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穎
(遼寧省沈陽市婦嬰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1)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性疾病之一,少數有惡變的可能[1]。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環(huán)境惡化等因素,患者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2]。子宮肌瘤單純藥物治療往往效果不佳[3],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其中手術切除效果明顯,有利于患者癥狀改善和疾病預后。手術切除的主要方式包括子宮全切術、子宮肌瘤剔除術等[4]。不同的手術方法對患者內分泌功能、身體綜合狀況及予后有著不同的影響[5]。隨著女性對健康要求的提高和醫(yī)療知識的不斷增加,保留子宮和卵巢的要求越來越多,因此手術中減少對子宮和卵巢的損害就顯得尤其重要?;诖?,探討子宮肌瘤患者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效果及對卵巢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均來自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子宮肌瘤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36~56歲,平均年齡為(41.62±5.93)歲,其中多發(fā)肌瘤32例,單發(fā)肌瘤18例。研究組患者年齡35~52歲,平均年齡為(42.15±6.36)歲,其中多發(fā)肌瘤33例,單發(fā)肌瘤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 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上確診為子宮肌瘤,病歷資料齊全。②患者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愿意承擔相關風險。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肺癌、肝癌、結直腸癌等腫瘤性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患者。③合并精神分裂癥、重度抑郁、重度躁狂等嚴重精神障礙性疾病的患者。④合并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患者。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患者。⑥合并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尚未控制者。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全子宮切除術治療。所有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切口定位于下腹正中,對患者子宮圓韌帶和盆骨漏斗韌帶予以縫扎。進入患者腹腔后切斷韌帶并在子宮膀胱腹膜反折處進行切開。對患者子宮體和子宮頸依次游離,縫合患者陰道殘端、盆腔腹膜。術畢,完善相關切口縫合。對照組患者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麻醉方法同研究組,切口定位于下腹正中,完善子宮情況探查后阻斷子宮血供。剔除患者壁間肌瘤、黏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宮頸肌瘤。術畢,完善相關切口縫合。
1.4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手術前后雌激素水平、術后臨床并發(fā)癥等指標。雌激素包括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催乳素等,術后并發(fā)癥包括盜汗、脫發(fā)、陰道干澀、性交疼痛、泌尿系感染等。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催乳素水平等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各項臨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2.1 手術前后雌激素水平對比 術后兩組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催乳素水平較術前均有明顯改變,且研究組術后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催乳素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雌二醇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2 術后并發(fā)癥對比 研究組術后各項臨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雌激素水平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雌激素水平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癥狀對比[n(%)]
近年來,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和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子宮肌瘤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對女性的健康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子宮肌瘤好發(fā)于女性子宮的任何部位,可以出現單發(fā)或者多發(fā)的情況[6]。臨床上根據子宮肌瘤生長部位與子宮肌層之間關系將肌瘤劃分為黏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宮頸肌瘤等,當兩種肌瘤同時存在時成為多發(fā)性子宮肌瘤[7]。部分子宮肌瘤治療不當或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惡變,表現為子宮肌瘤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結節(jié)明顯,同時可存在陰道出血表現[8]。子宮肌瘤是由平滑肌細胞增生形成的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痛經等,體積較大的子宮肌瘤出現壓迫癥狀時可以對尿道和腸道造成干擾,表現為尿頻、便秘、腹部壓迫感、沉重感、腹痛等,對女性健康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可以并發(fā)流產、早產、不孕等并發(fā)癥[9]。黏膜下肌瘤可以使患者月經淋漓不盡、月經過多,抑或對卵巢的功能造成影響。
研究表明,雌二醇是導致子宮肌瘤高發(fā)的重要危險因素,可以彌散進入細胞核并與通過結合細胞核內雌二醇受體導致患者形成子宮肌瘤病變。因而有研究認為減少細胞核內雌二醇含量對于子宮肌瘤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子宮肌瘤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肌瘤的大小、位置及數量、臨床癥狀及有無生育需求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手術切除是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的有效方式,效果明顯。然而,子宮肌瘤的發(fā)生過程中通常伴隨有卵巢功能的異常,而全子宮切除術后卵巢功能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正常情況下,子宮可分泌多種活性物質來調節(jié)自身功能,保持各類激素平衡。子宮肌瘤剔除術有利于保留子宮頸的分泌功能,子宮頸分泌的黏液對于女性患者的性生活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對于患者術后性生活質量的維持意義重大。王妍[10]的研究顯示,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保持更完好,相對于子宮全切術,患者在術后具有更高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表明,術后兩組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催乳素水平較術前均有明顯改變,且研究組術后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催乳素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雌二醇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研究組術后各項臨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患者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更有利于維持女性患者正常的卵巢功能水平,能減少術后與激素相關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