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娜 張敬文(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南昌 330004)
咳嗽是呼吸科常見病,就中醫(yī)學歷代醫(yī)籍和醫(yī)家的相關論述進行整理考源發(fā)現,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古代醫(yī)家對咳嗽就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1]。咳嗽是以咳嗽、咯痰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是因肺失宣降,肺氣上逆而引起的以發(fā)出咳聲、或吐出痰液為主要癥狀的一種肺系病癥。咳嗽可作為肺系疾病的常見伴發(fā)癥狀,同時咳嗽也可以單獨作為一類疾患。咳嗽作為一類內科常見疾病,其病因病機卻可能很復雜,嚴重者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醫(yī)門法律》是喻嘉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綜合性的醫(yī)學全書,該著作對內傷雜病多有新的見解,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結合對前人的思想觀點的研究,將各種病證進行分類闡述,提出了各類疾病的治療法則,分析臨床用藥規(guī)律,闡明臨床治療注意事項以及治療禁忌。喻嘉言在治療咳嗽方面有不少新的思想和理論,本文將對其進行淺析。
“咳嗽”一詞作為病名最早的記載見于《黃帝內經》,其中《素問·生氣通天論》曰“秋傷于濕,上逆而咳”,而在《素問》中已有關于咳嗽的專篇《咳論》的記載?!饵S帝內經》對咳嗽證型癥狀有十分詳細的描述,為咳嗽的辨證論治奠定了理論基礎。于此同時,喻嘉言在《咳嗽論》里面提到:“咳嗽一證,求之《內經》,博而寡要”,在“咳嗽分論”里又說“昌著《咳嗽論》,比類《內經》”。由此可知,喻嘉言對咳嗽病最早的認識也是來源于《黃帝內經》。
后世醫(yī)家對咳嗽的治療均有不同的觀點,明代醫(yī)家張景岳在其著作《景岳全書》中對咳嗽的病因進行了分類以及詳細記載了咳嗽的病理過程。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有兩篇以“咳嗽”為病名的篇章,文中對咳嗽的病因病機也提出了新的看法。喻嘉言也在《咳嗽門》中寫道:“取《金匱》嚼蠟,終日不輟,始得恍然有會,始知《金匱》以咳嗽敘于痰飲之下,有深意焉。”[1]喻嘉言《醫(yī)門法律》對咳嗽病的論述的主要思想來源于《黃帝內經》和《金匱要略》。
2.1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但重在肺 在探求咳嗽的病因病機上,喻氏十分注重比類方法的運用,他指出“管可窺天,蠡可測海,《內經》千年脫略之文,一知比類,直可合符一堂”[1]312?!秲冉洝分刑岢鑫迮K六腑都會導致咳嗽不僅僅只是肺的觀點。強調咳嗽病因不全在肺,外邪侵襲五臟六腑皆能引起肺的病變而引發(fā)咳嗽。然觀《內經》中后文又提出,肺主皮毛,是肌膚腠理開合之通路,外邪通過皮毛進入機體,從而引起肺的病變。飲食寒冷,寒邪從口入胃中,然后沿著胃脈向上循行至肺,導致肺寒之證,此為內外合邪,最終會導致咳嗽的發(fā)生。肺為嬌臟,易受邪襲,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均易入里而傷肺氣,引發(fā)咳嗽。因此可得知,五臟六腑雖皆令人咳,但病因重在肺。
2.2 內外合邪 今論咳嗽,多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病因。這個觀點在張景岳的《景岳全書》里首次被提出,同時張景岳在其著作中闡述了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的病理變化過程。在《咳嗽續(xù)論》中,喻嘉言通過對《金匱》的研讀,得出凡咳嗽病一定是由痰飲引發(fā)而致。在五飲之中,唯有膈上之支飲為咳嗽的根本病因。病人由于受寒飲冷,飲邪留伏日久不愈,此時又外感它邪,必引起咳嗽,且如果不先去其支飲,咳嗽便無法根治。故可知久病久咳,反復發(fā)作,必因之痰飲?!犊人哉摗分刑岬酵饨缌鶜庵鞑。L、火、熱、濕、燥、寒,都能侵犯肺臟,從而引發(fā)咳嗽。喻嘉言由形寒飲冷“內外合邪”致病一例,比類及其他外邪皆可入里傷肺,與內邪合而致病,導致咳嗽。如夏日暑濕之邪,從外入里,與體內素醞熱邪相結合,從而加重咳嗽。因此,雖咳嗽病因為內外合邪,實則內因為重。
3.1 從秋燥論咳 喻嘉言在咳嗽門的十六條法的第一條便提出《內經》所載“秋傷于濕,冬生咳嗽”為脫文,訛傳千古。他認為“秋傷于濕”是后世之人誤傳。在接下來的文字中,他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秋傷于燥,冬生咳嗽。在《內經》病機十九條中,唯燥邪不被提及,喻嘉言認為,秋天之所以多發(fā)咳嗽病,最主要的因素是燥邪。燥邪又分內燥和外燥,而咳嗽主要是由外燥而致,這是因為在每年的秋分之后,天氣不降,地氣不升,天地二氣長期分離而致使秋季草黃木落,山水也因之失去生機。而人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沒有雨水滋潤的季節(jié),肌膚腠理外感燥邪而致燥病,從而引發(fā)咳嗽。
關于燥邪咳嗽,喻氏以前,多以辛香行氣為治療大法,或“間有一二用潤劑者”,但又不得其旨,這種方法只可以“治內傷之燥,不可以治外感之燥”[3]。因此,鑒于燥易傷肺,且傷津耗氣。燥邪致病多由燥邪入里,火熱傷津所致,因此喻嘉言提出,應用清燥救肺、養(yǎng)陰益氣之法,并首創(chuàng)清燥救肺湯。清燥救肺湯是《醫(yī)門法律》中所載一首經典名方,該方辛涼甘潤,重用桑葉為君,取其清涼宣肺之義,臣以石膏清肺熱,再以麥冬滋陰潤肺之功臣之,而使君臣藥相輔相成,宣中伴清,清中有潤,佐之以人參、甘草、胡麻仁、阿膠、枇杷葉、杏仁,共濟清燥救肺、益肺氣、養(yǎng)肺陰之效。
3.2 內外合邪應為內外兼治 咳嗽病因主要為內外合邪而致,例如形寒飲冷者,即患者外感風寒之邪而又內傷飲食,寒飲由胃脈上入肺而肺寒,二邪在人體內留戀不舍,則引發(fā)肺咳而日久不愈。《金匱》治之以小青龍湯溫肺化飲,方中麻黃、桂枝配伍相須為君,發(fā)汗散寒以解表邪。麻黃有宣發(fā)肺氣平咳喘之效,桂枝可化氣行水以化里飲。臣以干姜、細辛溫肺化飲,助麻黃、桂枝解表祛邪。患者寒飲伏肺日久,脾肺虛衰,純用辛溫發(fā)散之品更傷肺氣,故佐以五味子斂肺止咳、芍藥和營養(yǎng)血,二藥與辛散之品相配伍,散收并用,不僅可以增強止咳平喘之功,還可以制約諸藥辛散溫燥太過之弊。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甘草既可以益氣和中,又可調和諸藥。此八味藥共奏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之功。
喻嘉言由形寒飲冷“內外合邪”致病一例,比類及其它外邪皆可入里傷肺,與內邪合而致病,導致咳嗽。如夏日暑濕之邪,從外入里,與體內素醞熱邪相結合,從而加重咳嗽。喻氏由形寒飲冷傷肺“內外合邪”而致病之一端,比類及于暑濕火之氣,認為不僅風寒入內可傷肺,同樣暑、濕、火之氣也可傷肺,擴展了對咳嗽病因病機的認識,同時也充實了咳嗽的治療方法[4]。
喻嘉言非常注重臨床經驗并善于總結,在臨床施治過程中,不僅有自己的獨門秘方,同時也對一些錯誤的認識持批判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治咳六忌。
4.1 忌全用清熱藥,稍加疏散藥 原文云:“凡治咳,不分外感內傷,虛實新久,襲用清涼藥……良醫(yī)所不為也?!保?]治療咳嗽不管是病因為內感外傷還是患病的初期亦或是后期,在延用前人使用清涼藥的基礎上,加用少許疏散藥。寒涼清熱的藥物,擅長清熱涼解,然而多有涼而不透之品;而疏散類藥物,功效以升散為主,若將二者配伍組方,則可藉疏散藥物的升浮宣散之力,加速邪熱的透出,從而達到治療咳嗽的目的。然而咳嗽的總病機是邪犯于肺,肺氣上逆,因而在治療咳嗽時除用清涼藥外,配伍組方時可加少量疏散藥,以暢達肺氣,更利于疾病的治療。
4.2 忌妄用二陳湯 原文云:“凡治咳,遇陰虛火盛,干燥少痰,及痰咯難出者,妄用二陳湯,轉劫其陰而生大患者,醫(yī)之罪也?!保?]但凡治療咳嗽,一遇到患者有陰虛火旺、干燥少痰或者痰黏難咯出癥狀的,勿妄用二陳湯。二陳湯多由燥熱型藥物組成主要功效為燥濕和中,理氣化痰,主要用于咳嗽痰多病癥。如果治療陰虛火旺之燥痰誤用此方,不僅不能緩解咳嗽癥狀,反而會加重患者陰虧熱結癥狀,致使病情反復發(fā)作或遷延不愈。
4.3 治以調護中氣 原文云:“凡咳而且利,上下交爭,而不顧其人中氣者……毋論用涼用溫,總以回護中氣為主?!保?]咳嗽兼有下利癥狀的患者,治以回護中氣之法??人圆橛邢吕幕颊撸人杂善⑽柑撊?,土不生金致肺衛(wèi)不固而引起,因此脾胃及肺氣多虛衰,治療應以扶正為主。而治療咳嗽多用宣肺降逆、止咳化痰的方法,一味宣發(fā)肺氣會加重泄瀉。而泄瀉多治以祛濕運脾、升清止瀉。然若只顧升舉脾氣,推動人體氣機上行,則會導致肺氣肅降不暢,肺的宣發(fā)肅降失常,更不利于咳嗽的痊愈。因此,咳嗽并伴有下利的患者,應以調護中焦之氣為主。
4.4 忌用截澀藥 原文云:“凡邪盛咳頻,斷不可用劫澀藥……誤則傷肺,必至咳無休止,坐以待斃,醫(yī)之罪也。”[2]咳嗽劇烈,以實邪為主的患者,斷不可使用劫澀類藥物。只有咳嗽日久、咳勢緩解的患者,方可使用此類藥物。導致咳嗽的病因很多,單純使用斂肺止咳藥是治療咳嗽病的大忌。如外感咳嗽,治法應為宣肺止咳、順氣化痰,如若病之初始便使用劫辨澀藥,則會導致肺氣不暢,外邪內郁,而有“關門留寇”之嫌,病癥難愈或加劇甚。
4.5 辨清病癥 原文云:“凡屬肺痿肺癰之咳,誤作虛勞,妄補陰血,轉滯其痰,因致其人不救者,醫(yī)之罪也?!保?]以肺萎、肺癰為主癥的咳嗽患者,如誤辨為虛勞之咳,妄用補益之法必會致使患者病情加劇而無挽救之法。肺癰是以肺葉生瘡有膿瘍?yōu)橹靼Y的一類實證。治療時根據“實則瀉之”的治療法則,以祛邪為主,采用清肺的治療方法。肺萎是由于肺臟虧虛,津液枯竭而致肺葉萎縮為主癥的病癥。該病雖病位在肺,但與其他臟腑脾腎都有聯系,故治療時多采用補脾益氣或補肺腎之氣的方法。而虛勞是由于臟腑虛損而導致一系列虛損癥狀的虛癥,治療時以“虛則補之”為治療原則,多用補益藥來治療。臨床治療咳嗽時應辨清肺癰、肺萎和虛勞,以免滋補過膩而滋生痰飲,加重病情。
4.6 急則治以回陽固脫 原文云:“咳嗽日久至喘脫的患者,治療時需急補其本以回陽固脫?!保?]臨床治療咳嗽時應分清邪正虛實,輕重緩急。咳嗽日久不愈,引發(fā)喘脫之證,患者可見咳喘欲絕,面青唇紫,陽氣虛甚,氣息微弱,汗出肢冷,應亟用回陽固脫之法以補氣本,如果此時僅以治標之法來緩解咳嗽癥狀,必會致使患者陰陽離決,氣脫身亡。
喻嘉言注重中醫(yī)理論的客觀性、實用性及創(chuàng)新性,他將療效作為臨床治療的根本,認為經典研究要善于把握精華,辨別錯訛,從而形成了自己的中醫(yī)理論體系[5-6]。喻嘉言“咳嗽門”對咳嗽的論述十分詳盡,其研究思想與治療法則對后世影響深遠。如咳嗽病因有內外合邪,以及對病因病機的進一步深入研究,給后世醫(yī)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同時他提出的治療方法如從秋燥論咳,以及治療禁忌,在咳嗽病的臨床治療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即使在現今的臨床治療中,仍可以借鑒他的研究思路與治療理法,同時,在創(chuàng)新研究方面也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