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腎病綜合征是指受多種因素影響造成腎功能障礙的臨床癥候群,表現(xiàn)為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以及高脂血癥、低蛋白血癥等。腎病綜合征發(fā)病年齡寬泛,患者以男性居多,根據(jù)發(fā)病類型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1]。因患者蛋白流失嚴重,且常伴有高脂血癥,所以機體代謝功能紊亂,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改善延緩病情進展,激素是治療首選方案,但長期用藥副作用明顯。中醫(yī)認為該病屬于正氣虧損、水濕內(nèi)停,其本在腎,其制在脾,其標在肺[2]。臨床治療應以固本衛(wèi)陽、健脾補腎為主。玉屏風散合知柏地黃湯具有補肺健脾、滋陰涼血功效,本次研究對本院2019 年3~12 月收治的32 例腎病綜合征患者應用玉屏風散合知柏地黃湯加減治療,臨床效果滿意,現(xiàn)將具體內(nèi)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9 年3~12 月收治的64 例腎病綜合征患者,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 例。對照組患者男23 例,女9 例;年齡29~57 歲,平均年齡(40.54±6.43)歲;患病時間2~20 年,平均患病時間(13.84±4.45)年;其中陽虛火旺11 例、脾腎氣虛12 例、脾腎陽虛9 例。觀察組患者男24 例,女8 例;年齡31~54 歲,平均年齡(41.65±4.76)歲;患病時間2~22 年,平均患病時間(14.34±4.84)年;其中陽虛火旺9 例、脾腎氣虛11 例、脾腎陽虛12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腎病綜合征臨床診斷,經(jīng)實驗室檢測顯示24 h UTP≥3.5 g/24 h、白蛋白≤30 g/L,陽虛火旺型表現(xiàn)為舌紅少苔、脈搏細弱、頭暈腰酸,脾腎氣虛型表現(xiàn)為舌淡脈沉、氣短乏力、大便不實,脾腎陽虛型表現(xiàn)為舌胖苔薄、脈沉細弱、腰酸便溏;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并愿意積極配合治療者。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者、溝通障礙者、認知障礙者、本次治療藥物禁忌者、嚴重感染者、妊娠期者、哺乳期者、血栓栓塞病癥者。
1.3 方法 兩組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降壓、利尿、抗凝處理。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早餐后口服甲潑尼龍片(天津天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224)治療,0.8 mg/(kg·d),1 次/d,連用8 周,之后隔天用藥,連用4 周;靜脈滴注環(huán)磷酰胺(廣州白云山光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383),10 mg/(kg·d),間隔7 d 給藥1 次,連續(xù)治療12 周。觀察組患者采取玉屏風散合知柏地黃湯加減治療,組方:黃芪20 g、知母20 g、白術15 g、生地20 g、山藥15 g、茯苓20 g、山茱萸15 g、防風15 g、當歸15 g、川芎15 g、澤瀉15 g、丹皮15 g;陰虛型患者加女貞子15 g、黃柏10 g、甘草10 g 等;濕熱型患者加黨參15 g、黃芪15 g、丹皮12 g 等;用水煎服成湯藥,取汁500 ml,1 劑/d,分早中晚服用。連續(xù)治療12 周。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血脂指標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腎功能指標包括Scr、24 h UTP、BUN。血脂指標包括TC、TG、LDL-C。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患者Scr(108.54±1.01)μmol/L、24 h UTP(6.54±1.46)g/24 h、BUN(10.54±3.01)mmol/L 與觀察組的(109.00±1.21)μmol/L、(6.52±1.44)g/24 h、(10.98±2.54)mmol/L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 義(t=1.651、0.055、0.632,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Scr、24 h UTP、BUN 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Scr(76.76±0.76)μmol/L、24 h UTP(1.06±0.29)g/24 h、BUN(4.54±3.34)mmol/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84.43±0.87)μmol/L、(2.13±0.32)g/24 h、(6.43±3.76)m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患者TC(8.76±0.43)mmol/L、TG(2.32±0.76)mmol/L、LDL-C(4.98±0.54)mmol/L 與觀察組的(8.65±0.43)、(2.43±0.65)、(5.01±0.65)mmol/L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023、0.622、0.201,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LDL-C 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TC(4.45±0.21)mmol/L、TG(1.43±0.32)mmol/L、LDL-C(3.54±0.32)mmol/L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65±1.54)、(2.01±0.43)、(4.43±0.43)m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4.38%,其中發(fā)生面色潮紅3 例,痤瘡4 例,胃腸道不適4 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25%,其中發(fā)生面色潮紅1 例,痤瘡1 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19,P<0.05)。
腎病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疾病,患者腎小球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濾過屏障作用減弱,表現(xiàn)為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癥、低蛋白血癥以及高度水腫等癥狀[3],可造成患者代謝系統(tǒng)紊亂,如不能給予科學有效治療,最終可導致腎功能衰竭。臨床主要采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4],對于初次發(fā)病或癥狀較輕患者可有效降低蛋白尿癥狀,但復發(fā)率高,且長期用藥易引發(fā)激素依賴和其他不良反應。
祖國醫(yī)學認為腎病綜合征表現(xiàn)為水腫、虛損兩期,與腎、肺、脾三臟相關,即腎失開闔、肺失通調(diào)、脾失傳輸,因正氣虧虛致水濕內(nèi)停、氣機不暢[5]。臨床治療應以滋補肝腎、利水活血為主。玉屏風散合知柏地黃湯組方包含黃芪、知母、生地、白術、山藥、茯苓、山茱萸、防風、當歸、川芎、澤瀉、丹皮,其中黃芪為君藥,具有益氣固表、消腫利水作用,可歸腎、肺、肝、脾四經(jīng)[6];茯苓、澤瀉、丹皮為臣藥,茯苓能夠安心寧神,澤瀉可利水滲濕,丹皮可活血化瘀;佐以知母、生地清熱瀉火,滋陰養(yǎng)血,山茱萸補肝益腎、固精補血,白術、防風能夠健脾益氣,當歸、川芎活血補血;陰虛型患者加女貞子、黃柏、甘草,發(fā)揮滋陰養(yǎng)血,補肝益腎作用[7];濕熱型患者加黨參、黃芪、丹皮,增加元氣。通過辨證分型,根據(jù)不同癥狀給予加減施治,充分發(fā)揮活血化瘀、補氣益腎作用。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給予甲潑尼龍片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治療,觀察組給予玉屏風散合知柏地黃湯加減治療。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Scr、24 h UTP、BUN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玉屏風散合知柏地黃湯可改善患者腎臟功能。分析原因,組方中當歸、丹皮、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絡作用,通過擴張血管,增加腎臟組織血流量,發(fā)揮通滯、活血作用[8],進而降低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提高尿蛋白濾過作用,發(fā)揮腎臟保護作用。觀察組TC、TG、LDL-C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玉屏風散合知柏地黃湯具有降低血脂,改善機體高凝狀態(tài)。分析原因,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9],黃芪、女貞子具有提高脂質(zhì)代謝、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作用,可減輕水鈉潴留和蛋白質(zhì)合成,改善機體血液高凝狀態(tài);知母、牡丹皮具有提高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0]。同時機體高凝狀態(tài)有效緩解,可抑制腎臟靜脈血栓形成,改善腎小球硬化狀態(tài),進一步促進腎臟功能恢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玉屏風散合知柏地黃湯用藥安全性能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玉屏風散合知柏地黃湯加減治療腎病綜合征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高凝狀態(tài),促進腎臟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