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泗陽縣畜牧獸醫(yī)站 223700)
隨著圈養(yǎng)模式的逐漸盛行,圈養(yǎng)山羊的運動量少,再加上現代疾病免疫工作不到位,導致圈養(yǎng)山羊的免疫力和抗病力逐漸下降、存活率減少,對養(yǎng)殖人員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對圈養(yǎng)山羊的疾病防治管理,提升防治效果,對于提升山羊抗病能力,提升存活率,增加養(yǎng)殖戶的經濟收益具有重要實際意義。
在建設羊舍的時候,要注重選擇最佳的建設地點,既要適合山羊生存生長,而且還需要選擇地勢較高的區(qū)域,防止在雨水季節(jié)羊舍積水現象的出現。一般情況下,羊舍要建在向陽的方向,以便山羊得到充足的光照。使用專業(yè)工具對羊圈進行定期清潔打掃。使其保持干燥。對羊圈內的糞便進行及時地清理,防止滋生蚊蠅或者是細菌。設置消毒池,按時置換消毒藥液[1]。
一般情況下,飼養(yǎng)員要在自養(yǎng)的羊群中選擇健康的良種公羊和母羊,進行自行繁殖,為提升山羊的品質和生產性能奠定基礎。在采購母羊的過程中,要購買健康沒有疾病的母羊,防止買到病羊、殘羊等。要到規(guī)模比較大的正規(guī)的養(yǎng)羊場進行購買,并做好檢疫工作。喂養(yǎng)以粗飼料為主,再添加適當的精飼料輔助。粗飼料有工人牧草、農作物秸稈、清貯、樹葉、副食產品等。精飼料有玉米、麩皮、花生麩等。每天喂養(yǎng)量,要遵循以下原則:粗飼料為體重的4%左右,精飼料為1%上下。粗料和精料的配比為7∶3。日常管理中要加大山羊每天的運動量,增強體質,留種山羊編號,其他要采取去勢處理。
要對羊舍定期進行驅蚊滅蠅管理,尤其是春夏季節(jié),蚊蠅災害尤其嚴重。按照固定的時間頻率對羊舍進行清理,特別是要對水溝疏導,并把羊舍表面的積水清除出去,減少蚊蠅滋生的環(huán)境和條件。按照每月3次的頻率利用DDT等在周邊地區(qū)進行噴灑,切忌在羊群在圈的時候噴灑,以免對山羊造成傷害等。定期利用一定濃度的DDT溶液對羊舍進行熏蒸,減少寄生蟲滋生[2]。
由于圈養(yǎng)山羊活動量較少,導致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因此,需要對其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流程,按時注射抗病疫苗,減少發(fā)病幾率。一般情況下,對出生半個月的山羊注射羊猝狙三聯苗疫苗,對出生30d左右的山羊注射口蹄疫疫苗,對于出生50d左右的山羊注射胸膜炎疫苗。此外還要注意在春季和秋季對整體羊群注射口蹄疫并接種羊痘等。
布氏桿菌病是圈養(yǎng)山羊常見的一種疾病,并且對山羊具有嚴重的危害性?;歼@種病菌感染的山羊,容易引起不孕、流產以及關節(jié)炎等慢性傳染病。一般情況下,這種疾病在小羊和母羊身上發(fā)病率較高。主要的疾病傳染源是流產胎兒、乳汁、羊水等[3]。此外,如果使用了受到污染的餐飲器具也很容易感染該疾病。這種疾病一般會在春季山羊生產的時候發(fā)病率比較高,且主要是通過消化道等途徑進行傳播。針對這種疾病的防措治施主要是利用土霉素、磺胺等藥物進行治療。對這種疾病的主要的預防策略是:首先在采購山羊之前,要對山羊進行一定時間的隔離,并對其在隔離時的身體狀態(tài)變化進行詳細觀察和記錄,然后對公山羊進行病毒檢測,只有檢測結果顯示隱性時才能夠放心采購。要對羊舍以及所用的喂養(yǎng)器具等按時進行消毒處理,防止滋生病菌,對流產的胎兒進行深埋處理,并對其糞便進行深度發(fā)酵。
痢疾主要是出現在新出生的羔羊身上。這是一種常見的毒血癥,容易導致羔羊小腸出現潰爛問題。一般情況下,得痢疾的羔羊的存活率很低。往往在出生3d以內的羔羊身上發(fā)生。當羔羊得這種病害時,需要對其進行痢疾血清以及刀豆素的注射。除此之外,還需要口服一定量的土霉素和鏈霉素,以便進行輔助治療,增加治療效果。通常情況下,山羊寄生蟲病主要是由疥蟲、螨蟲以及絳蟲等引起的[4]。山羊在得這種病害之后,會導致皮膚瘙癢、脫落等問題,生長速度下降,嚴重時還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導致死亡等。針對這種情況,對其交替注射阿維菌素以及伊維菌素。此外,在山羊體內的寄生蟲,以肝片吸蟲為主,導致山羊肝硬化、萎縮等。一般針對這種情況采用注射氯氫碘柳胺鈉,并口服一定劑量的硝氯酚片。所以,飼養(yǎng)人員要對山羊按時進行驅蟲管理,尤其是春季和秋季寄生蟲滋生頻繁的季節(jié),要對山羊多次進行泡沖藥浴,以便防止寄生蟲危害山羊的健康,同時也破壞了寄生蟲繁衍傳播的條件和環(huán)境。
這種病癥主要是因為喂養(yǎng)方式的不科學造成的。如果在喂養(yǎng)過程中,飼料數量突然增加就很容易引起山羊積食問題出現。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山羊精神頹廢,反芻能力下降,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減少食量等問題[5]。針對這類疾病,通常會停止對山羊添加飼料,促進其飲水量。此外,針對嚴重情況,飼養(yǎng)員還可以對山羊進行按摩,幫助胃消化動力提升。也可以對其通過灌服胃藥等方式進行治療,從而幫助山羊恢復腸胃消化能力。
山羊和山羊之間的直接肢體接觸,容易導致紅眼病的傳染。這種疾病主要是由立克次氏體引起的。山羊受到感染之后,經常會出現流淚、眼睛睜不開等問題。如果羊圈內空氣不流通,會導致傳染情況更為嚴重。一般,剛傳染這種疾病的時候,山羊會一側流淚,3d后兩側流淚,出現眼睛充血、流鼻涕現象。如果不進行及時地治療,導致山羊失明甚至是死亡。針對這種疾病,主要是采取一定濃度的硼酸對其患病眼睛進行清洗,并涂抹紅霉素軟膏[6]。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水平的逐漸提升,圈養(yǎng)山羊需求越來越大。由于圈養(yǎng)山羊的活動區(qū)域較小,運動量少,再加上對圈養(yǎng)山羊疾病防治措施不到位,導致山羊的疾病抵抗能力和免疫力逐漸下降,養(yǎng)殖存活率受到嚴重影響,而且對飼養(yǎng)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對圈養(yǎng)山羊疾病防治技術的研究和探討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山羊不同類型的疾病進行綜合分析,并采取針對性地防治方案,提升疾病防治效果,提升整體圈養(yǎng)山羊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