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椿
學習品質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并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特性和特征,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為一個人的終身發(fā)展奠基。學習品質因人而異,但主要受后天教育的影響。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出發(fā),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獨立思考、大膽質疑”這三種能力與品質。
一、引導學生自覺學習
自覺學習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情感方面的品質。具有自覺學習品質的學生,對事物有好奇心,有強烈的求知欲,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不滿足已有的答案或方法,在學習中思維是活躍的,體驗是愉悅的。在現(xiàn)代學習背景下,學生是否具備自覺學習的品質顯得極為重要。
設計層層遞進的學習任務。自覺學習首要是激發(fā)學習者的內驅力,喚醒深層次的學習自覺。從兒童心理學上說,課堂所設計的教學主題和任務,不單是引起學習興趣,更是促使學生進入一種思維上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1]。課堂上看“任務”是否能有效“驅動”學生的學習自覺,關鍵是要以學定教,把握學生的“已知、未知和須知”,基于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和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從問題想起)”的內容時,筆者出示關于運動服、運動鞋和運動帽的單價信息后,引導學生思考:根據(jù)已知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最多剩下多少元?最少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有什么體會?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驅動,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從問題想起”的策略。
在矛盾沖突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自覺學習離不開學習者積累的成功體驗和信心。一名能自信滿滿解決問題、在學習中找到樂趣、獲得精神滿足的學生,怎么會不愛學習?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新知、參與過程,得到教師和伙伴的鼓勵肯定,都是成功的體驗。雖然課堂教學有統(tǒng)一的目標任務,但教師必須正視差異,科學分層,幫助學生樹立“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小目標,讓每一名學生都有體驗和收獲,獲得發(fā)展。
仍以“解決問題的策略(從問題想起)”的教學為例,在練習中筆者設計了一個問題:乒乓球的個數(shù)是籃球的幾倍?要求學生根據(jù)問題思考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些條件。接著筆者出示條件:學校準備買16袋乒乓球和8個籃球。讓學生快速搶答。受到數(shù)據(jù)的影響,學生大多回答“2倍”而忽略了條件中“袋數(shù)”和問題中“個數(shù)”的區(qū)別。這時,筆者說道:“一開始我也是這么想的……”觀察力強的學生立刻發(fā)現(xiàn)了問題,提出了質疑。筆者趁機啟發(fā)道:“你能再補充一個條件讓問題得到解決嗎?”簡單改編一道習題,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體會“從問題想起”的過程,感受學習的快樂。
二、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是學生面對信息獨立做出的決策和判斷,屬于深度思維的一部分。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能對問題有新的看法,才能不滿足于已有的答案方法而另辟蹊徑。
先學后教。讓學生先思考,形成個人的想法或產(chǎn)生疑問,教師再點撥指導,以免學生進入思維定式[2]。例如,學習“異分母分數(shù)的比較”時,方法有很多,學生提出可以化成小數(shù)比較,可以畫示意圖直觀比較,可以通過分子比較,還可以化成同分母分數(shù)比較,等等,這些都源于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讓學生充分對比、提煉優(yōu)化,得到異分母分數(shù)比較的基本方法也就水到渠成。
積累學習經(jīng)驗。學習中個人的感受經(jīng)驗是獨立思考的基礎。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多感官投入學習活動,在豐富的體驗活動中積累經(jīng)驗,從而形成正確清晰的概念。例如,學習認識質量單位“千克”時,筆者通過設計開展豐富的體驗活動掂一掂、估一估、比一比、稱一稱和用一用等,讓學生在富有層次的學習活動中充分感知“1千克”的質量,積累活動經(jīng)驗,以便今后對“1千克”做出獨立正確的判斷。
提供豐富的素材。學習素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載體。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多樣的素材,促使學生通過一系列觀察、分析、比較、聯(lián)想、推理等思維活動,做出個人決策?!斑x擇”實質上就是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例如,提供硬幣、瓶蓋、鉛筆和線、圓規(guī)、直尺等各種工具讓學生嘗試畫圓。有的學生借助現(xiàn)成的圓形物體描了一個圓,有的學生用線和筆模仿圓規(guī)畫,有的學生則用線和橡皮在空中“甩”出一個圓,還有的學生用圓規(guī)畫。
三、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
大膽質疑體現(xiàn)的是一種高階思維品質。學習中不但能理解知識,還能經(jīng)過分析提出疑問,其思維必然是有深度的。大膽質疑,首先是“大膽”,要敢于思考,敢于提問;其次是“質疑”,需會提問、能提問。
因問促學,鼓勵學生質疑。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以師問促生問”,如“對于這個問題,你有不同的想法嗎?”“這樣的解法,你覺得有什么問題?”“你同意伙伴的看法嗎?”等。一是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三是以學生之口提出的問題更能得到課堂共鳴。讓學生充分表達不同的思路和想法,當然會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錯誤,學生的錯誤正是質疑的“激發(fā)點”,教師可引導學生相互質疑答疑,充分辨析,讓大膽質疑真正成為學生的寶貴品質。
借助思維接力,引發(fā)思維生長。個人的思考總是有限的,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思維接力,促進思維不斷走向深入,產(chǎn)生新的疑問。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得到啟發(fā),進而完善自己的方案,甚至想到新的辦法。這種以他人的思維結晶作為繼續(xù)思考的起點,后來的人接過前面人的“接力棒”繼續(xù)向前沖刺,以團隊的力量使思考達到新的高度的方法,也可以稱為“思維接力”。
保護學生愛問的天性?!皭蹎枴笔呛⒆拥奶煨?。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進入學校以后,學生卻越來越不愛“問”了。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在課堂中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給學生“問”的空間和時間,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告訴學生,每個人的基礎不同、興趣不同、側重點不同,提出的問題自然也就各不相同,都值得尊重;“提問”和“質疑”,就是敢于挑戰(zhàn),都值得鼓勵。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自覺學習、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是我們在課堂上需要著力培養(yǎng)的三種學習品質,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7.
[2] 郜舒竹.小學數(shù)學這樣教[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49.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彩香實驗小學校)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