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柯,陳 軍
(鄭州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鄭州 450003)
肺癌全稱是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據(jù)統(tǒng)計[1]我國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每年新發(fā)病例78.1萬,死亡例數(shù)62.6萬。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SCLC大約占肺癌的15%。SCLC具有易發(fā)生轉移、增殖迅速、惡性程度高、預后差等特點,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確診時大多已是中晚期,即使經(jīng)過治療患者的生存率也較低,因此早診斷對于SCLC具有重要的意義[2]。目前肺癌的診斷手段主要包括影像學、組織學、細胞學及臨床實驗室血清學等[3]。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類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是推薦肺癌常用的腫瘤標志物,研究顯示[4]腫瘤標志物的水平變化伴隨著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對于診斷腫瘤有著重要意義,但其用于鑒別及預后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了NSE、CEA、CA125在SCLC診斷價值及其在治療療效的評估中的運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在鄭州人民醫(yī)院確診治療的SCLC患者(SCLC組)48例、NSCLC患者(NSCLC組)53例,其中SCLC組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48.52±12.65)歲,美國癌癥協(xié)會(AJCC)[5]臨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8例、Ⅲ期14例、Ⅳ期20例;NSCLC組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49.25±13.11)歲,AJCC臨床分期Ⅰ期4例、Ⅱ期16例、Ⅲ期23例、Ⅳ期10例,病理學分類鱗癌29例,腺癌24例。另選取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正常人作為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47.83±12.26)。3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為初診患者;(2)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6]SCLC和NSCLC診斷標準,且經(jīng)病理學診斷證實;(3)未見肺部其他惡性疾??;(4)對治療藥物有耐受性。排除標準:(1)肺癌復發(fā)或轉移患者;(2)合并其他惡性腫瘤;(3)合并精神疾?。?4)有抗腫瘤治療經(jīng)歷;(5)其他臟器嚴重疾病。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SCLC患者采用EP化療方案[7]治療,具體方案如下:每療程第1~3天,靜脈注射依托泊苷注射液100 mg/m2(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3183,5 ml:100 mg×5支)和順鉑注射液80 mg/m2(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43,20 ml:20 mg),3周一個療程,持續(xù)4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取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保存。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NSE、CA125水平(羅氏Cobas e601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CEA采用微粒子化學發(fā)光法檢測(雅培I2000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儀器和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2.13組NSE、CEA、CA125水平比較 3組NSE、CEA、CA125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NSE、CEA、CA125水平比較
2.2NSE、CEA、CA125對SCLC的診斷價值分析 ROC曲線分析顯示,NSE、CEA、CA125早期預測SCLC的AUC分別為0.825、0.613、0.533。根據(jù)最佳臨界值,當NSE的cut-off值為23.02 ng/ml時,其敏感度為77.1%,特異度為81.1%;當CEA的cut-off值為4.285 ng/ml時,其敏感度為58.3%,特異度為66%;當CA125的cut-off值為40.425 U/ml時,其敏感度為89.6%,特異度為41.9%。見表2、圖1。
表2 NSE、CEA、CA125對SCLC的診斷價值分析
圖1 NSE、CEA、CA125對SCLC的診斷ROC曲線分析
2.3SCLC不同TNM分期NSE、CEA、CA125水平比較 SCLC不同TNM分期NSE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SCLC不同TNM分期NSE、CEA、CA125水平比較
2.4治療前后NSE、CEA、CA125水平變化 治療前后NSE、CEA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NSE、CEA、CA125水平變化
SCLC是一類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癌,在肺癌中惡性程度最大,病死率高達90%[8]。SCLC分化程度低、生長迅速、腫瘤侵襲能力強,在發(fā)病早期即可發(fā)生轉移,大部分患者確診已發(fā)展為中期甚至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期。SCLC對化療、放療有較高的敏感度,早期SCLC患者經(jīng)過化療結合放療后,可以長期生存,而中晚期患者通常存活率低,1、2、5 年生存率分別60.6%,28.6%,10.2%,生存期短,平均生存期1年[9],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對于SCLC患者的生存有著重要的意義。
NSE是神經(jīng)元和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細胞所特有的一種酸性蛋白酶,是糖酵解過程中的一種關鍵性烯醇化酶,NSE在腦組織細胞中的活性最高,外周神經(jīng)和神經(jīng)分泌組織的活性水平居中,在健康人群中表達水平低[10-11],NSE水平的變化與神經(jīng)母細胞瘤、肺癌、甲狀腺髓樣癌、黑色素瘤等多種腫瘤的發(fā)生有關,有研究報道70%的SCLC患者血清的NSE水平升高[12]。與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NSE在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NSCLC及正常人,敏感度及特異度均約為80%,對于SCLC的診斷準確度較高,可以作為鑒定SCLC的重要標志物。本研究結果顯示在不同的臨床分期中NSE的表達水平不同,SCLC臨床分期越高的患者,NSE水平越高,提示NSE與SCLC的臨床分期正相關,可以監(jiān)測腫瘤的進展。治療后NSE的表達水平隨著治療進程而逐漸降低,提示NSE水平與治療療效正相關,可以作為SCLC的治療療效評估的重要指標。
CEA分布于結直腸癌、胎兒腸組織中,在正常人中表達較低,在腫瘤細胞中CEA合成較多,使血液中的CEA水平升高[13]。CEA在腫瘤的不同時期濃度不同,發(fā)生轉移者CEA濃度高于未發(fā)生轉移者,腫瘤分化程度越高,CEA濃度顯著升高[14-15]。本研究中CEA在SCLC和NSCLC患者中都顯著高于對照組,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SCLC患者治療前后CEA表達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CEA的表達水平隨著治療進程而逐漸降低,提示CEA水平與治療療效正相關,可以作為監(jiān)測SCLC治療療效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
CA125是一種糖蛋白,由胚胎期體腔上皮發(fā)育而來的組織分泌,可參與細胞骨架、參與潤滑作用、保護細胞的功能,常見于胸腹膜、卵巢上皮、乳腺等正常組織中[16]。在卵巢上皮癌、宮頸癌、子宮內(nèi)膜癌等多種腫瘤血清中檢測到異常高表達,是常見的卵巢癌特異性腫瘤標志物[17-18]。有研究發(fā)現(xiàn)CA125在肺癌患者中也檢測到異常表達[19],與NSCLC患者化療療效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在SCLC患者血清中CA125表達上升,但其對于SCLC診斷的特異度只有26.9%,診斷價值不高,相反CA125在NSCL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具有較高的表達,提示CA125可能在預測NSCLC中有一定的診斷價值。并且在不同臨床分期及治療前后其表達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CA125在SCLC療效評估中價值較低。
綜上所述,血清NSE對于SCLC的診斷和臨床分期有重要的意義,可作為SCLC診斷和鑒別的一項腫瘤標志物,同時發(fā)現(xiàn)NSE和CEA與SCLC的治療過程密切相關,二者可為SCLC治療療效判斷提供依據(jù),對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而CA125在SCLC診斷及治療療效評估中價值不高,不適合作為SCLC的腫瘤標志物,可能與NSCLC的診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