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楠
牙列缺損是指患者的牙齒部分缺失,造成患者恒牙牙列不完整[1]。研究表明,多數(shù)的牙列缺損患者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錯畸形,會對患者的日常咀嚼、外觀和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的影響[2]。口腔正畸聯(lián)合種植義齒治療成人前牙錯畸形及牙列缺損患者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中將成人前牙錯畸形及牙列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口腔正畸聯(lián)合種植義齒治療成人前牙錯畸形及牙列缺損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成人前牙錯畸形及牙列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安氏Ⅰ類34例,安氏Ⅱ類52例,安氏Ⅲ類3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8例。對照組男28例,女30例;年齡35~58 歲,平均年齡(46.43±8.14)歲。觀察組男27例,女31例;年齡38~56 歲,平均年齡(41.37±9.5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參與治療的患者需要符合牙列缺損的診斷標準,存在牙齒傾斜、伸長、牙列不齊、中線偏斜伴有個別牙缺失或鄰牙移位傾斜致牙間隙異常;治療前患者親自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3 個月內(nèi)接受過其他矯治或者種植手術。
1.3 方法 觀察組采用口腔正畸聯(lián)合種植義齒治療。對患者進行口腔清潔,局部浸潤麻醉,麻醉后采用直絲弓矯正進行正畸治療。首先將患者的牙列排齊,同時調(diào)整患者的深覆蓋、磨牙關系,并且糾正患者自身存在的會對種植咬合關系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因素[3]。正畸修復約6 個月后進行種植義齒治療,醫(yī)生根據(jù)診斷時制定的修復計劃,調(diào)整患者余留牙的位置和固定的軸向,保證種植義齒的上下部結構可以開辟出足夠的齦向間隙。同時需要及時調(diào)整患者缺隙區(qū)的鄰牙位置和牙根方向,保證患者修復后種植體周牙齦乳頭的美觀[4]。具體操作如下。對患者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后,在患者的牙槽嵴頂黏骨膜部分進行全層水平的切口,同時加深垂直切口,剝離患者黏骨膜瓣,同時在外科模板的引導下,進行備孔,在備孔完成后植入種植體。對于需要進行引導骨組織再生的患者,需要用人工骨粉和自體骨顆粒進行混合后進行嚴密的填充,后在填充口覆蓋膠原膜,然后對黏骨膜瓣進行復位,最后進行嚴密縫合。同時在術后3~5 d 給患者使用抗生素,同時告知患者在術后7~10 d 進行復查拆線[5]。對照組患者采用種植義齒治療,操作方法同觀察組。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齒功能、治療后牙齒外觀效果及治療后12 個月的滿意度評分。
1.4.1 牙齒功能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齒功能進行測試比較,使用Likert 4 級評分法對患者進行評估,主要評估患者的吞咽、咀嚼以及發(fā)聲功能,單項評分最高為4 分。
1.4.2 滿意度 在治療完成后的12 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調(diào)查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其中包括治療后是否舒適、美觀、咬合功能是否良好、種植體穩(wěn)定情況。由患者根據(jù)個人感受進行評分,同時結合隨訪醫(yī)生檢查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評分。以上四項指標,單項評分滿分為25 分,總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滿意度越高[6]。
1.4.3 牙齒外觀效果 在治療完成后的對患者進行隨訪調(diào)查,調(diào)查患者治療后牙齒外觀情況,主要包括整齊排列、完整覆蓋及自然潔白3 個方面。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齒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和發(fā)聲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和發(fā)聲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齒功能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齒功能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12 個月的滿意度比較 治療后12 個月,觀察組患者對舒適、美觀、咬合功能、種植體穩(wěn)定情況滿意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12 個月的滿意度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12 個月的滿意度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牙齒外觀效果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牙齒整齊排列、完整覆蓋和自然潔白占比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牙齒外觀效果比較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