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磊
(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為深入貫徹落實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做好新時代共青團工作,就必須把共青團干部教育培訓和理論研究工作擺在戰(zhàn)略全局上看待。中學是基層團組織建設的重要陣地,中學生是團員隊伍的主要來源,做好中學共青團工作是做好全團工作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根據(jù)《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要切實提升中學生的政治性和先進性,使中學共青團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充滿活力。因此,進一步加強中學共青團團干部的培訓,對于做好中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和成長服務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做好中學共青團工作的關鍵。
需求分析是培訓的靈魂,是增強培訓針對性、實效性的關鍵?!叭笔裁?,補什么”“需要什么,培訓什么”是團干部培訓工作的基本原則。按需培訓是團干部培訓取得實效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文將以陜西省中學共青團團干部為研究對象,從中學團干部的培訓需求入手,提出有效提升中學團干部培訓工作的建議。
本文在借鑒需要層次理論和培訓需求分析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研訪談、座談等方式分階段開展工作。本次調(diào)研活動,共有70多所中學的團干部參與問卷調(diào)查,發(fā)放問卷261份,回收問卷261份;與灞橋區(qū)教育局團委書記及灞橋區(qū)7所有代表性中學的團干部開展實地調(diào)研與座談。
1.中學團干部基本情況
表1 基本情況調(diào)查表
通過調(diào)研基本信息的數(shù)據(jù)分析:性別與比例基本比較均衡;年齡普遍比較年輕,中青年已成為中學共青團的中堅力量;本科學歷及以上為88%,學歷層次相對較高,這些人員通常對于對團干部培訓有著較為獨特的理解和想法。該年齡階段的團干部大多思想活躍,知識儲備豐富,對信息的獲取渠道多,有利于了解他們的培訓需求。
從專兼職來看,中學從事團干部的專職人員較少,兼職居多,大部分中學目前只有1-2名工作人員,人員流動性較大,不利于中學共青團工作的持續(xù)有效開展,部分中學團委與政教聯(lián)合辦公,整體力量薄弱,中學共青團工作力量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從工作年限來看,中學團干部的工作年限都較短,大部分缺乏共青團的工作經(jīng)驗,亟需加強政治理論和團務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訓。
綜上所述,中學共青團干部普遍比較年輕,兼職居多,且工作力量不足,缺乏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團務工作的經(jīng)驗,對于以上特點的把握,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做好中學團干部的培訓需求分析。
2.培訓整體情況
(1)參與培訓的必要性、影響因素。從參與培訓必要性來看,當前中學生群體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溝通方式,興趣愛好等都表現(xiàn)得日趨復雜和多元化。因此,中學團干部只有通過培訓提升理論水平、業(yè)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才能跟得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才能融入中學生的生活。因此,96.22%的團干部認為有必要參加團干部培訓,對團干部培訓持認可的態(tài)度。從影響團干部培訓積極性的因素來看,單位重視程度不夠、培訓經(jīng)費不足、日常工作繁忙等已成為影響團干部參加培訓的主要因素。因此,各中學應加大對團干部培訓從政策、資金上的支持力度,鼓勵團干部積極參加培訓。
圖1 必要性和影響因素
(2)培訓目的和內(nèi)容。從培訓目的來看,85%的團干部希望通過培訓提升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與此同時,還希望通過培訓滿足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如晉職晉級、社交等歸屬、情感方面的需求。從培訓內(nèi)容來看,中學團干部傾向于參加政治理論、團務基礎、工作業(yè)務能力等方面的培訓。絕大多數(shù)中學團干部認為政治理論學習和團務基礎知識能力學習較為重要,同時也希望通過培訓提升實際工作業(yè)務能力。在團務基礎知識方面,絕大多數(shù)團干部更希望學習關于團的活動策劃方法與技巧等內(nèi)容,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實際工作能力。
圖2 培訓目的和培訓內(nèi)容
(3)師資和培訓周期。從師資來看,專家教授、業(yè)務骨干、優(yōu)秀青年代表等都是中學團干部的主要選擇。授課教師的選擇渠道還需要進一步拓寬,可以引入不同層次的優(yōu)秀人員加入到教師隊伍,如機關領導等優(yōu)化師資隊伍。從培訓的周期來看,由于中學團干部的日常工作事物繁忙,有些團干部還兼有一定的授課任務。90%的團干部更希望參加3-7天短期培訓。因此,周期較長的培訓已不太適合中學團干部的需要。
(4)培訓形式。從培訓形式來看,中學團干部普遍比較喜歡的培訓形式是體驗式占40.1%、研討式28.8%、案例式29%教學方式。因此,突破傳統(tǒng)講授、講座式的授課模式,進一步突出實踐性,增強實用性,提高創(chuàng)新性才能有效提升中學團干部的培訓實效。互動性強的培訓形式受到中學團干部培訓的喜愛。培訓的形式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
3.培訓的期望
通過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中學團干部對當前團干部培訓的建議為:培訓內(nèi)容更符合工作要求的占33.12%,加強培訓前的培訓需求調(diào)研為31.46%,教學方式和方法豐富多樣占比為22.55%,師資水平高8.41%,辦學條件好為4.16%。
圖3 團干部培訓期望
1.在政策上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
各級政府及各中學對團干部培訓整體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38.5%的團干部認為參加培訓經(jīng)費不充足,20%的團干部認為單位對團干部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10%的團干部由于日常工作繁忙而無法參加培訓。90%的中學團委僅配有1-2名工作人員,工作力量嚴重不足。由于中學團的工作對象的特殊性,中學團干部日常的工作較為繁重。由于缺乏制度上的激勵機制,導致中學團干部未能積極參與到團干部的培訓當中。
2. 培訓的供給與中學團干部的實際需求脫節(jié)
調(diào)研顯示,中學團干部中青年占到78.6%,思想活躍。31.46%的團干部希望做好每次培訓前的需求調(diào)研工作。對理論知識和團務基礎的培訓,已不能有效滿足中學團干部日益多元化的培訓需求,還未能開發(fā)出具有持續(xù)吸引力的培訓產(chǎn)品,適應性不強。33.12%的團干部期望培訓內(nèi)容更符合實際工作需要。師資渠道較為單一,8.41%的團干部期望有不同層次的高水平師資授課。培訓形式較為單一,創(chuàng)新性不足,22.55%的團干部希望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4.16%的團干部希望能多渠道獲取團干部培訓信息,目前獲取培訓信息渠道單一。
1.進一步加強中學團干部培訓政策支持力度
中學共青團在全團居于基礎性地位。共青團工作最有利的時期在中學,工作對象和工作力量最集中的也在中學,不斷加強和改進中學共青團團干部的培訓工作,才能做好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才能為共青團創(chuàng)新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各級政府要積極支持中學共青團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其提供經(jīng)費、人力等必要政策支持,壯大共青團工作力量。各中學要支持和鼓勵團干部積極參加培訓學習,充足的經(jīng)費、領導的支持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團干部的培訓積極性。配備較為充足中學的團干部專職人員,保證團干部隊伍的穩(wěn)定性,從而能持續(xù)較好地開展工作,為團干部搭建工作陣地,建立和進一步完善中學團校,有助于對中學生進行經(jīng)常性思想政治和團的基本知識的學習。各級政府和中學需要從政策上給予人力、經(jīng)費等全方位的有力政策支持,采取有效的激勵政策,積極鼓勵和支持團干部參加培訓。
2.做好中學共青團團干部培訓需求調(diào)研
進一步加強培訓需求理論的學習。在計劃與設計每項培訓活動之前,要開展培訓需求分析,即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技術,對中學及其團干部的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所進行的系統(tǒng)研究,以確定培訓內(nèi)容。做好各中學的目標分析,中學團干部的任務、自身期望的需求分析。站在團干部未來的需求基點上,使培訓由主動變?yōu)楸粍?。針對目前學校要求和團干部應當具備的政治能力、理論能力、工作能力、設置相對應的課程單元和具體課程,滿足組織的要求和中學團干部多樣化的培訓需求,開發(fā)優(yōu)秀的培訓課程。比如,開設政治理論基礎課程,解決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的理論問題;開設中學團干部的實際工作需要的課程,如活動策劃課程、中學生心理健康、急救護理等實際工作中需要的技能課程。同時,還可根據(jù)各中學個性化需求,開設定制小班團課,使中學團干部能夠?qū)W以致用,進一步激發(fā)中學團干部的積極性,提高培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3.組織開展形式靈活多樣的培訓
加強培訓的信息化建設,搭建中學共青團信息化平臺,改變以往上傳下達的培訓通知形式,提前將培訓的班次、內(nèi)容、時間等信息在平臺上公布,以便中學團部及時了解培訓信息,提早做好日常工作安排,以有效降低因參加培訓對日常工作的影響。改變以往單一授課式、講座式的講課方式,根據(jù)授課的內(nèi)容,采用更為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如體驗式、情景模擬、案例分享、紅色基地實地學習等方式。開發(fā)在線優(yōu)質(zhì)課程資源。通過縮短授課時長,增加授課班次,提高授課頻次,不斷滿足中學團干部的培訓個性化需求。拓寬師資渠道,優(yōu)化教師資源,從不同層面吸收優(yōu)質(zhì)的師資資源,如機關領導、青年業(yè)務骨干和優(yōu)秀青年代表等加入到師資隊伍當中,進一步提升中學團干部的培訓熱情,提高中學團干部的培訓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