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安寧, 洪志亮
(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南昌 330022)
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道德問題層出不窮。就需要我們挖掘儒家義利觀的現(xiàn)實價值,領悟儒家義利觀的內涵和實質,并把它融入大學生的生活實踐,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儒家學說是入世的哲學,先秦儒家是一種“義以為上”的道德理想[1],其關注的人生問題很多,義與利即是其中一個重大的倫理問題,而其中所在的關系能引發(fā)我們現(xiàn)如今社會的思考。
孔子說:“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這是孔子提出重義的主張,他認為“義”是一種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利” 是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人,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不能夠忽視人民大眾的利益。
孔子在對待義利的態(tài)度上提倡重義輕利,當個體進行社會活動時,應該把義作為前提??鬃拥牧x利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中國的思想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也為儒家義利觀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孟子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孔子義利思想的核心內容,在其基礎上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孟子認為道義和利益不能同時存在,應當在義的前提下,再開始對利的追求,先滿足義的需求,再滿足利的需求。
孟子的義利觀對于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一個國家是具有很好的借鑒價值和參考意義的,除此之外,他提出“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的主張[2],統(tǒng)治者要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想問題,人民群眾的人心向背在社會發(fā)展和國家穩(wěn)定起著重要作用。
荀子“人生而有欲,欲而不理,則不能無義”,不管禮在它形成的哪一個階段,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要永遠伴隨的,那就是要時時刻刻關注自己內心的私欲,防止它過度膨脹,危及個人與社會的成長和發(fā)展。
荀子的義利觀是重義但不輕利,他注重義氣同時也重視人們的利益價值以及對基本的利益的追求?!傲x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3],要以義制利,使義利相互協(xié)調,共同發(fā)展?!白鳛橐粭l道德的基本準則,在處理“利”與“義”的關系上,應當使自己的私利服務于“義”,從而實現(xiàn)“以義制利”。
一方面,當代大學生對于義與利的要求,逐步出現(xiàn)現(xiàn)實化的趨勢,這符合我國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是值得借鑒的。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在義與利的選擇中,偏重物質利益,而輕視高尚品德。這種偏重物質利益的義利觀,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在學習上,他們片面追求高分與成績排名。
在學習上,部分大學生只是追求分數(shù)的提高與成績排名的進步,而不注重自己是否有學進去知識以及自我的知識積累,只著眼于眼前的利益,沒有看到長期的和長遠的效益。這樣的做法反而會事倍功半,費力不討好,達不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2)在工作上,他們只追求工作效益與自身的利益。
在工作上,部分大學生只追求工作效益與自身的利益,而不注重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行業(yè),將自己之前的人生理想、事業(yè)理想全都拋在腦后。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了自己心中原有的道義以及在工作中本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3)在人際關系上,他們注重利益,不重視友誼。
在人際關系上,部分大學生去追隨一些有著金錢和地位的人,而不注重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類型的朋友,可能會導致大學生的價值觀的扭曲,嫌貧愛富等。在面臨義利沖突的條件下,毫不猶豫的選擇“見利忘義”,這會對整個社會的道德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
(1)從人際關系方面來看,他們偏重個人利益與得失。
從人際關系方面來看,部分大學生只注重自己個人的利益與得失,從自我出發(fā),忽視他人,眼中只存在個人自身的利益,另外,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也處理得不夠好,在面臨困難與困境的時候并沒有真正知心的朋友相助。
(2)在面對權利和義務的選擇時,他們重利輕義。
在面對權利和義務的選擇時,部分大學生往往關注的只是屬于自己的權利,而忽視自身應當承擔的義務。其實,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享受權利的時候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的義務,但在利己主義者的世界觀中,對于集體利益漠不關心,在開展或參與活動時,往往是要先看到自己會獲得哪些利益。
(3)從個人的價值觀層面來看,他們偏重個人利益。
從個人的價值觀層面來看,部分大學生忽視或無視集體主義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與社會的利益,認為任何其他的利益都沒有自身的利益重要。甚至有些利己主義的大學生還認為,實現(xiàn)自我的利益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1)存在貪圖享樂和金錢至上的傾向。
部分大學生把金錢和物質利益作為人生的唯一追求,完全忘掉了艱苦奮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在金錢面前可以不顧一切,這種觀點顯而易見是錯誤的,若繼續(xù)以這種價值觀和人生觀為指導,他們的生活狀況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2)在拜金主義的影響下,存在投機取巧心理。部分大學生自己畢業(yè)后找工作不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去尋找、去奮斗,而是靠關系、走后門,采取不恰當?shù)氖侄未胧囍按虿吝吳颉?,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對于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來說是不公正的,嚴重地降低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他們也可能會被這種拜金主義所同化。
(3)過分追求金錢和財富,使得人際關系金錢化拜金主義者以金錢交友為中心,盲目地相信金錢就是一切,是一切關系的總和。這樣很容易會為了金錢而折腰,為了得到金錢利益而不擇手段。這種風氣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關系。如若讓這種風氣滋養(yǎng)增生,會導致之后社會的腐敗現(xiàn)象,我們需要直面這樣的現(xiàn)象,用正確的義利觀作為指導。
當代大學生正確的義利觀應是積極向上的,能夠遵守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需要堅持和認同社會主義義利觀成為當代大學生義利觀的主流。針對上述所提到的問題,我們就需要把儒家義利觀融入當代大學生義利觀的構建中,這個過程是任重道遠的。
3.1.1 引導大學生堅持以社會主義文化為導向
西方社會的“文化霸權主義”,正在滲透到我國的文化市場與當代大學生的思維。他們采取多種文化輸出、文化傳播等形式來干擾、破壞大學生的觀念體系,導致部分大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產生歪曲的觀點,出現(xiàn)自卑感。文化在綜合國力位置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文化越來越成為評判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我們國家,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以來,特別重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3.1.2 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需要是相始終的?!彼枷胝谓逃邱R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最主要的途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它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4]。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通過特殊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課堂教育為主,也結合一定的課外實踐,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儒家義利觀的內容十分豐富,其內容覆蓋的范圍很廣,它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教育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義利觀,樹立中華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具有儒家文化底蘊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了許多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不僅在文化建設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有著重要影響,它能更好地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任務。思想政治教育應能動地通過科學的途徑,不斷營造一個寬松、民主、自由、開放、和諧的氛圍,為受教育者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創(chuàng)造舒適的外部環(huán)境。
3.1.3 思政教育蘊含儒家教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站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下看“義”與“利”的關系。儒家義利觀中的主要思想是重義輕利的思想,成為由古至今很重要的一股精神力量,對大學生的思想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影響力。馬克思主義在傳入中國、不斷中國化的歷程中,吸收儒家義利的優(yōu)秀文化部分,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流文化??梢钥闯觯枷胝谓逃刑N含著儒家教育文化的因素,特別是在儒家義利思想的指導下,能夠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加當代大學生的思政文化底蘊。
3.2.1 堅持正確的道德教育引導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人的道德品質的善惡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在后天慢慢地培育與養(yǎng)成的。道德修養(yǎng)需要有正確的道德教育作為引導,它對大學生的學習、 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產生深刻的影響。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是個人進行自我約束的品格,在儒家大致都推崇的以義為先的觀點中,批判地繼承儒家義利觀,強調公利至上的原則,突出了責任意識和集體意識[5],引領我們當代大學生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品質和主動踐行道德的能力,樹立正確的道德修養(yǎng)。
3.2.2 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主觀努力的能力
人的道德品質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它的社會性和變化性,一個人道德品質地向善向惡的能力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形成的,與個人的自我道德修養(yǎng)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它也是可變的,若是沒有自己的主觀努力,想要形成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是不可能的。集體主義、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都是道德修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品質的形成與自我主觀努力和外在客觀條件是分不開的。
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重視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下到高校、學校也開始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同師生的代表座談時,對廣大青年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到了“八字真經(jīng)”,其中有一條就是對廣大青年的要求,“修德”即加強道德修養(yǎng),注重道德實踐。
3.2.3 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個人道德修養(yǎng)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個人道德修養(yǎng)。第一,學思并重,以儒家義利觀為指導,學習和思考儒家義利觀中的理論知識。第二,省察克治,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利在義上”的觀點在所難免,我們要及時調整。第三,慎獨自律,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第四,積善成德,一代一代人積累儒家義利觀中核心的有價值部分,堅持不懈地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樹立道德意識。
在這個經(jīng)濟效益至上的社會,我們應該建設完備的道德規(guī)范,樹立知榮知恥的社會榮辱觀,在“義”“利”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促進個人精神面貌的轉變,培養(yǎng)高尚的人格,最終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3.3.1 引導大學生把握好義利之間的平衡度
一個社會的政治制度在根本上影響和制約著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人可能對儒家義利思想有一定的誤解,如孔子倡導的“重義輕利”的義利觀中,會覺得對義有著過度的理解,易誤入歧途;孟子倡導的“去利懷義”的義利觀中,當代大學生在做決定的時候,就會有所矛盾和分歧,不知道如何做出取舍與決定;荀子倡導的“以義制利”的義利觀中,它可能對大學生導致的負面影響;由于自身發(fā)展還尚未成熟,對義利之間的平衡度不好掌握,就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利益觀來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利益關系[6]。
3.3.2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名利觀
錯誤的名利觀會對大學生的品性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儒家義利思想不提倡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認為一切對利益的追尋只是在自然狀態(tài)的順其自然。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容易造成學生不愿承擔責任、缺乏競爭力。在現(xiàn)代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極為發(fā)達的時代,正面直視各種生活層面的競爭力必不可少,應該擁有自身較硬的素質。因此,應該用正確的價值取向去對待這個事情,辯證地合理地繼承和發(fā)展儒家義利思想,做勇?lián)?、敢作為的當代大學生。
3.3.3 教育大學生自覺抵制不良倫理道德的影響
儒家思想流傳下來的“重男輕女”“男主外女主內” 等一些封建保守的思想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倫理方面都產生負面的作用,抹殺了人們許多方面的積極性,現(xiàn)在社會倡導的是人人平等,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相處時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和準則,不能被過去某些錯誤的觀念所迷惑。在當下,我們應該做一個符合新時代新要求的,擁有正確價值取向的當代大學生。
儒家義利觀的許多觀點一直流傳至今,對我們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社會的進步,西方思潮與西方文化的滲透,使我們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容易受西方不良思潮所沖擊,這影響到我們自己的價值取向。面臨這些問題,我們就應該更加重視對儒家義利觀的剖析與解讀,用正確的義利思想來指引我們的發(fā)展。從抽象的意義上來說,儒家“重義輕利”思想并沒有過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當下,只是需要我們給“義”注入新的內容以及新的活力。