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平,張 恒,張 晗,孫文聰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甲狀腺科,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甲狀腺癌是常見的內分泌惡性腫瘤之一,外科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手段。癌癥診斷、手術治療、術后疼痛、131I治療等對甲狀腺癌患者都是強烈的負性刺激,可對其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其中對老年患者影響更為突出。焦慮和緊張等不良情緒所致神經系統(tǒng)紊亂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延緩術后康復。ABC情緒管理是臨床上新型的情緒干預方法,其對于控制情緒、轉移注意力、合理發(fā)泄情緒等均有著較佳的干預效果。本研究將其應用于老年甲狀腺癌術后疼痛患者,觀察其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5例老年甲狀腺癌術后疼痛患者。納入標準:符合甲狀腺癌診斷標準[1];符合相關手術指證;患者精神正常;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嚴重心、肝、腎疾病;伴失眠癥;存在認知障礙。將納入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62例,男12例,女50例;年齡60~75歲,平均(65.12±15.24)歲;病理分型:乳頭狀癌48例,濾泡狀癌9例,其他5例。觀察組:63例,男14例,女49例;年齡62~78歲,平均(70.02±14.27)歲;病理分型:乳頭狀癌46例,濾泡狀癌10例,其他7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內容包括: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甲狀腺疾病的知識,術前檢查,告知患者及家屬注意事項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ABC情緒管理,A表示護理問題的誘發(fā)事件,B表示誘發(fā)事件的信念,C表示干預行為所致結果,具體如下:(1)護士在術前教會患者家屬觸摸療法。①頭部:患者取仰臥位,雙手內側拇指自前額中央部位向雙側滑動至耳后;②肩部:雙手手指合攏,分別放于患者肩部,掌根為著力點,從上到下緩慢有力觸摸其腰背部9~10次,按摩頸部肌肉組織5 min,由上到下按摩背部6 min,在按摩期間用手指指腹按壓腎俞、肩井等穴位;③上肢:緊握患者一側上肢,從上到下滑動,滑動伴隨著輕按,其中按摩手部時患者一只手手心向下,護士雙手按摩患者的手背、手心和手指,交替進行;④下肢:下肢按摩時與上肢相同,按摩足部注意輕按足三里,如患者出現(xiàn)不適感,調整按摩的力度,2次/d,30 min/次。(2)醫(yī)生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音樂療法,在術前對患者講解甲狀腺疾病的知識,緩解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音樂療法:在圍術期進行治療,早晨進行消除睡意的音樂7:00-8:00之間30 min;18:00-19:00進行愉快明朗的音樂。(3)評估患者的心理應激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總結不足進而改善干預方案,循環(huán)進行治療。
1.3觀察指標 ①應激狀態(tài):干預前后測量收縮壓、心率水平。②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評分(VAS),分數(shù)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③心理狀態(tài):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分數(shù)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高。④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評估,總分為21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失眠程度越嚴重。
2.1兩組干預前后心理應激狀態(tài)的對比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收縮壓及心率水平均有降低、而對照組二者均有升高(P<0.05)。見表1。
表1 收縮壓及心率水平的對比
2.2兩組干預前后疼痛、SAS及睡眠質量的對比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兩組VAS、SAS及PSQI評分均大幅降低(P<0.01),但觀察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VAS、SAS及PSQI評分的對比分)
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呈遞增趨勢。甲狀腺術后會產生傷口疼痛和低鈣血癥等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本研究中,對患者實施ABC情緒管理,通過術前宣教、心理疏導,與患者積極溝通,讓患者了解疾病知識,有利于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手術;在手術中營造良好的氛圍,減輕患者緊張的心情,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術后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使患者的滿意度增強[2];觸摸療法可使患者熟悉放松肌肉的方式,刺激患者的神經系統(tǒng),促進腦啡、肽內啡肽分泌,可改善物質代謝和減少疼痛感,減弱大腦神經細胞活動度,使患者身心負擔和不適感減輕,緩解其心情焦慮水平[3]。結果顯示,觀察組收縮壓、心率、VAS、SAS及PSQI評分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ABC情緒管理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及疼痛、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將ABC情緒管理應用于老年甲狀腺癌術后疼痛患者,具有更好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