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桐
【摘要】一年級作為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橋梁”,新生在此階段塑造良好的文明規(guī)范和行為習慣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甚至任一定程度影響著學生接下來的成長過程。為促進新生在入學后順利適應學校生活,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文明規(guī)范,弘揚我校的養(yǎng)正之風,本文將從小學新生的表現(xiàn)行為以及相關對策等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新生;文明規(guī)范行為;行為習慣
一、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第一學期表現(xiàn)
在進入小學一年級學習之初,新生心里懷揣著忐忑和期盼步入了校園。學生心靈純粹,也會為自己定下想要達成的目標,但往往事與愿違,他們在規(guī)則意識、個人自理能力、學習習慣和人際交往方面等都存在一定問題。
1.規(guī)則意識較為薄弱
一年級新生剛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他們年齡較小,思維發(fā)展都不成熟,行為處事大多以自己的心情為主。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要舞臺,當新生進入課堂學習,由于小學教育模式和幼兒園教育模式的差異,他們往往在課堂上不能長久地安坐,偶爾會小聲地交頭接耳和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特別是進入課堂后半段時間,注意力分散時,新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課間十分鐘是學生放松的時間,但因為新生天性活潑天真,所以容易出現(xiàn)對班級規(guī)則和學校校規(guī)的遺忘,控制不住地有追逐打鬧、大聲喧嘩等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
1.個人自理能力仍需鍛煉
根據(j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階段論來看,新生在幼兒園期間已經在自主感和主動感有一定的發(fā)展,所以,新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個人自理能力。但是他們自理活動的前提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甚至是提供一定的幫助。進入小學后,新生需要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和對個人的自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求和能力存在矛盾和落差,就導致班里經常出現(xiàn)垃圾亂丟、個人物品不能及時收拾整理好、桌椅不能整齊擺放、抽屜里書本亂放、文具經常丟三落四,中午午休時,起床后被子不能疊好,甚至有新生連鞋帶都不會綁。
3.相關學習習慣還未形成
部分新生的課堂聽講效果不佳,存在走神、玩東西或者隨意說話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只注重需要檢查的書寫作業(yè),對復習和預習類的口頭作業(yè)不夠重視;許多新生在閱讀、書寫、坐姿和握筆姿勢等都存在很多陋習,新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玩心很重,放學回家后很難會主動學習或者復習學科知識。
4.人際交往的處理能力仍需提升
由于現(xiàn)在很多學生在家備受長輩寵愛,個人自我意識比較強烈。在人際交往中容易出現(xiàn)小碰撞,而基于不成熟的處理方式和自我化意識,所以,往往小事變大事,反而不利于自己的交往和同學產生矛盾。因此,一年級也是教師接到告狀頻率比較高的年級,仍需要教師去協(xié)調解決。
二、改善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第一學期表現(xiàn)的對策
針對以上一年級新生在入學后存在的問題和表現(xiàn),在此重點以學校視角來提供對策來幫助新生更好地進行入學適應和過渡。
1.加強幼小教育的雙向連接
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教育模式差別甚大,學生在幼兒園的教育以游戲為主,所以,新生入學前對小學教育的了解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先一步了解小學生活和學校要求,讓新生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我們可以帶領新生學前班的學員參觀小學校園、開展一次課堂、觀看小學一日常規(guī)學習視頻等,讓這些小小新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心有準備。
2.布置環(huán)境,熏陶行為
新生“初出茅廬”,學校應該布置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更快地融入校園生活。干凈整潔的課室,配套齊全的課桌椅,豐富有趣的圖書角,五彩繽紛的墻報,趣意盎然的綠色植物,這些都能加快新生融入新生活。根據(jù)《教育學》中的常用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環(huán)境陶冶能借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對其的思想品德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于潤物細無聲處產生影響。所以,除了班級布置適宜的環(huán)境,學校也可以在走廊和宣傳欄上進行文明規(guī)范教育,讓學校中的每一面墻壁、每一扇櫥窗都能成為學生們的“老師”,時刻提醒他們規(guī)范好自身的行文規(guī)范。
3.強化意識,養(yǎng)成習慣
(1)巧用口令
針對新生需要養(yǎng)成的校園文明規(guī)范行為涉及多方面:上課、課間、活動、放學、紀律、衛(wèi)生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成為其中的引導者和領路人。方方面面的要求讓這些新生焦頭爛額、應接不暇。按照學生的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現(xiàn)階段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有時效性,單純的說教他們難以理解。而簡單易懂、幽默有趣的口令兒歌便成為了學生們理解的突破口,幫助他們從口令中了解文明規(guī)范的要求,并帶領學生根據(jù)口令的提醒,自覺按照口令行事。
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方面設計口令,如,課前準備口令、課堂紀律口令、課間文明口令、表揚口令等,隨時隨地提醒新生的方方面面。例如,上課鈴打響后,學生可以邊拍手邊說口令:“上課鈴聲響,趕快進課堂,書和文具盒,擺在桌子上,不做小動作,上課要聽講,發(fā)言先舉手,回答要響亮,學會守紀律,做個好學生”在口令的帶領下,新生們把上課要求重溫,進一步提醒自己需要做好的方面。
口令大多朗朗上口,便于記憶,有利于學生對照口令觀察動作是否到位,適時地誦讀,讓新生能在讀中學、在學中讀,不知不覺行為得到規(guī)范和強化。
(2)反復訓練
一年級小學生的記憶力、自制力發(fā)育還不成熟,教師講解過的知識和要求,經常是很快忘記,所以,新生要培養(yǎng)規(guī)范的校園文明行為,需要教師帶領新生反復練習和訓練。
為培養(yǎng)新生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教師每節(jié)課前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用品擺放情況,通過反復的練習強調,讓新生養(yǎng)成課前準備的好習慣。還有課堂中注意訓練糾正新生的行為舉止,明確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寫字姿勢、舉手姿勢、讀書姿勢等,教師配合口令不斷練習,持之以恒,讓新生逐漸糾正自己不好的行為習慣。
4.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根據(jù)常用的榜樣示范法,給新生提供具體可參照的模范,更容易讓新生模仿學習。因為這些榜樣能把行為習慣、道德規(guī)范表現(xiàn)得更加直接、典型,因而給人更大的影響,也符合了人的認識由直觀到抽象的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教師自身需要注意端正自己的行為,也可以在教學時適時向新生介紹名人、偉人、英雄等人物,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典范。同時,教師也可以從班級內發(fā)現(xiàn)好的學生榜樣,形成從點到面的影響。
5.重視培養(yǎng),提高自理能力
進入一年級后,跟幼兒園相比,對新生的自理能力要求更高了。所以,在入學初期,教師可以明確告訴學生,他們需要獨立完成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方法或詳細的具體做法,讓他們有例可循。例如,每天都需要的喝水和打餐,還有文具書本的擺放收拾方法,柜子抽屜如何整理干凈。當下,不少學生遇到問題,家長們大多選擇會幫助他們完成,所以,學生的實際處理能力和動手能力還是不成熟的,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同時,教師可以發(fā)揮集體和榜樣的力量,正如馬卡連柯所說:“讓集體力量和個人力量互相轉化,讓優(yōu)秀的個人力量幫助影響待進步的學生”。
6.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習能力
一年級新生們注意力集中時間更短,容易出現(xiàn)走神、倦怠的現(xiàn)象,甚至遲遲不能進入課堂。然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課堂開始,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可愛形象、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適當?shù)亩嗝襟w視頻、靈活的游戲吸引學生投入課堂,保持學生充足的好奇心和興趣。如,語文課堂中枯燥的拼音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系列精彩的情境:孫悟空取西經、羊村中的喜羊羊、海底世界中,通過一個個關卡游戲的串聯(lián),在歡樂的氣氛中增長知識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這些不斷累積的好奇心和興趣也將成為新生接下來學習能力提升的基礎。
7.創(chuàng)設氛圍,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
在父母長輩的包容下,特別是當下的新生提早接觸到網絡世界,普遍個人意識有所增強,在人際交往中則更多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在校園和班級這個“小圈子”中,一年級的新生難免就會各種“碰壁”。他們并非不想和同學交往,而是不懂如何與人交往。所以,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的實際問題,設置情景,從課堂的練逐漸拓展到日常的交往中,生活中很多新生都會遇到的分享問題,經常因為借東西導致吵架有紛爭。在幼兒園常接觸的分享教育,在一年級甚至以后的年級遭遇“瓶頸”。大多數(shù)學生不再樂于分享,但并不代表不樂于助人,更多原因可以歸咎到新生的個人的整理能力上,應該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己的收拾整理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就這方面的情況,邀請學生展示,并分析原因,讓學生在理解中更好地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同時,教師可以舉行豐富的班級活動,給予新生更多培養(yǎng)人際關系的機會,并給新生創(chuàng)造一些在公開場合發(fā)言的機會。
三、結語
一年級新生的行為規(guī)范學習越來越成為一年級入學教育適應時期的重點,他們的行為習慣、學習能力和自理能力等培養(yǎng),對未來的成長之路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是影響個人行為習慣的塑造,還影響到班級精神風貌的形成。近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目光都聚焦在新生行為培養(yǎng)塑造上,但如何落實并給予教師實在可行的對策,是我們首要的目標。本文主要針對現(xiàn)階段一年級學生及教師面臨的困難和疑惑,從加強幼小連接、環(huán)境熏陶、強化意識、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能力、樹立榜樣、參與活動等方面闡述建議。
參考文獻:
[1]李佳怡.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現(xiàn)狀與教育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20.
[2]寧慧鴻.小學低年級規(guī)則教育的內容及實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3]李小花.如何培養(yǎng)一年級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J].學校教育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