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9)
項目化教學 (Project-Based Teaching) 也稱之為“做中學,學中做”,是“行為導向”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師生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的方式進行教學。 它是基于真實的驅動性問題解決,通過創(chuàng)建特定的問題情境,以合適的項目為載體,直指學生核心知識構建與高階學習,使學生在解決基于項目中的問題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高階學習、習得知識技能、形成專業(yè)核心素養(yǎng)[1]。 當今智能時代環(huán)境下,老年服務與管理項目化教學的核心是有效組織和推進項目化教學的學習項目、 與之對應的應對方法,強調高階認知、能實現情境遷移后的知識應用[2]。
項目化教學的教學案例和實施方法,有效避免原來學生紙上談兵, 形而上學地注重形式化的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習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學習把理論指導用于實踐,同時實踐反映出來的問題反饋到教學理論中,做到理論實踐相輔相成,相互支持。
老年服務與管理項目化教學與學生工作后的具體工作內容緊密結合。學生可以在項目中獲得和應用知識,從而有效地發(fā)展語言技能、學習技能、合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在項目實施中,學生隨時發(fā)現問題并與他人溝通,這就需要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同時這些需求還需要專業(yè)的語言和知識架構來專業(yè)化解決這些問題。 所以在項目化老年服務與管理進程中,學生可以根據需求隨時的進行專業(yè)、高效、主動的知識內化和輸出。
學生,根據興趣特長選擇內容,能夠積極、自主、快樂地進行學習,有效地促進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教師,從宏觀和政策上提供指導和引領。從整體上做到自主性和方向性的有效結合,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應。
學生緊緊圍繞養(yǎng)老服務與管理主題,項目化建設方式、方法、評價等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做到一個主題,多個角度,和集中結合。做到以養(yǎng)老服務和管理為中心,多種方式,各個角度學習、探究,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
智能時代下教師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設立教學情境,導入學習項目。 教師從情況開始引導學生了解掌握項目目標、 目的、 流程、方法、意義、評價等。 比如,要學習老年人的生理變化這一部分知識,教師可以設置體會老年人的真實感受這個體驗實驗課作為情境導入。學生通過體驗高齡者體驗裝置,如沙袋負重上樓,老年體驗眼鏡等,感受具體的老年感受,從感性出發(fā)導入項目,梳理引導到理性專業(yè)學習。以感受為基礎,為導向,再延伸到理論學習設計方案、相關知識、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開展項目化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給予適當的啟發(fā),借助學習通、雨課堂等線上教學平臺發(fā)布任務,安排學生分組討論性學習,從討論結果中引導得出總體思路與方法, 給小組制訂計劃預案。再項目化學習之中,教師列出幾個主題供學習參考討論,比如,穿上這套高齡者體驗裝置你看東西有什么特點? 你在上樓梯時你有什么感受? 你去超市購物時遇到什么事情?第一個問題是咨詢老年人的感官的變化的信息,聯系學生信息掌握處理分析能力;第二個問題是綜合老年人的生理系統的變化,發(fā)掘學生的綜合分析及專業(yè)知識應用能力; 第三個問題是生理、心理和社會的適應性,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區(qū)別和融合高階認知與低階認知。
以項目設定和任務分解為基礎, 分析整個項目,制定一個方向和大綱,做出一個整體框架。 進一步把框架細化,做出詳細的實施方案,包括目標、內容、步驟、分工、評價等,通過教師平臺提交討論稿,教師開會討論完善,經小組組長審定后方可實施。
實施計劃是為了達成既定的目標,按照制訂的計劃,經過確定預定的步驟,落實各項任務,在過程中檢查、反饋、考核、再反饋等多種過程,同時根據實際需求調整計劃,最終完成項目任務的系統復雜的過程。
項目化教學的核心項目,主體是學生,重點是過程。項目化教學效果如何,成功與否如何評判?科學的過程性評價就非常重要,為了更加客觀、科學、有效,過程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角度開放化、評價方法多樣化。 評價的內容主要有素質、能力、知識等。
項目完成時會有項目化學習成果,通常是指項目過程產生的作品、方案等。 根據不同學生的展示交流成果和方案設計,結合不學生生的優(yōu)勢和長項,教師指導學生按照預定的標準和計劃,討論辯論,評判作品方案的優(yōu)劣及原因。
為確保老年服務與管理項目化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需要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策略。
傳統的教學主體和主導都偏重于教師,主要是教師來講,學生來聽的模式。 在老年服務與管理項目化教學中,主體是學生,主導是教師。 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被動聽課的學生引導為主動學習的探究者。教師的主要工作從講變成指導引導,變成講學生需要的內容。 把廣播式,大鍋菜式的教學,變成學生的探究式,提問式,討論式的教學。
3.2.1 把握核心知識
以把握核心知識為設計重要目的之一。教師根據社會需求,按照行業(yè)標準和法律法規(guī)文件,牢牢把握哪些是核心知識,核心概念。把這些核心知識分解,模塊化地安排到整個的項目化教學之中。
3.2.2 設計驅動問題
興趣和愛好是學習的源動力,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根本原因之一。設計出高驅動性問題是學習項目的重要前提。驅動性問題設計的重點是把握核心知識的本質,把核心知識分解成具體知識,把具體知識落實到具體問題,把具體問題找到高效驅動。
3.2.3 實現高階認知
項目化教學過程是高階認知帶動低階認知。項目化教學過程時刻把握以核心知識為中心,通過過程學習到高階認知, 同時整合基礎知識和技能的低階學習,使學生認知階段全面發(fā)展,提升綜合素質。
項目化學習開始之前,教師借助學習通、微信雨課堂等信息化平臺發(fā)布學習資源。 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熟悉知識、資料查閱、制訂項目化方案。 根據項目化方案實施,建立學習同盟組,有針對性的準備;項目進展中,學生分工協作、學習批判;教師指導引導,參與其中;教學相長,全面,多方位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將成為高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學習行為的主流趨勢。 項目化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在培養(yǎng)自主學習中優(yōu)勢明顯, 提高學生的現代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知識獲取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在培養(yǎng)高職高專的老年服務與管理的專業(yè)實用型人才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結合現在我國老齡化現狀,專業(y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此模式因該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