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戈 田乃佳 周金艷 龍明星 陳 雪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支援部隊特色醫(yī)學中心中醫(yī)科,北京 1001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xiàn)D)是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以餐后飽脹、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燒灼感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FD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現(xiàn)代醫(yī)學多以去除誘發(fā)病因及對癥處理為主,療效不佳,且極易反復發(fā)作[2]。中醫(yī)藥辨證治療FD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性好及患者治療依從性高等優(yōu)點[3]。中醫(yī)學將FD歸入痞滿、胃痞范疇論治,脾胃虛寒是常見病機之一[4]。溫土湯出自《辨證錄》,臨證主治脾虛中滿。艾灸是基于中醫(yī)理論,通過艾葉產(chǎn)生的艾熱作用于特定穴位激發(fā)經(jīng)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功能,有研究顯示艾灸雙側足三里穴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5]。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們在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治療基礎上,應用溫土湯加味聯(lián)合艾灸治療FD脾胃虛寒證41例,并與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治療41例對照,觀察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清胃動素(MTL)、胃促生長素(Ghrelin)、胃泌素(GAS)水平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參照《中國功能性消化不良專家共識意見(2015年,上海)》[6]中FD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1條或多條:餐后飽脹不適,早飽,上腹痛,上腹部燒灼感;缺乏能解釋以上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的證據(jù);癥狀表現(xiàn)至少6個月,近3個月癥狀具備以上癥狀。中醫(yī)診斷參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7]FD脾胃虛寒證,主癥:胃脘隱痛或痞滿,喜溫喜按;次癥:泛吐清水,食少或納呆,疲乏,手足不溫,便溏;舌脈:舌淡,苔白,脈細弱。符合主癥2項+次癥2項即可診斷。
1.1.2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及辨證標準;年齡30~65歲;幽門螺桿菌(Hp)為陰性;入組前4周內未給予相關治療;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1.3 排除標準 胃內器質性病變;有腹部手術史;伴其他類型胃腸功能疾??;對本研究治療用藥過敏;伴嚴重心、腦、肝、腎等系統(tǒng)疾病;生活不規(guī)律或有酗酒等嚴重不良嗜好。
1.2 一般資料 全部82例均為我院中醫(yī)科門診FD脾胃虛寒證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41例,男15例,女26例;年齡44~63歲,平均(51.61±6.04)歲;病程10~25個月,平均(14.93±2.33)個月;體質量指數(shù)(BMI)23.47±3.19。對照組41例,男13例,女28例;年齡41~64歲,平均(51.44±6.01)歲;病程11~23個月,平均(14.79±2.29)個月;BMI 23.55±3.21。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枸櫞酸莫沙必利片(亞寶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90158)5 mg,每日3次餐前30 min口服。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應用溫土湯加味聯(lián)合艾灸治療。溫土湯加味藥物組成:黨參20 g,白術12 g,茯苓12 g,萊菔子12 g,薏苡仁12 g,芡實15 g,山藥15 g,肉桂6 g,谷芽10 g,山楂10 g,神曲10 g,陳皮9 g。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艾灸雙側足三里穴,將點燃的艾炷懸于足三里穴上,距皮膚2 cm,以患者感到溫熱感、滲透擴散感,皮膚呈現(xiàn)紅暈為宜,雙側足三里穴均灸10 min。
1.3.3 療程及其他 2組均治療4周。治療期間患者均戒煙酒,禁食刺激性食物,規(guī)律飲食。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①比較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7]變化。評價指標為餐后飽脹不適、早飽、中上腹痛、中上腹燒灼感,均按4級對應記分,0級(0分)、Ⅰ級(1分)、Ⅱ級(2分)、Ⅲ級(3分),評分越高說明臨床癥狀越嚴重。②比較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7]變化。評價指標為胃脘隱痛、喜溫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疲乏、手足不溫、便溏,均按4級記分,按照病情嚴重程度,主癥記分為0、2、4、6分,次癥記分為0、1、2、3分,評分越高說明中醫(yī)證候越嚴重。③比較2組治療前后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質量指數(shù)(NDLQI)評分[8]變化。指標包括干擾領域、控制、飲食、睡眠打擾4個方面,共25條,各條原始分相加為S,各條最小得分總和為M,R為總得分的最大范圍,NDLQI=100-(S-M)/R×100,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④2組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肘靜脈血,常規(guī)離心并冷藏血清備測,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血清MTL、Ghrelin及GAS水平。
1.5 療效標準 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中醫(yī)證候評分-治療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治療前中醫(yī)證候評分×100%[9]。 臨床治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療效指數(shù)≥90%,保持3個月以上不再復發(fā);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減少或改善在2級以上,或療效指數(shù)為70%~90%(含70%);好轉:癥狀、體征減輕或改善在1級以上,或療效指數(shù)為30%~70%(含30%);無效:癥狀、體征均無好轉,療效指數(shù)<30%。總有效率=(臨床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分,
由表2可見,2組治療后臨床癥狀餐后飽脹不適、早飽、中上腹痛、中上腹燒灼感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
2.3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分,
由表3可見,2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胃脘隱痛、喜溫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疲乏、手足不溫、便溏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
2.4 2組治療前后NDLQI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NDLQI評分比較 分,
由表4可見,2組治療后NDLQI干擾領域、控制、飲食、睡眠打擾評分及總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且治療組升高更明顯(P<0.05)。
2.5 2組治療前后血清MTL、Ghrelin、GAS水平比較 見表5。
表5 2組治療前后血清MTL、Ghrelin、GAS水平比較
由表5可見,2組治療后血清MTL、Ghrelin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GAS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血清MTL、Ghrelin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GAS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等的改變,F(xiàn)D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0]。FD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普遍認為其發(fā)病是一個多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臨床采取單純西醫(yī)治療主要起到了對癥治療的效果[11]。
中醫(yī)學認為,F(xiàn)D病位在脾胃,為本虛標實證,以脾虛為主,標實主要表現(xiàn)為氣滯、寒凝、食積、濕熱等[12]。脾主運化,胃主納食消谷,兩者同居人體中焦,為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若素體脾胃虛弱,陽氣不足,中焦虛寒,或過食生冷,損傷中陽,陰寒內生,則腹中冷痛,喜溫喜按,食谷不化,納少、腹脹諸癥叢生[13-14]。正如《蘭室秘藏·中滿腹脹》述“或多食寒涼,及脾胃久虛之人,胃中寒則脹滿,生滿病”。根據(jù)《內經(jīng)》言“寒者熱之”,《景岳全書·痞滿》載“虛寒之痞,治宜溫補,但使脾胃氣強,則痞開而飲食自進,元氣自復也”,故治宜溫中健脾,和胃消痞。本研究所用溫土湯加味方中黨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白術、茯苓、薏苡仁合用增強黨參健脾益氣功效;山藥、芡實健脾,補肺,固腎;萊菔子消食除脹,降氣化痰,助黨參、白術消脹;谷芽、山楂、神曲健脾和胃,和中消食,可消停聚胃腸之積;病屬正虛,若用單一純補之法,則有壅中之弊,故加陳皮理氣和胃,配合諸藥使得補而不滯;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通過補命門之火,溫運陽氣,鼓舞氣血生長,無壅塞之弊,《脾胃論》謂其“甘溫以補其中而升其陽”。全方共奏溫中健脾、和胃消痞之功。艾灸通過艾葉連續(xù)燃燒所產(chǎn)生的煙、光、熱等作用于穴位局部,激活全身免疫、神經(jīng)-內分泌等系統(tǒng),調節(jié)人體內穩(wěn)態(tài),發(fā)揮治療疾病作用[15]。足三里穴為胃之下合穴,艾灸該穴可發(fā)揮調理脾胃、通降腑氣、補虛健脾功效,改善脾胃功能[16]。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中醫(yī)證候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溫土湯加味聯(lián)合艾灸治療FD脾胃虛寒證,可改善患者餐后飽脹不適、早飽、中上腹痛、中上腹燒灼感等臨床癥狀,以及胃脘隱痛、喜溫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疲乏、手足不溫、便溏等中醫(yī)證候。NDLQI從精神、飲食、行為及睡眠等方面評價FD患者的生活質量[17]。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NDLQI干擾領域、控制、飲食、睡眠打擾評分及總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且治療組升高更明顯(P<0.05)。說明溫土湯加味聯(lián)合艾灸治療FD脾胃虛寒證,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FD發(fā)病機制復雜,胃腸道運動功能障礙、胃腸激素分泌紊亂是其重要誘發(fā)因素之一[18]。MTL是一種主要由腸內分泌細胞釋放的促胃腸動力激素,其通過神經(jīng)-內分泌調節(jié)途徑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細胞上的特異性受體,促進平滑肌收縮,引起胃排空[19]。Ghrelin是由胃內分泌細胞釋放的一種內源性腦腸肽,其可誘發(fā)消化間期移行性復合運動Ⅲ時相運動,對胃動力起到促進作用,能調節(jié)食欲、進食等[20]。GAS是一種胃腸道G細胞合成釋放的促胃液素,其能刺激胃壁細胞和主細胞,繼發(fā)性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釋放,提高胃體、胃竇收縮,增加幽門括約肌張力,起到延緩胃排空的效果[21]。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血清MTL、Ghrelin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GAS水平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血清MTL、Ghrelin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GAS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溫土湯加味聯(lián)合艾灸可能通過調節(jié)MTL、Ghrelin及GAS水平,從而發(fā)揮治療FD的作用。
綜上所述,溫土湯加味聯(lián)合艾灸治療FD脾胃虛寒證,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中醫(yī)證候,提高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且能有效調節(jié)MTL、Ghrelin及GAS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