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芬
(青島市即墨區(qū)司法局即墨區(qū)法律援助中心,山東 青島 266200)
法律援助的本質是司法救濟,既然是司法救濟,那么就應當是一種普惠性、公益性的工作[1]。然而,由于各個地區(qū)受限于財政壓力,導致我國現階段仍然沒有全面放開法律援助的門檻。一是受援門檻過高。許多農村地區(qū)居民在糾紛過程中雖然沒有達到經濟困難的程度,但經濟壓力較大,同樣無法付出相應的律師聘請成本。二是受援助的精力成本、時間成本以及經濟成本變高,變相提升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成本。典型表現在,除法定免交材料的事項外,農村居民申請法律援助仍然需要就“經濟困難”進行舉證,這就意味著需要一系列的證明。在收集證明的過程中,農村居民的各項成本較高,最終平衡之下不愿意申請法律援助。三是免交材料的事項狹窄,仍然局限于刑事領域、未成年領域、殘疾人領域。
從近年來各地法律援助情況來看,法律援助機構主要提供法律咨詢、案件代理、文書代寫等方面的援助事項,主動參與農村調解工作的程度不足。一是法律援助機構本身的人員編制有限,加之其他工作壓力、工作量都較大,很難有多余的人員參與到農村調解工作中[2]。同時,我國又尚未建立“律師參與農村調解工作”的機制,導致農村許多本可以調解的糾紛最終演變成訴訟,反而增加了各方的訴訟成本。二是法律援助律師在民事訴訟進程中的調解意識以及調解能力不足。許多法律援助律師容易受到當事人情緒的影響,最終沒有配合好審判人員共同組織好調解工作,導致訴訟時長以及訴訟成本增加。
一是部分地區(qū)的財政經費、人員編制沒有向農村地區(qū)傾斜,導致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沒有相應的人員、資金開展高效的法律援助工作。長此以往,勢必影響相關群體參與農村法律援助工作的積極性,不利于該項制度長遠運行。二是農村居民法治意識有待提升,對法律援助工作的了解度不足。部分地區(qū)沒有做好普法工作,加之農民群體獲得法律知識的渠道相對狹隘,使法律援助工作的質量不高。
為了更好地讓農民群體享受到依法治國的紅利,實現農村法律援助工作普惠性的目標,就必須要逐步降低農村法律援助的申請門檻,真正做到“全覆蓋、優(yōu)覆蓋”的要求。一是要堅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思維,防止“一刀切”的現象。例如,可以從立法層面降低現階段申請法律援助的困難標準,而不是一味地以“低保線”等標準來劃定標準。當然,由于各個地區(qū)財政水平具有差異,所以也可以從立法層面明確一個合理的區(qū)間段,再由各個省級、市級立法機關出臺相應的規(guī)范性文件進行細化,建立經濟困難標準的動態(tài)調整機制。二是要探索將“提供經濟狀況證明”修改為“提供經濟狀況申報材料”,賦予司法行政機關一定的自由裁量權。通過此種改革,能夠讓農民無須為了各種證明而跑東跑西,降低農民申請法律援助的成本。三是要擴大法律援助中免交材料的事項。例如,對于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追索贍養(yǎng)費、追索撫育費、追索撫養(yǎng)費、教育醫(yī)療、人身侵權等案件,都可以納入其中,讓更多的農村困難群眾得到應有的法律援助。
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這就決定了許多事項是可以通過調解這一工具解決。一是各地法律援助中心可以設立農村專職調解員,招聘相應的律師進入專職調解員隊伍,發(fā)揮律師在調解專業(yè)領域的效用。具體而言,可以參照現階段值班律師制度,在鄉(xiāng)鎮(zhèn)、農村等設立專門的律師派駐點,并為律師提供駐點補貼,更好地化解農村地區(qū)居民的矛盾,維護我國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改革成果。對于調解成功的律師,也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進一步激發(fā)律師參與農村調解工作的積極性。二是要對法律援助律師進行培訓,增強法律援助律師的調解意識以及調解能力,推動民事案件進程中的調解工作,提升律師配合人民法院調解工作的積極性。
為了解決農村地區(qū)法律援助資源不足的問題,確保農村法律援助工作能夠抓牢抓實,就必須要強化資源配套工作。一是要對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進行建設和改革。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人員下沉、經費下沉工作,明確財政撥款的重點以及人員編制規(guī)劃的重點,切實為司法所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另一方面,參照廣東沿海地區(qū)的經驗,由司法所在鄉(xiāng)鎮(zhèn)下轄村中設立“包村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專項負責農村地區(qū)居民的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申請、糾紛解決等工作,就近解決農村地區(qū)居民的法律援助需求。二是要做好宣傳配套工作,提升農村居民的法治意識。實際上,法治宣傳可以作為法律援助的重點。法治宣傳工作抓牢抓實,糾紛率就會下降,法律援助的資源就能夠得到有效節(jié)約。為此,各地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圍繞當前“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專項活動,以綜治宣傳月、農村法治宣傳日、憲法宣傳日為契機,在農村地區(qū)開展不同的法律宣傳工作。在宣傳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實體法律的宣傳,也可以重點突出法律援助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的宣傳,讓更多的農村居民了解法律援助工作,提升法律援助的影響力。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做好農村法律援助工作,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逐步降低農村法律援助的申請門檻;二是要進一步發(fā)揮法律援助機構在農村調解工作中的作用;三是要多渠道完善農村法律援助工作的資源配套。總之,多措并舉、因地制宜,就一定能夠推動農村法律援助工作朝著法治化、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