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麥克
摘 要:文章對舒伯特最經(jīng)典的藝術歌曲《魔王》中鋼琴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分析。具體從和聲、調性、伴奏音型三個方面著手,對鋼琴在其中的技巧運用、唱奏配合等進行分析,為《魔王》的情緒情感表達、人物形象塑造帶來啟示,也為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提供借鑒助益。
關鍵詞:舒伯特藝術歌曲 《魔王》 鋼琴伴奏
舒伯特是浪漫主義早期的作曲家,一生創(chuàng)作歌曲六百余首,開創(chuàng)了詩歌、旋律、鋼琴伴奏三位一體的先河,是世所公認的藝術歌曲之王。他非常喜歡德國詩人歌德,以歌德的詩歌為藍本,創(chuàng)作了許多藝術歌曲,尤以《魔王》最為著名,這是歌德根據(jù)民間傳說創(chuàng)作的一首敘事詩,舒伯特依此創(chuàng)作的過程更為即興,在朗讀的過程中已經(jīng)將曲譜寫了下來,他的譜曲進一步塑造和升華了這首詩歌,奠定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基礎,為鋼琴伴奏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藝術歌曲《魔王》
《魔王》創(chuàng)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一生創(chuàng)作高產(chǎn)期的作品。與他作品整體清新、溫柔、優(yōu)美的藝術風格不同,《魔王》充滿了恐怖、緊張和詭異的氣氛。這是因為取材的詩歌本身就是一個悲劇故事:一個農(nóng)民抱著自己生病的兒子,連夜騎馬,穿過森林去治病,可是醫(yī)生對孩子的病束手無策。父親只好帶著孩子返家。他一路上緊抱著自己的孩子,唯恐失去他。但是森林中的魔王用甜言蜜語、美食華服誘惑孩子,孩子雖然極力想要擺脫魔王,父親也在意識到魔王的存在后,一面加鞭策馬往家趕,一面輕聲安慰驚恐的孩子,但是,當父親精疲力竭的回到家中時,發(fā)現(xiàn)緊抱在懷中的孩子已經(jīng)死去……
歌德的原詩分為八節(jié)講述了這個來自于民間的故事,舒伯特按照通體歌的形式,也把歌曲分成了八段,每個段落的曲調不同,旋律伴隨著情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第一段交待了故事的起因、渲染了環(huán)境氛圍;第二段是父子在森林中的第一次對話;第三段是魔王引誘孩子;第四段是父子在森林中的第二次對話;第五段是魔王巧舌如簧進一步引誘孩子;第六段是父子在森林中的第三次對話;第七段魔王發(fā)出最后的威脅;第八段交待了故事的結局——孩子悲慘地死去。
二、藝術歌曲《魔王》的音樂分析
《魔王》是由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改編而來的,所以在音樂要素的編排上,它的變化方式極為多樣。對這些要素的分析實則是對藝術歌曲的本質進行研究,從而抽絲剝繭深入到鋼琴伴奏作用的分析中,揭示出鋼琴伴奏在具體的歌曲實踐中發(fā)揮的多樣性的作用。
1.旋律分析
因為是一首敘事藝術歌曲,歌詞是以歌曲中的角色分配編排的。父親、兒子、魔王和敘事者分屬在不同的段落,他們的演唱口氣不同,旋律也就有了不一樣的安排。首先,第一段是敘事者的旋律,通過平穩(wěn)的宣敘調娓娓講述故事的開端,其中的起伏與震音描述的是父親緊抱兒子騎馬飛奔的場景。第八段是音樂材料的再現(xiàn),它出現(xiàn)在低音區(qū),逐漸向高音區(qū)進行,描述的是父親一連串緊張的動作與焦急的心情,最后馬蹄聲由強到弱,表現(xiàn)了孩子死亡的悲;其次,第二、四、六段描寫的是父子對話,父親的旋律起于低音區(qū),一方面勾勒出一個穩(wěn)重的父親的形象,也傳達出父親對于兒子病情的擔憂和對兒子溫柔的撫慰。兒子的旋律起于高音區(qū),高音區(qū)的旋律既是童聲生理特點的反應,也是兒子緊張害怕的內(nèi)心的反應。使用連續(xù)大跳表現(xiàn)了兒子內(nèi)心的恐懼,尤其是在第四段運用的同音反復及附點節(jié)奏和第六段的半音轉調處理,將一個受到生命威脅的、驚恐的小孩子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還有,小二度音程、休止符、半音的運用,都描述出了孩子內(nèi)心的恐懼與精神的虛弱;第三,魔王的旋律出現(xiàn)在第三、五、七段,在第三段中,流暢的旋律表現(xiàn)出魔王狡猾、虛偽、陰險的嘴臉。第五段,華麗的三連音裝飾變?yōu)檫B續(xù)下行的大跳音,代表著魔王利誘不成,猙獰的面目要暴露出來了。第七段是魔王兇相畢露的一節(jié),也是人物演繹的最后一節(jié),波浪起伏的旋律線條推進了音樂情緒,進一步強調了魔王對孩子的威脅與恐嚇,預示著故事無可挽回的悲劇結局。
《魔王》之所以被稱為經(jīng)典,和其多變的調性有很大的關系。整首歌曲的調性也是按照人物的性格進行安排的。對父親形象的刻畫大多是在小調上進行的,這是一種溫柔輕緩的調性,塑造出了慈父的形象。但是父子的對話總是被魔王的引誘(威脅)所打斷,對魔王的塑造是在明朗的大調上進行的,只有在魔王偽裝不成,兇相畢露的時候,對魔王旋律的安排才轉入到小調。這種大調和小調之間的頻繁轉化,讓歌曲有了強烈的戲劇沖突。除此之外,舒伯特擅長使用的三度調性在這首歌曲中也有所展現(xiàn)。例如第一段中敘事者自問自答的三個句子分別使用了三個調性。歌曲第三段的結尾處,魔王的旋律落在bB 大調主和弦上,也是以g 小調Ⅲ級和弦來轉調又進入到兒子g小調的陳述上。(見譜例2)
譜例2
3.和聲分析
舒伯特能夠將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與鋼琴伴奏相得益彰,離不開豐富的音樂織體與和聲。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才讓鋼琴伴奏生動而多彩。在《魔王》的伴奏中,運用的最多的是導七和弦和屬九和弦,這兩個和弦既有自然音體系的和弦,又有變化音和弦,它們時而不和諧時而呼應,為歌曲調性的轉換奠定了基礎。以導七和弦為例,它在父子對話中大量的使用,孩子詢問父親魔王是否存在,父親的安慰和魔王的恐嚇同時交織在一起,讓兒子的內(nèi)心恐懼不安。導七和弦轉入導五和弦、導六和弦就是這種不安表現(xiàn)的正是這樣的情緒。(見譜例3)直到屬三和弦、屬四和弦的出現(xiàn),調性也從原來的a小調轉入了g小調,緊張的氣氛才有所緩解。
譜例3
同時,變化音和弦的運用又擴充了調性,讓和聲的色彩更加豐富,還有持續(xù)音形成的和弦外音負責了歌曲情感層次的變化,讓情緒的起伏更加細膩。例如第六段右手的鋼琴伴奏是用震音的形式形成持續(xù)音,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氣氛。伴奏聲部的屬音負責制造緊張的氣氛,兒子的陳述旋律半音上行,與低聲部半音線條相得益彰,拉升了情緒的張力,讓兒子三次呼救愈發(fā)顯示出無助。(見譜例4)
譜例4
還有邏輯性功能和聲的序進、平行和聲進行、離調和弦、遠關系調性對置以及兩個外聲部的平行三度進行等,都是在突出魔王、父子,三個人物不同的內(nèi)心感受。
三、藝術歌曲《魔王》中鋼琴的作用
舒伯特認為:“鋼琴演奏在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中具有烘托作用”。正是源于這樣的認知,使得他能夠成為詩歌、旋律、鋼琴伴奏三者融合一體的“第一人”。藝術歌曲本身有著漫長的發(fā)展歷史,鋼琴伴奏要想真正為藝術歌曲增添魅力,表演者的文化素養(yǎng)、演奏經(jīng)驗都是需要考量的要素。首先,舒伯特在進行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的時候,已經(jīng)充分的考慮了鋼琴伴奏的作用與應用,從前奏樂段到細節(jié)處理,均能做到自然地將有深度的藝術歌曲用通俗移動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使人們遵循著作曲家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進入到特定的歌曲情境中,身臨其境的感受音樂的世界。其次,舒伯特擴充了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中的應用范圍與應用深度,在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不再是附屬品,而是藝術歌曲呈現(xiàn)與延續(xù)的載體,鋼琴伴奏與藝術歌曲相互融合、交相輝映,鋼琴伴奏隨著藝術歌曲發(fā)展和進步,也越來越被重視起來。尤其是在浪漫主義音樂的中晚期,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的渲染中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舒曼、沃爾夫等人著重于鋼琴伴奏情緒感染力的研究與表現(xiàn),鋼琴伴奏成為與藝術歌曲并列的主體。
1.渲染氣氛,烘托意境。
舒伯特從根本上提升了鋼琴伴奏的地位,讓演奏者與演唱者居于同等重要的行列,其做法離不開對音樂豐富內(nèi)涵的理解和對音樂織體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鋼琴伴奏自成的豐富要素使得它不再是旋律的“附庸者”,而成為旋律的“創(chuàng)造者”,恰如其分的渲染出一個引人入境的藝術氛圍,展現(xiàn)了藝術歌曲想要塑造的音樂形象?!赌酢窡o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在歌曲的開場,運用連續(xù)的三連音模仿馬蹄聲,表現(xiàn)策馬疾奔的情境。左手的伴奏還不時出現(xiàn)音階式音型,襯托出風聲在森林中“穿梭”的場景。(見譜例5)
譜例5
當魔王出現(xiàn)時,音樂又構成了另一種氛圍。雖然仍然是三連音,但是在節(jié)奏上變得輕巧靈動,左右手交替的八度音型與大調的配合,減弱了音樂旋律的緊張感,讓音樂更加穩(wěn)定流暢,表現(xiàn)出了魔王甜言蜜語誘惑兒子的場景(見譜例6)。魔王的第二次出現(xiàn),旋律一如既往地甜美,三連音的節(jié)奏變成了分解琶音音型,預示著魔王對兒子的誘惑進一步增強,魔王的陰險與狡詐也由此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見譜例7)
譜例6
譜例7
在歌曲的結尾處,雙手八度和弦加大,力度增強,貫穿全曲的三連音在最后三個小節(jié)停止,歌曲停止在兩個強和弦上,凸顯了歌曲的悲劇效果。這些因素反應在鋼琴伴奏中,需演奏者的指尖能夠支撐住音符,演奏出來的旋律雖然是連貫的,但是每一個音的顆粒性要強,節(jié)奏與力度的使用需要均勻,就像是以手腕為圓心,手指為半徑在鋼琴上畫圈,保證音色的渾圓與飽滿。雙手在演奏琶音的時候,以中央C為中心,將雙手的距離拉開,形成一種空間上的張力,然后以小臂帶動手指,快速發(fā)音又要避免雜音。可見,鋼琴在《魔王》中首先發(fā)揮的是“輔助與烘托”的作用,它決定了鋼琴伴奏的基礎性,考驗的是演奏者的基礎技能。
2.補充模仿,強化表達。
鋼琴對藝術歌曲的伴奏決定了樂譜有伴奏聲部和歌唱聲部兩個部分組成。其中,伴奏聲部所起到的作用是對歌唱聲部進行補充與完善。其補充和完善的“工具”即是調性、織體、和聲等要素在速度、力度、節(jié)奏上的變化。我們可以理解為鋼琴與藝術歌曲的結合是從宏觀橫縱面的結合到微觀技巧處理的全覆蓋。實質上,在觀察舒伯特創(chuàng)作的譜面時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特征:他選擇了歌德的詩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素材,用了多種多樣的表情記號去發(fā)揮和延續(xù)詩歌的屬性,毫不夸張地說,每一個音符都在承擔著與外界交流的作用(見譜例8)。例如,在《魔王》鋼琴聲部的右手部分,連續(xù)不斷的八度快速震音彈奏是對馬蹄聲惟妙惟肖的復現(xiàn),而這種浮現(xiàn)又因為被標上了許多的表情符號,使其不單單只表現(xiàn)了馬蹄聲,還表現(xiàn)出了疾速策馬的過程中,樹林中光影變化營造出的恐怖氛圍。雙手八度的震音強化了歌曲的情緒情感,使聽眾發(fā)自內(nèi)心的震顫,正如詩中所說的“那只是些柳樹的灰色陰影”,但卻讓恐怖的氛圍彌散在人們的心中。在八段旋律中,伴奏的部分不斷地重復,卻也通過調性的變化相互對應,舒伯特不僅描繪了四個人物形象,還將馬蹄聲、風聲、樹葉的摩擦聲等自然界的聲音納入到歌曲中進行表現(xiàn)。不得不說,舒伯特是善于營造氛圍的作曲家。
譜例8
具體說到鋼琴聲部的演奏是如何與伴奏聲部相得益彰的,從譜面上進行詳細的分析是有必要的。首先,在歌曲的第一段,伴奏聲部的三連音需要演奏者快速的輪奏出來,這是一種經(jīng)過“壓縮”后的節(jié)奏型,它使歌曲的律動性此起彼伏,讓演唱者可以迅速的調整到歌曲所需要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中,準確體會到所扮演的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其次,歌曲的間奏、間補、尾聲等是歌曲情感走向的延續(xù),演奏者需要體會歌曲人物的情感走向,通過熟稔的彈奏技巧與演唱者保持一致性。這就考驗到了演奏者的文化素養(yǎng),即上文所說的烘托作用,演奏者能否自技巧之外,強化和升華樂譜,讓觀眾獲得深深的震顫。尤其是在譜面上的表情符號較多的情況下,演奏者要想將這些符號一一表現(xiàn)出來并非易事,那么鋼琴聲部和伴奏聲部作為一個整體,演奏者還是應該以歌唱者的表現(xiàn)為主軸,保持與歌唱者的一致性,例如斷句和氣口會決定鋼琴樂句的節(jié)奏,演唱者和演奏者的主體性會在現(xiàn)有的譜面上進一步強化藝術歌曲的藝術氛圍,發(fā)揮出鋼琴伴奏的本體作用。
3.落于技巧,融于一體。
《魔王》雖然是舒伯特藝術歌曲中比較特殊的一首,但是要想準確的演奏出來,還是有必要對舒伯特一生的創(chuàng)作軌跡有所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起于少年時期,因為沒有過多的生活負擔,思想也屬于未成熟期,所以作品非常的明朗與輕松。中晚期的生活變故和成熟的思想讓他的作品風格也趨于嚴肅?!赌酢非∏商幱谒麆?chuàng)作的早期和中期的轉折點,其創(chuàng)作靈感也是從詩歌中被激活的,作品帶有兩個時期鮮明的特征,這就決定了整首歌曲的鋼琴伴奏是要根據(jù)歌詞的情緒變化而變化的。如果演奏者不了解這些背景知識,只是單純依照譜面作反應,是不能與藝術歌曲相互襯托的。
在了解了文化背景之后,我們想要讓鋼琴彈奏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功能,必須對樂譜的速度、力度進行一個總體的標記,同時對其中的特殊音型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和情感進行具體的分析。在《魔王》中出現(xiàn)最多的八度音型可以讓音樂的音域更加寬廣,力度更為飽滿,實現(xiàn)低音厚重、高音磅礴的效果。舒伯特對這個音型的引用恰恰是為了在渲染歌曲氣氛的同時,將四個人物形象以戲劇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但是八度的重復彈奏在這首歌曲的伴奏中是一個艱難的技術,如何做到既烘托了氣氛,又不會對演唱者產(chǎn)生喧賓奪主的干擾,可能又需要引入力度和速度的配合。
如果說速度標記是音樂表現(xiàn)中的基礎 , 那么力度標記則是音樂表現(xiàn)中更為生動 、多變的因素。音樂的明暗變化、情緒的收放自如都是需要這二者和音型互為配合。有時,鋼琴部分可能與聲樂演唱共同強弱;有時,可能需要突出的是鋼琴的伴奏;還有時,鋼琴只是一個補充者的角色,這些豐富的變化都需要逐句分析??梢娝械募记啥际谴?lián)的關系,它們讓鋼琴的演奏更為具體,也為藝術歌曲和鋼琴伴奏的合作提供了一個切入點。再加上《魔王》是改編自詩歌的作品,演奏時也不得不考慮詩歌語言的特點:詩詞創(chuàng)作中抑揚頓挫的處理、句法結構的變化等,它們不一定都體現(xiàn)在譜面上,但是在演唱實踐中,是鋼琴經(jīng)驗技巧的體現(xiàn)。所以,為什么不能將鋼琴伴奏置于一個輔助者的角色,就是因為它和演唱之間的關系更像是“默契的雙生兒”,無論各自本身承擔的功能是怎樣的,一旦結合在一起就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全面的分析作品的內(nèi)涵,正確地把握作品的風格,使各個音樂要素在演唱和演奏中是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出現(xiàn)的,不但能體現(xiàn)出藝術歌曲真正的藝術價值,同時也讓鋼琴演奏更加普適化、具象化。
結語
鋼琴在藝術歌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礎是演奏者堅實的鋼琴基礎和扎實的演奏功底。它們決定了單個音符的準確捕捉能力、決定了音句、音段在節(jié)奏和速度上的連續(xù)性。此外,演奏者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也為藝術歌曲和鋼琴伴奏的整合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魔王》的鋼琴伴奏中,調性、和聲、織體與速度、力度、節(jié)奏交相輝映,不僅為歌唱者提供著依托,還為歌曲意境的烘托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因此,演繹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時,必須將鋼琴伴奏和歌曲演唱看作是一個整體,推進藝術作品的表達與表現(xiàn)。
參考文獻:
[1]譚春艷.藝術歌曲演唱與伴奏二度創(chuàng)作解析[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7.
[2]陸師陽.舒伯特藝術歌曲《魔王》鋼琴伴奏對意境的烘托[D].南京藝術學院,2015.
[3]張宸溢.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聲部對李斯特“改編曲”演奏的借鑒與思考[D].武漢音樂學院,2020.
[4]何亞男,白佳蕙.舒伯特藝術歌曲《魔王》的音樂創(chuàng)作特征[J].蚌埠學院學報,2016(3).
[5]郝俐婷.李斯特《舒伯特藝術歌曲改編曲》音樂與技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6]孫誠.舒伯特藝術歌曲《魔王》演唱的理解與體會[D].上海音樂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