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關鍵詞】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優(yōu)質教育資源
如果說教育有矛盾,那么,當下教育最大的矛盾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與教育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進入新時代的南京市力學小學如何做到更高、更優(yōu)、更強、更響,以“力學報國”為核心的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的構想及踐行,為力學小學提供了新動能、增添了新活力、形成了新支撐。在這一過程中,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自身也成了力學小學高水平辦學、高質量發(fā)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構建以“力學報國”為核心的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模式
力學小學由著名愛國人士邵力子和夫人傅學文創(chuàng)辦。遵循力學報國之初心,雖經70余載風雨,一代代力學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從來沒有改變。愛國主義是力學之源泉,是力學之根基,是力學之靈魂,讓力學人引以為豪的還有這塊深情土地上的紅色基因,周恩來、董必武、劉伯承、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力學小學留下了光輝足跡。近年來,力學小學在守正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守正,目標是構建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的“力學模式”。具體內涵與實踐路徑可簡要概括為一個核心——力學報國;兩類文化——家國情懷和紅色基因;三全路徑——全時空、全要素、全過程。全時空一是指時間穿越的一脈相承,即從追根究底式地挖掘,承前啟后式地繼承,到目標愿景式地踐行,二是指空間,即思政教育場景化設置。全要素一是指以道德與法治為主體的全學科教書育人的思政教育,二是指黨政團工形成合力的聯動式思政教育。全過程是指思政教育如何從工作內容項目設定,到創(chuàng)造條件、及時總結、獎懲分明的過程化科學管理。
構建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的“力學模式”,有學校獨特的思政文化資源,有一代代力小人愛國主義的傳統(tǒng)。但最主要的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的黨建工作,包括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得到了全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理想信念教育與師德建設的有機統(tǒng)一;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與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構建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的力學模式,是力學小學自身發(fā)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與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二、多元實踐形成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鏈
1“.三課并舉”,讓思政教育與教學育人有機結合。
“道德與法治”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水準的任務,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力學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碩果累累。
力學小學通過思政教育國家課程的校本化落實,著力打造具有力學傳統(tǒng)優(yōu)勢與地域特點的思政校本課程。它集中體現于愛國主義系列、傳統(tǒng)文化系列、勞動教育系列,特別是愛國主義系列課程,它既有與力學小學校史發(fā)展有關的校本教材,也有多樣化、創(chuàng)意化的活動課程。
學校的思政教育研究課題,大中小結合,既有黨支部、學校層面的,如“新時代黨員教師思政課方式創(chuàng)新”,也有學科教研組層面的,如“教學育人的思政課擔當”,還有教師個體研究,如“愛國主義專題音樂教育研究”。科研讓思政教育的實踐得到升華,科研又讓思政教育有了方向的引領,思政教育的科學性大大增強了思政教育的效能。
2.設立紅領巾少年黨校。
這是力學小學思政教育又一個創(chuàng)意化平臺。紅領巾少年黨校是力學小學少年兒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接受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大學校。少年黨校與其說是一種教育形式的創(chuàng)新,不如說是力學小學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穿于、踐行于高品質辦學過程中的一種行為自覺。由此,少年黨校作為一個特殊的組織,它成了少先隊員思政教育的新課堂,成了少先隊大隊中隊小隊干部培訓的新基地,成了少先隊員輔導員思政教育的新陣地。
3.創(chuàng)新黨總支工作。
力學小學的年輕教師,特別是黨員教師,既有才學,更有精氣神,這樣的精神風貌是如何做到的呢?黨總支清醒地認識到,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在年輕人中,物質至上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現象在學校不是沒有,少數教師滿足于現狀進取心不強,甚至得過且過。黨支部通過談心、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年輕教師包括年輕黨員教師的思想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其中主題微課就是最受歡迎的教育活動之一。微課采取一問題一主題的方式,有書記校長親自授課,也有專家講座;有年輕教師現身說法,也有同事的點評;有學校小范圍的交流,也有開放式家長社會人士的共同參與等。
三、把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的優(yōu)勢轉化為高質量發(fā)展優(yōu)勢
1“公德培育”,思政教育塑造未來中國兒童精神底色。
“致力于學,學以成人:新時代兒童公德培育的實踐探索”作為學校新時代的品格提升工程項目,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的作用,引導學生從被動遵規(guī)到自覺遵規(guī),促使學生形成“共有、共享、共遵和共護”等公德觀念,培養(yǎng)公(公德完善)私(私德良好)兼?zhèn)涞娜?。新時代,新要求,兒童不僅要行為得體,還應有世界胸襟、中國靈魂,這是時代發(fā)出的新召喚,是基礎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后疫情時代的新視角。創(chuàng)新新時代小學公德培育的力學方案,構建以教師為主體的公德培育課程體系,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公德實踐活動范式,這是新時代兒童公德培育的三大路徑。新學習社區(qū)的構建,為學校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提供了鮮活的公共空間,如“彩虹劇場”“樂高創(chuàng)意探索區(qū)”“小米粒兒童會議中心”“兒童研究漢諾塔”等。學生在新公共空間中與人交流,與空間交流,與空間課程交流,公共德性、公共理性精神、公共行動能力以及公民服務意識在公共實踐活動中得到陶冶和鍛煉。
2“.四有教師”涌現,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鍛鑄教師群體素養(yǎng)。
力學小學倡導課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陣地,人人都是思政課教師。教師心中秉承學校紅色基因,銘記創(chuàng)始人“傾囊辦學”“力學報國”的初心,堅守學校“三愛”師風,即關愛學生,常懷仁愛之心;熱愛學校,凝聚團隊精神;鐘愛事業(yè),培養(yǎng)研究品質。
以教師思政課為核心,學校持續(xù)開展“立德樹人,做新時代中國好教師”師德建設活動,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部發(fā)布的文件,編制學校師德建設白皮書,做新時代“四有”好教師。教師擁有師德大愛道德情操,用自己忠誠理想信念感染學生,引領兒童面向未來,勇挑中華民族復興重任。教師通過自己扎實的學識在課堂影響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研究,崇尚強健體魄,堅韌意志努力學習。
3. 實現“公平而有質量”,建立現代學校制度。
學校制度是公平的保障,課程改革改到深處一定是制度的變革?!盎趦和瘜W習過程支持的教學制度重建”是學校申報的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2019年作為優(yōu)秀項目成功結項。用現代學校制度規(guī)范人、支持人、解放人,是促進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實踐探索。同時現代學校制度的構建讓“力學報國”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模式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輻射與影響。
學校高質量均衡發(fā)展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構建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學校模式,打破傳統(tǒng)思政課堂教學的束縛,不斷拓展鏈接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力學報國”是在守正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守正?!岸嘣`行”形成學校思政教育生態(tài)的創(chuàng)新鏈。價值塑造與價值實現是生態(tài)化思政教育的優(yōu)勢轉化。力學小學的思政教育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激勵廣大教師以更加昂揚奮發(fā)的姿態(tài),以師德大愛、同理共情、自覺自為的行動,努力培養(yǎng)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