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慧(奉新縣中醫(yī)院內(nèi)科,江西 奉新 330700)
對于慢性疾病來講,在院內(nèi)很難做到完全痊愈出院,多在院期間病情穩(wěn)定后行居家護理,而居家護理的環(huán)境和相關條件不足,再入院率很高。出院計劃最早在美國提出,指讓患者在出院后能得到有效的連續(xù)護理[1],授權理論是指以患者為中心,讓患者和家屬共同參與到臨床護理工作中來,以提高其自身護理能力,有效改善其健康水平[2]。本研究以授權理論為基礎,將出院計劃模式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效果良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確診的COPD患者60例,采用簡單隨機分組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54~68(61.02±3.23)歲;平均病程2.68±0.98年;肺功能分級:Ⅰ級7例、Ⅱ級8例、Ⅲ級12例、Ⅳ級3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54~68(60.98±3.24)歲;平均病程2.72±0.96年;肺功能分級:Ⅰ級8例、Ⅱ級7例、Ⅲ級13例、Ⅳ級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肺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COPD診斷標準[3];(2)有一定的溝通能力;(3)患者及家屬了解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性疾病患者;(2)不愿進行出院隨訪患者;(3)為COPD終末期患者或合并嚴重并發(fā)癥患者;(4)自愿退出本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和出院隨訪,入院時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藥物以及相關器械的使用方法等,出院時采用健康手冊的方式向患者進行居家護理的注意事項、飲食管理、氣道管理的方法、呼吸訓練等指導。于每2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并對其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和指導。
1.3.2 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基于授權理論下的出院計劃護理:(1)組建團隊:由護士長為組長,成員為1名主治醫(yī)師,1名康復師,1名營養(yǎng)師,2名主管護師和3名資深護師組成,負責對患者出院計劃的質量把控和相關內(nèi)容的制定和指導。(2)明確問題:在患者入院時,以授權理論為基礎制定相關的訪談綱目,了解患者的現(xiàn)存問題,如:對疾病的應對態(tài)度、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相關需求等。(3)情感表達:在明確患者的問題后,與患者及其主要照護者進行探討,分析導致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想法。(4)確定目標:根據(jù)所探討的結論,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幫助患者確定其近期及遠期的目標。(5)制定計劃:根據(jù)患者的需求,與其及其家屬共同制定出院計劃,飲食指導及康復訓練由專業(yè)的康復師以及營養(yǎng)師輔助患者及其家屬制定。出院時再次進行評估,調(diào)整相應計劃。囑患者嚴格按照計劃實施,創(chuàng)建微信群,邀請患者及其家屬入群,起監(jiān)督和隨訪的作用。每2周進行隨訪并再次評估,與患者交流調(diào)整計劃。(6)評價:每月小組對收集的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對護理計劃效果進行評估,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不斷對此護理模式進行優(yōu)化。
1.4 臨床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呼氣流速峰值(PEF)。各項指標的水平越高,說明患者的肺功能的恢復情況越好。(2)自我護理能力:采用COPD自我管理量表[4]評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變化。量表包含癥狀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緒管理、信息管理、自我效能5個維度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3)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評分: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5]和COPD生活質量評估問卷(CAT)[6]評估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變化情況。ADL量表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好。CAT包含睡眠、情緒、運動耐力、咳嗽、咳痰、胸悶、日常運動、精力,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差。(4)COPD相關事件發(fā)生率,記錄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期間COPD相關事件發(fā)生情況,包括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和再入院次數(shù)。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肺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FEV1、PE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肺功能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ADL和CAT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自我管理能力、ADL、CA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自我管理能力、ADL高于對照組,CAT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ADL和CAT評分變化(±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ADL和CAT評分變化(±s,分)
?
2.3 兩組患者COPD相關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COPD相關事件發(fā)生4例,發(fā)生率為13.33%,對照組COPD相關事件發(fā)生11例,發(fā)生率為36.67%。觀察組COPD相關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COPD多見于中老年人,屬慢性疾病,需進行長期有效的護理管理,以維持病情穩(wěn)定。但由于多數(shù)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導致再入院率很高。為減少患者的再入院率,本研究在授權理論的基礎上實行出院計劃的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出院后的連續(xù)性護理,以提高患者的院外護理管理質量。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肺功能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觀察組的肺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本研究在入院時對患者的問題進行明確,了解患者的需求,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定相應的康復以及飲食計劃,在院期間即按照計劃來進行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給予指導,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規(guī)范,技巧提升,出院時,再次進行評估,調(diào)整相應的計劃,并給予相應的信息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肺功能的恢復[7]。
研究顯示,護理后,觀察組自我管理能力、ADL高于對照組,觀察組CAT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觀察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質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COPD相關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谑跈嗬碚摰某鲈河媱澋闹贫ㄒ曰颊邽橹行模⒅鼗颊叩男枨?,在醫(yī)護人員的把控下以患者為主導,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減少COPD相關事件發(fā)生率,改善生活其生活質量。譚春苗等[8]研究提出在COPD患者上應用出院計劃模式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減少其平均住院時間。本研究結論與其部分一致。
綜上所述,授權理論下出院計劃可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促進COPD患者肺功能恢復,減少COPD相關事件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