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晉芳
(晉中市中醫(yī)院,山西 晉中 030600)
血液細胞檢驗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檢查項目。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是臨床上對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病情進行診斷的有效依據(jù)[1]。臨床實踐證實,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較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主要是分析影響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的因素。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7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晉中市中醫(yī)院檢驗科收到的50 份血液標本。本研究經(jīng)晉中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每份血液標本均勻地分成四份。根據(jù)抗凝劑添加比例和室溫狀態(tài)下放置時間的不同對其進行分組。將血液標本和抗凝劑比例為1:500 的50 份血液標本設為A 組,將血液標本和抗凝劑比例為1:1000 的50 份血液標本設為B 組;將在室溫狀態(tài)下放置30 min 后進行檢驗的50 份血液標本設為C 組,將在室溫狀態(tài)下放置3 h 后進行檢驗的50 份血液標本設為D 組。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血液標本采集自未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2)血液標本采集自未合并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的患者。
對這50 份血液標本進行血液細胞檢驗。具體的方法是:1)采集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5 ml。2)將采集到的血液標本分別放置在4 個試管中(A 試管、B 試管、C 試管、D 試管)。在裝有血液標本的A 試管和B 試管中加入EDTA-K2 抗凝劑,使A 試管內(nèi)血液標本和抗凝劑的比例為1:500,使B 試管內(nèi)血液標本和抗凝劑的比例為1:1000。將裝有血液標本的C 試管在室溫狀態(tài)下靜置30 min,將裝有血液標本的D 試管在室溫狀態(tài)下靜置3 h。然后,將C試管和D 試管中的血液標本分別倒入抗凝管中。3)使用SYSMEX XN-9000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對4個試管內(nèi)血液標本中的血小板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計數(shù)進行檢測。
觀察對A 組血液標本與B 組血液標本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和對C 組血液標本與D 組血液標本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紅細胞計數(shù)的正常值為3.5 ~5.5×1012/L。白細胞計數(shù)的正常值為4.0 ~10.0×109/L。血小板計數(shù)的正常值為100 ~300×109/L。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A 組血液標本相比,B 組血液標本的紅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及血小板計數(shù)均更高,P <0.05。詳見表1。
表1 對A 組血液標本與B 組血液標本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 s )
表1 對A 組血液標本與B 組血液標本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 s )
組別 例數(shù) 紅細胞計數(shù)(×1012/L)白細胞計數(shù)(×109/L)血小板計數(shù)(×109/L)A 組 50 4.1±0.3 6.6±1.0 135.8±22.4 B 組 50 5.8±1.1 11.3±2.4 184.0±24.5 t 值 10.542 12.782 10.266 P 值 0.001 0.001 0.001
與C 組血液標本相比,D 組血液標本的紅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及血小板計數(shù)均更高,P <0.05。詳見表2。
表2 對C 組血液標本與D 組血液標本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 s )
表2 對C 組血液標本與D 組血液標本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 s )
組別 例數(shù) 紅細胞計數(shù)(×1012/L)白細胞計數(shù)(×109/L)血小板計數(shù)(×109/L)C 組 50 4.5±0.5 6.3±1.2 14.3±2.6 D 組 50 5.7±0.7 9.5±1.8 21.0±3.4 t 值 9.863 10.459 11.068 P 值 0.001 0.001 0.001
血液細胞檢驗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檢查項目。血液細胞檢驗的指標包括紅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等。對患者進行血液細胞檢驗不僅可對其病情進行診斷,還可根據(jù)其進行檢驗的結果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臨床實踐證實,對患者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較易受到檢驗室的溫度、血液標本存放的時間、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A 組血液標本相比,B 組血液標本的紅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及血小板計數(shù)均更高,P <0.05。與C 組血液標本相比,D 組血液標本的紅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及血小板計數(shù)均更高,P <0.05。這說明,血液標本和抗凝劑的配比、血液標本存儲的時間均是影響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的因素。這一結果與孫愛華[4]的研究結果相似。針對影響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的因素,筆者制定了對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進行控制的方法。具體的方法如下:1)血液標本存放的時間過長,可導致血液標本中細胞的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因此,采集人員在對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采集后,要立即將其血液標本送至檢驗科。2)檢驗科要建立完善的檢驗室規(guī)章制度,避免檢驗人員因操作不當而影響檢驗的結果。3)檢驗人員在對血液標本進行檢驗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檢驗流程進行操作,從而提高檢驗的質(zhì)量。4)成立質(zhì)量監(jiān)督小組。該小組由檢驗科的主任(組長)和檢驗經(jīng)驗豐富的檢驗人員(小組成員)共同組成。質(zhì)量監(jiān)督小組定期對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進行檢查。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若存在問題,質(zhì)量監(jiān)督小組要對存在問題的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并總結出避免該問題再次發(fā)生的應對方案[5]。
綜上所述,影響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的因素包括血液標本和抗凝劑稀釋的配比、血液標本存放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