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王小超 陶麗菊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廣西 百色 533000)
風濕免疫性疾病與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有密切關系,臨床主要表現(xiàn)出疼痛、發(fā)熱、晨僵、皮疹、潰瘍、關節(jié)腫脹、活動受限、關節(jié)畸形等。風濕免疫性疾病種類繁多,其中以類風濕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最為常見,具有較高的致殘率。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該類疾病發(fā)生的確切機制,但多數(shù)流行病學和基礎研究結果表明該病與感染、免疫紊亂、遺傳、內(nèi)分泌和環(huán)境等具有重要關系?;|(zhì)金屬蛋白酶(MMPs)主要生物學作用是降解細胞外基質(zhì)〔1〕。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20種MMPs,根據(jù)底物不同可分為5類,其中MMP3屬于基質(zhì)溶解素型,能夠降解介質(zhì)中的蛋白多糖、彈性纖維、層黏連蛋白等多種基質(zhì)蛋白。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存在廣泛的炎癥細胞浸潤、細胞外基質(zhì)代謝紊亂、血管炎性損傷,提示MMP3在風濕免疫性疾病發(fā)生、進展過程中具有一定作用〔2〕。本文擬分析MMP3在風濕免疫性疾病診斷、療效評估中的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擇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64例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觀察組)和同期在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進行健康體檢的150例健康者(對照組)。觀察組男69例,女95例;年齡44~68歲,平均(53.64±14.82)歲;病程5個月至10年,平均(4.85±1.92)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73例,強直性脊柱炎54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37例。對照組男64例,女86例;年齡56~73歲,平均(64.24±15.37)歲。納入標準:①符合類風濕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或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標準;②符合各種疾病臨床表現(xiàn)、生化指標和影像學改變;③在參與本研究前6個月內(nèi)未接受任何藥物治療;③僅患有一種風濕免疫性疾病;④對研究內(nèi)容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器質(zhì)性和功能性疾病者;②合并感染或其他免疫性疾病者。兩組年齡和性別構成無明顯差異(P>0.05)。
1.2分組 (1)根據(jù)疾病是否處于活動期,將觀察組分為活動期(79例)和非活動期(85例)2個亞組。活動期判斷標準:類風濕關節(jié)炎者疾病活動評分(DAS28)>3.2分,強直性脊柱炎者Bath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指標(BASDAI)評分≥6分,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者疾病活動指數(shù)(SLEDAI)>4分。(2)根據(jù)疾病治療效果,將觀察組分為顯效(51例)、有效(82例)和無效(31例)3個亞組。
1.3標本采集 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分離血清,置于-70℃冰箱保存。
1.4實驗室檢測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檢測血清MMP3水平,試劑盒由Oneogene公司提供,檢測設備為深圳雷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RT-6300全自動酶標分析儀。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由邁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檢測儀器為日立LST 008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深圳市亞輝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VISION Pro 全自動動態(tài)血沉分析儀檢測患者紅細胞沉降率(ESR)。以上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和儀器操作規(guī)程進行。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t檢驗、F檢驗、χ2檢驗、q檢驗及Pearson相關性分析。
2.1各組血清MMP3水平比較 觀察組血清MMP3水平〔(165.74±29.64)ng/ml〕明顯高于對照組〔(39.24±11.63)ng/ml,t=48.922,P=0.000〕,且類風濕關節(jié)炎亞組、強直性脊柱炎亞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亞組血清MMP3水平〔(164.27±31.75)、(169.64±28.41)、(162.94±32.95)ng/ml〕也明顯高于對照組(t=42.760、46.542、37.651,均P=0.000)。
2.2疾病活動性與血清MMP3水平的關系 活動期亞組(198.26±32.18)ng/ml)、非活動期亞組〔(132.41±28.59)ng/ml〕和對照組血清MMP3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 305.209,P=0.000)。活動期亞組和非活動期亞組明顯高于對照組(q=70.204、40.804,均P=0.000)。活動期亞組明顯高于非活動期組(q=25.468,P=0.000)。
2.3不同療效患者血清MMP3水平比較 顯效組、有效組和無效組治療后MMP3水平〔(52.36±17.64)、(89.72±23.17)、(153.82±27.03)n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56.849,P=0.000),其中顯效組顯著低于有效組和無效亞組(q=24.871、16.912,均P=0.000),有效組顯著高于無效組(t=13.580,P=0.000)。
2.4血清MMP3水平與炎性因子水平的相關性 血清MMP3水平與CRP和ESR水平存在明顯正相關(r=0.532、0.519,P=0.001、0.008)。
風濕免疫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組肌肉骨骼系統(tǒng)疾病,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和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jié)和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疾病,據(jù)統(tǒng)計我國類風濕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常見風濕免疫性疾病的患病人數(shù)分別高達400萬、360萬和65萬,這些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殘性強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勞動能力,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會負擔。風濕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彌漫性結締組織疾病具有以下特點:①與遺傳具有密切關系,強直性脊柱炎與人類白細胞抗原(HLA)-B27陽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與HLA-DR4、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與HLA-DR2和HLA-DR3有關〔3~5〕;②與免疫球蛋白升高、ESR加快、血管炎癥免疫復合物沉淀等有關;③病程上多呈慢性且遷延反復;④通過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治療通??捎幸欢ㄐЧ?。
研究表明,MMPs在風濕免疫性疾病發(fā)生、進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MP3因其能夠降解纖維連接蛋白、彈性蛋白、Ⅲ~Ⅶ型膠原、層黏連蛋白等,被認為是骨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軟骨降解過程中最重要的蛋白酶類〔6〕。MMP3主要由化膜細胞、軟骨細胞、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等表達和分泌,其表達受到多種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的調(diào)控,其中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IL-10、IL-17、INF-α、IL-1、表皮生長因子(EGF)等可誘導MMP3表達,而IL-4、IL-11、IL-13、轉化生長因子(TGF)-β可抑制MMP3表達。MMP3能夠降解完整的基底膜,以往研究表明MMP3在腫瘤細胞轉移和侵襲過程、炎性細胞移行中具有重要作用〔7〕。風濕免疫性疾病發(fā)病時,IL-1、TNF-α、IL-6等刺激滑膜細胞表達并分泌MMP3酶原,纖溶酶、組織蛋白酶G等可將MMP3酶原前肽切除形成具有生物學活性的MMP3,活化的MMP3還可切除MMP3酶原前肽使其激活而產(chǎn)生瀑布式放大效應〔8〕。
CRP和ESR是臨床常用的風濕免疫性疾病病情、療效評估的指標,提示MMP3在風濕免疫性疾病中發(fā)生、進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可作為活動期診斷、功能療效評估的生物標志物。
古潔若等〔9〕采用cDNA微陣列芯片檢測了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抗TNF-α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滑膜細胞的1 176個基因表達譜,結果發(fā)現(xiàn)MMP3是治療前后表達差異最顯著的基因,體外細胞研究又發(fā)現(xiàn)MMP3能夠誘導單核細胞TNF-α、c-fos和c-jun等炎癥相關基因表達,通過下調(diào)MMP3表達,可使TNF-TNFR2-JNK-AP-1信號通路表達下調(diào),進而減少致炎因子表達和下調(diào)。馬劍達等〔10〕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了MMP3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情活動評估中的應用價值,結果表明單獨采用MMP3診斷類風濕關節(jié)炎病情活動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22(女性)和0.824(男性),臨界值分別為84 μg/L(女性)和168 μg/L(男性),而聯(lián)合CRP時的敏感度可從單獨應用MMP3的84.7%提高至97.2%,可見MMP3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病情活動評估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綜上,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MMP3水平明顯升高,該指標可作為疾病活動性和療效評估的指標之一,可通過檢測MMP3水平評估患者病情活性和療效,以指導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