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萌 盧琳綿
1981年10月,高雄市文化中心容納1300人的至德堂溫度飆升,開到最大功率的冷氣并未能消解在場紅男綠女臉上的汗滴,更不能降低他們散發(fā)的熱情。堂內(nèi)放著《橄欖樹》,齊豫安撫人心的嗓子難得失了效。這首歌的作詞者三毛風(fēng)塵仆仆而來,準(zhǔn)備進行回到臺灣后的第一場正式演講。
緊閉的門外也擠滿了人。演講開始了,三毛柔軟的聲音被焦躁切割到支離。外面的人一遍遍齊喊:“我們要三毛?!睘榱税矒崴麄?,工作人員在室外裝上了揚聲器。三毛說:“三毛不值得你們這么愛,回去吧,做更重要的事情去?!钡玫降幕貜?fù)是更響亮的“我們要三毛!”
父親陳嗣慶本因女兒的順利登臺而欣喜,可不間斷的演講邀約透支著三毛的體力與精力。到第74場,陳嗣慶對女兒吼道:“你要不要命?!”
到第75場,三毛也受不了了?!坝忠粓龊雇溉?、精疲力盡的兩個小時又15分鐘。是平均一天睡眠四小時之后的另一份工作,是因為極度勞累而常常哭著抗拒的人生角色,但愿不要做一個筆名下的犧牲者?!?/p>
在行業(yè)沒有細(xì)分的年代,三毛的形象極其豐富。她身兼作家、偶像、明星、教師、編劇、女性導(dǎo)師等多重身份,甚至這也不能框出三毛的全部??傊?,她成為社會的頂流。讀者的信成箱送來,探訪者一批又一批,講座一場接一場。她的言語經(jīng)由話筒、電臺、書籍、報刊、電視發(fā)酵,成了一代人的行動指南。她的聲名頗具能量:手臂殘疾的退休老兵作家張拓蕪本默默無聞,三毛讀了他的《代馬輸卒手記》后,寫了一篇書評,說“好看極了”,就讓這本滯銷的書成了暢銷書。他得以寫出兩本續(xù)篇,衣食無憂。讀者給三毛的信五花八門:父母之為子憂,少年愁滋味,女性如何自處,人要怎么過自己的一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總之,一切人生的困惑仿佛她都能有答案。人們需要導(dǎo)師,只是被頂在這個位置的人難免孤木難支。
三毛不止一次表達(dá)過苦楚:“怕出門被人指指點點,怕眼睛被人潮堵住,怕報社轉(zhuǎn)來的大批信件,更怕聽三毛這個陌生的名字,這些事總讓我莫名其妙地覺得悲涼。每一次,當(dāng)我從一場講座、一次座談會、一段錄音訪問、一個飯局里走出來,臉上雖然微微地笑著,寂寞卻是徹骨,揮之無力,一任自己在里面恍惚浮沉,直到再不能了……”她說:“我喜歡三毛,喜歡她的真。喜歡,很喜歡。尤其筆下的三毛,覺得她很可貴。如果不喜歡她,我相信我就不會寫她了??墒遣⒉幌矚g三毛帶來的一些勞累,也不喜歡被訪問、座談會時的三毛,但,她還是可愛?!?p>
三毛給學(xué)生講課
1974年10月6日,臺灣《聯(lián)合報》副刊刊載了署名為三毛的作品《中國飯店》。這是陳平第一次用三毛的筆名。在接下來的17年,這個名字所涵蓋的意義迅速膨脹,遠(yuǎn)超陳平和她的英文名Echo。
最初,這個名字來源于漫畫家張樂平的作品《三毛流浪記》——那是三毛看的第一本書。越來越多的讀者不滿足于這個答案,一次次問及她筆名的由來。于是“三毛”有了更多的外延:我的作品只值三毛錢;我最為潦倒的時候,身邊只有三毛錢,以三毛為筆名是象征著流浪的艱辛;大毛、二毛、三毛這樣的名字很常見,屬于平常人,我也是一個小人物;“三毛”暗藏著易經(jīng)里的乾卦和坤卦;過去用“陳平”發(fā)表過一些文章,但是我最怕別人,尤其是我的朋友們看我的文字,所以在沙漠里開始寫文章時,我就想要一個稀奇的筆名,讓我的朋友們看到我的文章后不知道是我寫的,我就取了“三毛”這個筆名……
如果名字是一種隱喻,那么“三毛”顯然不是一個好選擇。漫畫原型總在流浪,身處憂患,飽經(jīng)動蕩。落到陳平筆下,三毛的故事也常笑中帶淚,一時難分悲喜。愛侶難白頭,紅顏早辭世,都是世間恨事,三毛占全。
幸好書中什么都有。閱讀構(gòu)筑了三毛的精神世界。她早在兒童時期就從《紅樓夢》里賈政見寶玉隨一僧一道而去頓悟了“境界”,并決定將文學(xué)的美作為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biāo)。往后她埋首紙堆,長在文字里,中外著作信手拈來。父親陳嗣慶記得,三毛從西班牙回家,不到一年半,書架上堆了兩千多本書。
由此看來,三毛得名于張樂平,啟蒙自紅樓夢,修身在書籍中。文字里,三毛幸福地沉湎于愛情,絕望地失神于孤苦,一面熱情洋溢,一面內(nèi)心蒼涼。她的肉身在48年里經(jīng)歷了五次出走,精神在放逐與歸來間徘徊。她向一撥人給出了人生答案:一個人如何做自己;同時不忘追問:做了自己該如何繼續(xù)找自己?
“自我”“自由”“獨立”“漂泊”都是三毛的標(biāo)簽。她人生一路,碩果累累。出了24本書,游歷59個國家,在音樂、電影、舞臺劇、翻譯、教育上皆有收獲。她忙于締造絕美愛情、探索蒼茫異域、親歷戲劇人生。她的快樂與痛苦皆來源于此。她愛情不順,所愛之人皆不得善終——盡管如此,短暫的歡愉也為她供給了一生的養(yǎng)料與聲名。她無心插柳,遠(yuǎn)走他鄉(xiāng)本是自我放逐,卻為一代人推開世界的門,她踏足的59個國家,在那個年代也成了中國看世界的新一眼。她的文字不至絕倫,但延伸了人們對沙漠、大海、山野、深林的想象——遠(yuǎn)離國土千里之外,還有更加浩渺的地域,日復(fù)一日上演著蠻荒故事。她筆下少有都市的精巧,卻有波西米亞氣質(zhì)和小布爾喬亞情調(diào),這遠(yuǎn)超少女心性,在原始的異鄉(xiāng)頗具反差與張力,她影影綽綽建立的眷侶生活更添了幾縷如真如幻的仙氣。她的小花招總能讓生活在平淡的日子里開出花來,這些花不僅開在苦澀的撒哈拉,更開在她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三毛的情感帶著前仆后繼的孤勇與壯烈,化成文字有孤注一擲的決絕。她的文字總有“我”,又有講故事的天分。充沛的情感與豐富的情節(jié)交合后,三毛的形象越發(fā)躍然紙上——極致地、熱烈地、勇敢地、壯烈地,她不斷從五味雜陳的世界中分離出樂趣,字里行間日夜欣欣向榮。她的撒哈拉、她的拉美、她的愛情、她的人生共同構(gòu)成了三毛。她的傳記數(shù)十本,但當(dāng)故事以第三人稱講出,固有體系形神割裂,山盟海誓如隔岸觀火,烈火烹油也隔靴搔癢,落筆成文只剩矯情——只有在三毛的文字里,三毛的一切才變得合理。
她說:“作為一個人的可貴,就是我們往往不能忘記情和愛?!痹缭谏倥畷r代,陳嗣慶便對她說過:妹妹,人生至樂,無非情天孽海,人生至苦,亦無非情天孽海。她頭也不回扎進其中,如單刀赴會般勇猛,以離世為終結(jié)。這是三毛最后最大的浪漫,足夠世人隱約耳語30年。
三毛很早就引入波西米亞風(fēng)和中分印第安長發(fā),與之匹配的是繚繞一生的神秘感。她選擇去西班牙,是因為在聽到西班牙古典吉他唱片時,生出了前緣似的向往。去撒哈拉是因為看到雜志上的撒哈拉照片,覺得那里有前世的緣分。在厄瓜多爾與世隔絕的印第安村落中,她回顧了前世,領(lǐng)略了今生。在種種敘述中,她人活在今生,形飄在前世,萬水千山總在回頭。只在生命最后一段旅程里,她匍匐在敦煌的彌勒佛像前痛哭,終于有了與未來的交集,卻在不久后迎來與人世的告別。
或許因此,三毛的文字有時讓人感到夸張。但她多次強調(diào):“我的文章將就是我的生活,我寫的其實只是一個女人的自傳?!蔽淖掷锏娜疑屏?,真摯熱烈,惹人喜愛,合作過《滾滾紅塵》的導(dǎo)演嚴(yán)浩稱她是“所有人的小太陽”。但她在一次對談中承認(rèn):“當(dāng)我寫到一些鬼哭神嚎或并不能令人愉快的場面時,我還是會省略掉或用剪接的方式把它略過不提?!睆?fù)旦大學(xué)教授陸士清曾在1992年參與編寫一本三毛的傳記,在后記中,他們寫道:“三毛的單篇作品是晴朗明白的,但這些‘清和‘明疊加在一起,確是一片混沌?!?/p>
三毛形象多面、標(biāo)簽復(fù)雜、意義豐滿,她在浪漫與現(xiàn)實間留下諸多真空,為世人進行解讀提供了大量空間。在接受臺灣媒體人陳怡真采訪時,三毛說,期望時時保持自己,做一個永遠(yuǎn)寵不壞的三毛。至于別人如何看三毛,她喜歡大家“霧里看花”。文學(xué)的美麗在于它的再創(chuàng)造。“三毛,也不給她實體。每一個人可因自己的個性而想象三毛的樣子,然后,可以有千千萬萬個不同的三毛。”
如她所愿,三毛在世48年,離世30年,熱愛者與研究者前仆后繼。她的文字、她的文體、她的真實、她的夸張、她的標(biāo)簽、她的愛情、她的死亡……每一個都有讀者的津津樂道和學(xué)者的連篇累牘:她受到讀者的狂熱追捧,為了維持“三毛”的傳奇,不得不蠟燭兩頭燒;她的浪漫經(jīng)由客觀闡釋失了色,她的傳說因分析落了地。陳平創(chuàng)造三毛,讀者豐滿三毛,學(xué)者拆解三毛,時代延續(xù)三毛。種種故事指向一條線索:陳平不堪重負(fù),試圖殺死三毛。她成功了,1991年1月4日,三毛被發(fā)現(xiàn)死在臺北榮民總醫(yī)院的病房中。但她也失敗了,因為30年過去,三毛并未因陳平的消失而退出歷史舞臺,反而因死亡更加神秘。30年后,三毛還能高高在上又低入塵埃,在歸來與放逐中徘徊。世人張揚又瑟縮,世界開放卻封閉,她得以自如穿梭其間,延續(xù)天上地下的煙濤微茫,奏響生命的回聲。
1989年,三毛回鄉(xiāng)省祖,一路沿蘇州、杭州、寧波、定海,終于到了小沙鄉(xiāng)陳家祖父出生的老宅。400年前,她的祖先從河南到了浙江,乘船至定海,落居小沙鄉(xiāng)的陳家村。祖父陳宗緒白手起家,半生漁樵耕讀,下南洋,干革命,開公司,辦教育。二子陳漢清、陳嗣慶一生都是執(zhí)業(yè)律師。三毛翻過家中收藏的《陳氏永春堂宗譜》,歸省之愿直到47歲才得以實現(xiàn),付上全部心力祭祖,“那是這次回大陸的一件最重要的事?!?/p>
此時三毛的健康狀況已經(jīng)不太好。因為低血壓,她在走進陳家祠堂前已昏迷七次。三跪九叩完,她第八次暈倒。醒轉(zhuǎn)去上墳,她幾乎被人架著上山。在祖父墳前,三毛高聲痛哭,行了祭禮。臨行前,她從祖父墳頭抓起一把土,到父親提過的井里打了一口水。
回臺北后,她把土和水慎重地捧給父親。陳嗣慶反應(yīng)淡然,等了數(shù)秒,三毛帶著哭腔說:“這可是我今生唯一可以對你陳家的報答了。別的都談不上?!?/p>
1990年6月5日,陳嗣慶發(fā)現(xiàn)三毛房門敞開,被褥疊得整整齊齊,桌上放著三大張紙的長信,人已不見蹤影。陳嗣慶回想三毛從大陸歸家后的舉動,斷定這是自1986年她主動回家與父母同住后最后一次離家出走,不會再回來。幾天后,他手書一封長信,投入了三毛所住公寓前的信箱——這是陳嗣慶與三毛深度交流的方式。數(shù)年前三毛回到臺灣,全家除陳嗣慶外都去機場迎接,他只送去一封英文信。三毛認(rèn)為,只有英文能讓父親坦然說出“親愛的女兒”和“愛你的父親”這樣直白的詞語。
陳嗣慶深感三毛從大陸回來變得陌生,好似“三魂七魄都沒帶回來”,猜測三毛此次離家有一定的原因是他見到泥和土?xí)r態(tài)度未如她期待一般“當(dāng)場號啕痛哭”,也未曾在三毛一次次打斷他看報、解釋祭祖照片時反應(yīng)熱切。這期間,姐弟沒有一起來看這些照片,父母無力撐起精神與她夜談?!澳阃蝗患澎o了,將你那數(shù)百張照片拿去自己公寓不夠,你又偷走了我那把故鄉(xiāng)的土和水?!彼廊簧鷲圩x《紅樓夢》,近日頻繁提及“好了歌”,說自己只差忘了父母就可以做神仙了?!斑@一步,是你生命中又一次大改變,并非環(huán)境逼迫,也非你無情,而是你再度蛻變,卻影響到了一些家人。我猜測,這些事,你都曾三思——用了三年的時間去思考,才做出來的。那么,我們也只有尊重你?!?p>
三毛和父親陳嗣慶,母親繆進蘭,姐姐陳田心(左一),大弟弟陳圣夫婦,侄女陳天恩、陳天慈姐妹
在三毛與父母同住的三年間,親子關(guān)系難見親密。荷西曾對陳嗣慶說,“你女兒是最優(yōu)秀的家庭主婦”,但她在父母家中不抱持家的熱情,不掃地、不煮飯、不熨衣服,不過問柴米油鹽,在家務(wù)上從不觸碰母親的“權(quán)力”,也不進父親的書房,從冰箱拿一個水果都會先問一聲再吃。她不看電視,認(rèn)為選節(jié)目的主權(quán)在父母。有時她去父母臥室看報紙,陳嗣慶常發(fā)現(xiàn)她私底下另買一份同樣的獨享。打越洋電話時,她請長途臺代撥,問明通話費將款項留在飯桌上。白天,三毛很少坐在客廳,等父母睡下,又一人在黑暗的客廳里靜坐。從表面看,她的生活歸于平淡,陳嗣慶形容她“自重、自愛、自恃、自守”,不失“親切、愉快、溫暖”。她情緒穩(wěn)定,在荷西忌日那一天也能照常吃喝,不提醒家人一句。與三毛在家的前20年相比,這樣的日子看起來歲月靜好,陳嗣慶自己都說:“我以為,這以后總是風(fēng)平浪靜了?!?/p>
三毛返臺后,瓊瑤多次約她到自己家里長談?!癊cho,這不是禮不禮貌的時間,你來我家,這里沒有人,你來哭,你來講,你來鬧,隨便你幾點才走,都是自由。你來,我要跟你講話?!比诔醵囊雇?,捧著鮮紅的蒼蘭去了瓊瑤家,瓊瑤和她長談七個小時。或許是瓊瑤的對白在上世紀(jì)70年代的臺灣實在無人能敵,也或許是三毛盛情難卻,她終于承諾:“我答應(yīng)你,瓊瑤,我不自殺?!?/p>
這不是三毛在愛情上第一次顛沛。19歲時,她看了師兄舒凡的文章,產(chǎn)生了“少女對英雄崇拜的移情”。從此,舒凡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兩人開始戀愛。舒凡高三毛兩個年級,他快畢業(yè)時,她提出“你畢業(yè),我休學(xué),兩人一起做事,共同生活”,他拒絕了。她恐嚇說:“我有一個朋友在西班牙,在那兒有事業(yè),要是你畢業(yè)不娶我,我就出國去?!笔娣矝]有給出直接的答復(fù)。她拿著護照和機票去找舒凡,再度陳情。舒凡說:“祝你旅途愉快。”第二天,她飛去了馬德里?!霸跊]有辦法的情形下,我被感情逼出了國。”
在馬德里,她認(rèn)識了還在讀書的荷西。在三毛的敘述中,荷西對她展開了追求:去她宿舍樓下彈琴唱歌,花光兜里的錢請她看電影;請她等自己六年,四年大學(xué)、兩年兵役,然后結(jié)婚。三毛結(jié)束馬德里的學(xué)習(xí)后,飛赴德國留學(xué)。其間她在歐洲游歷多個國家,又去了美國。她經(jīng)歷了沒日沒夜的語言學(xué)習(xí),被德國男友PUA,也拒絕了美國白人夫婦高傲、施舍的領(lǐng)養(yǎng)要求,覺得自己一身疲憊。最后,她飛回了臺灣?!拔衣犨^一首流行歌曲唱,我背著我的吉他去流浪,帶朵什么花。我很恨這種歌,那是沒流浪過的人才寫得出。以為流浪是件浪漫的事情……我流浪,絕不是追求浪漫,而是我在這個地方的學(xué)業(yè)已經(jīng)完成了,就再到另一個地方去念書或者做事。所以說流浪的心情,我個人的經(jīng)歷是被迫的……說實在話,我從離開家以后沒快樂過,這話說得很不勇敢,可是我離開臺灣后真的不快樂,一直到我建立了自己的家?!?/p>
回到臺灣,三毛經(jīng)歷了另一次心碎。她本與一名德國男友談婚論嫁,答應(yīng)對方求婚后第二天,他們?nèi)ビ∷⒌暧∶?,兩人名字排在一起,一面中文、一面德文。?dāng)晚,男友因心臟病離世。陳田心回憶,這是三毛主要的感情對象,年紀(jì)比較大,比較穩(wěn)重,非常博學(xué),很深沉,很有西洋學(xué)者的氣質(zhì)。“她的一生中,總有些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一直存在著遺憾,所以她有時會有些退縮?!?/p>
德國男友去世后,三毛吞了一整瓶安眠藥,試圖自殺,幸被搶救回來。她決定再度遠(yuǎn)走,又一次飛去了西班牙。臨行前,她為朋友李泰祥寫了九首歌詞,其中一首是《橄欖樹》。
再回馬德里,她與荷西重逢,二人結(jié)婚。三毛根據(jù)荷西的西班牙名,想給他起名“和曦”,但因為“曦”字太難——就像三毛的“懋”字一樣——荷西總寫不好,所以改成了“荷西”。他們從馬德里去了撒哈拉,在臨海的荒漠里開始了新婚生活。后因戰(zhàn)爭搬離,遷去加那利群島。三毛重拾青春時期的筆,寫起異域故事,“我雖然住在沙漠里,在他的身邊,為什么我眼前看到的都是繁花似錦?!迸c荷西的愛情是三毛盛名的開始。她終于走上了文字這條路,以人生的筆糊口。關(guān)于她和荷西的愛情,她在書中已盡數(shù)講畢,為她帶來聲名的《撒哈拉的故事》《夢里花落知多少》《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皆由此而生。
三毛與荷西。圖/受訪者提供
三毛認(rèn)為,如果不是荷西給他自由、愛和信心,她一本書都寫不出來。她花了8個月翻譯了一套西班牙語的漫畫書《娃娃看天下》。晚飯后,荷西把電視關(guān)掉,開個小燈,她開始翻譯。荷西不懂中文,可跟每個人都說“我的太太是個作家”。“我的寫作生活,就是我的愛情生活,我的人生觀,就是我的愛情觀?!?/p>
陸士清認(rèn)為,三毛的名字與撒哈拉聯(lián)系在一起。撒哈拉將三毛這個悲情放逐的女人塑造成了沙漠俠女。由俠女與荷西的愛情神話,奇特的沙漠景觀和景域人文,三毛的善良、愛心、情趣所構(gòu)成的“三毛文學(xué)”迸發(fā)了“撒哈拉魅力”。
三毛的文字在愛情里扎了根,又從世間萬物攫取養(yǎng)料,只要她這么天長地久地愛下去,她的筆就永遠(yuǎn)不會干涸。荷西的死讓他與三毛的愛情變成壯烈的悲劇,把三毛筆下的傳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從此三毛的生活失了根,養(yǎng)料再澆不出她妙筆上的花。但她說:“我還是一個有愛情的人,這是我的愛情觀,今天雖然我的婚姻終止,但是愛情不死。生和死有愛就隔不開,所以我有愛情,有我丈夫的愛情?!?/p>
在后期的文字里,三毛表露了一些若有若無的情感,以訴說孀居的孤寂。與嚴(yán)浩合作寫好《滾滾紅塵》的劇本后,她對嚴(yán)浩說,自己要去找王洛賓了。王洛賓之子王海成對父親與三毛的交集有過詳細(xì)記錄。在他的描述中,三毛曾兩次到新疆與父親見面,還計劃在新疆買個房子定居。但因她聲名太盛,又恰逢攝制組為王洛賓拍攝紀(jì)錄片,在被迫配合后兩人矛盾爆發(fā),三毛遠(yuǎn)去。三毛家人將這段故事定義為“友情”,這也是他們接受采訪時不愿詳談的部分。
荷西死后,三毛一度陷入沉寂,最終重新走入生活,也不避諱談及愛情。她痛徹心扉地回憶荷西,只在一首歌中。2019年,齊豫在《歌手》舞臺上演唱了三毛作詞、李泰祥作曲的作品《今世》。1985年,三毛將荷西去世的那一夜寫在了這首歌里,“同一條手帕擦你的血,濕我的淚,要這樣跟你血淚交融。”歌曲完成后,三毛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聽。齊豫說:“《今世》其實是我們強迫她,再度回憶這一段好不容易走出來的悲痛。我們罔顧了她的情緒?!?h3>大家的三毛
遠(yuǎn)在撒哈拉的三毛回臺灣時才知道自己的轟動。1979年,她從落地桃園機場的飛機上下來,閃光燈沒停過。在瓊瑤的勸說下,她止住了自殺的念頭。當(dāng)時瓊瑤的丈夫平鑫濤是皇冠出版社的老板,也是她鼓勵三毛將撒哈拉的經(jīng)歷寫成故事。《撒哈拉的故事》于1976年出版,一個月內(nèi)連印四版,將三毛推向暢銷書作家的位置。三毛開始應(yīng)對演講的邀約,1980年2月,《聯(lián)合報》副刊和耕莘青年寫作協(xié)會合辦三毛的演講,被視作當(dāng)年臺灣文壇的一件大事。三毛開始頻頻出入文藝圈,成了臺灣文壇一個繁忙的作家。
忙碌半年,她決定回西班牙,處理遺留的事情。她賣掉和荷西住的房子,將多年收藏悉數(shù)送人,和友人、鄰居一一道別,隨后回到臺灣,計劃開始全新的生活。不久,她收到《聯(lián)合報》的邀約,前往拉丁美洲旅行,寫就《萬水千山走遍》。后接受中國文化大學(xué)的教職,開始了教書之旅。她成了臺灣島上最火的女人,忙得不可開交,到哪兒都有大批擁躉,便有了本文開篇的那一幕。時任《聯(lián)合報》副刊主編的詩人痖弦回憶:“三毛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以一個寫作的人,能引起這么大的注意,產(chǎn)生這么大的回響,恐怕從五四以后沒有第二個?!?/p>
這團火吹到大陸,又在對岸掀起了一股“三毛熱”。1979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臺灣小說選》中收錄了三毛的作品《啞奴》,這是三毛作品最早在大陸的傳播。80年代中期,隨著三毛作品的出版,三毛成了大陸女學(xué)生的青春偶像。現(xiàn)就職于同濟大學(xué)的教授錢紅于1988年在華東師范大學(xué)開設(shè)“當(dāng)代臺灣文學(xué)”和“臺港文學(xué)研究”,問及學(xué)生認(rèn)為最好的港臺作品有哪些,提名最多的是《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哭泣的駱駝》《稻草人手記》和瓊瑤的《幾度夕陽紅》《聚散兩依依》。
三毛和童年陳天慈。圖/受訪者提供
三毛和加那利島住所的鄰居甘蒂及其孩子。圖/受訪者提供
三毛死后,這股熱度更上一層。她的作品被多家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重版發(fā)行;單篇作品被藝術(shù)家們在電臺、電視臺朗誦、演播;她的歌詞被音像公司配樂、錄音;《滾滾紅塵》在各大電影院上映……所有被冠以“三毛著”和與三毛生死有關(guān)的書刊,都成了搶手貨。
馬華文學(xué)作家鐘怡雯認(rèn)為,70年代的臺灣尚未進入后現(xiàn)代旅行以及全球化的時代,三毛代替讀者追求自由的夢想,實現(xiàn)了遙不可及的向往,在旅行并不普遍、旅行書寫并不盛行的時代,為封閉的社會打開了一扇窗?!斑@種非單純享樂而是帶著冒險性質(zhì)的大旅行一直是男人的權(quán)利,三毛卻以流浪的柔性訴求,成了臺灣大旅行的首席代言人。她在女性自主的前提下成型,大漠的異國婚姻、東西方的結(jié)合勾起讀者的浪漫想象。她的傳奇是‘安全范圍里合理的生活驚奇。”
林明德從事文學(xué)評論多年,曾與三毛對談創(chuàng)作,得出的結(jié)論是,三毛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反禮俗、反社會規(guī)范,又能肯定自我的意義與追求的目標(biāo)。在社會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還未完全轉(zhuǎn)型的當(dāng)時,每個年輕人在面對父母教訓(xùn)、自我判斷的抉擇時,三毛提供了一個實例。
繆進蘭回憶,三毛除了在文化大學(xué)中文系文藝組教書,每月有三個固定的專欄要寫,興趣來時自己又要再寫七八千字,還要每個月看50本書。剩下的時間,有排不完的演講和訪問,幾乎每天都要到凌晨7點半才能入睡,早上11點多又要起床開始另一天的忙碌。
“看到女兒無日無夜地忙,我的心里多么不忍,總以為,她回家了,結(jié)束流浪生涯,離開那個充滿悲苦記憶的小島,三毛可以快樂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說自己的語言,做自己喜歡的事,開始她的新生。但是,三毛現(xiàn)在忙得沒有自己的時間去做她想做的事,她的時間,被太多外務(wù)分割了,常常吃不好、睡不好,而日子無止盡地過下去,不知哪一天這種忙碌才會停止。這是社會太愛她了,而我們實在受不了。”
“人生這么短,搶命似的活是唯一的辦法,我不愿意慢吞吞地老死?!比f。她的搶命,是對生命的加速消耗。這一時期,她與滾石唱片簽約,答應(yīng)對方寫一張唱片的歌詞,在齊豫、潘越云兩位當(dāng)紅歌手的演繹下,這張唱片流傳至今——《回聲:三毛第十五號作品》。同時,她著手準(zhǔn)備《傾城》《談心》《隨想》三本書、翻譯美籍好友丁青松神父的新書《墨西哥之旅》(又稱《剎那時光》)。
痖弦一度叫停三毛的演講,他在演講現(xiàn)場看著年輕人為了見三毛被擠得昏過去,被踩倒在地受傷,感覺年輕人對三毛的喜歡已經(jīng)近乎瘋狂?!拔覍λf,一定要降溫、冷卻,不要再繼續(xù)演講了。否則會像美國歌手列儂一樣,被愛死了他的觀眾殺死?!比犃藙窀?,很長一段時間不再公開演講。
1990年9月,三毛在成都乘坐人力三輪車。圖/肖全
即便如此,她的體力也被無限度透支,連續(xù)6個月不能入睡。安眠藥的用量從一粒增加到六粒。她甚至在父母家門口迷了路。有一天,她在家發(fā)現(xiàn)一大片萬年青的葉子,那本來長在五樓房頂花園的墻外。她因擔(dān)心墜樓沒敢去剪。
陸士清認(rèn)為,這一階段的三毛正在創(chuàng)作上陷入自設(shè)的陷阱?!叭龉瓡r代”已經(jīng)過去了,為了維持“撒哈拉魅力”,滿足讀者,真實的三毛被切割、幻化。她為自己設(shè)置了傳奇模式的陷阱,她神話般的愛情產(chǎn)生了傳奇效應(yīng),滿足了蕓蕓眾生對傳奇的需要。由于讀者對傳奇的渴望和三毛對傳奇效應(yīng)的迷信,她不得不繼續(xù)延續(xù)傳奇。一直以來,她以自己的戀愛故事來滿足讀者的白日夢,也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讀者直接消費她的生命經(jīng)驗?!耙环矫?,她不能擺脫‘情的世界去面對社會更為重大的嚴(yán)肅問題,另一方面,隨著時空的變換、浪漫的褪色、心境的老化,她在情的世界中以難以為繼。”
在外面,三毛苦心維持著“三毛的形象”。嚴(yán)浩去香港機場接三毛,她拖著行李出來,嚴(yán)浩想幫她提,她拒絕了,稱“這樣不好,這是我的形象”?!八湍弥粋€背包,到了記者面前?!眹?yán)浩說。
寬松式夾克、牛仔褲、旅游鞋,標(biāo)準(zhǔn)的三毛裝。性格開朗、思想奔放、無拘無束、走南闖北,這是人們理想中的三毛形象。在親友的回憶中,才看到這個形象之下三毛的羸弱與破敗。1990年10月5日,三毛第二次到張樂平家,張樂平發(fā)現(xiàn)她每天工作16個小時,頸椎、肩肘落下重癥,加上年前跌傷,又不斷地發(fā)燒、昏厥,有時竟連軟軟的衣服搭在身上都痛不可當(dāng),只能把自己泡在浴池中減痛。第一次來家里,張樂平細(xì)心的老伴便已發(fā)現(xiàn)她煙抽得很兇,止痛片更是一把把往嘴里送。
她勸自己:Echo,世上的人喜歡看悲劇,可是他們也只是喜歡看戲而已,如果你的悲劇變成真的,他們不但看不下去,還要向你丟汽水瓶呢。你聰明的話,將那片幕落下來,不要給人看了,連一根頭發(fā)都不要給人看……
嚴(yán)浩看了三毛的文字后,希望與這位女作家合作,創(chuàng)作一部動亂時代的愛情。他找上三毛,合寫《滾滾紅塵》。這是三毛第一次寫劇本,她投入了全部身心,將自己的性格灌注在電影的每一個角色中。影片在1990年12月10日金馬獎頒獎典禮大獲全勝,不僅為林青霞拿到了職業(yè)生涯唯一一座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杯,還拿到了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導(dǎo)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shù)設(shè)計、最佳造型設(shè)計獎、最佳配樂獎等幾個大獎,并獲得最佳原著劇本提名。
《滾滾紅塵》的劇本被認(rèn)為以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故事為原型。不少文學(xué)評論者大談張愛玲性情中的“Narcissus”——水仙美人式的顧影自憐,如果如這些學(xué)者所言,那三毛結(jié)結(jié)實實與之呼應(yīng),甚至連她的英文名都是Echo——與Narcissus出現(xiàn)在一個故事中的山林和回音女神。赫拉懲罰她失去正常的說話能力,只能重復(fù)別人說的最后幾個字(這也就是Echo后來成為“回聲”的由來)。她愛上了Narcissus,卻因語言問題被看作輕浮女子,羞愧難當(dāng),憔悴而死。
不到一個月后,1991年1月4日,三毛離世,死因成謎。元旦那天,她還在專欄上發(fā)表了《跳一支舞也是很好的》,最后她寫道:既然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了,那么現(xiàn)在來跳一支舞也是很好的……生命真是美麗,讓我們珍愛每一個朝陽再起的明天。
(感謝陳天慈、蔡志忠、王楊、余雅琴在采訪中提供幫助。參考文獻:《三毛全集》《三毛傳:1943-1991》《三毛傳:你松開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三毛研究》《我的姑姑三毛》《臺灣現(xiàn)當(dāng)代作家研究資料匯編——三毛》《你是我不及的夢》《天堂之鳥——三毛攝影詩歌集》《遇見三毛》《三毛之謎》《這樣一個女子》《三毛真相》《三毛傳》《閱讀大地的女人——三毛傳奇》《不死的三毛——親人的敘說》《三毛 昨日、近日、明日》《我的父親王洛賓》《三毛的“故事”:閱讀的誤區(qū)》等)
1943年3月26日生于重慶,取名陳懋平,父陳嗣慶,母繆進蘭,有一姊二兄弟。
1948年全家來到臺灣,居住于臺北松江路的一家日式平房。接觸到人生第一本書——漫畫家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甚為喜愛。
1953年開始閱讀《 紅樓夢》。
1955年秋初中二年級,因沉迷課外讀物,第一次月考四科不及格,勉勵自己用功讀書,三次數(shù)學(xué)小考滿分之后,數(shù)學(xué)老師懷疑作弊,并以墨汁涂畫三毛的臉。遭此羞辱后開始逃學(xué)。二年級下學(xué)期正式休學(xué),割腕自殺被救。
1957年父母決定親自教三毛,向?qū)W校正式申請退學(xué)。
1962年12月20日,顧福生將三毛的文章交給 《現(xiàn)代文學(xué)》主編白先勇,獲采用。生平第一篇作品 《惑》 以本名陳平發(fā)表在《 現(xiàn)代文學(xué)》 第15期。
1964年成為哲學(xué)系選讀生。大一下學(xué)期初戀作家梁光明(筆名舒凡)。
1967年10月,申請進入西班牙馬德里文哲學(xué)院就讀,結(jié)識荷西。
1968年5月在馬德里文哲學(xué)院讀書結(jié)束。10月赴德國柏林,入歌德語文學(xué)院攻讀德文。
1969年3月通過考試獲得正式德語教師資格。5月赴美。
1970年 1月19日返回臺灣。2月,應(yīng)中國文化大學(xué)創(chuàng)始人張其昀邀請,在文化大學(xué)德國語文系、哲學(xué)系任教,至1973年7月終止。
1972年與德裔男子訂婚。結(jié)婚前夕,未婚夫猝死。三毛服藥自殺獲救。
1973年 8月,二度赴西班牙留學(xué)。12月,重遇荷西。
1974年向荷西透露自己想前往撒哈拉沙漠,荷西在1月下旬申請至撒哈拉磷礦公司工作,先前往非洲并住在公司宿舍。4月22日,前往撒哈拉,住在小城阿雍,離荷西的宿舍有一百多公里。7月9日,與荷西結(jié)婚。10月6日,《中國飯店》發(fā)表于《聯(lián)合報》副刊,開始使用筆名“三毛”。
1975年10月,因政局不穩(wěn),摩洛哥發(fā)起軍事行動,與荷西先后離開撒哈拉。11月,與荷西在大加那利島團聚,并移居大加那利島。這一年在《聯(lián)合報》副刊先后發(fā)表《懸壺濟世》《娃娃新娘》《 荒山之夜》《 沙漠觀浴記》《 愛的尋求》《 芳鄰》《素人漁夫》《 死果》《 三毛的來信》《 天梯》 等文章。
1976年 5月20日回臺灣探親、休養(yǎng)。7月30日返回大加那利島?;使诔霭嫔绯霭妗?撒哈拉的故事》《 雨季不再來》。
1977年秋移居丹娜麗芙島十字港?;使诔霭嫔绯霭?《稻草人手記》《 哭泣的駱駝》。
1978年于拉斯帕爾馬斯購置一棟小房子。12月返回大加那利島。
1979年1月搬到拉斯帕爾馬斯的家。5月荷西被派往拉芭瑪島工作,三毛搬至同住。9月,父母與荷西見面。9月30日,荷西潛水時意外喪生、葬于拉芭瑪島。10月27日,荷西葬禮結(jié)束后,隨父母返回臺灣。12月,任文化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系文藝組講師?;使诔霭嫔绯霭妗?溫柔的夜》。
1980年5月24日,返回拉斯帕爾馬斯居住。
1981年5月9日,返臺主持第16屆金鐘獎頒獎典禮。11月3日,與攝影師米夏同赴中南美洲采訪,前往墨西哥、洪都拉斯、哥斯達(dá)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等國?;使诔霭嫔绯霭妗?背影》《 夢里花落知多少》。
1982年5月10日,結(jié)束中南美12國采訪旅行,到各地巡回演講,講題為“遠(yuǎn)方的故事”,場場爆滿。7月,前往西班牙探視公婆,并前往加那利群島祭拜荷西。10月,返回臺灣,任教于文化大學(xué)中文系文藝創(chuàng)作組。聯(lián)合報社出版 《萬水千山走遍》。
1983年 3月于 《明道文藝》 開設(shè)“三毛信箱”專欄,接受讀者來信并撰文回復(fù)?;使诔霭嫔绯霭妗?送你一匹馬》。
1984年3月赴美國加州。4月返回中國臺灣,辭去文化大學(xué)教職。5月赴加州進行手術(shù)并調(diào)養(yǎng)。11月返回臺灣。
1985年11月創(chuàng)作專輯 《回聲》。戶籍由西班牙遷回中國?;使诔霭嫔绯霭妗?傾城》 《 談心》 《 隨想》。
1986年1月赴美國西雅圖貝爾維學(xué)院進修。5月中旬返回中國臺灣。7月,與外甥女同游西班牙馬德里,赴加那利群島售屋、上墳。9月,返回臺灣定居,與父母同住。12月,應(yīng)許博允邀,與張系國一同將小說《 棋王》 改編為音樂歌舞劇。
1988年1月,《 三毛 昨日·今日·明日》 集結(jié)三毛寫作與評論三毛的文章數(shù)篇,由北京中國友誼公司出版。6月12日,寫信給上海漫畫家張樂平,開啟兩人書信往返?;使诔霭嫔绯霭妗遏[學(xué)記》。
1989年1月與大陸親戚開始通信。4月,赴大陸探親尋根,拜訪張樂平,前往蘇州、杭州、寧波等地,后前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qū)小沙鎮(zhèn)陳家村祭祖。5月,把故鄉(xiāng)的一把土與一瓶水帶回臺灣。6月,受嚴(yán)浩與林青霞、秦漢邀請撰寫電影劇本。9月,不慎摔下樓梯,跌斷肋骨數(shù)根,開始投入 《滾滾紅塵》 的創(chuàng)作。8月,于 《講義》 開設(shè)“親愛的三毛”專欄,至1991年1月止。
1990年4月,第二次大陸行,參加絲綢之路旅行團,至新疆、陜西、四川等地,并接受《明道文藝》主編陳憲仁之托,將稿費轉(zhuǎn)交給作曲家王洛賓。8月,第三次大陸行,先前往北京為電影《滾滾紅塵》補寫旁白劇本,后轉(zhuǎn)赴新疆。9月,前往北京為 《滾滾紅塵》 配樂,后前往四川、西藏,因為強烈高山反應(yīng)引起肺水腫,休克14小時,住院5日后,由拉薩返回成都,再前往武漢、杭州、上海、香港等地拜訪親戚。11月,前往香港宣傳電影《滾滾紅塵》,與林青霞、秦漢出席首映會。12月15日,《滾滾紅塵》 獲第27屆金馬獎8項大獎,三毛雖然提名最佳原著劇本,但未能獲獎。皇冠出版社出版《 滾滾紅塵》。
1991年1月2日,因子宮內(nèi)膜肥厚,入臺北榮民總醫(yī)院檢查治療。3日,進行檢驗性手術(shù),判明為一般疾病。4日,于榮民總醫(yī)院病房逝世,享年48歲。皇冠出版社出版 《親愛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 臺北:皇冠,1976年。
《雨季不再來》 臺北:皇冠,1976年。
《稻草人手記》 臺北:皇冠,1977年。
《哭泣的駱駝》 臺北:皇冠,1977年。
《溫柔的夜》 臺北:皇冠,1979年。
《背影》 臺北:皇冠,1981年。
《夢里花落知多少》 臺北:皇冠,1981年。
《萬水千山走遍》 臺北:聯(lián)合報社,1982年。
《送你一匹馬》 臺北:皇冠,1983年。
《傾城》 臺北:皇冠,1985年。
《談心》 臺北:皇冠,1985年。
《隨想》 臺北:皇冠,1985年。
《我的寶貝》 臺北:皇冠,1987年。
《鬧學(xué)記》 臺北:皇冠,1988年。
《滾滾紅塵》 臺北:皇冠,1990年。
《親愛的三毛》 臺北:皇冠,1991年。
《我的快樂天堂》 臺北:皇冠,1993年。
《高原的百合花》 臺北:皇冠,1993年。
《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 臺北:皇冠,2001年。
《三毛說書》 1987年3月初版
《流星雨》 1987年7月初版
《閱讀大地》 1989年7月初版
《娃娃看天下(一)》( 漫畫)1980年2月初版 譯自西班牙文
《娃娃看天下(二)》( 漫畫)1980年2月初版 譯自西班牙文
《蘭嶼之歌》 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2年6月初版 譯自英文
《清泉故事》 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4年3月初版 譯自英文
《剎那時光》 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6年1月初版 譯自英文
((參考資料:《臺灣現(xiàn)當(dāng)代作家研究資料匯編:三毛》 《 三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