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翟慢慢, 田冬冬, 陳向陽
(1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河南省兒童醫(yī)院/鄭州兒童醫(yī)院 輸血科, 河南 鄭州450018;2 鄭州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 河南 鄭州450053)
肺炎支原體 (MP) 是誘發(fā)兒童呼吸系統(tǒng)感染的主要病原體, 患兒感染MP 后, 可出現(xiàn)頭痛、 咳嗽、 發(fā)熱等表現(xiàn), 由于感染程度不同, 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也有所差異, 缺乏特異性表現(xiàn), 在診斷時極易出現(xiàn)誤診[1]。 作為一種柔膜體綱原核生物,MP 無細胞壁, 因此常用的細菌性肺炎治療藥物如氨基糖苷類、青霉素類均無明顯效果, 若治療不當可能引起嚴重并發(fā)癥或反復呼吸道感染, 因此, 早期實驗室診斷非常重要[2]。 MP 分離培養(yǎng)是一種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技術, 但體外培養(yǎng)操作復雜, 難度較大, 耗時較長, 無法滿足快速診斷的臨床需求, 在指導用藥方面價值較低[3]。 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聯(lián)合應用MP 快速培養(yǎng)、 血清抗體檢測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1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支原體肺炎患兒78 例為觀察組, 均表現(xiàn)為咳嗽、 發(fā)熱等癥狀, X 線胸片可見炎性浸潤陰影, 男47 例, 女31 例, 年齡7個月~12 歲, 平均 (6.45 ± 1.59) 歲。 同時選取健康體檢兒童50 名為對照組, 男26 名, 女24 名, 年齡1 ~13 歲, 平均(6.77 ± 1.63) 歲。 兩組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 >0.05)。
1.2 方法觀察組患兒于入院首日應用抗生素治療前、 對照組兒童于體檢日進行MP 快速培養(yǎng)及血清肺炎支原體IgM 抗體(MP-IgM) 檢測, 觀察組患兒同時進行藥敏試驗。 MP 快速培養(yǎng): 使用無菌棉拭子取得受檢者兩側腭弓、 咽腔分泌物, 放入培養(yǎng)基, 攪動數(shù)次, 混勻培養(yǎng)基, 加入50 μL 培養(yǎng)液, 在藥敏板A、 B 孔中加入各種抗生素, 在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 觀察結果。 陽性判定: 培養(yǎng)基液體清晰透明, 由紅變黃。 藥敏判讀:A、 B 孔陽性為耐藥, 陰性為敏感, A、 B 孔分別為陰性、 陽性為中介。 血清MP-IgM 檢測: 采集受檢者外周血10 mL, 分離血清, 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 (ELISA) 檢測。 陽性判斷: 血清樣本吸光度/標準品吸光度超過1.1。
1.3 觀察指標①MP 快速培養(yǎng)、 血清MP-IgM 檢測的陽性率。②比較觀察組患兒應用抗生素治療前后MP 快速培養(yǎng)、 血清MP-IgM 檢測的陽性率。 ③分析首次MP 培養(yǎng)陽性的觀察組患兒的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 22.0 處理數(shù)據(jù), 計數(shù)資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P 快速培養(yǎng)、 血清MP-IgM 檢測陽性率觀察組的MP快速培養(yǎng)陽性率為60.26%,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00% (P <0.05); 觀察組血清MP-IgM 檢測陽性率為28.21%,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MP 快速培養(yǎng)、 血清MP-IgM 檢測陽性率比較 [n (%)]
2.2 觀察組患兒抗生素治療前后的陽性率治療前, 觀察組的MP 快速培養(yǎng)陽性率為60.26%, 血清MP-IgM 檢測陽 性率為28.21%; 治療2 周后, 觀察組患兒的MP 快速培養(yǎng)陽性率為23.08%, 較治療前顯著下降, 血清MP-IgM 陽性率為51.28%,較治療前顯著升高,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22.180 2、8.672 6, 均P <0.05)。
2.3 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首次MP 培養(yǎng)陽性的觀察組患兒藥敏試驗結果顯示, MP 對喹諾酮類抗生素敏感度較高, 其次為阿奇霉素, 對克拉霉素、 羅紅霉素耐藥較高。 見表2。
表2 首次MP 培養(yǎng)陽性的觀察組患兒藥物敏感試驗結果[n=47, n (%)]
MP 是一種獨立微小微生物, 介于病毒與細菌間, 可通過飛沫傳播, 是引起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4]。 該病原體的結構特殊, 無細胞壁, 而常用抗生素頭孢菌素、 青霉素均為作用于細胞壁的藥物, 因此無法發(fā)揮治療作用[5]。 在臨床診斷方面, 目前常用的快速診斷方法包括MP 快速培養(yǎng)、 血清抗體檢測等, 其中血清抗體檢測主要分析MP-IgM 抗體。 兩種方法均操作簡單, 對實驗室要求不高, 且靈敏度較高, 在患兒早期診斷中可發(fā)揮重要作用[6]。 同時, 兩種檢測方法也各具優(yōu)勢及不足, MP 快速培養(yǎng)在感染初期的診斷敏感度更高, 但24 h 內不能獲得結果, 不利于急診治療; 血清MP-IgM 檢測的優(yōu)點在于傷害小、 報告時間短, 但感染初期容易出現(xiàn)漏診。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MP 快速培養(yǎng)陽性率為60.26%,血清MP-IgM 檢測陽性率為28.21%, 對照組分別為4.00%、8.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治療2 周后, 觀察組患兒的MP 快速培養(yǎng)陽性率顯著下降, 而血清MP-IgM 檢測陽性率顯著上升 (P <0.05); 可見MP 快速培養(yǎng)、 血清MP-IgM 檢測均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但MP 快速培養(yǎng)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感染初期, 而血清MP-IgM 檢測的優(yōu)勢則體現(xiàn)在感染1 ~2 周后。 分析原因在于, IgM 一般在感染1 周后才出現(xiàn), 2 ~3 周后達到高峰, 4 周后下降, 可持續(xù)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7-8]。 由于成年人缺乏特異性IgM 抗體, 因此在成年人中進行IgM 抗體檢測的意義不大, 但在小兒MP 感染中具有一定價值, 可與MP 快速培養(yǎng)相互補充, 進行聯(lián)合診斷。 藥敏試驗結果顯示, MP 對喹諾酮類抗生素敏感度較高, 其次為阿奇霉素, 但喹諾酮類抗生素主要是通過干擾MP 蛋白合成, 抑制DNA 復制, 達到殺菌效果, 長期應用可能對患兒的骨骼、 運動系統(tǒng)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 可首選阿奇霉素治療。
綜上所述, MP 快速培養(yǎng)、 血清MP-IgM 檢測對小兒支原體肺炎均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二者聯(lián)合檢測可為早期診斷及合理用藥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