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然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現代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階段,教育行業(yè)要想更好地順應新時代發(fā)展,就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加強對音樂課堂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通過積極拓展該教育方式和教學途徑,促使音樂教育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基于此,文章著重分析和探索了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論的具體途徑,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考借鑒。
音樂作為中學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學生音樂鑒賞力及審美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學音樂教師要加強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論的認識,并根據社會實際發(fā)展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音樂教育方法和措施,而后采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積極拓展多元文化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實施途徑,切實做到與時俱進,在提升中學音樂課堂教育水平和效率的基礎上,切實增強中學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
多元文化一詞源于八十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校園課程改革。多元文化指的是在人類社會經濟與科技不斷發(fā)展、信息流通速度越來越快的情況下,文化傳播和更新速度也隨之加快,新型文化層出不窮,各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過程中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從而造就的文化的多元化。多元文化具有多樣性和多元性的全球文化屬性,由于各個國家民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政治體制有所不同,導致人們對文化知識的了解具有一定差異性。而文化是人類文明日積月累數千年積攢的知識財富,文化內容本身存在多樣性、復雜性以及廣泛性,并且,各個民族和地域位置的不同,其展現的文化也具有不同的價值意義。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密切,中華文化逐漸朝著多元化和多樣化方向邁進。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可以適當調節(jié)不同民族間文化的差異性,促使各地區(qū)文化和諧健康發(fā)展。
多元文化教育理論體系是一種新型概念,該體系與一元文化教育理論有所區(qū)別,是推動社會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在傳統(tǒng)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人們通常會把歐洲音樂教育文化知識理論體系作為音樂教育的核心要素,雖然歐洲音樂教學體系較為完整,且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但在多元文化的推動下,中學音樂教師要正確認識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理論對于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并積極拓展和豐富音樂教育文化內容,開拓學生眼界,采用多元化教育方式開展音樂課堂教學,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文化的積極性。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論體系的實際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音樂課堂中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理論是世界教育的內在需求。多元文化思想觀念是當前教育行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全球化經濟迅速發(fā)展背景下,中學音樂教師要以未來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世界,開拓教育新視野,積極樹立正確的多元文化教育思想。音樂是展現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形態(tài)之一,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特征,在開展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時滲入大量多元文化,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眼界,滿足學生對多元文化知識的需求,促使音樂改革教育事業(y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讓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融入世界。另一方面,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理論體系開展中學音樂課堂教學,是推動社會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多元文化教育理論提倡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向學生介紹多元音樂,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文化內涵的關注度,從而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細胞的同時,促使學生文化知識素養(yǎng)不斷提升。
由于當前我國音樂教育行業(yè)存在各種問題,對中學多元化音樂教育效果具有嚴重影響?,F階段,我國部分中學學校對音樂文化知識教育缺乏正確認識,在開展課堂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忽視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從而導致音樂文化認知交流嚴重缺失,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論的實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無法促使多種文化有效融合,這不僅會對我國音樂教育行業(yè)發(fā)展造成嚴重阻礙,還會大大降低中學音樂課堂教育的教學效果。因此,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我國中學領導層及管理層要加強對多元文化的正確認識,深入調查和了解學校對多元化音樂教育理論體系的實施情況,并注重增強音樂教師社會責任意識,不斷提升其專業(yè)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通過樹立正確的文化教育理念,促使多元音樂文化教育順利發(fā)展。
音樂是人類藝術文明的重要表現形式,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差異性以及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習慣與風俗文化,具有十分顯著的地區(qū)和民族差異特點。因此,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進一步提高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質量和效果,就要在課堂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融合其他民族音樂文化,通過構建民族音樂教學體系,在進一步提高音樂課堂多樣化發(fā)展水平的基礎上,促使各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廣泛傳播。
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多種文化有機結合、相互作用以有效提高學生綜合音樂文化知識儲備。目前,我國中學多元音樂文化教育仍處于初期階段,教育模式與教學方法十分單一,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日常學習興趣和熱情,導致音樂課堂實際教學效果無法更好地滿足新時代社會實際發(fā)展要求。因此,教師在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理論時,要不斷學習和吸收國外優(yōu)秀音樂及先進教育模式,并將其合理融入到我國音樂教育活動中,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中學音樂教育文化知識的多元性和多樣性,切實保障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理念順利實施。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新時代發(fā)展的產物,其極易受社會、經濟和其他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課改相關標準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與地區(qū)的民族文化,要在專注國家音樂教育的基礎上,開拓學生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促使中學學生健康成長發(fā)展。
長久以來,我國教育行業(yè)對音樂文化教育缺乏正確認知,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無法汲取其他國家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使得多元音樂文化教育意識較為薄弱。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音樂教育行業(yè)發(fā)展進程不斷加快,除了西方音樂理論體系外,音樂教育主要凸顯統(tǒng)一與重建等知識內容。這不僅無法促使各種優(yōu)秀音樂文化融會貫通,還會阻礙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貫徹落實的進程,對我國音樂教育健康發(fā)展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當前的中學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相關教師要積極貫徹落實多元文化教學理念,促使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制定中學音樂實際教育目標的過程中,要轉變傳統(tǒng)設置單一教學目標的模式,在保留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前提下,積極學習其他國家的音樂教育文化內容,拓展教學知識層面,促使中學音樂教育水平不斷提升。這樣不僅能夠實現音樂教學的多樣化和多元化發(fā)展目標,還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音樂文化素養(yǎng),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
民族音樂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制作的音樂。由于區(qū)域和習俗的不同,中國民族音樂具有獨特的音樂特征,這也是一種傳統(tǒng)的文化意識,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娛樂至關重要。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不同民族音樂融入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追求以及生活意愿。弘揚和學習我國民族音樂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以及民族自豪感,還能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技術的熱愛之情。因此,在實施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理念的過程中,要在當地音樂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增強國家音樂教育體系的建設力度,促使中學音樂教育工作全面發(fā)展。
西方國家開展音樂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國家品質,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我國部分群眾認為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部分,但在一些課程教學中,人們忽視了超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觀念。現階段,為有效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我國中學音樂教育工作者要明確超音樂教育教學的目的,加強對音樂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突破傳統(tǒng)音樂教育思想觀念,進一步推動音樂教育行業(yè)不斷朝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在中學音樂教育中實施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理論體系,要先將多元化音樂理論知識課程有效整合,積極融入多元文化音樂要素,使音樂課堂教育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中學音樂教師要重點關注各個學科的綜合發(fā)展,通過將不同學科優(yōu)秀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切實保障多元教育文化理論體系順利實施。將音樂教育與心理學、地理、思想政治等學科教學模式交叉整合,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各種優(yōu)秀音樂知識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和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以此來加強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程度,充分掌握音樂表達情感,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教育與文化之間具有密切聯系,二者可以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而音樂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教育類型,因此中學音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育活動時,要注重提高自身對文化傳統(tǒng)與發(fā)揚的關注度。多元文化教育理論強調教師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深化對多元文化實際涵義的認識,借助多元化音樂教學手段促使文化內容廣泛傳播,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實踐中進一步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從而在滿足社會實際建設發(fā)展需求的同時,達到多元音樂教育教學目標,以充分發(fā)揮多元文化教育理論體系實際價值作用。
當前許多西方國家在促進音樂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進程中,都加強了對打破局限這一觀念的重視程度,讓音樂教育在傳播本土音樂文化的同時,主動吸收和容納世界各個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從而形成一種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基礎理論體系,并將其貫徹落實到音樂教學活動中,促使課堂教學水平和效率全面提升。因此,我國中學學校在開展音樂教育創(chuàng)新活動的過程中,要積極借鑒西方國家這一音樂教育模式,注重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拓展音樂教學渠道和方式,為實施和創(chuàng)新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論體系提供重要保障。具體來說,中學音樂教師在教學工作期間,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意識地補充和增加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內容,將大量藝術水準高超、思想觀念健康的音樂文化納入音樂教材體系中,在作品鑒賞課中增加現代化音樂作品,并將中學音樂教育教學課堂作為普及音樂理論重要體系和多元音樂文化的關鍵場所。中學音樂教師在大力推廣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同時,要為學生提供更加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避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另外,還需要注重教育資源的豐富,首先可以編寫多元文化教材資料,以便有效解決授課階段存在的問題,同時促進推動多元文化的發(fā)展。教材資料的編寫需要結合國內外權威文獻資料以及學生接受多元文化的情況,對內容進行合理編制。其次需要加強對網絡資源的應用?,F如今互聯網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多元文化教育的實施需要與互聯網資源緊密連接,幫助學生開展多地域的文化交流。
多元音樂文化理論自國外引進,以多種形式在國外學校中得到推廣與實踐。但是需要清晰地認識到,無論多元音樂文化理論教學模式具有多好的效果,理論的實施者始終是教師,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具備較強的實踐指導能力,這樣才能保證教學質量與效果。教師的綜合素質對于教育目標的實現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需要注重對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但需要教師具備完善的教育理論知識基礎和合理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同時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人文情懷,關心學生的發(fā)展,關注自身的學習,在實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音樂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建設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要加強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論實施的重視程度,并結合實際情況,將多元文化內容有效融入到音樂課堂教育工作中,貫徹落實超音樂教學發(fā)展理念,積極吸取和借鑒其他國家優(yōu)秀且先進的音樂教學模式,以此來提高我國音樂教育內容的多元性和多樣性,促使我國音樂教育行業(yè)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