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娟娟
(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
自2009 年5 月來鳳縣“西蘭卡普”(俗稱花鋪蓋)被湖北省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來[1],“西蘭卡普”就迎來了社會的關注,無論是“西蘭卡普”的文化內涵、知名度、圖案數量、題材分析、傳承人以及發(fā)展現狀,都成為了社會關注點??墒请S著時代的不斷向前發(fā)展,受當前網絡化大環(huán)境以及大數據的影響,“西蘭卡普”的傳承發(fā)展卻成為一大突出問題。
“西蘭卡普”的物質文化包括其制作工具、場地、原材料等?!拔魈m卡普”所用的是一種古老的純木制腰式斜織機[2]。斜織機的“斜”,是指“站面”與水平的座機形成50-60°的傾角。在民間織機俗稱機頭,而機長3 尺左右的是傳統腰式斜織機,這也是當地人們最為常用的斜織機?!拔魈m卡普”在編織時場地是不受限制的,只要有是平坦的地面,何時都可以進行織錦。但對于織錦的原材料是非常講究的,必須專線專用交織進行。因此,“西蘭卡普”制作的原材料主要以絲、棉、麻為原料,在編織時主要是絲線、棉線、麻線、毛絨線交替編織?!拔魈m卡普”在本地俗稱“花鋪蓋”,完整的完成一套花鋪蓋所需要經歷的工藝流程主要有:紡捻線、染色、導線、牽線、裝筘、滾線、撿綜、翻篙(撿花)、捆桿上機、織布邊(挑織)等一系列工序[3],純手工完成一件西蘭卡普,大約時耗3-12 月或者更長的時間。
1.2.1 “西蘭卡普”的精神文化
“西蘭卡普”的精神文化包括土家人技藝思想、圖騰文化、文字紋樣中的象征意義、色彩語言等?!拔魈m卡普”的技藝思想和智慧主要表現,是通過其獨特的制造方法、圖案造型、不同的色彩調配運用以及獨特的審美感受來表達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美[4]。土家人通過編織“西蘭卡普”從而表現出對土地、花鳥蟲魚等獨特的喜愛之情,也表達出自身對民俗文化的堅持和傳承以及崇尚。“西蘭卡普”的圖騰文化則是對信仰和精神的寄托以及崇尚,例如古巴人之后的圖騰便為白虎,白虎象征威武和軍隊,又是西方神獸,所以人們便用白虎作圖騰用以辟邪。在早期歷史中土家族服飾保留著民族傳統特征,他們尚紅、尚黑、忌白,以此來表達出土家人對祖先的崇拜和圖騰的崇拜以及敬仰?!拔魈m卡普”的文字紋樣也有著特殊的隱喻,如“大蛇紋”就是西蘭卡普中一個特殊的紋樣,它是由規(guī)則的小三角形與整齊有序的菱形共同構成“西蘭卡普”的主體紋樣,其紋樣與蛇身上的斑紋十分相似,檔頭一般有壽紋,蛇與壽相結合,表現為吉祥如意。在“西蘭卡普”中不同的紋理紋樣代表著不同的象征寓意,有寓意婚姻美滿幸福的、小孩健康成長的、老人健康長壽的等。除此之外“西蘭卡普”也有著不同的語言色彩,運用原色來編制各種各樣的“西蘭卡普”樣式,是“西蘭卡普”最突出的特點,土家人選擇出自生命本能來創(chuàng)造色彩,從而也就構成了特殊的土家特殊色彩和獨特的審美標準,表現出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1.2.2 “西蘭卡普”的禮俗文化
“西蘭卡普”禮俗文化主要特色體現在女子出嫁和祭祀活動方面。土家姑娘出嫁時,需要自己編織嫁衣和蓋頭以及“西蘭卡普”,“西蘭卡普”蘊含著土家姑娘對愛情的美好向往和對婚后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寓意為取個好彩頭。土家人特別敬重祭祀活動。土家人在祭祀祖先時,身披五彩繽紛的“西蘭卡普”,唱著快節(jié)奏的擺手歌、伴著歡快的擺手舞。以此來緬懷祖先、追憶民族遷徙的艱辛,再現田園生活的恬靜的舞蹈史詩。
自2009 年5 月來鳳縣“西蘭卡普”被湖北省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來,政府部門雖加大了對“西蘭卡普”的重視,開始加大力度宣傳“西蘭卡普”,但群眾基礎仍然薄弱,根據我們對來鳳縣游客、當地人、以及學校的師生進行走訪和問卷調查的數據結果分析顯示,在游客中只有12%而且大多數是老年人知曉“西蘭卡普”以及它的用途,13%游客聽說過“西蘭卡普”但不知道有什么用途,75%的游客表示沒有聽說過,更不知道用途,在本地人的調查中結果中顯示,35%的人知道“西蘭卡普”,也知曉用途但基本上是中老年人,而65%的人表示不知道是什么物件也不知道用途,這一部分基本上年輕人,在本地學校的調查中,結果更是差強人意,學生根本沒有聽說和接觸過“西蘭卡普”,這對“西蘭卡普”的發(fā)展絕對處于不利地位,這也也說明“西蘭卡普”的知名度仍然薄弱,此外,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年長的老年人對“西蘭卡普”的情感是崇敬的,對“西蘭卡普”有著特殊的感情,這也讓我們深刻體味到了“西蘭卡普”的魅力和藝術價值,它代表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西蘭卡普”的魅力依舊存在。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發(fā)現“西蘭卡普”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學生是傳承和發(fā)揚的重要后備軍。雖然當前形勢依然嚴峻和緊迫,但當前任務依舊是促進和發(fā)揚“西蘭卡普”從而提升西蘭卡普的知名度,讓“西蘭卡”普能夠順應時代得到發(fā)展,讓土家物質性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得以永久傳承。
利用網絡問卷和數據分析、實地田野調查等方法,發(fā)現當前“西蘭卡普”在傳承發(fā)展中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其中之一便是“西蘭卡普”的傳承人嚴重匱乏。在來鳳與龍山“西蘭卡普”傳承人中具有代表性的傳承人代表有6 人,其中5 人為龍山縣人,1 人為來鳳縣人,因傳承人稀少使來鳳縣“西蘭卡普”的傳承和發(fā)展迎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據調查數據顯示來鳳縣總人口有24.93 萬人,來鳳縣參與織錦“西蘭卡普”總人數有400 多人,其中來鳳滿妹土家藝品貿易有限公司員工將近300 多人,來鳳縣的土家織錦村有限公司有員工100 多人,兩家織錦公司會真正純手工制作“西蘭卡普”的卻只有不到10 個年長的人,因傳統的純手工“西蘭卡普”織錦工序十分繁雜且對工人手工技藝的要求極高[5],再加上傳統織錦剛開始上手就很難,給想要學習的年輕人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導致很多人學不好而半途放棄,同時在來鳳縣這樣一個小城鄉(xiāng)來說,年輕人更傾向于出門務工賺錢,認為“西蘭卡普”沒有前途,而且隨著時代發(fā)展織錦技術日趨機械化、精品化、快捷化,純手工“西蘭卡普”不僅耗費時間長而且中間可能會存在小瑕疵,購買者會更加傾向于機械生產下的“西蘭卡普”,這就更導致真正掌握這項技藝的藝人已經寥寥無幾,越來越匱乏?,F如今因傳承人的匱乏,也導致了“西蘭卡普”的很多傳統圖案已經流失了,據數據調研顯示,“西蘭卡普”的傳統圖案有120 多種,加上現代風情圖案和創(chuàng)新圖案約有200 多種,但目前能夠織出的傳統圖案只有80 種,有40 多種圖案因傳承人去世、受山地生活環(huán)境改變的影響以及“西蘭卡普”的學習主要依靠記憶和模仿,沒有保存實物圖紙?zhí)峁﹨⒖紝W習起來比較抽象,所以造成了“西蘭卡普”傳統圖案大量失傳,給當今“西蘭卡普”的傳承和發(fā)展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和困難,也使“西蘭卡普”圖案藝術造型的可視性質,承載的民間傳說、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藝術隨之丟失。
恩施是土家苗族自治州,是少數民族苗族、土家族的聚集地,這里的民族文化眾多,“西蘭卡普”便是土家族的民族文化產物??墒窃跁r代的快速變更中,民族文化產物的傳承意識卻在一步步減弱,土家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民族藝術都在進一步減弱,現如今土家族文化產物“西蘭卡普”的傳承意識知曉者少之又少,人們的心中沒有樹立文化傳承意識,也不知曉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這就進一步給“西蘭卡普”的傳承帶來了挑戰(zhàn)。
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大數據分析的應用,現代紡織技術地精準化,大規(guī)模的機械化生產已經替代了人工織錦,強烈沖擊著“西蘭卡普”創(chuàng)新發(fā)展。導致其生產開始變得簡單化、機械化、單一化,原始的傳統手工技藝開始脫離日趨機械化,讓“西蘭卡普”失去了原有的獨特風格與魅力。而且當地政府為了吸引外來旅游者的青睞,使眾多西蘭卡普織出的圖案完全脫離了原來傳統的文化圖案內涵,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與土家族文化毫不相關的現代樣式,讓西蘭卡普失去了原來土家織錦的民族精神。
“西蘭卡普”的宣傳方式一般是面對外來游客進行宣傳,以傳統宣傳方式,設立博物館進行參觀欣賞,這種宣傳模式所帶來的銷售市場也只有來此地旅游的游客和一些本地人,導致銷售方式單一化成為一個難啃的“骨頭”,再加上沒有利用好現代化的大數據,互聯網+進行宣傳,增加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和拓寬銷售渠道,所以銷售量持續(xù)保持原樣提不上去,甚至出現下滑趨勢,導致“西蘭卡普”在傳承和發(fā)展中存在很多問題,不能為來鳳縣鄉(xiāng)村振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保護和傳承是目前“西蘭卡普”文化續(xù)存的兩個重要節(jié)點,在方法路徑上大膽創(chuàng)新是最佳對策。
為了確?!拔魈m卡普”的文化傳承,我們需要做的是用“西蘭卡普”本土文化來滋養(yǎng)更多的青少年,讓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到“西蘭卡普”的文化魅力,激發(fā)青少年對“西蘭卡普”的學習興趣從而讓“西蘭卡普”的物質性文化和非物質性文化得以傳承和發(fā)揚,打下培養(yǎng)當代“西蘭卡普”傳承人的基礎。來鳳縣政府應與來鳳縣教育局聯合開設“西蘭卡普”織錦技術學校課外課程共同促進“西蘭卡普”文化的的傳承發(fā)展,提升“西蘭卡普”文化的影響力和本土知名度。此外,各級政府特別是來鳳縣政府應該重視年長的“西蘭卡普”傳承人,實行資金扶植,培養(yǎng)青少年“小小”傳承人,對傳承人給予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嘉獎,組織年長傳承人進行“西蘭卡普”文化的宣講活動,讓年長傳承人進學校進社區(qū)進行宣講,從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西蘭卡普”傳承中來,激發(fā)青少年對“西蘭卡普”的興趣,對學習“西蘭卡普”織錦的年輕人給予表揚和獎勵,扭轉傳承人“人絕藝亡”的趨勢,讓“西蘭卡普”的民族文化傳承意識得到世代相傳。
“西蘭卡普”作為一項較難的純手工織錦技藝,導致90%的生產廠家形式固化,采用機械代替手工技藝,且圖案內容單一乏味,讓“西蘭卡普”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韻味,因為“西蘭卡普”手工制作凝聚了工匠們的心智和經驗,同時還包含了制作中的特殊情感,如果形式固化必將導致“西蘭卡普”失去原有的文化情感和象征價值。面對當今的形式固化形勢,政府部門應大力宣揚來鳳縣手工“西蘭卡普”織錦,利用抖音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西蘭卡普”的手工制作工藝流程和保存的傳統圖案,解決織錦技術形式固化、內容單一乏味的問題[6]??楀\技術機械化會使西蘭卡普失去原有的土家族文化韻味和民族精神,內容固化單一乏味會使更多的熱衷于“西蘭卡普”的人失去學習興趣,“西蘭卡普”代表的是土家兒女勤勞樸素踏實的一面,采用機械化會使“西蘭卡普”脫離本有文化,失去原有土家族民族精神和象征價值,因此來鳳縣各級政府要明確宣揚手工織錦技藝,鼓勵手工織錦,減少機械織錦,避免形成機械化生產替代手工生產以至于打擊“西蘭卡普”傳統手工傳承人的積極性,挫傷年輕人學習的積極性,讓“西蘭卡普”失去原有的本土文化韻味。
第一是當地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個人應結合當前實情,利用好當前大環(huán)境,依據國家倡導的講好中國故事,保護民風民俗,結合抖音直播線上線下相結合來宣傳“西蘭卡普”故事,織錦方法,織錦圖案、傳承人風采等宣揚土家民風民俗民情并以此來增加旅游量,再把“西蘭卡普”與旅游發(fā)展結合起來,增加更多的展現機會,吸引游客注意力從而達到“西蘭卡普”銷售量的提升。第二是邀請知名明星擔任形象大使展現出“西蘭卡普”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韻味,利用明星效應來提升“西蘭卡普”的知名度和拓寬更多的銷售渠道,在增加銷售“西蘭卡普”銷售量的同時,又讓更多的人領悟到“西蘭卡普”的象征價值:勤勞、樸素、踏實、善良。第三在進行編織市場生產化開發(fā)的同時既要保護傳統織錦圖案和織錦方法,又要讓“西蘭卡普”與時代相融合,加入現代化元素將“西蘭卡普”進行合理開發(fā)與宣傳。在生產化編織時結合當前流行的產物化作為新元素和傳統元素一起融入到“西蘭卡普”里去,既實現了圖案創(chuàng)新又不失其根本,使其受歡迎又不失原有的文化韻味,也可以讓更多的人喜愛上“西蘭卡普”,感受到“西蘭卡普”的土家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民族藝術,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從而給來鳳縣“西蘭卡普”帶來市場經濟效益和民族文化效益,實現“西蘭卡普”振興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
在創(chuàng)新宣傳手段的基礎上依托來鳳縣“西蘭卡普”特色優(yōu)勢資源,打造“西蘭卡普”產業(yè)鏈,把產業(yè)鏈主體留在來鳳縣,讓鄉(xiāng)村織錦人分享“西蘭卡普”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現代“西蘭卡普”全產業(yè)鏈標準體系,推動織錦鄉(xiāng)民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培育高質量“西蘭卡普”標準的“領跑者”。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西蘭卡普”產品織錦編織初編織點和精編織點,建設現代非物質文化遺產“西蘭卡普”產業(yè)園、編織強鎮(zhèn)、優(yōu)秀“西蘭卡普”產業(yè)集群。推進公益性“西蘭卡普”產品市場和“西蘭卡普”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化建設。開發(fā)“西蘭卡普”產品和鄉(xiāng)村旅游相結合路線,完善配套設施,以旅游帶動“西蘭卡普”銷售量,從而給社會帶來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
“西蘭卡普”是我國織錦技術的瑰寶,它具有其獨特的魅力,無論是其圖案、編織方法,以及傳承人都深深的展現出無窮的魅力,深深吸引著我們的探究,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推動并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西蘭卡普”的保護和發(fā)展,給“西蘭卡普”帶來新的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向更多的人展現出“西蘭卡普”的魅力,吸納更多的來鳳人加入到本土文化瑰寶“西蘭卡普”的傳承和發(fā)展中來,并利用當前大環(huán)境和網絡化促進民族文化織錦藝術的繁榮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