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清,胡建平
暫時性修復體是指在牙體及牙列缺損的固定修復中,用來暫時恢復患牙部分功能,并保護基牙牙體組織的臨時修復體[1]。臨床中暫時性修復體的應用,可使醫(yī)師準確評估牙體預備治療效果,維持牙的位置、牙周組織形態(tài)及保護牙髓。目前臨床常用的制作暫時性修復體的材料包括流體樹脂及自凝樹脂等[2]。本研究擬比較兩種材料在固定修復牙體預備后暫時修復中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永康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行固定修復治療患者120例,納入標準:(1)臨床診斷為牙體缺損,且為單牙缺損,并接受全冠修復治療;(2)基牙牙合齦距4 mm以上;(3)咬合關系、牙齦狀態(tài)及牙周狀態(tài)正常;(4)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對本次研究所用修復材料過敏者;(2)存在嚴重牙體缺損,獲得固位力困難者;(3)依從性不佳,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18~70歲,平均(42.8±6.5)歲。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18~68歲,平均(42.7±6.4)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暫時修復體材料為自凝樹脂。制作過程:(1)于口腔內基牙周邊、黏膜等處涂布凡士林,然后將自凝造牙粉搓揉、包繞預備后的基牙。(2)囑患者咬緊牙,小心去除多余材料,并雕刻軸面形態(tài)。(3)暫時修復體完全固化后,打磨形態(tài),調整咬合拋光備用。
觀察組暫時修復體材料為流體樹脂。制作過程:(1)在印模內注入適量流體樹脂,引導印模就位,流體樹脂固化完成后,脫位取出。(2)分離印模,取出制作的修復體,打磨外展隙,調整牙尖形態(tài),并在口內調整咬合關系,拋光、涂布粘接劑光照固化。
兩組暫時修復體就位后,檢查邊緣適合性,以HY-BOND暫時粘接劑粘固。2周左右復診,觀察暫時修復體口內情況及牙齦狀態(tài),最后完成修復體的試戴與粘固。
1.3 觀察指標(1)修復效果。完全修復:修復體未發(fā)生任何問題,固定在原位正常使用;功能性修復:修復體出現(xiàn)折裂、崩瓷、脫落等問題,經修理后可繼續(xù)執(zhí)行功能;修復失?。盒迯腕w斷裂、脫落等需重新制作。修復成功率=完全修復率+功能性修復率。(2)暫時修復體邊緣密合性。采用改良美國公共衛(wèi)生署(USPHS)評價標準,分優(yōu)、良及差3個等級。(3)暫時修復體情況。優(yōu):邊緣無折斷,固位良好,無松動/脫落;良:邊緣有折斷/破損,固位良好,無松動/脫落;差:修復體松動或脫落。
1.4 統(tǒng)計方法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6.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修復效果比較治療后,觀察組完全修復47例,功能性修復12例,修復失敗1例,修復成功率為98.33%(59/60);對照組完全修復40例,功能性修復11例,修復失敗9例,修復成功率為85.00%(51/60);觀察組修復成功率高于對照組(2=6.98,P<0.05)。
2.2 暫時修復體邊緣密合性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暫時修復體邊緣密合性優(yōu)45例,良13例,差2例,優(yōu)良率96.67%(58/60);對照組優(yōu)36例,良13例,差11例,優(yōu)良率81.67%(49/60);觀察組暫時修復體邊緣密合性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2=6.18,P<0.05)。
2.3 暫時修復體情況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暫時修復體優(yōu)46例,良12例,差2例,優(yōu)良率96.67%(58/60);對照組暫時修復體優(yōu)40例,良8例,差12例,優(yōu)良率80.00%(48/60);觀察組暫時修復體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2=8.08,P<0.05)。
在需長時間進行根管治療、牙周治療及修復治療等牙周疾病患者中,需要在植入最終修復體前,臨時應用暫時修復體以維持患牙咀嚼功能。暫時性修復體的應用不僅利于最終修復體順利就位,也可節(jié)約最終修復體的試戴及調整時間,縮短治療周期的同時,達最佳修復效果。既往臨床常用的自凝樹脂材料存在刺激性大及氣味不佳,不僅操作難度高,固化膨脹率大,還可出現(xiàn)過敏反應,不易被患者所接受[3]。
本研究比較了兩種材料作為暫時性修復體的臨床效果,研究結果表明,流體樹脂暫時修復體在修復效果、邊緣適合性指標評分、暫時修復體情況及牙齦狀態(tài)均顯著優(yōu)于自凝樹脂材料(均P<0.05)。證實了流體樹脂在暫時修復中具有優(yōu)越性,這與許曉波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赡芘c下述原因有關:流動樹脂材料基質為雙酚A雙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酰,相對分子質量大,化學結構穩(wěn)定,硬度、機械強度均高于傳統(tǒng)的自凝樹脂材料。而傳統(tǒng)的自凝樹脂材料由于其理化性質,易出現(xiàn)固化膨脹,使得修復體在未完全固化的情況下,完成打磨,影響修復體的就位,部分患者甚至需返工重新制作,增加了臨床工作量的同時,也使牙齦炎發(fā)生風險增加。本研究中所選取指標均需由經驗豐富的臨床醫(yī)師進行全面評估,缺乏影像學、實驗室輔助檢查等客觀指標,下一步需綜合多種實驗室輔助檢查手段證實流體樹脂作為暫時修復體的優(yōu)越性。綜上所述,牙體預備后暫時修復中采用流體樹脂作為修復材料成功率更高,修復體邊緣密合性及修復體情況均要更佳,值得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