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鋒 張憲峰 蔣長鴻
摘要:全球化發(fā)展使得世界各國經(jīng)濟、文化逐漸融為一體,文化的“引進來”與“走出去”是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文化屬于國家實力體現(xiàn),如果處理不好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間的關系,國家將在全球競爭中處于劣勢。中國文學歷經(jīng)千年而熠熠生輝,是世界上唯一未曾出現(xiàn)斷層的文明。為了使得中華文學走向世界,提升國家競爭軟實力,有必要進一步分析中國文學“走出去”的現(xiàn)狀與原因,為中國文學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全球化;中國文學;走出去
近年來,中國迫切與世界接軌,國家也制定了一系列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文化輸出則是其中一個重要戰(zhàn)略。中國文學“如何走向世界”是文學界學者較為關注的話題。想要使得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翻譯是不可回避的一個方面,將中國精確地翻譯出來是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必經(jīng)之路,這也是現(xiàn)階段中國文學“走出去”面臨的一個困境。除此之外還有存在其他影響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因素,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這些影響,中國文學想要“走出去”,難度十分大。
一、中國文學“走出去”的現(xiàn)狀與原因
(一)中國文學“走出去”現(xiàn)狀
(1)文學輸入與輸出失衡
雖然中國文學正在努力“走出去”,各方為此付出的努力不可忽視,不過相對于文學輸入,文文學輸出所占比重非常小,世界對于中國文學了解程度少之又少。由于國人經(jīng)歷了一段閉塞的生活,所以外國文學以其新穎、超前的特點身受中國民眾喜愛,而中國文學在海外則被冠以封建、落后等稱號。中國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并不少,不過能夠真正走向世界的作品十分有限,其影響力微乎其微,雖然莫言在斬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后中國文學得到一時“喘息”,但是熱度一過似乎又回歸平靜。由于漢字意蘊廣闊,加之中國文化具有濃厚的地域性,所以中國文學作品也呈現(xiàn)出地域性,外國讀者如果對中國歷史不夠了解,必然無法讀懂中國文學作品,所以中國文學在“走出去”的路上舉步維艱。
(2)中國文學傳承性不足
雖然中國文學發(fā)展歷史十分久遠,其中遺留下了無數(shù)古人的智慧,但是中國文學正面臨“斷裂”的困境。在文化輸入與輸出過程中,文化輸入顯然占據(jù)主導地位,國人知《簡·愛》、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知《雪國》,卻不知《增廣賢文》、《論語》、《大學》、《活著》,即使到文科高校中隨機選取一位學生,讓其說出幾部看過的中國文學作品,也很難有學生如數(shù)家珍列舉出來。國人在忙于學習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學習簡直是在“囫圇吞棗”,如果一個國家的民眾首先不能對自己的文化認可,又怎么能夠指望其他國家民眾對該國文化產(chǎn)生認可?
(二)中國文學“走出去”原因
(1)有利于平衡文化輸入
一個國家如果處理不好文化輸入,這個國家將承受“滅頂之災”,文化輸入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民眾在其他國家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下受到他國“思想奴役”。為了面對這種問題,使得中國文學“走出去”十分必要,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加深對中國的印象,提升對中國的認可度,對于提升國人自主自豪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國家的強大是建立民眾自信心的基礎,而中國文學“走出去”則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2)提升國家軟實力
二十一世紀不會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軍事對碰,更多的則是經(jīng)濟碰撞與文化對抗,在經(jīng)濟上中國以成為第二大經(jīng)濟體,每年正在以穩(wěn)定的增長率向第一經(jīng)濟體的美國發(fā)起挑戰(zhàn),但是在文化實力方面,中國文化的價值未發(fā)揮十之一二,所以將中國文學“走出去”是提升中國文化利用價值的重要渠道,國家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中國文學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才能夠更好地接納中國,才能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中國文學“走出去”策略
(一)從語言翻譯入手
中國文學想要“走出去”,首先應該做好文學作品翻譯工作。所以,中國文學翻譯工作者的價值得到了凸顯,根據(jù)我國與他國文化的差異,精確地翻譯一段文字是考驗翻譯專業(yè)性的重要方式。作為中國文學翻譯者,應該深入研究文化的差異性,始終以工匠精神去要去自己,在翻譯時才能實現(xiàn)語言無礙交流。此外,在研究外國文化的同時,還要全面掌握中國文學作品所處時代、地域等特征,根據(jù)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將其蘊含的文化精神融入其他語言中,實現(xiàn)新瓶裝“舊”酒。
(二)發(fā)揮孔子學院優(yōu)勢
受中國近代歷史影響,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并不樂觀,外國人對中國的誤解非常大。雖然中國近些年的發(fā)展使得自身的國際地位逐漸提高,不過收到外國媒體偏激報道影響,外國民眾眼中的中國與真實的中國相差懸殊,所以落后的中國形象一直未曾得到更新??鬃訉W院在世界上掀起一股熱潮,全世界開始接納中國話,借助于孔子學院這個契機,大力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能夠使得外國友人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學,從中國文學中重新認識中國。所以,通過孔子學院塑造中國新形象,使得中國文學核心價值得到體現(xiàn),引領外國人正確認識中國文化,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客觀、正確認識新中國,加強與中國間的聯(lián)系、合作,對于推動中國發(fā)展,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十分重要。
(三)提升青年文學素養(yǎng)
文化屬于一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先要使得文化傳承下去,首先應該使得文化繼承下去,而青年群體文化素養(yǎng)則決定了文化傳承的效果。中古文學需要得到青年的支持、推崇,在“走出去”的路上才會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青年群體對中國文學的認可是實現(xiàn)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不過,中國青年對于外來學生推崇程度非常高,對于本文文學作品知之甚少,真正了解中國文學作品的青年數(shù)量十分有限。為使得中國文學更好地“走出去”,還需要在根本上提升青年讀者對中國文學作品的喜愛程度,弘揚、傳承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內(nèi)涵,使得青年群體能夠擔負起將中國文學推向世界的責任,在借鑒外來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將本土優(yōu)秀文化發(fā)揚光大。
總而言之,在世界各國往來愈加密切的背景下,文化競爭已成為擺在眾多國家面前的重要問題,如何在競爭日益激勵的新時代使得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是眾多人士關注的話題,為此不論是國家還是民眾,首先要建立起文化自信,然后通過多措并舉的方式讓中國文學在全世界閃耀,讓全世界能夠正確認識中國,不斷加深與中國間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李朝全.中國當代文學對外譯介情況[A].中國作家協(xié)會,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演講匯編[C]2018(10):12-13.
[2]羅季奧諾夫.論中國當代文學傳播俄羅斯的潛力[A].中國作家協(xié)會,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演講匯編[C].2019(02):45-46.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保定?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