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以時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強本領”。團干部作為黨的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執(zhí)政骨干群體的新鮮血液,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的接班人,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理應自覺按照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要求,不斷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等7種能力,樹立“三種好形象”,千方百計幫助青年成長成才,切實履行好黨賦予的職責使命,努力為推動新時代黨的青年群眾工作事業(yè)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做加強和維護黨的領導的“排頭兵”。黨的領導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障,對于做好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亦然。這就要求廣大團干部必須準確把握領袖囑托、青年期盼、時代際遇,自覺堅持黨對共青團工作的絕對領導,不斷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努力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對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戰(zhàn)略安排和決策部署,都毫不動搖地擁護支持,都堅定不移地動員聯(lián)系廣大青年奮勇爭先,為之努力。自覺把為黨和人民培養(yǎng)人的工作擺在首位,貫穿共青團工作始終,在內容上堅持政治引領,努力傳承紅色基因、孕育時代新人;在方式上必須突出實踐引領,增加青少年實踐體驗與感悟,引導當代青少年衷心擁護和愛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心。自覺把跟黨奮斗作為努力方向,做到始終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刻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對國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數(shù),自覺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拿出“不待揚鞭自奮蹄”的主動擔當,團結動員廣大團員青年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沖鋒在前、奮力拼搏,在最吃勁的領域為黨擔責、替黨分憂,切實提高共青團工作的大局貢獻度。
要當好思想政治引領的“行家里手”。 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的看家本領就是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說服青年、爭取青年、贏得青年,歸根到底就是要引領廣大青年聽黨話跟黨走。這就要求廣大團干部必須清楚認識到青年群體利益關系、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調整,以推動《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落實為牽引,積極構建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責、共青團協(xié)調、各方齊抓共管青年事務的工作機制,持續(xù)出臺更多惠及青年發(fā)展的政策文件,及時回應、解決青年在成長發(fā)展方面面臨的現(xiàn)實困難和突出需求,努力做到青年有所呼、政策有所應。要主動關心和掌握青少年特別是貧困家庭青少年、殘疾青少年、城鄉(xiāng)間流動的農村青年、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的成長需求,千方百計為他們排憂解難,優(yōu)化項目載體,整合各方資源,多做雪中送炭的實事,為青年提供常態(tài)化、接力式的服務,讓青年真切感受黨的溫暖,從而更加心向黨、熱愛黨。要著力解決青年思想意識多樣多變問題,運用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青年、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青年,探索優(yōu)化共青團、少先隊、學聯(lián)學生會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引領的載體方法,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引導廣大青年在理論學習中努力汲取真理力量,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努力將黨的理論轉化為青年的高度認同和自覺行動,引領青年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做青年成長成才路上的“好伙伴”。當前,當代青年日益呈現(xiàn)出許多與其父輩不同的鮮明特點,青年工作的現(xiàn)實基礎正發(fā)生深刻變化,給做好黨的青年工作提出了新挑戰(zhàn)。這就要求廣大團干部要不斷提高調查研究的能力,努力通過深入青少年生活的一線,掌握一手資料,努力運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針對“青少年”的特點喜好進行精準“畫像”,精準靶向定位青年實際需求,千方百計為青少年排憂解難,努力讓共青團、少先隊、學聯(lián)學生會組織成為青少年遇到困難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要不斷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加快共青團與互聯(lián)網(wǎng)深度融合,推動廣大團干部既能熟練運用網(wǎng)絡及工具軟件發(fā)布各種有益信息,有效組織動員青少年,又能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各種產品、搭建工作平臺,在服務青少年成長成才方面,實現(xiàn)“面對面”零距離、“鍵對鍵”無死角。要不斷提高發(fā)掘和整合資源的能力,清楚認識“沒有資源的有力支撐,再好的計劃、創(chuàng)意都是空談”這一現(xiàn)實,努力以“為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凝聚共識,努力整合一切可利用的有形和無形的資源,積極推動形成全團聯(lián)動、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的資源配置和供給機制,使共青團的服務能力與青年多樣化需求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