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清秋
當前,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教師需以自主、創(chuàng)新的教育觀念為主導,引導幼兒通過仔細觀察感知、操作實踐、實驗比較、驗證結(jié)果等方法探索科學知識和事物特性。整個科學探索活動過程是幼兒用思維加工所感知、探索的事物的過程。根據(jù)學齡前兒童的年齡特征可知,幼兒以具體形象性思維為主,邏輯思維能力弱,無法用語言等形式表達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探索的結(jié)果,而圖標的使用恰恰能作為幼兒科學探索的“拐杖”,將科學的概念具體化。
3~6 歲的幼兒探索欲望強,對周圍的事物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他們特別喜歡問“為什么”,對什么事物都充滿好奇,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他們通過觀察、感知、嘗試、操作等方式試圖主動解決這些“為什么”,主動地探索生活中各種不同的事物背后的科學知識。細心的教師在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時會發(fā)現(xiàn),幼兒在科學探索中會提出疑問,然后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在該過程中,幼兒對遇到的問題保持興趣的時間較為短暫,操作遇到困難時容易放棄操作,以至于科學探索缺乏目的性。圖標的使用能幫助幼兒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及學習興趣,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索。教師也可以從幼兒的“問題”中進一步了解幼兒科學探索的需求,引導幼兒深度學習。
例如,在主題活動“嗨,大樹”中,教師前期就通過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了解了幼兒的“問題”。教師請幼兒用圖標的形式記錄他們感興趣的疑問,并進行分類,制作成“大樹問題墻”,當幼兒的“問題”集中展示出來后,幼兒就會發(fā)現(xiàn)與自己具有相同問題的同伴,他們可以自主結(jié)伴討論相同的問題,形成探究小組。小組成員一起探討,分享經(jīng)驗,找尋答案。在互助式的交流氛圍中,幼兒探索興趣得以保持,探索的積極性也被充分地激發(fā)出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這就強調(diào)了教師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需要重視幼兒的探索過程,科學探索的本質(zhì)不是參與科學操作,而是讓幼兒頭腦中的問題通過操作過程實現(xiàn)探究,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思考科學的本質(zhì),理解科學的原理,體驗參與科學探索活動的操作、體驗、驗證和發(fā)現(xiàn)過程,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幼兒操作探索過程就是幼兒尋求答案的過程,這個過程常常需要幼兒的反復嘗試和驗證,故幼兒的操作難免會失敗或出現(xiàn)錯誤,而圖標可以記錄幼兒科學探索的過程,對比操作過程及結(jié)果,記錄幼兒的探索經(jīng)驗,為幼兒再次探索提供線索和方向。
例如,在大班科學活動“會翻跟頭的小膠囊”中,教師給幼兒提供了空的膠囊、小鋼珠、小塑料顆粒、磁鐵、小紙團、紙板制作的斜坡等材料,引導幼兒尋求讓小膠囊翻跟頭的方法,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材料開展操作實驗。教師向幼兒提供操作記錄卡,在操作記錄卡中設置了“猜想”“操作材料”“實踐結(jié)果”這三項,要求幼兒用圖標記錄實驗過程。幼兒通過對比操作記錄卡上的內(nèi)容可以發(fā)現(xiàn),只有小鋼珠才能幫助小膠囊從斜坡上翻跟頭,其他沙粒、塑料片、磁鐵材料都不能使膠囊在斜坡上滾動。之后教師提高探索要求,提問幼兒:“膠囊的翻動速度受哪些因素影響?”幼兒自信地選擇將小鋼珠放在空膠囊中開展下一步實驗,產(chǎn)生了深度探索的意愿。
“概念”是抽象地概括某個知識點的描述性語言,是指幼兒在教育教學中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識點。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在主動探索、操作、實踐的過程中運用適宜的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科學概念。幼兒的科學探索內(nèi)容需要圍繞科學“概念”展開,教師應通過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操作、實踐、思考,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概念”。學齡前幼兒思維的局限性就是只能關注顯著特征,而圖標可以幫助幼兒總結(jié)發(fā)現(xiàn)、掌握和理解概念。
例如,在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彈性”中,根據(jù)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思維能力,即使教師通過形象直觀的方式向他們講述彈性的概念及關鍵特征,也很難讓幼兒對彈性的概念有明確的理解。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先讓幼兒猜想各種材料是否具有彈性,很多幼兒認為硬一點的材料沒有彈性,而軟一點的材料才有彈性。在操作實踐后,他們從記錄的圖標中發(fā)現(xiàn)之前以物品軟硬判斷是否具有彈性不完全準確,他們否定了之前對彈性這個概念的定義,并重新概括了彈性的概念:物體在用力時會變形,在力消失后恢復到了原來的樣子就是有彈性;如果用力時不變形,或者變形后恢復不到原來的樣子就是沒有彈性。幼兒通過自己操作記錄的圖標概括、總結(jié)科學概念,提高了歸納能力,提升了科學素養(yǎng)。
在科學探索活動中,圖標既是教師行之有效的教學工具,也是幼兒科學地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適當運用圖標,可以充分激發(fā)幼兒參與科學探索的主動性,指導幼兒在實踐操作中習得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