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華杰,禤立平,項家麗,林 泓,趙志云,王天歌,李 勉,徐 瑜,陸潔莉,王衛(wèi)慶,畢宇芳,徐 敏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病科,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上海市內(nèi)分泌代謝病研究所,上海200025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圍內(nèi)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醫(yī)療保健服務水平的提升和人群整體壽命的延長,血管老化已成為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2-3]。年齡增加導致的血管老化主要表現(xiàn)為大動脈的結構和功能改變,還可進一步增加動脈僵硬度、升高血壓[4-5]。有研究[6-7]表明,衰老并非血管老化程度的唯一決定因素。在一些生活方式良好的人群,例如體型纖瘦、經(jīng)常運動和保持健康飲食習慣的人群,其血壓和脈搏波傳導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等反映動脈硬度的指標隨著年齡的增加速度顯著低于其他人群。繼而提示,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也可延緩或避免血管衰老的發(fā)生。
近年來,Niiranen 等[8]提出了健康的血管衰老(healthy vascular aging,HVA)這一概念,即被定義為無高血壓且由PWV 反映的動脈僵硬度無明顯增加;同時在該研究中已證實,HVA 與西方人群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的降低相關?;谶@個概念,Yang 等[9]在中國人群隊列研究中發(fā)現(xiàn)HVA 可以顯著降低卒中的發(fā)病風險,同時還建立了中國人群HVA 的判斷標準,即無高血壓且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15.20 m/s。作為新興概念,目前罕有HVA 與心血管疾病大樣本的相關性研究?;诖耍狙芯坎捎脕碜陨虾J猩鐓^(qū)中老年人群的數(shù)據(jù),分析HVA 與心血管疾病(包括腦卒中、心肌梗死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疾★L險的相關性,以期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防策略提供理論支撐。
2010 年3—8 月,采用整體抽樣的方法對居住在上海市嘉定社區(qū)的40 歲及以上的10 375 名居民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在排除了baPWV 測量丟失、血壓測量丟失以及高血壓患病史缺失的人群后,本研究共納入對象9 922 名,其中男性3 772名、女性6 150名。
本研究已通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11)臨倫審第(14)號],所有受試者均簽署了書面知情同意書。
1.2.1 問卷調查 采用標準化的流行病學調查問卷,收集受試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疾病史、用藥史和生活方式(包括吸煙史、飲酒史、體力活動)等信息。目前吸煙或目前飲酒為調查前6個月內(nèi)存在規(guī)律性吸煙或飲酒行為。積極的體力活動定義為每周75 min 以上的高強度體力活動或每周150 min以上的中等及高強度體力活動。
1.2.2 體格檢查 對受試者行常規(guī)體格檢查,包括身高、體質量和靜息狀態(tài)血壓的測量。身高精確到0.1 cm,體質量精確到0.1 kg,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體質量(kg)/身高2(m2)。待受試者至少休息5 min 后,用歐姆龍電子血壓計 (Mode HEM-752FUZZY,OMRON,日本)測量其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即取其非優(yōu)勢臂測量3 次,每次間隔至少1 min,取3 次測量的均值納入分析。
1.2.3 生化指標檢測 采集受試者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Modular E170,Roche,瑞士)測定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h)、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h)、血 肌 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水平。采用己糖激酶法檢測受試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xiàn)BG)水平。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 的計算公式采用簡化腎臟病膳食改良試驗(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MDRD) 公 式:eGFR [mL/(min·1.73 m2)] =186× [Scr (μmol/L) ×0.001 131 2]?1.154×年齡?0.203×[0.742(女性)][10]。
1.2.4 baPWV 檢測 使用歐姆龍動脈硬化檢測儀BP203RPE-Ⅱ(VP-1000)進行檢測。受試者需安靜平臥10 min,而后在其雙側上臂肱動脈處及雙側下肢內(nèi)踝上方2 cm 處綁上袖帶,在胸骨柄處放置傳感器,通過袖帶傳感器記錄脈搏波。根據(jù)儀器自動輸出的雙側baPWV 值,選用較大值作為受試者動脈僵硬度的測量值。
根據(jù)1999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標準,糖尿病定義為FBG≥7.0 mmol/L,或2 h 餐后血糖≥11.1 mmol/L,或自報有糖尿病病史,或正在服用糖尿病藥物。高血壓診斷標準采用1999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lián)盟(WHO/ISH)制定的指南標準,定義為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DBP≥90 mmHg,或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或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者[11]。血脂紊亂采用2007 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滿足以下任意1 項即可被診斷為血脂紊亂[12]:①TAG≥2.26 mmol/L。②HDL-Ch<1.04 mmol/L。③LDLCh≥4.14 mmol/L。④TC≥6.22 mmol/L。⑤正在使用調脂藥物。⑥既往有血脂異常病史。在本研究中,根據(jù)受試者HVA 狀態(tài),將其分為HVA 組和非HVA 組。HVA 定義為無高血壓病史且baPWV≤15.20 m/s。
采用SAS 9.4 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x±s表示,符合偏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M(Q1,Q3)表示,并在進一步分析前行對數(shù)變換使其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定性資料采用頻數(shù)(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HVA 組受試者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的OR 值(相較于非HVA 組受試者)。上述分析均采用雙側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9 922 名受試者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女性6 150 名,占比61.98%。結果(表1)顯示,在男性和女性中,HVA 組受試者的年齡、BMI、SBP、DBP、TC、LDL-Ch、FBG、Scr、baPWV、糖尿病和血脂紊亂的患病率均低于非HVA 組,而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占比及eGFR均高于非HVA組(均P=0.000)。
表1 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分析Tab 1 Analysis of basic data of participants
對2組中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進行分析,以65 歲作為中年人群與老年人群的劃分標準[13],其中<65 歲者7 551 名,≥65 歲者2 371 名。結果(表2)顯示:在中年人群(<65歲)中,HVA組中的男性和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均低于非HVA 組(均P=0.000);在老年人群(≥65歲)中,HVA組中的男性和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亦均低于非HVA 組,但僅在女性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4)。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3)顯示:校正了年齡、性別和BMI 后,HVA 組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低于非HVA 組(OR=0.56,95%CI 0.44~0.70,P=0.000)。隨后,校正了積極的體力活動、目前吸煙、目前飲酒、受教育程度后,結果無明顯改變。進一步校正SBP、FBG、HDL-Ch、LDL-Ch、TC 和eGFR 后,HVA 組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仍低于非HVA 組(OR=0.53,95%CI 0.41~0.69,P=0.000);將受試者按性別分層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男性和女性中,HVA 組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均低于非HVA 組(男性:OR=0.55,95%CI 0.35~0.84,P=0.006;女性:OR=0.52,95%CI 0.38~0.73,P=0.000);將受試者按照年齡分層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校正了相關混雜因素后,與非HVA組相比,僅在65歲以下受試者中HVA與較低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顯著相關(OR=0.45,95%CI 0.33~0.62,P=0.000)。
表2 不同年齡、性別和血管健康狀態(tài)的受試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分析Tab 2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age,gender and vascular healthy status
表3 HVA與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相關性的Logistic回歸分析Tab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ssociation of HVA with preval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本研究結果顯示HVA 與較低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顯著相關,這一關聯(lián)在校正了SBP、FBG、HDL-Ch、LDL-Ch、TC、eGFR 等多種混雜因素后仍顯著;繼而提示,一些潛在的遺傳或非傳統(tǒng)因素在HVA 與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的關系中發(fā)揮作用。按照性別分層分析時發(fā)現(xiàn)在男性和女性中,HVA 組受試者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均顯著低于非HVA 組;因此,保持HVA 對不同性別人群具有同樣重要的心血管獲益。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與非HVA組相比,僅在65歲以下人群中HVA與較低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顯著相關;繼而提示了對血管老化進行早期預防的重要性。
Yang 等[9]對中國50 歲以上中老年人群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50~60 歲人群中發(fā)生HVA 的比例為36.0%,而在70 歲以上人群中僅為4.7%。從該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①年齡是血管健康的重要決定因素。②在70 歲以上的高齡人群中,仍有部分人群保持HVA。因此,將HVA 作為一個心血管健康指標,將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既往研究[14-16]表明,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可維持甚至恢復HVA。Tanaka 等[17-18]在橫斷面和干預研究中均發(fā)現(xiàn),有氧運動可顯著減少與年齡相關的動脈僵硬度的增加。同樣,一項縱向研究[19]發(fā)現(xiàn),高水平的中等程度或劇烈的體育活動與較慢的主動脈僵硬度進展相關。近期,Strauss 等[20]發(fā)現(xiàn)過量的食鹽攝入與年齡為20~30 歲的黑人的大動脈僵硬度呈正相關;繼而提示,減少食鹽的攝入可預防血管老化的進展。此外,還有一些研究[14]證明減輕體質量、保持健康的飲食模式、使用藥物降低血壓及血脂均可顯著減緩動脈僵硬度的增加,從而維持HVA。在本研究人群中,HVA 組與非HVA 組的積極的體力活動占比間差異在男性和女性中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且在男性中HVA 組目前吸煙占比顯著高于非HVA 組;造成此結果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在本研究中HVA 組與非HVA 組人群年齡差距較大。根據(jù)本課題組前期針對該人群的研究[21]發(fā)現(xiàn),與當前不吸煙者相比,當前吸煙者年齡更低,表明在不考慮年齡因素的情況下,僅分析生活方式和HVA 之間的關系是不可靠的;因此,結合對該同一人群的2 次研究發(fā)現(xiàn),本次研究不適宜對HVA 與生活方式之間關系進行探討。
本研究雖然用足夠大的樣本量證實HVA 與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的相關性,但尚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本研究中采用baPWV 作為反映動脈硬度的指標,而非頸- 股脈搏波傳導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這一金標準,其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可能稍有偏差,或將導致對研究人群HVA狀態(tài)的錯誤分類。然而先前研究[9]已證明baPWV 與cfPWV 的相關性良好且易于檢測,在臨床實踐中可用baPWV 作為替代指標,因此可部分彌補了這一局限性。其次,本研究為橫斷面相關性研究,僅能證實HVA 與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間的相關性,無法證實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聯(lián),亦無法避免反向因果,因此需開展前瞻性隨訪研究進一步對本研究結果加以驗證。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上海市社區(qū)中老年人群中HVA 與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降低顯著相關。該結果提示,減緩血管老化對預防中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可將其作為心血管疾病預防的一個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