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萌桐,李春花,蔡進忠,潘保良,孫建,馬豆豆,尕日瑪加,李劍,趙元勝
(1.青海大學畜牧獸醫(yī)科學院,西寧 810016;2.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海淀 100193;3.青海祁連縣畜牧獸醫(yī)站,祁連 810400)
牦牛是青海省的主要畜種,由于依賴天然草場放牧飼養(yǎng),寄生蟲病的感染較為普遍且危害嚴重[1]。目前,選用有效藥物進行定期驅(qū)蟲是防治家畜寄生蟲病最有效的手段。常用的抗寄生蟲藥物用于放牧條件下牦牛的寄生蟲病防治,取得了肯定的療效,但也存在藥物殘留和休藥期長的問題。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畜產(chǎn)品質(zhì)量的重視,對防治技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畜產(chǎn)品中藥物殘留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們在已有藥效試驗與安全性評價[2-11]及牦牛組織中殘留規(guī)律研究的基礎上[12,13],建立了牦牛主要寄生蟲病高效低殘留防治技術,為評價該項技術的規(guī)模示范應用效果,我們在祁連地區(qū)進行了防治技術示范應用?,F(xiàn)報告如下。
祁連縣位于青海省東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北緯37°25′16"~39°05′18",東經(jīng)98°05′35"~101°02′06"。東與門源縣接壤,南與海晏縣、剛察縣、甘肅省山丹縣為鄰。南北跨185km,東西跨280km,呈一長條形。全縣國土面積1.4萬km2,占海北藏族自治州國土總面積的41%,屬大陸性高寒山區(qū)氣候,年隆水量為270~600mm(平均406.7mm),境內(nèi)平均海拔3169m,縣城海拔2787m,年平均溫1℃,平均海拔3500m。全縣擁有天然草場111.95萬hm2,可利用草場面積103.47萬hm2。草場類型有高寒草甸類草場、山地草原類草場、灌叢草甸類草場、高寒荒漠類草場等。轄4鄉(xiāng)3鎮(zhèn)45個行政村,截至2013年,全縣總?cè)丝?萬余人,有漢、藏、蒙、回等15個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79.2%。全縣共存欄牲畜140.44萬頭只匹,其中羊107.12萬余只、牛32.2萬余頭,是青海省重要畜牧業(yè)基地之一。
1%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商品名愛普利,每1mL含埃譜利諾菌素10mg,每瓶100mL,河北威遠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皮下注射。批號:19090501。
祁連縣默勒鎮(zhèn)、阿柔鄉(xiāng)放牧飼養(yǎng)的牦牛9萬余頭。
在1月份防治示范時,隨機選取默勒鎮(zhèn)老日根村1.5歲牦牛40頭(試驗前8個月未使用任何驅(qū)蟲藥驅(qū)蟲),分為防治示范效果觀察組和未防治的對照組,逐頭打號、稱重、記錄,防治示范效果觀察組牦牛按0.2mg/kg b.w頸部皮下注射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未防治對照組牦牛群不給藥。
1.5.1線蟲檢查 在給藥前1d和給藥后7、14、28、35d和146d檢查近、中、遠期防治效果。從防治示范組和未防治的對照組各逐頭采集20頭牦牛新鮮糞便,帶回實驗室,每份稱取1g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消化道線蟲每克糞便蟲卵數(shù)(EPG),稱取3g按貝爾曼氏法分離肺線蟲1期幼蟲(L1),鏡檢計數(shù)。統(tǒng)計線蟲EPG和L1數(shù)。
1.5.2外寄生蟲檢查 在防治前1d和防治后1、3、7d觀察記數(shù)頸側(cè)下1/3,肩胛部2個部位牛顎虱寄生及死亡情況。
按下列公式計算:
蟲卵轉(zhuǎn)陰率=蟲卵轉(zhuǎn)陰動物數(shù)/試驗動物數(shù)×100%。
蟲卵減少率=驅(qū)蟲前EPG-驅(qū)蟲后EPG/驅(qū)蟲前EPG×100%。
外寄生蟲轉(zhuǎn)陰率=防治前感染陽性牛-防治后感染陽性牛/防治前感染陽性牛×100%。
給藥后觀察示范牛的飲食欲、精神、排糞等變化情況。
糞便蟲卵檢查結(jié)果表明,防治示范牦牛主要感染奧斯特線蟲(Ostertagia)、馬歇爾線蟲(Marshallagia)、毛圓線蟲(Trichostrongylus)、細頸線蟲(Nematodirus)、仰口線蟲(Bunostomum)、夏柏特線蟲(Chabertia)、網(wǎng)尾線蟲(Dictyocaulus)及原圓科線蟲(Protostrongyeidae)等屬線蟲。其中防治組和未防治組分別有13頭和12頭牦牛感染肺線蟲。從防治組和未防治組檢到體外感染牛顎虱(Linognathus vituli)的牦牛分別有10頭和9頭。
2.2.1對消化道線蟲的效果 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防治示范組和未防治的對照組牦牛線蟲糞檢結(jié)果見表1、2。從表中可見,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按0.2mg/kg體重劑量驅(qū)蟲后7、14、21、28、35d對牦牛消化道線蟲蟲卵轉(zhuǎn)陰率和減少率均達100.0%。
表1 兩組牦牛消化道線蟲蟲卵轉(zhuǎn)陰率統(tǒng)計結(jié)果 單位:頭、個、%
表2 兩組牦牛消化道線蟲蟲卵減少率統(tǒng)計結(jié)果 單位:頭、個、%
2.2.2對肺線蟲的效果 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防治示范組和未防治的對照組牦牛肺線蟲糞檢L1轉(zhuǎn)陰率和減少率統(tǒng)計結(jié)果見表3、4。從表中可見,驅(qū)蟲后7、14、21、28、35d對牦牛原圓科線蟲L1轉(zhuǎn)陰率分別為61.5%、92.3%、100.0%、100.0%和100.0%;減少率分別為67.2%、96.2%、100.0%、100.0%和100.0%;驅(qū)蟲后21、28、35d對牦牛原圓科線蟲L1轉(zhuǎn)陰率和減少率均達100.0%。而未防治對照組原圓科線蟲L1數(shù)呈增加趨勢。
表3 兩組牦牛肺線蟲L1轉(zhuǎn)陰率統(tǒng)計結(jié)果 單位:頭、個、%
表4 兩組牦牛肺線蟲L1減少率統(tǒng)計結(jié)果 單位:頭、個、%
2.3.1對消化道線蟲的效果 應用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防治后146d 檢查防治組和未防治組牦牛各20頭,其中防治組15頭牦牛未檢出蟲卵,牦牛消化道線蟲蟲卵轉(zhuǎn)陰率為75.0%;檢出EPG由防治前的33.7個下降為3.8個,牦牛消化道線蟲蟲卵減少率達88.7%。而未防治對照組牦牛20頭均檢出消化道線蟲蟲卵,EPG由防治前的37.2個增加到204.6個,呈大幅度增加。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對牦牛消化道線蟲的遠期防治效果達良好。
2.3.2對肺線蟲的效果 應用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防治后146d 檢查防治組牦牛13頭,其中12頭未檢出L1,牦牛原圓科線蟲L1轉(zhuǎn)陰率為92.3%;檢出L1由防治前的53.0條下降為5.0條,牦牛原圓科線蟲L1減少率達90.6%。而未防治對照組牦牛12頭均檢出牦牛原圓科線蟲,肺線蟲L1由防治前的57.3條增加到81.7條,增幅較大。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對牦牛原圓科線蟲的遠期防治效果良好。
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0.2mg/kg劑量防治示范組牦牛給藥后第3d牛顎虱大部分死亡干癟;第7d檢查牛顎虱全部死亡干癟,轉(zhuǎn)陰率達100%。而未防治的對照組牦牛感染的牛顎虱活力旺盛,感染情況更趨嚴重。
在防治技術示范中給牦牛皮下注射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0.2mg/kg體重劑量后,其精神狀態(tài)、飲食欲、排糞未見異常反應。
在冬季應用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按0.2mg/kg體重劑量,在默勒、阿柔等鄉(xiāng)鎮(zhèn)對牦牛進行規(guī)模防治技術示范。應用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按0.2mg/kg體重劑量經(jīng)頸部皮下一次注射給藥,對牦牛消化道線蟲、原圓科線蟲有高效驅(qū)除作用,對牛顎虱有高效殺滅作用。對牦牛線蟲的近期防治效果與許多學者的報道基本一致[6,7,11]。結(jié)果表明,應用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持效期長,在給藥后35d、146d對牦牛消化道線蟲的防治效果維持在88.7%~100.0%,對牦牛肺線蟲的防治效果維持在87.4%~100.0%,防治效果佳。
已有的試驗證明防治技術示范群比未示范群每頭只成年牛羊在保鏢及增重和成活率提高方面效果顯著[14,15]。埃譜利諾菌素具有低殘留的特點[16,17],應用該技術防治牦牛主要寄生蟲病高效安全、低殘留,適用于綠色養(yǎng)殖乃至有機養(yǎng)殖中家畜主要寄生蟲病防治。
防治示范全部牦牛均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表明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對牦牛使用安全。
藥物的劑型直接影響給藥途經(jīng)和藥效的發(fā)揮。本次防治示范中,在未建設或配制注射欄的地區(qū),給幼年牦牛給藥時采用在牛擋繩欄抓縛后注射,勞動強度大,對給藥量準確有一定影響,進而對防治效果產(chǎn)生影響。在建有牛注射欄的合作社或牧戶中防治,給藥簡便,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給藥量準確性、防治密度和驅(qū)蟲效果。并減少人畜安全事故的發(fā)生,防治技術牧民易掌握,具有推廣應用前景。
應用埃譜利諾菌素注射劑按0.2mg/kg體重劑量經(jīng)頸部皮下一次注射給藥,抽檢技術示范群牦牛消化道線蟲的近、中期蟲卵轉(zhuǎn)陰率、減少率均達100.0%,防治達高效,對牦牛原圓科線蟲幼蟲的轉(zhuǎn)陰率、減少率分別在61.5%~100.0%和67.2%~100.0%,近期防治效果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提高;對牦牛消化道線蟲的遠期蟲卵轉(zhuǎn)陰率、減少率分別達75.0%和88.7%,對牦牛原圓科線蟲幼蟲遠期轉(zhuǎn)陰率、減少率分別達90.0%和87.4%,防治效果顯著。對牛顎虱有高效驅(qū)殺作用。表明應用本項技術防治牦牛主要寄生蟲病高效安全,能有效降低牦牛寄生蟲病的危害,在冷季保膘、保重和提高牦牛成活率等方面效益顯著,牧民樂于接受使用。同時,在減少環(huán)境污染、降低藥物殘留、保障動物性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具有較顯著的生態(tài)和社會效益。
建議各地應盡快建制牛用注射欄,有利于草原牧區(qū)牦牛的整體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