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伯權
一、新時代的理性愛國及其方式
新時代,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學生所能接觸的信息來源與傳播路徑得到了極大的改變。此種改變雖然在客觀上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但是也使得學生接受的信息“斑駁不堪”,受到部分不良信息干擾和影響的情況無法完全避免。這會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形成一定的沖擊,也使得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實施更為困難。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愛國情緒相對高漲,但是在愛國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理性行為,如:出現(xiàn)了盲目自信自大的情況,甚至出現(xiàn)了激烈的仇外對抗思想等。這些情緒與思想的出現(xiàn)是阻礙學生理性愛國的重要因素。
科學的理性愛國主要是指通過理性的方式對愛國方式及愛國行為進行有效篩選。具體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以榜樣為目標的理性愛國方式。學校要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愛國先驅(qū)的模范事跡,將之作為具體的學習榜樣,從愛國人士的身上學習到具體的愛國行為要點,從而成為自身的愛國標桿。第二,以黨組織為統(tǒng)領的理性愛國方法。學校要引導學生緊跟黨及政府的組織要求,做到合理愛國,同時對國際形勢存有一定的敏感性,了解戰(zhàn)爭等負面影響,充分理解合作共贏與共同發(fā)展思想。第三,以糾錯為核心的理性愛國方法。糾錯方法主要是指在實踐中(或通過對實踐案例的觀察)不斷地總結可能帶來的問題,進而對自身的愛國行為進行糾正,從而扶正自己的愛國思想,使其不斷地向著理性愛國靠攏。
二、引導小學生理性愛國的措施
(一)以引導性學習提升榜樣作用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按照愛國的要素原則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學習榜樣。如:助人為樂的榜樣雷鋒;艱苦科研的榜樣錢學森;勇于探索的榜樣楊利偉等。這些鮮活的榜樣背后都是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故事,教學中可以人物帶入,分為三部分進行。第一,對相關人物及其背后的故事進行講解,讓學生建立對于榜樣的第一印象,并了解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精神實質(zhì)所在。第二,宣講先進人物事跡并組織學生展開相應的討論。學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以及拓展課外資料,在分享的過程中加深印象,并完成從故事到精神的轉(zhuǎn)變。第三,教師要對榜樣力量進行總結。其重點是使得學生明白愛國并不只是游行和戰(zhàn)場,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方面都是理性愛國的客觀表現(xiàn),要讓學生將榜樣與自己的未來規(guī)劃相結合,形成更為有益的愛國動力。
(二)以思想實驗性學習提升組織作用
在課堂中,教師要有組織地對學生的組織力以及協(xié)同力進行引導及教育,具體可以采用思想實驗的方式來進行。教師可以對較為復雜的問題進行客觀抽象,形成相對簡單的思想實驗,進而對于組織力量進行傳導,并引導學生對于復雜問題形成有效的思考。在學生進行了充分討論甚至是辯論后,教師對愛國思想進行總結,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而幫助其培養(yǎng)理性愛國的能力。
(三)以實踐性學習提升糾錯作用
小學生無法深入地參與高層次的愛國活動,也沒有太多參與政治互動的機會,但是卻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以及行為來表達和踐行自己的愛國思想。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以時事政治為具體的選題,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需要對小學生觀點的成熟性進行過多的苛責,而是需要在思想碰撞的過程中找到學生思考中存在的漏洞,尤其是要引導學生對于自身觀點的偏頗進行修正。讓學生學會自我修正,才是此種教學方法的核心目的所在。
引導學生理性愛國,是廣大德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教學改革的核心目標之一。本文提出榜樣、組織以及糾錯三種典型的理性愛國培養(yǎng)方式,通過教學體系構建,讓學生充分了解理性愛國的意義和方式,對于后續(xù)塑造學生理性愛國的品質(zhì),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責任編輯? ?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