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焓璐
吳福輝(1939年-2021年)學者
2021年1月15日,學者吳福輝病逝。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領域,吳福輝的名字出現(xiàn)在許多前言里、作者欄中、封面上,既可談“京”論“?!?、解讀小說流派,又可信手拈來話語文教育。時常有讀者說,吳福輝先生的文字有著能將枯燥學術變有趣的魔力。
吳福輝出生于1939年12月,在上海靜安寺附近的北京西路度過童年時期。上到房屋裝潢,下到街坊鄰里,他浸潤在老上海的風土人情里。1950年,吳福輝全家北上,定居遼寧鞍山。1952年小學畢業(yè),他被保送至初級師范學校。在那時,讀書已成為吳福輝的頭等大事,他曾自述:“我的文學興趣高漲,每天拿出越來越多的時間看文學書,幾何代數(shù)的作業(yè)只求勉強做完,班級的學習委員也是今年選上,下一年就選不上。但是我并不后悔,只要能保住語文課代表的職務,是班里的圖書館借書小組長就行。有一次班主任老師宣布以后不由我任借書組長,我當場站起來與他大吵,弄得老師莫名其妙?!?/p>
畢業(yè)后,吳福輝任教于鞍山師范學校,一做就是20年。1977年恢復高考,隔年吳福輝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讀研究生。對這段學術經(jīng)歷,他自己曾打趣:“曾在中學執(zhí)教,后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現(xiàn)代文學研究生,時年三十有九,趕上了末班車。喜歡口含小吃食觀閑書,可惜閑暇無多?!钡谕瑢W溫儒敏眼里,他學習極其投入,“除了吃飯睡覺,就全身心地‘釘在圖書館里,恨不得一天變成48小時?!?/p>
在研究海派文學、京派文學的過程中,吳福輝卓越的學術貢獻被學術界所公認。汪曾祺曾致信吳福輝:“讀了你(編輯新書《京派小說選》)的前言,才對京派概念所包含的內容有了一個清晰的理解。”1995年,吳福輝又推出“海派”研究錄《都市漩流中的海派文學》,對這一文學領域進行了詳盡論述,扛起“為海派文學正名”的大旗。對他來說,這本書就像是踏上了一次歸鄉(xiāng)的旅途,借文字尋回一點點鄉(xiāng)根。他在書中寫道:“我出生在上海,雖然現(xiàn)今無論從外看到里,都像是標準的北方漢子。1940年代上海市民日常的樣子,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還是深深地印入我的靈魂,刻骨銘心?!睂W者丁文評價:“吳福輝研究現(xiàn)代文學史的學術小品,顯示出他對研究對象新舊駁雜特質的把握能力與體察同情;其在海派文學研究領城內的沉潛與拓展歷程,展示出一位學人如何‘尋找自我的經(jīng)歷?!?/p>
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溫儒敏,與吳福輝、錢理群合著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這是國內頂尖中文院系的必讀教材。吳福輝參與創(chuàng)建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曾任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副館長,幾年前又將數(shù)千本個人藏書捐給該館以豐富藏品。“無論文學館、學會或叢刊,他都是元老,貢獻是最大的?!睖厝迕粽J為。他向媒體回憶,這幾年常去文學館,有時能在那里見到吳福輝,對方“談起學問還是那樣津津有味”。“不料這就永訣了?!彼谏缃幻襟w上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