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濤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雹倭暯?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 第42 頁。當代大學生立身于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 不僅是新時代的見證者, 更是美好未來的開創(chuàng)者和建設者。 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決定著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yǎng)青年大學生, 讓先進的價值追求在大學生群體中生根發(fā)芽, 形成群體的價值共識和思想共鳴, 保證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始終堅持正確方向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 為準確把握大學生價值觀的整體情況與突出問題, 本文以2019 年大學生價值觀的總體調研情況為主要依據, 并結合2015—2019 年的調研數據進行數據分析, 進一步探討了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效的提升對策, 以期更好地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有益啟示。
總體上, 當代大學生不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具有清晰的認知和判斷, 而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高度的理論認同和價值認同,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程度的評價總體較好。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 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如果一個民族、 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 莫衷一是, 行無依歸, 那這個民族、 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雹倭暯?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 第4 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關系社會和諧穩(wěn)定、 國家長治久安。 當前我國正處在新的發(fā)展階段, 社會思想變化復雜深刻, 不同價值取向彼此交織、 同時并存,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想、 匯聚共識變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調查發(fā)現, 大學生高度贊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對國家富強、 社會和諧、 個人發(fā)展的重大意義。 高達97.9%的大學生對“國無德不興, 人無德不立”這一觀點表示贊同, 其中非常贊同的人數比例為80.3%, 比較贊同的人數比例為17.6%, 另有1.7%的大學生態(tài)度模糊, 僅有0.3%的大學生對該觀點表示不贊同。 同時,2015—2019 年對這一觀點表示贊同的人數比例分別為92.7%、 92.4%、 92.9%、 98.6%、 97.9%。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 2015—2019 年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贊同度呈上升趨勢。 可見,近幾年來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認知越來越清晰。
調查顯示, 高達96.4%的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僅有2.9%的大學生表示不清楚和0.7%的大學生表示不認同。 2016—2019 年的調查數據顯示, 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呈上升趨勢。 具體來說, 2016—2019 年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分別為76.5%、82.4%、 92.2%和96.4%, 在2019 年達到最高值。 這表明, 伴隨著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深入開展, 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不斷被激發(fā)。
此外,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 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來看, 大學生對國家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平均認同度為96.3%, 對社會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平均認同度為96.9%, 對公民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平均認同度為95.9%。 具體來說, 在國家層面分別有97.4%、 92.3%、98%、 97.6%的大學生認同“中華民族正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一個民族的進步, 有賴于文明的成長”“構建和諧社會是人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 在社會層面分別有94.8%、 97.2%、 97.4%、 98.2%的大學生認同“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 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主”“每一個人都應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公平正義應是社會與每個人的追求”“每位公民都應依法行事”; 大學生對公民層面“人人都應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職業(yè)無貴賤之分, 要干一行愛一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無信不立’并沒有過時”“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的認同度分別為97.1%、 92.4%、 97.1%、 96.8%。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 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 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三個層面的有機統一體。 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實現程度的評價, 既能反映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成效, 也能顯現出核心價值觀教育應當加強的板塊。 總體上看,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效較好, 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12 項內容實現程度的評價較高, 平均評分為8.0 分(滿分10 分),其中最高評分為“愛國”價值觀(8.8 分), 最低評分為“文明”價值觀(7.5 分)。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 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的實現程度來看, 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層面的實現程度高于社會層面和國家層面的實現程度。 公民層面的“愛國、 敬業(yè)、 誠信、 友善”實現程度最高(8.2 分), 社會層面的“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實現程度、 國家層面的“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實現程度相對較低,均為7.8 分。 相較而言, 大學生認為愛國、 法治、 敬業(yè)、 友善價值觀在社會上的實現程度較好, 和諧、 富強、 自由、 誠信價值觀的實現程度一般, 而民主、 公正、 平等、 文明價值觀的實現程度不高。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 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所產生的一些社會問題影響了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實現程度的評價, 高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過程中, 文明、 平等、 公正相關話題的教育教導不能回避, 需要教育者對此類話題帶來的疑問進行及時解答、 準確解惑。
當前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狀況呈向上向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 與此同時, 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
調查發(fā)現,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忽視大學生的群體特征, 存在教育偏差, 大學生價值觀群體性差異顯著。 就性別來看, 男、 女大學生在價值觀認知認同、 踐行意愿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具體來看, 女大學生(97.5%)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贊同度比男大學生(96.6%)更高, 同時,女大學生(97.6%)對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意愿也比男生(95.7%)更強烈, 但“當國防安全遇到戰(zhàn)爭威脅時”, 男大學生(85.4%)比女大學生(82.6%)更愿意參軍入伍。 就學歷層次來看, 碩士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和踐行意愿均高于本科生和博士生, 博士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和踐行意愿較低。 數據顯示,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由高到低依次為: 碩士生(97.4%)、 本科生(96.1%)、 博士生(96.1%);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意愿由高到低依次為: 碩士生(98%)、 本科生(96.5%)、 博士生(96.1%)。 就學科類別來看, 社會科學類大學生(98.2%)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意義贊同度高于人文科學類大學生(97.6%)和理工農醫(yī)類大學生(97.8%), 社會科學類大學生(96.8%)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也高于人文科學類大學生(96.3%)和理工農醫(yī)類大學生(96.2%), 社會科學類大學生(97.3%)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意愿同樣高于人文科學類大學生(96.5%)和理工農醫(yī)類大學生(96.7%)。 就政治面貌和學生干部經歷來看, 黨員與非黨員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贊同度分別為98.6%、 97.7%, 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分別為97.5%、96.1%, 對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意愿分別為98.3%、 96.5%; 有、 無學生干部經歷的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贊同度分別為98.1%、 96.8%, 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分別為96.7%、 95.2%, 對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意愿分別為97.2%、 95.4%。 可見, 黨員和有學生干部經歷的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較高的政治自覺、 更加堅定的認知和更為強烈的踐行意愿。 上述群體差異表明,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重視大學生群體的群體特征, 在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根據群體差異進行教育教導。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 不僅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 更是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和增強大學生價值觀踐行意愿的重要渠道。 調查發(fā)現,對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價的五個等級(“非常差”“比較差”“一般”“比較好”“非常好”), 分別有61.3%、 83.1%、 90.1%、 97.7%、 98.7%的大學生認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人有責”這一觀點。 可以看到, 在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同評價中, 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從最低到最高相差37.4 個百分點, 這表明, 伴隨著大學生對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滿意度的提升, 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也隨之提高。 同時, 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來看, 大學生對高校校風和學風建設、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 校園文化活動、 基層黨組織建設、 團組織建設等工作的滿意度越高, 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意愿越強烈。 因此, 在引領大學生不斷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教育實踐中, 需要教育者主動改進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之處, 不斷增強大學生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滿意度, 進而有效提升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意愿。
從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重要性的認知度(97.9%)和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96.4%)來看, 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性具有清晰的認知和判斷, 對核心價值觀具有高度的理論認同和價值認同。 這表明, 大學生的價值認知與價值認同一致性明顯。 與之相反,大學生的價值觀認知認同與實際行動的內在一致性較弱。 調查發(fā)現, 從價值認知認同來看, 大學生從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意愿與實際行動選擇來看, 96.5%的大學生對“大學生應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 積極傳播者、 模范踐行者”這一觀點明確表示贊同, 97.1%的大學生表示“國家興亡, 我有責任”。 在被問及“當國防安全遇到戰(zhàn)爭威脅時是否愿意參軍入伍”時, 僅有83.7%的大學生明確表示愿意(其中表示“非常愿意”的人數比例為48.9%, “比較愿意”的人數比例為34.8%), 而11.6%的大學生態(tài)度模糊。 這表明, 相較于大學生價值觀的認知認同, 大學生價值觀的實際行動選擇的積極性較低, 其價值觀的認知認同與實際行為選擇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離, 需要教育者在大學生價值觀踐行意愿提升方面下工夫。
針對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 認同和踐行的現狀與問題, 為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知和實踐認同, 引導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 外化于行, 需要教育者強化價值觀教育教學引導、 完善價值觀宣講陣地、 重視社會實踐的養(yǎng)成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是增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認知的主要手段。 高校需要進一步強化教育教學引導, 提升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程度, 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的精神追求。
第一, 做到分類教學, 整體把握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和教育對象的特點。 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特征、 思維方式、 接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 整體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的層次性、 教育過程的長期性和教育成效的階段性特點。 教育者既要分層、 分階段教學, 又要了解大學生的理論需求, 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符合學生實際, 走進學生內心,引導大學生認同和掌握科學、 正確的價值理念。
第二, 守正創(chuàng)新, 堅持價值觀理論教學與日常教育相結合。 高校價值觀教育既要在課堂上把價值觀的豐富理論講透徹, 也要重視日常教育中理論教導的生活化。 一方面, 教育者要重視課堂理論教學效果的提升。 價值觀理論教學要擺脫枯燥的課本宣讀, 注重用鮮活生動的語言闡釋時政熱點問題, 層層分析社會現象; 也可采用情景式教學方法, 來提升價值觀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如邀請道德模范榜樣走進課堂或者開展一場紅色詩歌朗誦。 同時, 日常價值觀理論教導也要貼近學生生活, 探索大學生普遍接受、 廣泛參與的價值觀教育途徑。 比如, 鼓勵學院黨支部書記、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輔導員全方位參與學生的團組織、 黨組織生活會; 支持學生舉辦政策理論宣講活動, 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日常價值觀理論學習活動。 理論教學與日常教導雙管齊下, 讓價值觀理論教育在課堂上做到理論入心, 在日常教導上做到潤物無聲。
高校的價值觀宣傳陣地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遵循, 以大學生為主要理論教育對象,需要師生共建的理論陣地。 面對大學生新的理論學習需要, 高校需要主動出擊, 建立起完善的價值觀宣傳教育陣地。
首先, 高校應建立起完備的價值觀宣講人才體系, 建成以名師帶頭、 青年學者為骨干的理論宣講隊伍, 同時吸引、 鼓勵在校生積極參與, 使大學生不僅是價值觀教育的接受者, 更是價值觀教育隊伍的一員, 匯聚價值觀教育的師生合力, 讓大學生在高質量的宣講互動中提升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
其次, 價值觀教育要時時推進, 及時更新, 做到對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及時宣講、 國家政策及時宣傳。在不斷加強論壇、 講座管理, 鞏固壯大校報、 廣播等主流媒體的同時, 主動占領互聯網陣地, 依托微信公眾號、 微博、 B 站、 知乎等網絡新媒體, 推動價值觀宣傳力量在網上聚集, 積極在網上發(fā)聲,增強價值觀立體宣傳能力, 營造新形勢下價值觀宣傳教育的氛圍。
最后, 價值觀的宣傳教育要體現鮮明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尺度, 彰顯理論特色和政治立場。 堅持以“馬”為主, 不斷用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進行理論宣傳教育, 讓大學生懂馬、 信馬、 用馬, 做到以“馬”育魂, 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引航大學生價值觀養(yǎng)成, 讓大學生進一步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贊同度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度。
社會實踐活動既是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也是檢驗核心價值觀建設成效的有效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核心價值觀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 要堅持由易到難、 由近及遠, 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 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①習近平: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 第12 頁。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為高校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育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一, 搭建好社會實踐平臺, 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yǎng)成提供有效支撐。 高校應積極探索社會實踐活動平臺建設機制, 對內制定和完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相關制度與考核方式, 引導大學生實踐活動有序開展; 同時, 搭建實踐信息活動發(fā)布平臺, 可開設社會實踐活動相關社交媒體賬號, 如微博、 B 站賬號、 微信公眾號等, 及時發(fā)布學校社會實踐政策、 更新社會實踐信息、 宣傳學生社會實踐動態(tài)。 對外, 校方要主動和博物館、 紀念館等單位建立起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合作, 聯合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動員大學生廣泛參與其中, 鼓勵學生走出校園, 走進社會。 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現真理與價值的統一, 在感受國情、 民情的實踐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二, 社會實踐活動應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根本價值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 最深層、 最根本、 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雹诹暯?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人民出版社2015 年版, 第24 頁。引導大學生以愛國之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把愛國情感在實踐過程中轉化為自覺、 自為的行動, 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大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成為大學生堅定的信念支撐。 在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社會活動中, 愛國主義精神對大學生來說并不是一種抽象的情感, 而是可以展現為多種形式的生動表達。 它可以是一場不忘初心的主題教育活動,也可以是一次深刻的政治理論學習。 在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方面, 高??梢劳悬h組織、 團組織的主題活動, 以學院組織或學生自由組合等方式, 就近參觀革命紀念館或探訪革命圣地, 實地學習和領悟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