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榮,劉兆紅,陳寶貴
(天津市武清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天津 301701)
妊娠期高血壓多見于妊娠20周之后的女性,是妊娠與血壓升高并存的一組疾病,是妊娠女性極為常見的一種合并癥,對孕婦以及圍產兒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因此,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壓、改善母兒預后具有積極意義。目前臨床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以鹽酸拉貝洛爾、硝苯地平等為主,短期內可降低血壓,但如果長期使用,極易引發(fā)諸多不良反應,整體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
陳寶貴,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臨證中發(fā)現(xiàn)妊娠期高血壓以肝腎陰虛型居多,在六味地黃湯的基礎上加用女貞子、墨旱蓮療效甚佳。筆者以陳寶貴經驗方二至湯合六味地黃湯治療妊娠期高血壓患者100例,并以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病例作對照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基線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10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0例)、研究組(50例)。研究組年齡22~42(32.52±3.41)歲;孕周22~36(29.62±3.14)周;體質量42~80(61.52±4.74)kg;產次1~3(2.52±0.14)次。對照組年齡23~41(32.59±3.38)歲;孕周23~35(29.58±3.11)周;體質量43~79(60.86±4.67)kg;產次2~3(2.68±0.11)次。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2015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中對妊娠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血壓≥140/90 mmHg(1 mmHg=0.133 kPa),需要經2次以上測量確診,隨機尿蛋白(+),每周體質量增加0.5 kg。②符合肝腎陰虛證辨證標準:妊娠期出現(xiàn)面浮肢腫,頭暈目眩,耳鳴失眠,五心煩熱,口干咽干,腰膝酸軟,潮熱盜汗;舌紅,苔薄,脈細弦數(shù)。辨證標準參照《中醫(y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3]制定。③年齡20~43歲。④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研究前接受過其他降壓治療者。②腎、肝功能不健全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⑤合并器質性疾病者。⑥合并重大感染者及過敏體質者。
1.3 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鹽酸拉貝洛爾片,每次100 mg,每8 h服1次。研究組予陳寶貴經驗方二至湯合六味地黃湯口服。方藥組成:熟地黃30 g,山茱萸10 g,牡丹皮10 g,山藥15 g,茯苓10 g,澤瀉10 g,女貞子15 g,墨旱蓮15 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若腫勢明顯,茯苓改為20 g,澤瀉改為15 g;口苦心煩加竹茹10 g;若頭暈明顯,加天麻15 g、鉤藤15 g。兩組治療時間均為3周。
1.4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血漿內皮素(ET)以及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水平、不良反應。①療效標準(自擬):收縮壓降低≥20 mmHg,舒張壓降低≥15 mmHg為顯效;收縮壓降低<20 mmHg,舒張壓降低<15 mmHg為有效;舒張壓、收縮壓變化不明顯,部分患者甚至加重為無效。②血壓變化情況:包括治療前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于治療前、治療后測量3次SBP、DBP,取平均值。③治療前后檢測患者血漿MCP-1、ET水平,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④不良反應:統(tǒng)計惡心嘔吐、皮疹、面部潮紅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25.0軟件統(tǒng)計數(shù)據資料,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達,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達,采取χ2檢驗,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臨床總有效率研究組為96.0%,對照組為76.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血壓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壓均比治療前低(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壓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壓情況比較 (mmHg,x±s)
2.3 兩組血漿ET、MCP-1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ET、MCP-1水平均比治療前低(P<0.05),治療后研究組ET、MCP-1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漿ET、MCP-1水平比較 (μg/L,x±s)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研究組為4.0%,對照組為2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60 6,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目前臨床治療妊娠期高血壓以休息、降壓、解痙、鎮(zhèn)靜為主,必須密切監(jiān)測母胎情況,適時終止妊娠,改善母兒預后。硝苯地平能夠顯著抑制鈣離子內流,阻斷平滑肌細胞收縮,發(fā)揮降壓作用[4]。但是有研究證實:仍然有大部分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使用拉貝洛爾、硝苯地平等降壓藥后副反應發(fā)生率高[5]。ET屬于內源性血管收縮肽,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分泌,具有促進血管平滑肌收縮作用,ET會入侵胎盤螺旋動脈,導致滋養(yǎng)細胞受到刺激而遷移,因此ET水平的高低與胎盤早期著床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ET水平正常時,則有助于維持妊娠,但如果ET水平過高,則會導致患者全身小動脈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大,進而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妊娠高血壓發(fā)生率。MCP-1在臨床中又被稱為“小誘導細胞因子A2”,是血管炎性變化的重要因子之一,MCP-1會將巨噬細胞激活,促進嗜堿性粒細胞、組胺等釋放,健康妊娠者單核細胞主要分布在螺旋動脈以及絨毛外滋養(yǎng)細胞基質,但是妊娠高血壓患者單核細胞主要分布在螺旋動脈周圍,MCP-1水平越高,則表明妊娠高血壓患者炎癥反應越重,MCP-1水平升高,則表示病情向重度發(fā)展。
妊娠期高血壓屬于中醫(yī)“子癇”“子腫”“子暈”等范疇,具體表現(xiàn)為水腫、頭暈等癥狀。中醫(yī)認為,孕婦妊娠至晚期,胎兒的體積逐漸增大,陰血聚集而養(yǎng)胎,若孕婦素體肝腎不足或脾胃虛弱,肝失濡養(yǎng),致肝陽上亢,進而引發(fā)眩暈?;蛴捎诓挥{食,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營陰不足而頭暈,脾胃運化失司,水濕內停,進而引發(fā)水腫[6]。中醫(yī)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強調辨證論治及早期預防的思想,能夠降低血壓,改善癥狀及妊娠結局。二至湯,補益肝腎,滋陰止血,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酸痛;六味地黃湯中,熟地黃滋陰補血、填髓益精,山茱萸補益肝腎,山藥補脾養(yǎng)胃、補腎澀精,茯苓健脾化濕,澤瀉利水滲濕,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兩方合用共奏補益肝腎、滋陰止血、潛陽降壓之效。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SBP、DBP、ET、MCP-1水平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
綜上所述,妊娠高血壓患者采用二至湯合六味地黃湯治療,可有效降低血壓,調節(jié)血漿MCP-1、ET水平,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