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題理由
審美是指考生在生活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及品質(zhì)。作為高中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審美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特質(zhì)的內(nèi)在訴求。審美既是藝術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人類特有的生存方式,它是生命活動的提升。審美鑒賞與生活情懷高度統(tǒng)一的過程,就是通過培養(yǎng)考生核心素養(yǎng),使之擁有健全人格。在這一方面,高考作文常常選取新穎的視角,要求考生挖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
命題趨勢
1.對生活本身的剖析、鑒賞和審視;
2.鑒賞藝術美,重在理解和解構(gòu)藝術作品中的形象;
3.進行情感的審美,通過主題和材料的相互契合、相互驅(qū)動,令讀者產(chǎn)生共鳴,進而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觀念;
4.對理性美與意蘊美的審美鑒賞。
押題方向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材料1: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來自美國的女詩人路易絲·格麗克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回顧近十年的諾貝爾文學獎,10位獲獎者中有3位都是詩人,另外兩位分別是:2016年美國詩人、歌詞作家鮑勃·迪倫,理由是“表彰其為美國歌曲傳統(tǒng)帶來的全新詩意表達”;2011年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理由是“經(jīng)過他那簡練、通透的意向,我們得以用嶄新的方式體驗現(xiàn)實世界”。
材料2: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nèi)耘f需要詩歌,甚至比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詩歌的慰藉。
——中國詩歌網(wǎng)評論
材料3:在某種意義上,詩歌的功效等于零——從來沒有一首詩阻止過一輛坦克。但在另一種意義上,它又是無限的,就像在沙中寫字,在它面前原告和被告皆無話可說,并獲得新生。
——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希尼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生活不是詩,但生活中有詩。人生不是詩,但人生如詩。詩歌能夠慰藉心靈,文人墨客在文章詩句里尋求精神歸宿;“詩意地棲居”是一種生活境界,表現(xiàn)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和諧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就是詩意的生活。
材料1強調(diào)的是三位詩人的獲獎理由,分別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表彰其為美國歌曲傳統(tǒng)帶來的全新詩意表達”“經(jīng)過他那簡練、通透的意向,我們得以用嶄新的方式體驗現(xiàn)實世界”;材料2強調(diào)今天這個時代更需要詩歌的慰藉;材料3認為詩歌在武力、戰(zhàn)爭等方面無用,但在靈魂救贖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三則材料的關鍵詞為“詩意”“詩歌”。
參考立意:時代需要詩歌,生活需要詩歌,我們應該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詩意;詩歌能讓人遠離庸俗、慰藉靈魂、激發(fā)想象。
佳作賞讀
詩意地生活
◎一考生
詩意地生活,或許應該如陶潛“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悠然自得;詩意地生活,或許應該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般飄逸灑脫;詩意地生活,抑或許應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般溫婉簡約。
然而,在生活急遽變化的現(xiàn)代社會里,我們既不可能像陶潛一樣隱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樣率性而為,更不可能學易安整日對紅花綠葉訴愁思。在今天這個時代,作為忙碌的現(xiàn)代人,我們?nèi)耘f需要詩歌,甚至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詩歌的慰藉。
我們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們的心靈卻可以充滿詩意。詩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意是徐志摩的“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詩意是“恰似那滿城的春雨,飄灑在我心底”。每個與文字有著不解之緣的人,都在現(xiàn)實中或是夢中追尋著那個詩意的心靈港灣。
詩意地生活,人們需要讓詩歌撫慰自己浮躁的心靈。普希金早在16歲的時候就給自己寫了《墓志銘》,把自己的視線挪到生命的盡頭,以終為始,起點是終點,終點也是起點。當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世界記住了這個“俄羅斯詩歌的太陽”。品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玫瑰》《致恰達耶夫》《心愿》《我曾經(jīng)愛過你》等詩歌,都是非常美好的享受。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普希金以他無比優(yōu)美的詩歌,給人們的心靈帶來了安慰和希望、寧靜和遐想。詩歌滋養(yǎng)心靈,詩歌給人安慰,當你枯燥無聊的時候,去讀詩吧,它能讓你在這個浮躁的世界獲得片刻的寧靜。
當人們內(nèi)心和諧,帶著愛心去生活,當人們從閱讀中獲取智慧與靈感,當人們在詩歌中尋找到撫慰,人們才可以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寫的那樣,詩意地生活。
當你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身邊又沒有聽眾,如果將這些事情都鎖在心中,只能徒添煩惱。這個時候不妨像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那樣,用“簡練、通透的意向”,選擇一種現(xiàn)代方式詩意地表達:“我們得以用嶄新的方式體驗現(xiàn)實世界?!痹谧约旱娜沼浬蠒鴮懽约旱臒┬默嵤?,就像對花草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ú莶荒苎哉Z,但是卻能讓你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這難道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嗎?
其實,要詩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顧好我們的精神世界。有句話說得好,在物質(zhì)豐富的時候,千萬不能虧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鋼筋水泥的現(xiàn)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詩意地生活,遠離庸俗,慰藉靈魂。
點評
作文扣住“要詩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顧好我們的精神世界”這一觀點,論述了在“生活急遽變化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nèi)绾卧娨獾厣?,觀點明確,切合題意。作文從古人“詩意地生活”引出話題,然后從幾個方面闡述現(xiàn)代人怎樣“詩意地生活”,特別是引用普希金的例子進行詳寫,突出了“詩歌給人們的心靈帶來的安慰和希望、寧靜和遐想”;接著闡述怎樣“詩意地表達”;最后闡明觀點,說明“詩意地生活”與人的精神世界的關系。作文結(jié)構(gòu)嚴謹,內(nèi)在邏輯清晰,論據(jù)充實,語言流暢優(yōu)美。
延伸訓練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人們從美食中感受人文情懷的溫度,領略中華文化的厚重。在我國,食育文化源遠流長,既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等與二十四節(jié)氣相應的飲食風俗,又有“孔融讓梨”等做人應該懂得禮讓的經(jīng)典故事,還有“飲食貴有節(jié),做事貴有恒”的人生智慧……有人認為食育既是回歸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種回歸教育的生活。
對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抄襲、套作;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材料圍繞“食”這一關鍵詞展開,并引入“食育”的概念,著重將“食”這一平凡的生活話題與傳統(tǒng)文化、人文情懷等內(nèi)核相聯(lián)系,要求考生正確理解“教育回歸生活,生活回歸教育”的內(nèi)涵,在理順生活、教育兩者的關系的同時,充分挖掘“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要求能夠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多個角度切入,并結(jié)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展現(xiàn)“食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我們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恰當?shù)亟忉尅盎貧w”之義。
參考立意:食育既是回歸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種回歸教育的生活;美食能讓人感受人文情懷的溫度;美食能讓人領略中華文化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