就登上了山頭,甚至沒有來得及欣賞一路的風光。韓校長對這里非常熟悉,直接把我們帶到天池南岸平坦的樹林底下,“安營扎寨、埋鍋造飯”。為了爭取在太陽落山之前把一切準備停當,確保在天黑之前做好晚飯。四五十人分頭行動,有的打柴、有的架鍋、有的洗菜、有的切菜、有的切肉、有的和面……。人聲鼎沸、熱火朝天,一陣忙碌,很快準備妥當,在天黑之前吃完飯菜、洗罷鍋碗。天剛黑,兩三堆篝火在池邊就燃燒起來。教師學生圍著篝火,唱呀跳呀,非常熱鬧?;鸸忾W耀,映紅池水,也映紅了天空。歌聲嘹亮,在群山中回蕩,打破了漫漫黑夜的寂靜,也打破了天池千萬年來的沉寂。最動人的是一位韓姓男教師和一位馬姓女廚師優(yōu)美的舞姿和甜美的歌聲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兒”“少年”、富有民族特色的“鍋莊舞”。到了后半夜,激情散去、睡意襲來,感覺特別冷。我穿上那件內襯羊皮的軍大衣,扣上所有扣子,倒地而睡。第二天早上,天剛亮,我就被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從睡夢中驚醒。池邊樹林,濕氣很重、露水很大,我們的頭發(fā)、衣服和鞋襪都像剛從水中撈出來一樣濕漉漉的??粗粋€個或沉睡不起或踉蹌走動的師生們,我感覺我是在打掃戰(zhàn)場。在池邊胡亂地洗一把臉、理一理頭發(fā),就開始燒水、做飯。飯后,就下山乘車返校。那時年輕,只顧著唱歌跳舞、吃肉喝酒,比速度、比力氣,根本沒顧上欣賞池水之美、山林之秀、鳥鳴之脆。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少年不識愁滋味”,其實少年也不識美滋味。
第二次去孟達天池,是在2000年寒假。受西寧一位飯館老板之托,到孟達天池替他找一個樺木墩。樺樹木質堅硬,其墩子是剁肉的最好砧子。這時,孟達自然保護區(qū)已經升格為國家級保護區(qū)了。雖然是寒冬臘月,大雪封山,人跡罕至,但是保護區(qū)工作站仍然有人堅守。我去之后,找到了正在值班的朋友大個韓。他退伍后被分配到這里守護林區(qū)有一年多了,已經適應這樣的工作,也熟悉了這里的情況。我說明來意后,他就帶著我向天池方向進發(fā)。他腿長步大,路況熟悉,再加上訓練有素,速度很快。我央求他走慢點,他嘴里答應著,但腳步卻慢不下來。我緊緊地跟在他后面,氣喘吁吁。雖然是三九寒天,我卻大汗淋漓。顯然,我已經沒有十年前的輕快了。終于,他停下腳步等我了。我用盡最后的力氣,加快步伐趕到時,已經到了一個樹樁前。他說,這是一棵樺樹,因自然災害倒了,死了;軀干部分被鋸掉,拉走了,剩下這個帶著根子的樹樁。這,是飯館里做砧子的最好東西。我用力抬了一下,沒抬起來。他抬一頭,我抬一頭,倒是抬起來了,但寸步難行,只好作罷。又到另一個地方去看,情況還是一樣。這是我從西寧出發(fā)時所根本沒有預料到的。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只好灰溜溜地跟著他向駐地方向走去,只感覺到又累又餓又渴,一路的雪景也沒興趣欣賞。真乃“心煩景不美”呀。
又隔15年,第三次去孟達天池,是在2015年暑假。7月初,在一次文學活動中,得知一位社科專家沒去過孟達天池。我開玩笑地說,我情況熟悉,可以給她當免費的導游。她說很好,就這么定了。我是跟她開玩笑,也沒把她的話當真。沒想到,7月底,她打來電話,問哪天出發(fā)。我說,你把玩笑當真了。她說,當真了,一切都準備好了,只等我擇日出發(fā)了。我后悔多嘴,但事已至此,只好說“明天準備,后天出發(fā)”。
8月1日,我們到達化隆縣,在當地兩位熱心的教師帶領下,參觀了一座苯教寺院、一座清真寺院和一座佛教寺院,為她研究和創(chuàng)作采集素材。第二天早早出發(fā),途經循化縣城也沒停留,直達孟達天池。筆直、寬敞、平坦的標準公路,取代了原來彎曲、狹窄、凸凹的濱河山路。再也不用擔心頭上山坡的滾石和腳下黃河的懸崖。景區(qū)入口處,也是舊貌換新顏。山底下,修了寬闊的停車場、高大的山門。進了山門,買了水果、小吃、飲料,乘坐景區(qū)中巴車到半山腰下車,開始步行,拾級而上。一路走走停停,看看照照,說說笑笑。辨認花草樹木,看到了前兩次所沒有看到的景色。挺拔的松樹,翠綠的青海云杉,蛻皮的紅樺白樺,有的奇形怪狀,有的死而復活,有的長在懸崖,有的長在石縫,在與自然抗爭,讓人感到生命的堅韌,不由自主地想到鄭板橋的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边@和遠在湖北十堰的表哥所看到的、所感到的、所想到的,應該是一模一樣的。林間有不同花色的杜鵑花,有花瓣似綢的綠絨蒿,有花型如卵的黃花杓蘭,有花若懸鈴的鈴子草沙參和芳香撲鼻的山梅花以及許多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
在手機上,打開“百度”搜索,得知面積達14余萬畝的孟達自然保護區(qū)里,有野生植物500多種,以楊樹、樺樹、松樹、杉樹為主,林間坡底生長著紫丁香、金銀花、紅杜鵑、八仙花、珍珠海等野生觀賞植物,還有黨參、三七、貝母等名貴藥材;有野生動物40多種,以蘇門羚、狍鹿、狐貍、雪雞、馬雞等為主,也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尾榛雞,二級保護動物林麝、巖羊、藍馬雞等,是青藏高原上罕見的動植物天堂,稱之為“青藏高原上的西雙版納”一點都不為過。這是循化縣的名片,也是海東市的驕傲。
走走停停,一路欣賞,不知不覺就到了山頂。她驚呼一聲:“天池”!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山有了水,如同人有了雙大眼睛,增加了許多靈性。駐足觀望,天池像一顆璀璨明珠,千山環(huán)抱,萬松簇擁;清澈碧澄,水天一色;群峰倒映,隨波微動;魚翔淺底,鳥貼水面;人在畫中,畫在湖中。美不勝收,心曠神怡。為了紀念這次游覽,乘著興致,我們還頂著烈日,搬運石塊,在池邊的沙灘上壘砌了一個象征尊貴、寓意永恒的九層石塔。
小巧玲瓏的孟達天池,與吉林長白山天池、新疆天山天池并稱“中國三大天池”。與長白山天池和天山天池濯濯童山不同,孟達天池四周森林茂密。與長白山天池的多種藍色和天山天池的一種藍色不同,孟達天池是墨綠色的,幾乎和四周森林的顏色相同。
青藏高原高寒干旱,為何孟達天池這里卻降雨充沛,動植物種類繁多?答案是:四周群峰突起,削弱了干冷氣流的侵襲,又迎著東南氣流,因而多雨溫和;充沛的降雨、適宜的溫度,造就植物茂盛、動物繁多。
水,地下涌出、天上降落、山上流下;鳥,可以飛來;獸,可以走來;植物種子,可以吹來。但是,野生的魚蝦是怎么來的?雖然去了三次,時間跨度近30年,但是我還是沒有得出答案。但那魚蝦卻不在意自己來自何處,只是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怡然自樂。我突然想起莊子與惠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經典對話。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天色已晚,我們只好戀戀不舍地離開天池,匆匆下山返城?!叭A山松谷”“西山臥虎”“犀牛望月”“神仙洞”等景點近在咫尺,卻來不及游覽,只能作為下次再來游玩的理由吧。星轉斗移,往事如煙。但孟達天池多姿多彩的美景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時浮現(xiàn)在心頭,似真似假,如夢如幻。期待故地重游,再賞美景,彌補遺憾??纯辞叭螞]有來得及看的“華山松谷”等景點,也順便看看我親手壘砌的九層石塔是否安然。
作者簡介:張臻卓,男,1968年11月生,河南南陽人?,F(xiàn)任中共海東市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中共海東市委講師團高級講師、海東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駐會副主席。
責任編輯:苗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