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瓊
(遼寧奉天中醫(yī)院腦病科,遼寧 沈陽 110000)
失眠癥屬于臨床上常見疾病,現(xiàn)階段隨著人們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增加,失眠癥已經(jīng)逐漸成為一種嚴重威脅人們身心健康的疾病綜合征。導致發(fā)病的因素較多,失眠癥以夜間難以入睡、睡眠時間短、白天疲勞無神等為主要特點[1]?;颊唛L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心理負擔增加,誘發(fā)焦慮、抑郁等諸多不良情緒,如此往復,形成惡性循環(huán)。在中醫(yī)范疇中,對失眠癥的治療需按照調節(jié)臟腑功能、調節(jié)氣血運行的原則進行。若失眠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誘發(fā)多種嚴重并發(fā)癥、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旨在探討?zhàn)B肝安神法對失眠癥患者睡眠質量與Epworth困倦評分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失眠癥患者96例,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 例。對照組中男 27 例,女 21 例;年齡25~72 歲,平均(47.6±10.3)歲;病程1~15 年,平均(7.6±2.1)年。觀察組男28 例,女20 例;年齡27~70 歲,平均(46.6±12.3)歲;病程1~17年,平均(8.2±1.8)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書。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頒發(fā)的《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2]中關于失眠癥的診斷標準;病歷資料完整;依從性較高。排除標準:合并存在肝、心、腦、腎等器質性疾??;合并精神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艾司唑侖(北京益民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098)口服治療,每次1~2 mg,睡前服用,每天1次,連續(xù)用藥1個月。觀察組采用酸棗仁湯隨癥加減治療。酸棗仁組方為:酸棗仁20 g,茯苓、知母、遠志、川芎、黃芩、柴胡各10 g,人參、甘草各6 g。每天1劑,水煎,分3次口服。觀察組患者用藥同期接受針刺治療,取穴為三陰交、太沖、神門、百會、神庭,兩側交替取穴治療,連續(xù)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采用PSQI量表、Epworth困倦評分方式,分別在治療前和療程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PSQI 量表總分為7 分作為睡眠質量判定界值,總分>7分者可確診為失眠。PSQI減分率計算標準[3]為:PSQI 減分率=[(PSQI 治療前評分-PSQI 治療后評分)/PSQI治療前評分]×100%。以PSQI減分率為標準,將療效分成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等級別。其中痊愈:PSQI減分率≥75%,顯效:PSQI 減分率 50%~74%,有效:PSQI 減分率25%~49%;無效:PSQI 減分率<25%。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Epworth困倦評分,評分越低表示困倦程度越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高于對照組的83.33%(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ective treatment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治療前后兩組Epworth 困倦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Epworth 困倦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Epworth困倦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Epworth sleepine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Epworth困倦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Epworth sleepine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P值例數(shù)48 48治療前30.24±4.98 30.45±5.01>0.05治療后12.57±3.32 19.33±4.67<0.05 P值<0.05<0.05
在中醫(yī)學范疇內,失眠癥屬于“不寐”,臨床治療以“心主神志”失常而立論,辯證治療按照虛實分成兩類,以虛證較多[4-5]。實證多因邪火擾心、痰火擾心、心神受擾等造成,虛證包括心陰虛損、心腎不交、心脾兩虛等證型。目前關于“肝藏魂”理論對于失眠癥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尚無統(tǒng)一定論,缺乏足夠的認識。
“肝主藏血,血舍魂,肝藏魂”,這一說法不但能對失眠癥的發(fā)生病理機制進行補充,且對于指導臨床治療也具有重要意義?,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日常生活中來自多個層面的壓力日益增加,使失眠癥的臨床發(fā)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多會表現(xiàn)出情緒變化、精神刺激等,因此,重視從肝論治失眠癥的意義顯著[6]。
盡管失眠癥的發(fā)病因素較多,但多以情志或氣血虧虛等內傷因素為主,造成肝、心、腎陰陽失調、氣血失和,綜合本病病機,多以心肝血虛、情志抑郁、心神失養(yǎng)為主。因此,本研究主張采用養(yǎng)肝安神手段對失眠癥患者展開治療,給予酸棗仁湯隨癥加減配合針刺治療。酸棗仁湯組方中,酸棗仁、當歸作為主藥,用以養(yǎng)血疏肝,人參、茯苓以及遠志則用以養(yǎng)心安神,配伍川芎、柴胡,用以調暢氣血、疏肝解郁,知母、黃芩滋陰潤燥,甘草可調和諸藥。本方充分體現(xiàn)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的治療原則[7-8]。
另外,針灸在失眠癥的治療中廣泛應用,效果顯著,不良反應較小,深受患者青睞。本研究中采取針藥合用的方式,針助藥力,以達到補血柔肝、養(yǎng)心安神的效果,藥助針效,以達到調暢氣血、通達全身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Epworth困倦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文獻[9-10]報道結果相似,由此證實,通過養(yǎng)肝安神法對失眠癥進行治療,具有顯著改善睡眠質量,降低Epworth困倦評分的作用。
綜上所述,肝安神法治療失眠癥臨床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降低Epworth 困倦評分,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