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媛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北京 100089)
現(xiàn)今人們面臨巨大的壓力和“販賣焦慮”的商業(yè)行為,“療愈經濟”應運而生,“療愈”產品的消費對象滲透至社會各個層面。居住是人無法逃避的話題,“不是買房才有家、小空間也要有大主題”的思想轉變、更多精致需求逐漸迸發(fā),讓居住空間變成療愈環(huán)境已成為不同人群的共同需求,人們的住房需求改變?yōu)榫掠腥ぁ⒅悄芑?、注重細膩體驗和宣泄情感的體驗空間。隨著“療愈”與“住宅設計”關系的靠近,使療愈性住宅空間設計吸引力不斷提高,使得療愈性元素在住宅設計中的影響力逐步擴大。
美國學者Jain Malkin最早提出“療愈環(huán)境”的概念,提出“療愈環(huán)境”的元素應包括幾個要點。好的空氣品質、舒適的溫度、噪音受到控制、尊重私密性、適當的日光照明、自然的視覺景觀、患者的視覺舒緩、恢復者視覺的刺激。
自然的物品,對人的心靈有修復作用。在療愈環(huán)境中,自然感是療愈身心必不可少的條件。例如我們常說的“森系治愈”是有其醫(yī)學依據的,日本北海道大學醫(yī)學院研究表明,1982年日本興起的在森林中進行散步鍛煉、打坐等活動的“森林浴”有降血糖的作用?;诖?,森林浴作為有效的自然療法在住宅設計中也得到了實踐,設計師把水和植物等自然景觀引入大樓內部,讓居住者在鋼筋叢林之中盡享自然樂趣,即使是人工打造的自然景觀,也能起到療愈身心的作用,回歸自然的悠閑感受,享受與生命的互動,讓人產生信任感、安全感,達到烘托氛圍,治愈居住者的目的。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科技逐漸關注人們的體感情緒和趣味性,智能家具的廣泛普及打破了人們固有的習慣認知,帶來了多維度的感官體驗,使其從冷冰冰向溫暖、趣味、舒適轉變,通過對人情緒的捕捉,帶來智能化的體感情緒表達與回應,用智能創(chuàng)造全新的感覺體驗。
就業(yè)壓力、住房緊張使大量離家的人難以找到家的歸屬感,基于此,住宅空間設計更加關注精神情感層面帶來的感動和關懷。從視覺、觸覺與味覺等一系列感官維度來營造溫暖歸屬感。如今,“蝸居”仍然是大城市離家者的難題,在狹小的空間里做“文章”,但總能設計得暖意融融,一切空間都物盡其用,溫暖低調取代奢華新奇,更能寄托人們安全、溫暖和正能量的追求。
對于住宅空間,每個人都因民族、文化背景、職業(yè)習慣等因素不同有其顯著的個性化差異,對居住環(huán)境的理解和期待也因價值觀和審美觀而不同,設計者應充分考慮居住者的需求去設計,從而使其在心理和生理都能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
各種壓力導致焦慮情緒盛行,人們心理、精神層次的需求不斷增長,讓住宅空間被期待賦予的功能增多。人與人通過語言交流,而人與空間的交流是通過空功能、形態(tài)、氛圍等。人穿梭在不同空間里,會得到不同的信息,引發(fā)不同的情感。
動物是最單純質樸的情感寄托,當今社會,養(yǎng)寵成為一種潮流,寵物像是親人孩子一樣的存在。充滿競爭與壓力的社會,相比與人相處,似乎這些小動物更能給受傷的心靈以慰藉,設計師用復古家具和動物元素結合進行創(chuàng)作,把家具做成動物形態(tài),或運用動物形象到掛畫、抱枕、藝術雕塑,餐具,燈飾上等,這些細小的美好可以讓人們去學會釋放、自我疏導和宣泄。
植物代表了生機與希望,充滿神奇魅力,我們在本能上喜歡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繁雜的壓力與忙碌的生活讓更多人“把自然搬回家,和大自然住在一起”, 在都市里與植物為鄰、與花草做伴,感受植物生長的力量。植物越來越成為住宅空間重要元素,充分發(fā)揮其生態(tài)和美化作用,給整個空間帶來生機,成為最好的治愈。
氣味有心,能治愈垮掉的生活。氣味是生活的基礎元素,柔軟卻充滿生機,看不見摸不著卻能讓人念念不忘,就像曬過陽光的被子、家鄉(xiāng)的飯菜,它是比聲音和畫面更為豐富和具有記憶力的存在形式?,F(xiàn)今各種香薰蠟燭、香氛噴霧等也逐漸出現(xiàn)在人們的居住空間里,它可以凈化空氣,消除異味,驅散疲勞,安神助眠,放松減壓,它賦予空間以不同的情緒,不同的味道都成了對生活的期待,在不知不覺中讓身心得以舒緩,感到安全得到放松,營造溫暖場景給以治愈。
空間結構、家居材料、空間色彩、材質、燈光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居住者心理,如淺色能在心理上帶來安靜感,有助于釋放心理壓力,深色給人帶來嚴肅感,不黑不暗的光線給人一種舒服的視覺和心理的感受,有助于緩解心理壓力,對空間產生安全感和依賴感。
空間格局蘊含“空”和“間”兩個內容,“空”傾向于生理反映,“間”傾向于室內裝飾。在設計上合理地平衡“空”與“間”的關系,對人的身心有著積極作用。住宅空間已不簡單的局限于墻壁圍合,而是對美好舒適的生活態(tài)度愈發(fā)細膩感性的一種表達。住宅空間的設計,應當以人作為衡量標尺,滿足居住者的情感訴求、身心歸屬和情感共鳴,在空間營造上將功能性與精神相融合,讓其承載從容放松的生活格局。通過美學的設計,營造出人與空間和諧共處的狀態(tài),讓人感受深層次“美”的享受,從生理上的認知上升為心理上的感知。
家具設計應該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為環(huán)境美設計、為情感需求設計。“療愈系”注重的是舒適和實用,追求生活的質樸,擺脫沉重的負擔感。使用天然材料,加工材料為輔,親和的材質、質樸溫潤的色澤更有利于放松心情,舒適的家具陳設除了體現(xiàn)美之外,重要的是它能在使用中進行情感的交流,放松居住者的精神、自然舒適又能從中獲得溫暖和安全的感覺。
研究證明,顏色不同對人的心理感受影響不同。例如,黃色是淡而明亮的,給人溫馨柔美的感覺,有愉悅身心的效果。綠色代表了生命力和自然的力量,象征著和平、柔和而安逸,令人心情平靜、放松。粉色則給人柔美、甜蜜、夢幻的感覺,能減少腎上腺素分泌,有助于情緒穩(wěn)定。由于每個人成長經歷不同,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色彩搭配,利用色彩調節(jié)身心。
住宅空間里分為自然光環(huán)境、人工光環(huán)境,光環(huán)境的舒適程度能夠直接影響到居住者的情緒,住宅設計中常常用大片落地窗或者天窗將光線引入室內,使其投射到墻面或者照射到地面,配合室內照明讓整個空間更加明凈而溫暖,讓人產生積極歡愉的情緒。
自然裝飾在住宅空間中具有重要作用。原生態(tài)元素具有獨特的自然氣息和充沛的生命力,所帶來的美感是其它室內裝飾所不能及的。不僅為人們提供凈化的空氣,營造更強的空間合理性與更好的美觀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夠緩解視覺疲勞,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本能。
“療愈文化”影響我們生活的每個方面,像一束絢爛的陽光,擁有安撫人心的巨大力量,療愈環(huán)境和住宅空間的結合,用一種婉轉的方式,在空間、布局、家居等方面建構出一個個療愈人心的場景,讓身處此場景的人得到“美”的體驗、治愈和感動。設計讓環(huán)境與人產生情感共鳴,使空間具有了“人情味”。無論是音樂、閱讀帶來的心靈治愈,還是香薰燭臺營造的場景治愈,亦或是雅致家居帶來的極致美感體驗、擼貓擼狗帶來的孤獨治愈,都在潛移默化中療愈心靈、緩解焦慮、釋放疲憊、給人“心”之體驗。該設計理念對今后住宅空間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