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會
碰到骨折情況,很多病人認為最好的康復方式為臥床休養(yǎng),因此骨折后不敢隨便活動,但是事實上這樣容易導致關節(jié)僵硬,不利于肌肉及關節(jié)功能恢復,同時因長期臥床休息,病人生活不便,也會影響其情緒,會導致機體出現(xiàn)多種不良情緒狀態(tài)或不適癥狀,延長恢復時間,不利于整體病情恢復。在骨折康復過程中,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可輔助患者加速恢復,但由于傳統(tǒng)觀念等因素影響,目前護理工作中存在一些誤區(qū),影響病人的康復效果,護理誤區(qū)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按摩或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對于骨折病人,很多人認為熱敷能夠改善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配合相應的按摩,能夠改善肌肉能力,并提高關節(jié)靈活度。但實際上熱敷或者按摩的效果欠佳,甚至會導致異常腫脹問題,伴有明顯疼痛情況,嚴重時會對血管神經(jīng)造成損傷,影響骨折愈合效果。正確的做法是在康復過程中,可進行冷敷,以此改善病人患肢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并將其患肢抬高,進行輕柔按摩.
(二)骨折康復期需長期臥床休息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后必須臥床休息,以此促進骨折端愈合,避免出現(xiàn)畸形等情況,但其實這也是康復護理的一個誤區(qū)。在骨折恢復期,人體需要相對制動,也就是在人體能夠承受的范圍內(nèi),進行適當活動,但不要超出承受范圍強行運動,臥床休養(yǎng)應與運動結合開展。若長期制動會導致下肢血液循環(huán)不暢,同時對皮膚、肢體造成壓迫,若處理不當會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等問題,老年患者容易引發(fā)或加重骨質(zhì)疏松,不利于骨折恢復,甚至影響身體健康狀況。
(三)打石膏后能不動盡量不動
對于骨折病人,在治療初期需要固定骨折部位,以此促進骨痂生長,目前石膏固定方法仍應用較為廣泛,但是隨著骨折端的不斷生長愈合,適當?shù)倪\動利于改善關節(jié)僵硬情況,若長期不動會遺留多種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狀況。
(四)康復期飲食方面說法不一
很多人認為骨折與缺鈣關系密切,在骨折后主張大量補鈣。在骨折康復期,重點在于促進骨痂更快更好地愈合,且很多情況下,骨折患者并非存在缺鈣情況,因此康復期重視補鈣是一種誤區(qū),并不能幫助骨折更好地愈合。同時很多病人在康復期擔心過多活動會影響骨折恢復,并且懼怕由于活動而引起疼痛情況,因此在康復期盡量減少上廁所等活動,少喝水,少進食,但是這樣會影響機體正常代謝,不利于腸胃蠕動,并導致機體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便秘、結石等情況發(fā)生率,不利于病人恢復。
對于骨折病人,其康復護理可分為早期和晚期兩個階段,而在不同階段,病人病情恢復的重點存在差異,護理工作應根據(jù)病人實際需求,避免康復護理誤區(qū),幫助病人科學有效地度過康復期:
(一)早期康復訓練
此階段的康復訓練主要在臥床期進行,要指導病人進行四肢肌肉收縮練習,并將肢體抬高或伸直,進行屈伸練習,同時進行握拳、勾腳尖練習,其主要目的為活動肌肉和關節(jié),避免長期臥床導致的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情況;
(二)后期康復訓練
骨折病人預后恢復時間較長,因此需進行長期的康復訓練,在骨折恢復后期,主要需進行下床活動練習。就下肢鍛煉而言,可適當進行慢走、交替抬腿訓練,待機體功能改善后,可適當進行上下臺階練習;對于上肢訓練而言,可借助握力器開展訓練,以鍛煉上肢力量,若患者為臀背部或者脊柱骨折,待患者可下床后,引導其進行常規(guī)訓練,同時配合單調(diào)杠、平板支撐等練習,改善患者脊柱、腰部肌肉力量。訓練過程中要遵照循序漸進原則,訓練強度和時間均持續(xù)遞增,通常每周訓練3~4次,每次盡量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訓練時由家屬陪同,若患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家屬需格外注意,身邊配備糖果、餅干、降壓藥等,防止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不適情況,運動后要監(jiān)測記錄患者心率變化情況;
(三)飲食指導
在骨折康復過程中,需要增加營養(yǎng)攝入,病人需要豐富自身飲食結構,其中鈣磷物質(zhì)利于骨折愈合,患者可適當增加鈣磷含量高的食物攝入量。如雞蛋、牛奶和瘦肉中鈣的含量較高,雞肉、豬肉、南瓜中磷的含量較高,同時也可以適當增加堅果攝入量。另外,在飲食方面還需要明確禁忌,骨折康復過程中,需要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其中辣椒、蔥、姜、韭菜、蒜不得食用,同時海鮮、羊肉、牛肉等發(fā)物也不要食用,避免對骨折愈合造成不良影響。此外病人在康復過程中盡量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改善機體整體狀態(tài),并禁忌煙酒,避免對骨折恢復造成不良影響,促進骨折更好更快愈合。
(作者單位:射洪市第二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