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彥霞 張嘉桓 黃建福
摘要:希望能作為引玉之磚,在聽覺的維度上為設計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一個新的摸索方向。在設計方法論體系的基礎上,意識到了當下聲音成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設計媒介,進而提出了當代聲音設計的潛在價值和需求。從設計本體論出發(fā),得出當代聲音設計的必要性;從設計認識論出發(fā),重點指出了聲音的聯(lián)覺傳達優(yōu)勢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互動需求、聲音塑造的象征意義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和諧的聲音設計能更好地滿足用戶良好的體驗需求及視覺化的聲音設計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多感官需求;從設計方法論出發(fā),得出當代聲音設計潛在價值和需求需要團隊智慧、以用戶為中心思考及向自然學習等方法來實現(xiàn)。當下聲音設計的價值和重要性正在突顯,具有極大的設計潛在價值和需求。
關鍵詞:設計方法論體系聲音設計價值需求
中圖分類號:J0-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2-0067-03
引言
“聲音似乎被放置在一個邊角料的位置上?!薄?】聲音本身沒有形態(tài),不能為視覺所感知,所以聲音媒介很容易被設計主體所忽視,成為設計的“盲區(qū)”。一直以來,無論是在設計理論研究、設計教育及設計實踐等領域都普遍呈現(xiàn)出了“弱聽”的現(xiàn)象,傾向從視覺出發(fā)去判斷設計的效果。但其實,聲音也具有很大的優(yōu)化設計的潛力,只不過它的潛在價值和需求一直都尚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視和實現(xiàn)。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唐.諾曼曾指出“聲音必須和設計的其他方面一樣被認真的設計。目前,對于聲音設計的這一方面幾乎沒有給予什么關注,結果日常物品的聲音使許多人煩惱,使少數(shù)人高興?!薄?】
一、當代聲音設計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特點
“聲音設計”這個詞的提出最早源自沃爾特·默奇(WalterMurch)在美國《現(xiàn)代啟示錄》影片中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聲音創(chuàng)作,該導演為了紀念和感謝此聲音創(chuàng)作為電影帶來的貢獻,便在片尾的字幕中第一次使用了“聲音設計師”這個詞。至此以后,聲音設計就變成了一個慣有名詞?!?】逐漸的,聲音被作為重要設計因素應用在了更多的領域。從筆者所查閱的資料顯示,目前在國內外有關聲音設計的實踐和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影視動畫、音樂藝術、聲學技術、城市聲景等設計領域。
但在國內設計的其他專業(yè)領域上,如視覺傳達專業(yè)、產品設計、品牌形象策劃等關于聲音設計的研究和實踐還是很有限,只有寥若晨星的幾篇文章站在聲音的維度去思考產品的交互和界面設計、聽覺審美、形象化研究以及品牌形成等。聲音設計為這些設計領域帶來的特殊交互體驗、營銷宣傳、優(yōu)化設計的重要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基于此,本文將論述聲音設計的側重點放在了視傳、產品、品牌等設計領域上。就文中的“聲音設計”來說,筆者認為是指設計師或參與者通過人為地對聲音進行主動設計,要明確發(fā)生了“聲音設計”的設計行為和過程,區(qū)別物因結構、動力等發(fā)出的物理聲音。
與此同時,設計界也忽視了現(xiàn)代人們對于聲音設計的潛在需求和要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用戶對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功能要求的滿足,還有精神和心理的滿足。當下生活中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聲音設計,使得出現(xiàn)了一股常見的“聲音污染”現(xiàn)象。所以,如何利用好當代聲音設計的潛在價值和需求,使得聲音和設計結合,為現(xiàn)代設計開拓新的內涵和價值,為人們帶來更合理的生存方式,是一個非常值得設計界深思和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從設計本體論看當代聲音設計的必要性
設計是人類進行有目的性的創(chuàng)造活動。人設計“物”的前提需要有“事”,“事”體現(xiàn)為人在設計時其背后的本質目的?!拔铩奔丛O計出的產品,為滿足人的目的(事)而存在。所謂設計的根本方法就是需要發(fā)現(xiàn)人與“物”之間的矛盾本質,進而去解決矛盾?!?】隨著外部環(huán)境(人、時、地事)與內部環(huán)境(技術、材料、工藝)的聯(lián)動進化,人的目的也開始向著精細化和高等化發(fā)展。就好比,當下消費用戶在選用產品時,已不僅僅滿足于功能需求的實現(xiàn),還會考慮到產品的舒適度、體驗感、環(huán)保性等多種情感化需求。以至于,之前一直被人所忽視或忍受的某些設計中不合理的聲音問題逐漸得到關注和重視,聲音在設計中的重要意義和潛在需求也漸漸凸顯。
當下數(shù)字技術和互聯(lián)網信息的快速發(fā)展,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物的出現(xiàn),未來傳感、虛擬實景、人工智能等科技的突破,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需求和消費觀念,給人和社會關系帶來了全新的變革,使人們迎來了全新的感官場景時代。在這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一方面,人的感官需求被深度激發(fā),設計的未來探索方向更趨向于“大設計化”,跨學科、跨專業(yè)融合創(chuàng)新設計,視覺也不再是唯一主要的媒介,感官分級在逐漸縮小,開始追求感官聯(lián)覺的通感效果,而構而這些需求效果的實現(xiàn)都急需聲音的加入。聲音將會是未來重要的設計傳感媒介,它特殊的交互反饋、信息提示、加強記憶和觸發(fā)情感等作用能為人營造許多便利和歡娛,將是營造“現(xiàn)實感”和“沉浸感”的關鍵所在,視聽聯(lián)覺的設計點正在興起。
另一方面,雖然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為人提供了許多新的物種享受,但隨著新技術和新用具物理發(fā)聲的產生,也催化了新的聲音環(huán)境的形成,其中不乏有許多已經不適應當代人的生活需求,已經嚴重妨礙和影響到了人們的使用體驗和心情。當下有許多不合理和不美好的聲音是需要我們重新反思和改造的,合理地設計聲音能有效地提升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質量,舒緩壓力和調節(jié)負面情緒,達到最佳的體驗享受。如產品中設有適合用戶的生理周期、空間大小、聲響聲色的聲音設計能有效地幫助用戶減輕額外的生理和心理負擔,便捷用戶的生活方式,協(xié)調聲景環(huán)境。
三、從設計認識論看當代聲音設計的潛在價值和需求
人有多樣需求,如生理、心理、文化、社交等需求,這些需求共同構成了“事”的源頭。同時,人的需求也在根據環(huán)境和條件的變化不斷地“發(fā)展”,設計的進步需要設計者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下洞察人們的潛在“需求”,發(fā)現(xiàn)不同人的不同適合目的,進而改良已有設計或創(chuàng)造“新物種”,以此來培養(yǎng)和滿足消費者?!?】當下人們的聽覺感知和行為方式正因新一代的新生物品用聲和聲音技術的突破發(fā)生著改變,產生了新的生活聲景,人們對聲音的注重、適應和需求程度也呈現(xiàn)出明顯的變化。
(一)聲音的聯(lián)覺傳達優(yōu)勢能更好滿足用戶的互動需求?,F(xiàn)代人們對需求的渴望已不僅限于或停留于人的生理需求層面了,更多的用戶期待使用體驗過程更加舒適,而想要在設計中更佳地實現(xiàn)用戶體驗、互動和交流等新需求,設計好聲音是一種絕佳的實現(xiàn)手段。筆者具體借視覺傳達設計為例,來闡述在設計中通過思考聲音意識帶來的聯(lián)覺傳達優(yōu)勢。大家都習慣性認為視覺傳達就是主要考慮視覺,但卻忽視了視聽的關系。對于這些問題,巴西聲音制作公司Saxsofunny旗下的海報“每一個形象都有聲音”(圖1)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優(yōu)秀案例,這組海報分有三小圖,設計師分別采用了具有顆粒凸起、揉搓折皺、銀面反光三種不同的海報材質來制作海報,然后用戶在配合相應的按壓、摸搓、揭掀等動作來誘使用戶通感聯(lián)想體驗到打字機、火堆、雷電的音效,讓用戶通過設計過的視覺和觸覺便聯(lián)想到了指定聲音,從而使信息傳達變得異常有趣和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當下數(shù)字和軟件技術的革新、移動化的媒體傳播的環(huán)境下,傳播技術和媒介特性的變革為聲音設計又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聲音還能幫助企業(yè)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具有高度識別性和深刻記憶點的品牌形象。聲音與視覺相比,本身就帶有強大的情感輸出特性,極易撥動人的心弦,輕而易舉地就能在受眾心中植入深刻的品牌聲音印記,構成品牌的聲音記憶點,有效地增加用戶的關系黏度。好比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的諾基亞、蘋果等品牌手機自帶的經典鈴聲、微軟windows品牌電腦的經典開機聲音及QQ、微信、共享單車軟件上的信息提示音等都是利用聲音作為顯著的識別營銷。我國騰訊公司在經過4年的努力下,在2018年,終于使QQ提示音“嘀嘀嘀”成功注冊為聲音商標,同時也是首個經司法判決確認的商標。
(二)聲音塑造的象征意義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設計的目的是復雜的,其目的意義會隨著現(xiàn)有內外部環(huán)境的改變而變化。而聲音作為某些設計的一部分,聲音的設計意義也隨著具體的時代情境在不斷變化和豐富著,經歷了錯綜復雜的改變。如就現(xiàn)代的汽車聲音設計來說,最初在18世紀,蒸汽汽車聲音的存在純粹是本身物理功能結構被動自帶的。到19世紀末,內燃機汽車出現(xiàn),動力明顯提升的同時發(fā)出的聲音也更加轟鳴,而就是這種更為響亮聲音居然被那時的人們看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能帶來極大的權利滿足感和自信感?!?】再到20世紀初,汽車樣式從敞篷式轉變成了封鎖式,人們開始轉向追求設計“消除”汽車聲音,聲音的安靜、和諧等于汽車品質好、價格貴;寧靜反而成為汽車品牌、用戶階層高低的區(qū)別象征,在當時被成為“貴族式的靜謐”(aristocraticsilence)【7】。當下的21世紀,汽車設計向智能化、電動化、場景化、網聯(lián)化及個性化等多元發(fā)展,多元化的發(fā)展使得汽車的聲音設計又被新添加了許多更為豐富和復雜的角色和象征意義,如當下汽車聲音向專屬音效、人車互動、駕駛景觀等以象征和情感為驅動的設計走向。
聲音現(xiàn)在已是汽車生產商、設計師們等在塑造汽車標識感、設計感、體驗感及情感化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每日愈增,汽車企業(yè)們也相應都開始了從整體的角度來搭建汽車聽覺體驗的優(yōu)化策略。如在2019年舉辦的“環(huán)同濟設計周”廣州汽車研究院副院長張帆就在其演講中闡述了廣汽在電動汽車設計的過程中與聲音治愈、音效設計、聲音程序等領域的專家合作開發(fā)的49種專屬音效等聽覺設計策略。
(三)和諧的聲音設計能更好地滿足用戶良好的體驗需求。經濟的全球化,使得城市生活環(huán)境的多樣性正在慢慢消失,連城市的聲景也不例外,無論在哪個城市都是一樣同化的現(xiàn)代工業(yè)聲景,如車輛的刺激噪音、電器機器的呼呼聲、商業(yè)區(qū)和步行街的吵鬧音響等。人們在這樣長此以往的聲音環(huán)境下生活,聽覺能力會逐漸變得麻木,甚至會成為負面情緒的催化劑。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人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設計師們應該開始重視這些聲音問題,并進行重新思考,覺醒在聲音聽覺維度層面的生態(tài)設計意識。但這點與噪音美學并不矛盾,它并不妨礙設計師運用某些噪音元素來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賦予它們新的內涵。
如“物”的使用,必須涉及到人的動作和被使用的物兩者,且當兩者達成一致時才有意義。這里的一致是指要讓人愿意做動作,樂意去使用,產生良好的用戶體驗。所以在設計產品時,一定要在人性化、合理化的前提下去思考和實踐,從而達到人、物和環(huán)境的和諧化。物品自帶的配套聲響功能和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動靜,都會實在地影響著人與物之間的互動體驗。當下的許多產品在外觀和功能的設計上已經做到了很好,但卻疏忽了聲音的設計。如大部分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很少會考慮到產品的聲音設計是否合理、悅耳,只要求能提示或警示就行,就算能明顯感覺到電子音的刺耳和不和諧也會下意識選擇忽視。如當電腦出現(xiàn)404頁面的同時還伴隨著重重的“鐺鐺”錯誤提示音,會導致用戶更加煩躁和惱火,加速情緒的崩潰。因此,產品自身功能配套的聲響設計不僅要做到提醒功能,也應考慮和諧的聲音體驗效果,提升和優(yōu)化物品在使用過程中的良好感受。
(四)視覺化的聲音設計能更好滿足用戶的多感官需求。視覺化的聲音設計是指在結合自身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等基礎上,利用現(xiàn)有先進數(shù)字技術把聲音素材呈現(xiàn)出的獨特節(jié)奏、韻律等聲音特征規(guī)律進行視覺上的重新詮釋,轉化為能在視覺上有所呈現(xiàn)的二維平面、三維立體等設計形態(tài)。如此呈現(xiàn)出的視覺設計作品,會讓用戶不自主地在腦海中去聯(lián)想聲音與視覺,產生通感體驗,打破了視覺構成的單一性,極大豐富了作品的視覺層次,為用戶的多感官需求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期待空間。
如在2019年的3月,由阿斯頓馬丁之家在上海浦東的船廠1862主辦的“聲之翼”藝術展中,鄭康奕老師利用計算機的算法演化設計和3D打印數(shù)字成像技術將阿斯頓馬丁DB11跑車引擎啟動的聲音轉化到了現(xiàn)實中的實物設計(圖2),轉化出來的設計作品的材質為金屬,整體造型類似一個白金色的圓狀漩渦,材質為金屬,從圓中間擴散向外部的一圈一圈的,高低不一的類似山體的起伏造型其生成是對應引擎在啟動時音波頻率的高低,完美地在三維視覺層面上為大家構建出了DB11引擎中強勁有力、動力十足的聲音能量的實物之美。還有,大眾常使用的網易云音樂軟件中的“鯨魚音效”功能,采用“音效十動效”模式,根據不同曲風的特性高度匹配設計出了多款專屬音效主題的同時還打造出了與歌曲節(jié)奏、音頻高度適配的奇幻動效主題,如比較火熱的“孤獨星球”、“跳動旋律”、“水晶音波”等動效,為用戶打造了一場全方位的場景沉浸式音樂體驗。此外,還有一些設計師運用某些噪音元素來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如巴西設計師EstudioGutoRequena及其團隊,以街上熱烈吵鬧的聲景特征為設計元素再結合當?shù)貍鹘y(tǒng)三足靠背椅、雙扶手靠背椅等造型,設計制作了一把“噪音椅”。該椅主要有黑、紅兩色,街頭噪音的聲色特征使該椅造型表面呈現(xiàn)出獨特的波浪凹凸、線塑等肌理質感,在搭配上些許不規(guī)則的夸張化細節(jié)特征,將獨屬于里約街頭的人間煙火氣繪聲繪影地展現(xiàn)在了大眾的眼前?!?】
四、從設計方法論看當代聲音設計潛在價值和需求的實現(xiàn)
有了“事”才知曉要設計什么“物”。上述已經分析和總結出了當代聲音設計的潛在價值及需求,可以作為一樣“事”來理解,那接下來需要思考的是怎么設計“物”,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能使創(chuàng)造或改良的新“物”適合和滿足“事”。對此,筆者認為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團隊智慧代替?zhèn)€體智慧。當今的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激發(fā)人們去創(chuàng)造新知識、重組知識資源和結構,為實現(xiàn)人不斷增加的潛在需求創(chuàng)造條件。聲音和設計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具有極大的復雜性。想要在設計領域中運用聲音從而達到優(yōu)化、美化設計功能和設計體驗的目的,這不僅要求設計師要在腦海中加強聲音設計意識,主動去了解和學習關于聲音的基礎認知,還要利用多學科研究,學會團隊合作,可以尋找學校里聲樂、聲效制作等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來共同合作,畢竟自己的專業(yè)有限。如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公司一五角設計公司發(fā)現(xiàn)了聲音和體驗設計新興領域的巨大潛力,于是邀請了日本聲音設計師YuriSuzuki作為新合伙人加入了五角設計倫敦辦事處。且在近兩年,國內的少部分高校中,也開始嘗試將聲樂和設計相跨界融合,在2018年,同濟大學的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院長婁永琪教授與音樂家朱哲琴等人合作成立了“SoundXLab”聲音實驗室,實驗室中聚集了多位如數(shù)字媒體設計、首飾設計、媒體藝術家、音樂制作人、人工智能設計、算法設計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其現(xiàn)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聲音可視化、聲音造物及聲音交互等方面,已舉辦了多場創(chuàng)作展覽和學術交流,為當下中國的聲音設計發(fā)展提供了創(chuàng)想實驗的平臺,使設計呈現(xiàn)出了全新的“音畫”面貌。
(二)以用戶為中心。在對設計中的聲音問題具有一定認知經驗的基礎上,首先要圍繞用戶展開聲音問題的研究,要善于分析和歸納具體人對于聲音認知和感知的特點及規(guī)律,如不同性別、年齡段、職業(yè)等人對聲音的不同偏好和標準等。之后,在分析了具體人聲音屬性的基礎上,還要善于聯(lián)想,把自己代入到和模擬用戶在使用“物”的行為中產生的“事”體驗經過,這樣可以更好地把握和預測出產品的合理程度和體驗效果。只有確定了這些具體的內容,從而才能精準設計出合情合理的“物”。
如面向兒童所設計的玩具,玩具材質的音質特征選用很重要。玩具給兒童帶來的早期聲音經驗,也是一種知覺啟蒙,且會在今后孩子的成長中一直發(fā)揮著潛在的影響?,F(xiàn)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兒童玩具出于價格成本的考慮,采用的塑料化學合成材料來制作,不但音質感不佳,影響兒童早期的認知體驗;有些還裝有音量分貝過高的電子聲響,在孩子的身體各項功能還沒發(fā)育完全情況下,極易導致孩子聽力受損、情緒易躁和記憶力下降等健康問題。據歐盟在2020年8月發(fā)布的RAPEX通報中,部分中國產出口玩具就因玩具聲音問題被要求召回和撤出市場,如被奧地利通報的氣喇叭和長笛玩具(圖3),發(fā)出的音量刺耳,分貝過高,極易造成兒童聽力損傷。
(三)向自然學習聲音設計。一般情況下,聲音關于設計的問題主要是圍繞用聲音增益和優(yōu)化設計體驗和用設計減少和消除聲音干擾兩方面展開。而無論是對于哪個方面,學會向自然學習聲音設計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則。自然界中有著相當豐富、美妙的聲音素材,利用自然聲音元素來提示或傳達信息,更容易與用戶建立起一種更為有效且相對親和有趣的自然互動方式。就像邁克.格里夫斯(MichaelGraves)為意大利高端家居用品品牌阿萊西(Alessi)設計的一款水壺(圖4),設計師別出心裁地在壺嘴上設計添加了一個形狀似小鳥的哨子,當水燒開后,里面的水蒸汽沖出壺嘴時,壺嘴上的小鳥哨受水蒸氣的影響就會發(fā)出動聽的鳥鳴歌唱的聲音。悅耳動聽的小鳥聲不僅起到了有效的提示反饋作用,還額外給用戶帶來了不同于普通水壺的親切感和新鮮感,讓一個普通、乏味的日常動作變得極為有趣,使用戶享受到了精神的愉悅,讓人與物之間建立了一種和諧美好的內在溝通。當年,在該產品投放市場后,就備受眾多消費者的青睞,成為20世紀80年代的經典設計作品。
結語
在信息傳播技術和數(shù)字技術發(fā)展的背景下,聲音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人們關于聲音的潛在需求和要求也越來越多,聲音展現(xiàn)了其特殊的功能和價值。設計師應該樹立一種聲音設計思維,設計好聲音不僅能有效地輔助實現(xiàn)其設計物品的功能目標,還能從聲音審美的層次上實現(xiàn)人們對于設計提出的更高的生理健康和心理情感需求。越來越多的設計藝術實踐開始嘗試將不同的感官媒介組合在一起,尋找視覺、聽覺、觸覺等不同感官媒介之間的隱性通聯(lián)的關系,試圖打造一種新的現(xiàn)代感官交互方式。除此之外,在當下5G、大數(shù)據、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等重大技術突破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智能和全息化,屆時,聲音作為沉浸式的媒介將會發(fā)揮重大的作用,聲音設計的激活在人們生活中必然會更加廣泛。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從設計方法論體系看當代聲音設計的潛在價值和需求》(2019KY048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法】米歇爾希翁張艾弓譯聲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95.
【2】【美】唐納德A.諾曼付秋芳,程進呈譯.情感化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103.
【3】【美】斯蒂芬.普林斯.王彤譯.電影的秘密形式與意義【M】.北京:文化發(fā)展出版社,2017:213.
【4】柳冠中.事理學方法論珍藏本【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1-19.
【5】柳冠中.事理學方法論珍藏本【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22-40.
[6] Bijsterveld K,Cleophas E,Krebs S,Mom G. Sound and safe:A history of listening behind the wheel [M] . New York,USA: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140-164.
【7】趙陽,董華,劉朧.從“聲音診斷”到“聲音體驗”:汽車聲音的百年源流及涉眾行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20(02):69-75+210.
【8】李曉娟.初試啼聲-聲音視覺化的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7.
【9】蘆影.聲音體驗——關于設計的聲音意識與聽覺審美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7.
【10】楊添,沈杰聽覺互動體驗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究【J】.設計,2019,32(09):9-11
【11】郭鈺瑩.多感官整合設計與品牌體驗的關聯(lián)性【J】.設計,2017(1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