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云慧 陳曉勇
早發(fā)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指女性在40歲前卵巢活動衰退的臨床綜合征,以月經異常(如月經稀發(fā)或停經4個月或以上)伴有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為臨床表現(xiàn),間隔>4周連續(xù)2次FSH>25 U/L[1,2]。POI包括卵巢功能減退(Deline in Ovarian Reserve,DOR)及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近年來,本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并且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尤其是給育齡期女患者帶來了極大的苦惱,醫(yī)生也越來越關注此病。目前,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上,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的方法來治療POI[3]。在中醫(yī)學上無POI病名,其實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早衰”一詞,并指出“早衰”的年齡為“四十”?!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疲骸暗墼唬赫{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jié)也。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將POI歸屬于“閉經”“不孕”“血枯”“經水早斷”“年未老經水斷”“血隔”等范疇。古代先賢多認為此病以腎虛為主,涉及心、肝、脾、肺?!陡登嘀髋啤吩唬骸芭悠咂叨旃锝^,有年未至七七而經水先斷者, 人以為血枯經閉也。誰知是心肝脾之氣郁乎”??梢哉f是對POI的病因病機最為貼切的論述了,傅青主認為其病因病機是心肝脾氣之郁,導致腎氣郁而不宣,不能盈滿而溢泄。而劉完素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婦人胎產論》云: “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屬厥陰論治;天癸既絕,乃屬太陰經也”。由此提出POI患者發(fā)病年齡在天癸既行之后、天癸真正斷絕之前,應辨屬厥陰,肝為厥陰本臟,筆者以此為啟發(fā),并結合臨床實踐,從肝腎論治POI。
中醫(yī)認為“腎藏精,主生殖,為先天之本”?!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贰芭悠邭q,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明確指出了月經、孕育與腎氣的關系。腎氣充盛,天癸才能泌至,月經來潮,標志著女性卵巢生理周期活動的開始;腎氣衰退,天癸竭,月經停閉,提示女性卵巢生理功能的結束。所以,女性卵巢功能與腎密切相關。如《傅青主女科》有曰:“經水出諸腎”“經水早斷, 似乎腎水衰涸”。《醫(yī)學正傳》云:“月經全借腎水施化,腎水既乏,則經血日以干涸”?!妒備洝吩疲骸皨D人所以無子,由沖任不足,腎氣虛寒故也”。總之,歷代醫(yī)家均認為腎為月經與孕育之本,而POI的臨床特點就是未至絕經年齡而出現(xiàn)月經異常甚至停閉伴發(fā)不孕。因此,腎虛是POI發(fā)生的關鍵。
天癸的“至”與“竭”不僅由腎氣所主導,亦與肝相關。腎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是產生月經與孕育的物質基礎;腎主封藏,肝主疏泄,二者相互調節(jié)則精血按時而下。正如“女子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沖任隸于肝,經孕等婦科疾病好發(fā)于肝經循行部位,故“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鹅`樞·本神》中說:“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正常的情志活動主要依賴于肝的正常疏泄。肝與情志活動的關系甚為密切,故有“萬病不離乎郁,諸郁皆屬于肝”之說。又如清代費伯雄在《醫(yī)醇賸義》中所言:“凡郁病必先氣病”。總而言之,氣郁多為六郁之始,肝郁為諸郁之主,氣郁日久則為血瘀。如今女性的社會地位隨著日益競爭的社會發(fā)展而不斷提高,其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精神負擔亦隨之加重,接踵到來的則是逐漸增多的抑郁癥女性?!陡登嘀髋啤?“有年未至七七而經水先斷者,人以為血枯閉也,誰知是心肝脾之氣郁乎!”所以肝郁氣滯是眾多婦科疾病的重要的特點與病理機制。源自女子素來情志抑郁,肝失條達,沖任脈郁而不痛暢,導致女性排卵不暢,使月經受其影響,導致月經失調的出現(xiàn)等,這即是POI的初始階段。而以上種種說明,肝郁可能通過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影響,導致女性內分泌功能紊亂、排卵障礙甚至不孕,最終導致POI的發(fā)生,所以POI的發(fā)病常常與肝有關[4]。
2.1 肝藏血與POI女子以血為本,血是月經產生的基礎,沖脈血液充盛,是月經如期而至的關鍵。肝藏血,主血海,沖脈起于胞中而通于肝,即肝為沖脈之本。肝不僅受五臟六腑之血而貯之,主血海而調節(jié)全身機體的血量分布,而且具有收攝血液,防止出血以及生血的功能[5]。因而肝又被稱為“血?!薄把?“血庫”“血室”,正如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云“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腎同源,互相滋養(yǎng),能夠不斷地化生補充腎精,并隨三焦之氣下注于血海,參與月經的形成。所以女子月經的量、周期以及胎孕、乳汁的供養(yǎng)生成等,都與肝藏血的功能密切相關。正如《普濟方》云:“婦人室女以肝氣為主”“肝乃血之府庫,肝既受病,經候衍期,或多或少,或閉斷不通”。若是肝的藏血功能失調,沖任不得其濡養(yǎng),血海不得按時充盈,往往使月經后期甚或月經停閉不行,日久則發(fā)為POI。
2.2 肝主疏泄與POI肝主疏泄,喜條達,既無亢奮,也無抑郁[6],與情志關系密切。情志因素影響肝的疏泄,可以導致肝氣郁結,疏泄功能異常,血脈失暢,使天癸和沖任的功能異常,損害卵巢功能,導致POI,出現(xiàn)月經過少、月經稀發(fā)甚至閉經。正如《萬氏婦人科》說: “憂愁思慮,惱怒怨恨,氣郁血滯而不行”。又如《傅青主女科》曰:“婦人有經來續(xù)斷,或前或后無定期……誰知是肝氣之郁結乎?夫經水出諸腎,而肝為腎之子,肝郁則腎亦郁矣”。又如“婦人有懷抱甚郁”“婦人有懷抱素惡不能生子,人以為天心厭之也,誰知是肝氣郁結乎”“妊娠有懷抱憂郁”。隨著當代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女性承受著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多重壓力,這些壓力往往造成女性肝氣不舒,氣機瘀滯,影響氣血、臟腑和沖任功能,逐漸發(fā)展為POI。而已患POI的女性,因POI帶來的月經紊亂、生育問題及遠期的不良影響,又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導致肝氣郁結的癥狀加重。有研究顯示,在臨床POI患者發(fā)病史上約有60%的患者中存在情志因素[7]。正如《黃帝內經·素問》云“肝主謀慮”“婦人善懷而多郁”。在有焦慮、情緒不穩(wěn)、易激動、煩躁、易怒、多疑、緊張、恐懼、孤獨、壓抑10種神經與精神癥狀的女性中,月經不調者所占的比例顯著高于沒有上述癥狀的健康女性[8]。
治療POI重在補腎疏肝、養(yǎng)血柔肝,使腎氣盛、肝氣調、肝血足、胞宮暢、沖任充,以振奮卵巢功能。
3.1 補腎疏肝法此法用于腎虛肝郁者。癥見:月經后期或閉經日久伴有不孕,腰酸膝軟,頭暈耳鳴,胸脅脹痛,郁悶不舒,舌質黯淡苔薄,脈弦尺脈無力。方選歸腎丸合柴胡疏肝散加減。
3.2 補腎養(yǎng)血柔肝法此法用于肝腎陰虛者,癥見:月經后期或閉經日久伴有不孕,五心煩熱,烘熱汗出,煩躁易怒,陰戶干澀、灼痛,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失眠多夢,兩目干澀,視物昏花,腰酸膝軟,脅痛,舌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方選左歸丸加減。
周某,女,25歲。2019年10月16日首診主訴:月經周期推后半年余。病史:既往月經不規(guī)律,周期23~56 d,經期1~2 d。末次月經(LMP):10月6日,7 d干凈,量少、色暗紅,痛經(+),血塊(+),腰酸(+)??滔聨铝可?、陰道干澀、腰膝酸軟、精神抑郁、胸悶不舒、納眠稍差、二便調,舌淡苔薄白脈細弦。G0,有生育要求。婦檢:外陰正常,陰道通暢,分泌物量少,色白,宮頸光滑,無舉擺痛,子宮前位,常大,無壓痛,雙附件未及明顯包塊及壓痛。2019年8月7日子宮附件彩超未見異常。中醫(yī)診斷:月經后期 腎虛肝郁型 西醫(yī)診斷:月經失調。中醫(yī)以補腎疏肝為法,方以歸腎丸合柴胡疏肝散加減:酒山萸肉15 g,枸杞子15 g,鹽菟絲子20 g,鹽杜仲15 g,柴胡15 g,郁金10 g,川楝子10 g,白芍15 g,醋香附10 g,當歸10 g,丹參20 g,陳皮5 g。共7劑,每天1劑,水煎服,配合婦寧康片調經。
2019年11月1日二診:LMP:10月6日,訴腰膝酸軟、精神抑郁、胸悶不舒等癥狀明顯好轉。辨證如前,繼續(xù)予上方,共6劑,日1劑,水煎服,配合復方阿膠漿口服。囑其下次月經第2~4天抽血查內分泌五項。
2019年12月5日三診: LMP:12月3日,量少,色黯淡,夾血塊,伴痛經,舌暗紅苔薄白脈弦滑。PMP:11月6日。當日予查性激素五項示:FSH:19.15 IU/L,LH:1.57 IU/L,E2:77.88 pmol/L,PRL:301.8 mIU/L,T:0.759 nmol/L,考慮早發(fā)性卵巢功能不全。辨證屬腎虛血瘀,以補腎活血化瘀為法,方以酒山萸肉15 g,鹽菟絲子20 g,續(xù)斷15 g,熟黨參20 g,制何首烏20 g,白術15 g,生蒲黃10 g,五靈脂10 g,海螵蛸20 g,崗稔30 g,白芍15 g,炙甘草6 g。共5劑,每天1劑,水煎服,配合復方阿膠漿及維生素E口服。
2019年12月29日四診: LMP:12月3日。自訴服上方后月經量明顯增多,刻下舌淡苔薄白脈細弦,方以歸腎丸加減口服,藥以鹽菟絲子20 g,枸杞子15 g,女貞子15 g,鹽巴戟天15 g,制何首烏15 g,玉竹15 g,柴胡10 g,白芍15 g,桑寄生15 g,杜仲20 g,熟黨參30 g,炙甘草6 g。共7劑,每天1劑,水煎服。并予多維元素片口服。
2020年1月8日五診:LMP:1月6日,量中。易煩燥,口干口苦,納可眠差,大便 2 d一行,舌淡苔白脈細弦,1月7日性激素示:FSH:7.15 IU/L,LH:1.02 IU/L,E2:244.0 pmol/L。辨證屬腎虛肝郁血瘀,治以補腎疏肝活血,方藥以酒山萸肉15 g,枸杞子15 g,鹽菟絲子20 g,鹽杜仲15 g,熟黨參20 g,山藥15 g,白芍15 g,醋香附10 g,丹參20 g,鹽牛膝15 g,益母草30 g,牡丹皮15 g,雞血藤30 g。共3劑,每天1劑,水煎服。服完上藥后囑其服鹽菟絲子20 g,枸杞子15 g,女貞子15 g,鹽巴戟天15 g,制何首烏15 g,玉竹15 g,柴胡10 g,白芍15 g,桑寄生15 g,杜仲20 g,熟黨參30 g,炙甘草6 g。共12劑,每天1劑,水煎服。
2020年2月7日六診:LMP:2月3日。囑其2020年2月13日開始B超監(jiān)測卵泡發(fā)育情況。后因患者有事回老家未按醫(yī)囑復診。直到2020年3月6日,患者自測尿MT(+)復診,予查血β-HCG:3696 IU/L,孕酮:53.18 nmol/L。
POI患者首先的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稀發(fā)、閉經甚至不孕,而且會對患者全身的生理功能產生不良的影響。此患者有月經后期半年伴月經過少病史,是為腎陰精匱乏的表現(xiàn),患者還表現(xiàn)出腰酸、易疲乏、納眠差的癥狀,因患者求子心切難免焦慮抑郁,治宜補腎疏肝活血,以酒山萸肉、枸杞子、鹽菟絲子、鹽杜仲補益腎精;以柴胡、郁金、川楝子疏肝解郁,以白芍、當歸養(yǎng)血柔肝,以香附、丹參活血化瘀,使腎精充,肝氣調,使卵巢功能得到振奮,而使患者成功妊娠。
近些年來,對于POI的研究越來越多,絕大多數(shù)中醫(yī)認為POI的發(fā)病主要與腎虛有關,但是“女子以肝為先天,以血為用”,金代醫(yī)家劉完素在《河間六書》所云:“天癸既行, 皆從厥陰論之”, 故有“天癸既行,肝為女子主令之官;天癸既行, 肝為女子致病之賊”之說,因此,POI與肝的關系也尤為密切,所以本文提出從肝腎論治POI的觀點,以期為臨床中醫(yī)治療POI提供更多的治療思路及更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