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霞 雷靂
社交網站鼓勵以自我為中心和真誠的表達,但同時也增加了在網絡中的敵意性表達,這種網絡過激行為還可能增加個體在現實生活中的暴力風險。尤其對于青少年來說,既可能成為這種行為的實施者,也可能成為受害者。因此,探究網絡過激行為的影響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有助于引導青少年更好地理解網絡禮儀。
近年來,由于父母低頭行為導致青少年心理發(fā)展不良的現象,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所謂父母低頭行為,是指由于家長過度使用手機而忽視孩子的各種需求的現象,是與手機使用相關的一種社會排斥行為。以往研究表明,人際忽視或排斥是青少年攻擊性行為的重要預測因素?;诖?,以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王宏霞為第一作者的雷靂教授團隊發(fā)表的論文《Sex differences of parental phubbing on online hostility among adolescen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探討了父母低頭行為與青少年網絡過激行為之間的關系。此外,基于基本需要理論和有限資源理論,該研究還探討了觀點采擇、性別在父母低頭行為和青少年網絡過激行為之間的作用。其中,觀點采擇是指觀點采擇是指兒童推斷別人內部心理活動的能力,即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愿望、情感等。
該研究發(fā)現,父母低頭行為不僅直接正向預測青少年的網絡過激行為,還會通過降低青少年的觀點采擇水平而增加其網絡過激行為。這可能是因為,父母低頭行為不利于青少年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因此他們傾向于投入更多認知資源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和滿足自己的需求,而缺乏考慮他人需求的資源。而觀點采擇需要消耗時間、動機、注意等資源,觀點采擇水平的降低會增加青少年做出網絡過激行為的風險。
但是,父母低頭行為僅顯著降低了男生的觀點采擇水平,原因可能在于青春期男生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特質感恩的發(fā)展與女生相比本就處于劣勢,再加上與父母的溝通不良,使得男生觀點采擇能力的發(fā)展更容易受到父母低頭行為的影響。此外,我國社會文化要求男生應該是獨立且自信的,父母通常會對男生采取“散養(yǎng)”的教育方式,對男生的監(jiān)管程度和情感溫暖明顯少于女生。但是,父母對男生還會抱有更高的能力預期和學業(yè)預期,這種高預期與低溫暖的矛盾阻礙了男生的適應性發(fā)展。
該研究為家長、教育實踐者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理論及實踐參考,為青少年如何更好地合理使用網絡、遵守網絡禮儀指明了方向。
資料來源:
Wang, H., Zhou, L., Geng, J., & Lei, L. (2021). Sex differences of parental phubbing on online hostility among adolescen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Aggressive Behavior, 1-9. https://doi.org/10.1002/ab.21994
(責任編輯? 姚力寧? ?校對? 郭向和)
130750118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