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鳳生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是臨床常見的咽部疾病,多見于青少年,常發(fā)生在氣候驟變時,此時機體防御能力下降,大量的病原體,如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等,在咽部及扁桃體隱窩繁殖致?。?]。在臨床治療該病多以既往工作經(jīng)驗為基礎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治療,但由于耐藥性產(chǎn)生,部分患者在進行抗感染治療中通常難以獲得理想的療效[2]。中醫(yī)學認為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屬“肺胃熱盛型爛乳蛾”范疇,治療應以瀉熱解毒、利咽消腫為主[3]。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藥乳娥化膿方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9 月高安市相城中心衛(wèi)生院收治的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者60 例,納入標準:(1)西醫(yī)診斷:根據(jù)《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4]確診:發(fā)病均在48 h 內(nèi),扁桃體充血,伴有深紅或鮮紅色Ⅱ~Ⅲ度腫大,可見膿點或膿苔。中醫(yī)辨證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乳蛾之肺胃熱盛證的辨證標準;(2)白細胞總數(shù)或中性粒細胞升高;(3)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愿意隨訪整個療程。排除標準:(1)近兩周內(nèi)使用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藥物者;(2)青霉素過敏史者;(3)合并有急性鼻竇炎、下呼吸道感染者;(4)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嚴重原發(fā)疾病者。按照就診序號奇偶數(shù)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 例。對照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齡5~8 歲,平均(6.4±1.0)歲;病程26.5~38.0 h,平均(32.13±4.38)h。研究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5~8 歲,平均(6.5±0.8)歲;病程27.0~38.0 h,平均(32.01±4.42)h。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青霉素鈉(生產(chǎn)廠家: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3021441,規(guī)格:160 萬U/支,)20萬單位+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分兩次靜脈滴注,治療5 d為1個療程。患者體溫高于38.5 ℃時,可同時給予溫水擦浴、物理降溫或口服布洛芬混懸液進行降溫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乳娥化膿方中藥湯劑治療,中藥方劑組成:天花粉15 g,牛蒡8 g,桔梗15 g,玄參15 g,僵蠶10 g,金銀花8 g,黃芩8 g,板藍根10 g,(北)柴胡10 g,升麻8 g,馬勃10 g,薄荷(后下)10 g,連翹8 g,(生)薏苡仁15 g,(生)甘草10 g。以上諸藥用水煎煮,取汁400 ml(咽痛吞咽困難者可少量頻服),2 次/d,治療5 d 為1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1)比較2 組臨床療效,其判定標準為:治愈:治療后全身癥狀及陽性體征消失,體溫及白細胞計數(shù)恢復正常,癥狀體征總積分減少≥90;顯效:治療后全身癥狀及陽性體征明顯改善,體溫及白細胞計數(shù)恢復正常,癥狀體征總積分減少70%~89%;有效:治療后全身癥狀及陽性體征減輕,癥狀體征總積分減少30%~69%;無效:治療后全身癥狀及陽性體征無改善或加重,癥狀體征總積分減少<30%。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比較2 組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癥狀改善時間,癥狀改善時間包括熱退時間、膿點消失時間及咽痛改善時間。(3)觀察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66%,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05,P<0.05)。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白細胞計數(shù) 治療前2 組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白細胞計數(shù)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109/L)
表2 2 組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109/L)
2.3 癥狀改善時間 研究組熱退時間、膿點消失時間及咽痛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3 2 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2.4 不良反應 對照組出現(xiàn)皮疹、心悸、頭暈各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研究組出現(xiàn)輕微頭暈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2 組停用青霉素該幅其他藥物后癥狀均消失。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67,P>0.05)。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主要是由于大量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在咽部及扁桃體隱窩繁殖而發(fā)?。?]。臨床治療該病多采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青霉素類及喹諾酮類等抗生素以控制病菌感染,緩解臨床癥狀[7]。但是單純的西醫(yī)抗感染治療通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良反應較多,不利于疾病康復。目前有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者對青霉素類藥物已經(jīng)基本耐藥,且對第一代、二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呈現(xiàn)出逐漸增加的趨勢[8]。
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了中醫(yī)藥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有確切的療效,同時還可有效減少抗生素濫用,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在祖國醫(yī)學中屬于“乳蛾”“爛乳蛾”范疇,其病位主要在肺胃,病機為肺胃蘊積熱毒上乘,壅滯于咽喉,致使肌膜灼腐,而成膿,因此治療原則應該以瀉熱解毒、利咽消腫為主[9]。本研究所用乳娥化膿方主要是由普濟消毒飲加減而成,方中(生)薏苡仁、天花粉、玄參為君藥,且用量較大,均有清熱生津,消腫排膿的功效;連翹、牛蒡子、薄荷及僵蠶為臣藥,有清熱解毒,辛涼疏風的功效;金銀花、板藍根及馬勃為佐藥,具有增強清熱解毒,疏散邪熱郁結的作用,配伍桔梗、(生)甘草,有清利咽喉的功效;升麻、柴胡并兼佐使之功,可引諸藥上達,有“火郁發(fā)之”之寓意,疏風散熱之效。諸藥合用可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研究組白細胞計數(shù)低于對照組,研究組熱退時間、膿點消失時間及咽痛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且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間無差異,與郭洪森[11]研究報道結果一致,表明中藥乳娥化膿方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減輕臨床癥狀,改善炎性癥狀,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