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婷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
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門提出高校放管服的若干意見,2019年11月,上海市財政局發(fā)布16號文,調整了市級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審批管理權限,根據事業(yè)單位的資產規(guī)模、管理水平等情況將資產處置審批權下放至事業(yè)單位,2020年,上海市教委系統(tǒng)試點下放部分高校國有資產處置審批權限。
高校在獲得國有資產處置審批權限后,如何優(yōu)化國有資產的管理、有效維護固定資產的完整性,特別是完善固定資產的處置流程,使固定資產在全生命周期內均得到有效監(jiān)管,是高校資產管理應該深入研究的方向。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快速發(fā)展,高校無論是招生規(guī)模還是科研項目都有爆發(fā)式增長,這也導致教學儀器設備和各類辦公設備不斷擴充、更新還貸。高校的通專用設備類型廣、數量多、涉及的部門和人員廣泛,因此,要在放管服態(tài)勢下自主做好資產管理等相關工作,且必須保證被處置資產的完整性,進而要求被處置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被有效的監(jiān)管,因此,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的內控制度建設值得深入細致的研究。筆者以上海某高校通專用設備為例,全面分析放管服態(tài)勢下固定資產的內控建設,相關的研究過程如下。
右側圖1所示為某高校各類通專用設備全生命周期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通專用設備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出生階段,設備采購及入賬均屬于這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正常使用階段,這一階段跨度長,管理重點落實在各二級部門。
第三階段是設備的生命終結階段,即資產處置階段,此時,設備已達到使用年限,無法繼續(xù)使用、或者使用效率低下,需要對設備進行處置。
該高校與其他高校類似,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也存在重購置、輕管理的現(xiàn)象,對資產的購置及入賬非常重視,預算論證、報銷入賬的審核極為嚴格,通過規(guī)范的流程設計,做到了資產賬與財務賬的賬賬相符。但是資產入賬后,正常使用年限較長,基本為7—10年,即使實行政府會計制度后,一般設備的使用年限也是6—8年。在如此長的使用階段中,隨著人員的流動、安置地點的變動等情況,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變量。之前,該高校在這一管理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了一些疏漏,造成部分固定資產信息不準確,甚至出現(xiàn)部分通專用設備的盤虧。此外,也曾有老師不理解設備保管和資產處置制度,認為提出報廢后,就可自行處理設備,造成設備的盤虧。
不僅如此,隨著資產規(guī)模越來越龐大,2020年該高校的通專用設備已突破5萬件,僅僅靠歸口的管理部門管理固定資產,事實上會有力不從心的情況,導致資產管理上造成一定的失誤,最壞的情況是儀器設備已經報廢處置,但資產賬還沒有注銷的情況。
因此,在固定資產生命的末期,對資產進行規(guī)范處置,是放管服的重點,理想的資產處置應該是資產報廢,前提是賬實一致,而不是儀器設備的盤虧或丟失遺失,如何做到這一點,關鍵就是要看通專用設備的第二階段管理成果。
圖1 通專用設備全生命周期示意圖
固定資產在使用階段主要涉及的內容有:保管部門變動、保管人變更、安置地點變更。為更加動態(tài)、高效地進行固定資產的管理,將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權限下放到各二級部門是管理模式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為此,該高校于2017年升級更新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tǒng),設計了資產調撥、資產報廢等子系統(tǒng),根據不相容原則,設計了各個流轉環(huán)節(jié),確保流轉過程公開、透明,做到有效監(jiān)管。
固定資產調撥分為部門內部調撥和跨部門調撥,部門內部調撥由部門資產管理員審核、部門資產這領導審批(超過2萬元,部門主要領導審批),跨部門調撥由資產管理的歸口部門審批,流轉節(jié)點有調入調出部門的資產管理員、調入調出部門的資產分管領導(超過2萬元,須部門主要領導同意)。調撥流程圖如圖2所示。
表1為實行固定資產調撥流程設計后2017—2020年儀器設備調撥情況匯總,顯然,調撥件數呈明顯上升趨勢,調撥管理權限的下放,極大提升了固定資產的動態(tài)管理,確保賬、卡、物、安置地點和保管人相一致。
表1 2017—2020年儀器設備調撥情況匯總
固定資產報廢處置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使用部門報廢申請及資產歸口管理部門回收及調賬階段,具體流程為:設備保管人報廢申請→部門資產管理員審核→部門主管領導審核(超過2萬元,部門主要領導審核)→部門資產管理員報廢匯總申請(提交報廢處置申請表)→資產與實驗室管理審批→報廢設備回收→已回收設備調賬,其流程框圖如圖3所示。
這一階段非常關鍵,在部門提出報廢匯總申請后,由學校歸口管理部門回收報廢設備,回收完成后再調賬處理,如果相應設備有賬無實,將駁回該報廢申請,對丟失遺失設備責成賠償。通過該方式確保報廢資產的完整性,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報廢處置的第二階段,由固定資產管理的歸口部門對已調賬、已回收的設備發(fā)起報廢處置申請,按程序完成固定資產的后續(xù)報廢流程。
在放管服態(tài)勢下,推進固定資產二級管理,重點是加強監(jiān)管,為此,該高校采用了以下措施:
1.當年新進儀器設備管理開展全面盤點,檢查資產標簽粘貼、安置地點和保管人是否符合等資產入賬信息。
2.每年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固定資產自查盤點,紙質版盤點結果報資產處備案,對于丟失遺失設備啟動追責。
3.每年年底對儀器設備抽查盤點,抽查盤點的結果納入到績效考核當中,與學院的收入分配相掛鉤。
4.以五年為一輪,分年度對各二級學院(部門)進行資產普查。
圖3 通專用設備網上報廢流程圖
固定資產管理表面上是資產的信息化管理,歸根結底還是人的管理,因此在二級管理當中,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是重中之重,必須要建立一支穩(wěn)定的固定資產管理員隊伍,并且每年對這個隊伍進行培訓,目前該校已經有一支相對成熟的固定資產管理隊伍。
從圖2圖3的流程圖可以看出,固定資產管理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點,這首先要求固定資產管理員對系統(tǒng)的操作非常熟練,同時通過培訓、交流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也根據管理員的反饋,不斷地修訂資產管理系統(tǒng)的一些不足的地方,起到雙方良性循環(huán)的作用,使得管理系統(tǒng)更加完善。
好的制度如果需要深入人心,一方面需要嚴格地落實制度,同時還需要進行廣泛的宣傳,讓大家知道如何操作,所以將整理出的固定資產管理22條掛在部門網站上,供全校師生參考解惑,同時不定期地推送相關內容到資產管理員的群里面,再由各個管理員轉發(fā)至學校的每一位老師,結合資產的自查盤點,把固定資產的基礎管理落實到每個人。
固定資產二級管理實施五年來,結合以上的措施,固定資產的管理越來越規(guī)范嚴謹,使用和保管逐漸深入人心,全校師生越來越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不論是從學校層面還是二級部門層面來看,固定資產賬務都清晰明了,信息準確率也大大提高,固定資產的動態(tài)管理越來越規(guī)范,有賬無物的情況基本消失,保證了賬、卡、物相符。
2020年,該高校嚴格按照學校資產處置的相關文件和資產管理內控制度實施了多批次放管服條件下的資產處置工作,資產處置收益均高于評估價格。2020年底,該高校順利通過了市教委系統(tǒng)部分高校國有資產處置審批權限試點的相關審計。該高校在放管服態(tài)勢下的資產處置方面的內控制度建設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